蒲松龄《狼》教学设计

发布者:留在记忆中 时间:2023-8-27 01:33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能力目标:

1、会自主探究学习,理解本文内容。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对于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

教学重点:

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旧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蒲松龄及其作品的简单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19岁中功名,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4年后便死去,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点勾画重要的字词和语句。(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3、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运用恰当的动词补全下面的空白处。

屠户_遇_狼_惧_狼_御_狼_杀_狼

四.课文分析(结合故事的四个情节来分析文章)

1.遇狼: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四大要素

时间:晚归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

事件: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惧狼:请思考屠户为什么会惧怕狼?这样写合适吗?

明确:狼是阴险凶残的动物,只身一人晚归的屠户必然会惧怕狼的攻击。作者这样安排是合乎情理的一种手法。

3、御狼:在贪婪凶狠的狼面前,屠户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呢?

明确:投以骨,复投之,弛担持刀等。

4、杀狼:最终,屠户是如何杀死了对自己虎视眈眈,阴险狡诈的狼?

明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结合你所学习的知识试分析狼的特性和屠户的特征。

五.合作探究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这两只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呢?明确: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及恶势力。(简单介绍作者所在的社会状况,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腐朽等。)

六.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屠户,你会有如此的勇敢机智吗?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写成一篇200字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

蒲松龄

狼的特性: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屠户的特征:忍让、反抗、机智、勇敢、细心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识记: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尻寐

2、了解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读懂课文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4、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重点)

2、课文阐明的道理。(重点)

3、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难点)

【教法学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媒体设计】

多媒体或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险些被狼吃掉了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郭沫若先生为他的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二、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三、自读与点拔

自读程序适时点拔设计意图

1、预习识记:(注意音形义)

缀(zhuì) 窘(jiǒng) 弛(chí) 苫蔽(shànbì)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

2、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任务:

⑴ 识记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

⑵ 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3、再读课文。理顺课文情节脉络。

4、熟读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能用原句作答的,尽量用原句作答)

⑴ 这则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对立的双方各是什么?

⑵ 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⑶ 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⑷ 屠户是怎样杀死狼的?

⑸ 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5、口述“遇狼”到“杀狼”四个情节。

6、品读课文。重点落实如下内容:

⑴ 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其狡诈本性。

⑵ 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⑶ 狼狡猾,但最终逃不掉“顷刻两毙”的下场,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课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作者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禽兽,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样的恶人,作者借题发挥,语意双关,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用的'是卒章显志的传统写法。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要阐明的道理。

⑷ 把握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句中带点粗的含义: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隧入以攻其后

屠自后断其股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一狼洞其中

隧入以攻其后

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

可采用学生先识记,再同桌互测,教师抽查时以口答或笔答形式进行。教师范读(或录音带范读),领读、学生自读、齐读,借助注释轮流翻译句子 。

(初一学生掌握字词,积累词语,仍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学习文言文切忌教师串讲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特别是用朗读、看注释等手段来解决字词障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理解。通过讨论作答,消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述”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消化。 )

⑸ 师生共同评说。全文结构为故事、评议两部分:(板书或放投影)

遇(故事开端)

屠惧(故事发展)

户御(故事进一步发展)

杀(高潮结局)

具体表述为: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可以创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对课文进行翻译。

(6是全文自学的重难点。设计这一自学程序,侧重于进一步地让学生认识狼阴险狡诈的本性及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通过讨论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内容具体落实和消化。初步掌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敌”、“前”等一词多义现象;“洞”“隧”“犬”等词类活用现象。 )

四、小结(略)

五、作业

背诵全文。

(设计简要说明:这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翻译全文。

2、理解本文生动的描写,曲折的情节及丰富的寓意。

3、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和认识狼,启发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正确地翻译、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狼》。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能接近和熟悉劳动人民,同情他们的疾苦,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反映。《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封建伦理和因果报应思想。《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断句、停顿、节奏;给陌生字词注音;对文本有个整体印象。

2、学生自读、组内读、小组之间比赛读。

四、疏通文意:

1、独学:精读课文独立翻译课文。

2、对学:小老师给小徒弟讲解不懂的字词。

3、群学:班内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4、老师精讲。

五、形象分析: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六、感悟: 学生讨论为主。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存在任何幻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七、引申:

狼是野生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但当狼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时我们要反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知道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蕴含的道理密切相关。

2.懂得了解作者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并着力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

学习难点:

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活动形式:朗读课文,交流,听写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大意。

2.检查朗读,交流疑难字词。

目的:读懂课文,扫除字词主要障碍。独立读懂课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对新课文。文章选在专题活动中,注释比较多,学生自读基本能理解课文。

二、复述故事。

活动形式:复述,交流,朗读课文。

请2-3位同学复述故事,互相补充,调整,修正。

目的:进一步熟悉课文,落实重点字词。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是一个难题。我喜欢在一步一步的师生交流中落实言的学习。

三、换角度叙述。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朗读课文,总结。

小组合作活动。

一位同学讲述故事,他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讲述的角度,如“屠夫”、“狼”等;另外三位同学分别设想好自己的角色来听故事。讲(听)完后,交流自己的心情。

目的:变换叙述者,故事的细节、故事的整体面貌都会发生改变,蕴含在故事中的寓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小说的`叙述者与预想的读者都很重要,也就是读小说要注意“谁讲”与“向谁讲”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如“鹬蚌相争、滥竽充数”等,换一个角度讲述该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目的:作业指向目标的巩固。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5

以一篇《狼》的学习来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

2.通过把握狼之狡黠来理解《聊斋志异》内容上“异”的特点。

3.通过朗读体会《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手法,即本文叙事的委曲,情节的曲折。

教学整体思路

初读——读通文意

再读——读出情景

三读——读懂作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读通文意

1.自由朗读、展示读(纠正错误),齐读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质疑,学生释疑(难者,教师释疑)

3.出示文意,齐读。

二、再读——读出情景

1.教师范读第二段,分析“仍”、“前狼”,强调重音。

学生体会朗读其他段落。

展示朗读,分析重音。教师适时点拨。

2.教师范读第三段,强调缓急,并分析。学生跟读。

学生体会朗读第四段。

展示朗读,分析缓急。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强调“目似瞑”的拖音。)

3.提示:2、5段各有一个音需要拖音。学生朗读展示。

4.注意重音、缓急和拖音,自由朗读,齐读(或一生展示)。

点拨:一个屠户杀狼的小故事,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这也正是《聊斋志异》在叙述上的一大特色,鲁迅评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三、三读——读懂作者

解释聊斋、志、异,那么蒲松龄为何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呢?或者说,这则故事有什么奇异之处呢?

小结:作者也正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来告诉人们:狼,或者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最终是要失败的。

应该说,这个教案我没有涉及“文笔简练”,因为我没有真正对此理解透彻,更不知如何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三步:上课前的准备。

6月10日我需要上组内的研讨课,正好上《狼》,让大家提提意见。于是,我对上面那个简案进行精加工。

一是翻译。《狼》在文言文中属于较长的,如何翻译,才能快而不做秀?我采用了张文梅老师的方法:结合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难处做标记;小组交流疑难处,没有解决者再做标记;全班交流各组疑难处,学生问,学生答,不会者老师帮助;教师提出几处疑难处,全班解决。

二是朗读。《狼》的故事味、情景感,我是读出来了,但如何让学生读出?我反复回忆研究余映潮老师执教的《三峡》、《口技》、《记承天寺夜游》等课例的朗读指导,并一一记录朗读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结果总结出几类情况。一是形势的危急与缓和(即狼);二是屠户的动作;三是屠户的心理;四是作者的态度。

三是文笔的简练。文笔的简练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如何设计活动?我在晚饭之余反复溜达之后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聊斋志异》,那么本文异在何处?这个问题,应该说,即可以涵盖故事上的奇异之处,有可以包括文章表达上的奇异之处。我欣喜欲狂。并总结了奇异之处:《狼》,异在狼的心机。故事中的狼竟然具有和人一样的心机和城府。《狼》,异在情节的曲折。狡诈的狼与机警、勇猛的猎人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狼》,异在屠户的心理复杂多变。《狼》,异在文笔的简练。作者仅用202个字就生动刻画了一场情节波澜起伏的人狼大战。《狼》,异在表达的神奇。作者仅用“记叙”这一种表达方式竟然能够将故事渲染得如此扣人心弦。

课后反思

本课的优点:

1、整节课的设计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具体来说,是阅读故事类文言文的三种境界,即

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特色

所以说,本课是比较有高度的。

2、本课试图以一则《狼》的学习来让学生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内容上“奇异”,情节上曲折,文笔上简练。应该说,本课是比较有深度的。

3、对朗读的指导是比较有成效的。四步走:读出形势的急缓,读出屠户的动作,读出屠户的心理,读出作者的态度。几遍朗读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读出《狼》的惊险与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导尽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势之急(第二段)是老师分析引导示范,学生齐读;形势之缓(久之……意暇甚),是学生找出原句,老师朗读,学生听出拖音,然后齐读;屠户的动作是老师问如何读?快还是慢?学生自由读,单个展示;屠户的心理是老师告知心理:吃惊与放松,加入“啊”与“呼”,问应该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读,同桌交流,然后学生说理由,单个展示朗读;最后是老师问什么态度?齐读。

以朗读带动分析理解,从而以朗读达到体味情节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较新颖。

本课的朗读学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读出屠户的心理”。

不足及启示:

1、有些课必须提前预习。公开课、评优课课前让学生拼命预习、拼命准备确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绝对的.不预习,有时反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常规授课还是公开课。像本课文言文,不短,想40分钟让学生有收获、有突破,不预习,难。像《社戏》,那么长,不预习,上课变成了自读课文了。

预习与否,都应该依课文长度、难度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收获最大化来定。

2、朗读的指导如何更生本一些?我们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也往往是师本的痕迹非常明显,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示范,朗读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 《狼》这篇文章有什么让人感到奇“异”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太难了,初一的学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异。

4、文笔的简约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但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进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绝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文言文都简练,不必讲。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讲,是我们不会。文言文为什么都简练?《聊斋志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这其中当然有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近来,我在想,一个教师,即便是他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绝不是据此便可以大有作为的,其关键还是要看自身的学问根底。

我们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一定要有深学力。余映潮老师只有高中学历,但国内中语届谁看小视他?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自学成果展示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

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

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五、多角度谈启发

1.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2.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3.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六、课外延伸,辩思狼性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非常生动地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实中的狼还有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智慧等。那么人类对狼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文章阅读,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说一说你对狼的认识。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7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牧童和狼》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另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3.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

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1)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一开始听到牧童的大叫,村民们(板书:闻声赶来),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2)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

4.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6.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

三、迁移学习:

1.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xx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2.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狼》。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三、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四、学法指导

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下,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已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启发自主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切入课文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学习,节约时间完成其他环节的`教学。因为是第二次接触蒲松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别人对蒲松龄的评价,然后引导说:“蒲松龄‘刺贪刺谑入木三分,写妖写鬼胜人一筹’,那么他是怎么刻画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二、自学成果展示

1、展示你的声音——各种形式的朗读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法,强化学生朗读,朗读以致成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学生文言文语感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2、提出你的问题——难词难句交流

①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加以分工归类,进一步落实字词。

文言文是一种母语,现代汉语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的时候,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和方法指导上。

三、创造性复述故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我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

(一)屠户角度

1、用一句话话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表现屠夫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夫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3、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连带发现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两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这时老师抛出第三个问题圈出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狼有什么特点。

教师这时,可以指导“分层背诵法”,以便学生记忆。所谓分层背诵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见,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

4、然后教师说: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夫表情,按你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条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夫,请学生思考:

1、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三)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四、多角度谈启发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句子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学习本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谈启发,来实践单元要求。

1、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2、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3、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五、网络共读,辩思狼性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的狼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在的人类逐步认识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凶猛等。那么人类一直对狼采取敌对态度对吗?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看一些文章后,再说说你的看法。”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3、对课文的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屠户勇敢果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可播放歌曲《十面埋伏》,用其中的“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歌词来为本课小结作铺垫。

2、本课以“根据提示,猜成语”的游戏为开端。准备成语如下:

狼狈为奸鬼哭狼嚎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以上都是一些贬义词,对狼的性质定义为邪恶与狡诈,可见狼在人们心里的印象并不好。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狼与人斗智斗勇的记载,最后谁技高一筹呢?下面让我们进入蒲松龄的《狼》来一探究竟。

二、检查预习:

1、在研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

(1)名: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

(2)时:清代(1640—1715)

(3)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4)评:著名文学家

(5)作:《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郭沫若曾在起书房——“聊斋”,题对联一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疏通文意:

我们说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解释老师在PPT上所出示的字词:

屠尽止缀驱窘顾苫蔽驰眈眈径去犬瞑暴洞隧股寐盖黠变诈

3、梳理结构:

(1)接下来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我在PPT上所给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要求说出课文主要情节):

a。复述情节时,首先应该选好角度,文中矛盾双方:屠户和狼,你选择哪个角度?

b。其次应注意开始尽可能将时间地点交代一下。

c。最后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可以借用一些语句来强调,例如“故事的开端是……”和“最后……”

示例:故事的开端是一天晚上两只饥肠辘辘的狼在觅食途中遇到了只身挑担回家的屠户……最后另一只狼被屠户杀死,它们的计谋也被识破了。

(2)在梳理情节时,最后一段不会被考虑进去,可由此提问: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呢?(生:不能)为什么?(生:是作者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生:点明主旨)因此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生:两个部分)

师:请根据PPT所示和刚才XX同学复述的故事梗概,将各段大意概括出来:

a。(遇)狼(开端)(惧)狼(发展)(御)狼(发展)(杀)狼(高潮、结局)(议)狼(作者议论,点明主旨)

三、问题讨论,文本感知:

同学们在看这条结构主线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屠户“惧狼”与“杀狼”是否矛盾)

设想1:(学生找出问题)就问题展开讨论:两者是否矛盾?说出你的.依据。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设想2:(学生找不出问题)师:没关系,让我们先齐读感受一遍这故事,再来思考。(齐读毕,就齐读点评)在读完后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第二段中“惧狼”的屠户在第四段中好像变了一个人:原先“惧狼”的懦夫,一晃成了“刀劈狼首”的勇士。这两者是否矛盾?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师:(讨论时,不宜去否定,作评价和引导才是关键)

引导:在屠户“惧狼”和“杀狼”的过程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

a。第二段中,直接点明“屠惧”是为了说明他是个胆小的人吗?

b。作者在写屠户“惧”时,写了他哪些具体的行为(动作),请找出?

(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在做这些动作时的心理活动吗?)

c。第四段中“屠暴起”和“又数刀毙之”如何理解?

d。如果当时屠户没有“暴起”,结果又将怎样?

分析:

a。“惧”字无疑就是害怕的意思,屠夫为什么害怕?或者说人为什么害怕?是因为对敌人还不够了解,不清楚,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一种恐惧,这是人的共性,不能说明屠户的胆小。

b。抓住“投……复投……”这个动词,(心理设想:扔块石头试试,也许……)这种试探,不确定性,反映屠户当时那种心存侥幸的心理。

c。“暴起”表现屠户动作迅速,反映其果断;“又数刀毙之”反映其态度的决绝。

d。两只狼此时“一径去,洞期中;一假寐,诱敌”,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意图偷袭屠户,如果没有果断出击,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

四个细节说明了屠户本身并不胆小,开始只是不了解敌人,因而心存侥幸,采取迁就退让的策略。而当屠户认清现实后,他的果断和决绝帮助他战胜了敌人。

四、课堂小结:

最后一段是从狼的角度来启发我们: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而我们刚才分析的时候一直是站在屠户的角度,你是否能从他的角度来概括你学到的经验呢?

生:……

师:(点评)在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十面埋伏》,我准备用其中的两句歌词来小结本课,当我们面对喜爱玩弄阴谋,贪得无厌的敌人时,不能心存幻想迁就退让,应“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给对手任何可趁之机。

五、作业:

结合课文运用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600字以上)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3.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4.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狼的篆字图片导入。请学生猜测这个字念什么?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鬼狐传》)

聊斋:书斋名

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初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①标出拼音:窘()倚()瞑()隧()

②指出含义:丘()犬()洞()隧()

③区别词义:去()股()盖()耳()

④解释意思:

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意()

②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交流自学成果

3.拓展:含“狼”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声名狼藉、

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如狼似虎、鬼哭狼嚎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独立思考文章大意。

2.交流翻译难点,翻译全文。

参考: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去,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扔给它骨头,后头的狼停了下来,可是前头的狼又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屠户十分窘迫,怕受到狼前后夹击。看到野外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当中,覆盖得像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握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自走开,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在眼前。过了很久,狼眼像是闭了起来,神态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头,又砍几刀,把狼杀死。刚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头,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企图从隧道进去,从背后攻击他。狼的身子已钻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头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手的'。

狼也算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3.强调以下字词的理解、积累。

1) 止有剩骨:通“只”

2) 投以骨:介词,把、拿

3)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承接

4)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无实义

5)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6)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7) 弛担持刀:卸下

8)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9) 一狼洞其中:打洞

10)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1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能有几何

五、复述课文内容

六、分组齐读

七、作业

1. 背诵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 抄写课下重点注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考查文学常识。

2.检查背诵情况。

二、整体感知

1.全文按照表达方式来划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明确:

两个:

1-4段,叙述

5段,议论

2.叙述部分,按照小说的情节该如何划分?

明确:

(l)1段:开端--屠遇狼。

(2)2-3段:发展--屠惧狼、屠御狼。

(3)4段:高潮和结局--屠杀狼。

三、分析屠户心理和特点

1.圈画出屠户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小结: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小结: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分析狼的特点

1.圈画出体现狼特点的描写。

2.分析圈画的语句。

明确:

(1)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恶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狡诈阴险

五、深化理解

1.找出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本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从狼与屠户两个角度,你分别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

从狼的角度启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从屠户角度启发: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绝不能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明确:现实生活中,你会遇到不同的“狼”,你该怎么办?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