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14篇

发布者:穿越激流的人 时间:2023-6-19 20:06

《给予树》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树》教学设计14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还记得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吗?西方也有与我们的春节一样盛大的节日,是──(生接)圣诞节。在那样美好的节日里,孩子们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团聚、快乐、爱……)有一年的圣诞节,在一个仅有8岁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上,如果你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听讲,你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

2、师板书课题,指读,纠正读音。

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入手,引入新课,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进而建构阅读的话题;同时,将课堂常规要求和文本中的“礼物”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对题目中出现的多音字,及时指导,很有必要。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⑶读完以后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自学要求清晰而明确,有目标要求,也有方法指导。

2、出示以下词语,说说意思:

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谅

3、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词语的句子: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以词入课,看似乎顺手捎带,实则匠心独具,由一串词,拎起重点段落,王老师深谙“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实质。若能在这个环节前面加上检查其他词句和学生读通的训练,则学习更为扎实。因为5册孩子毕竟还有不少的识字任务,读通课文,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若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则另当别论。

三、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⑴品读第3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沉默不语”中隐含的体贴和善良。

①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她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自由读读1~3自然段。

(她想:哥哥姐姐买了那么多礼物,而我只买了棒棒糖,他们会不会失望呀?我把钱给别人买礼物,妈妈会怎么想呢?……)

②随机理解“兴高采烈”、“猜测”等词义,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在这个地方,王老师为我们示范了如何抓关键词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教学策略。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是这个文本的特点,王老师抓最能表现金吉亚内心世界的词语,通过正面体会和侧面对比,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心灵深处。学生的理解就此走向丰满而深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文本的解读和捕捉关键词的能力,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2、品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通过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外表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重点出示: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故意少“什么都”三字,使学生体会那个小女孩的一无所有。)

⑴说话:那个小女孩没有……没有……没有……(礼物、鲜花、欢乐、爱……)

⑵朗读。

⑶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会说什么?(学生自由说话──师生情景对话)

师:孩子,我们家并不宽裕,这点钱是让她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

生:……

师: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才攒下的钱,你该为自家人买礼物的呀。

生:……

师:孩子,哥哥姐姐都给你买了礼物,你却要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花钱,值得吗?你可要想清楚啊!

生:……

师:孩子,你是多么善良,多么仁爱,多么体贴,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⑷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学生齐读。

⑸那个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

(说话:不仅……还有……还有……还有……还有……)

⑹再次齐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四、想象说话、写话

1、如果金吉娅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

2、那个陌生的小女孩会怎样表达对金吉娅的谢意?

尽量用上以下词语:如愿以偿、善良、体贴、仁爱、同情、不仅……还……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学习迁移词语,这是这个设计的一大亮点。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王老师让孩子们借助这些词语来抒发情感,则将词语教学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⑶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2、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学生交流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了解圣诞节,学生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

3、谈话: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给予树”)

5、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⑵ 出示词语读词。

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语、仁爱、如愿以偿。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生汇报,师点拨。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节读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等会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

2、先读读,再组词。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写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

5、评议: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生展示)

6、学生练写: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 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 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 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 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3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予树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理念:

爱的模样有千万种,孩子间的“给予”更是让我们看到了金子般的心。《给予树》这篇课文,文质优美,情感动人,通过品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思维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糖”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通过研读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4.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思维、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有关金吉娅言行和神态的句子,体会金吉娅的心理。

教学难点:

在阅读、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和同情,感受爱心带给人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准备:

圣诞树挂图、圣诞节的短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坐得真端正,老师要奖励给大家一段动画(播放圣诞节的动画)。这是一个关于圣诞节的欢快的视频。你们喜欢圣诞节吗?(生:喜欢。)那谁能介绍一下?(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节日!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圣诞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

提示:课题当中“给”读“jǐ”,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读“gěi”。同时注意,“予”字和我们学过的“矛”很像,但是没有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师在板贴上范写,生自己写并同桌互评),好,齐读课题。

2.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就是送给,帮助的意思。给予树就是——给别人帮助的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导入新课,并随机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预习

(1)给予 圣诞节 享受 仁爱 宽裕 前夕 猜测 显然

(2)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兴高采烈

(3)援助中心 棒棒糖 (相机解释“援助中心”,教写生字“糖”)

3.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课件出示“我”(妈妈)、兄弟姐妹(4个)、小女孩、金吉娅,相机板书:金吉娅)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精读品析,感悟真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吉娅。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金吉娅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1.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会沉默不语呢?(一方面她为自己没有为家人准备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省略号,表示停顿,金吉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金吉娅为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她可真是一个——善良、体贴的孩子,(相机板书:善良、体贴,齐读)。

(2)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什么都没有”)

(3)她可能没有什么呢?(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朋友,没有圣诞礼物)她可真是“什么都没有”啊,多可怜的孩子,多么值得同情的孩子,谁能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3.“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这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你从这段话中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一直盼望”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只知道她在一直盼望,什么是“一直盼望”?

晚上,她盼望着——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梦中,她盼望着—— ;

早晨,她盼望着—— 。

晚上睡觉前,她祈祷着能有一个洋娃娃,睡梦中,她做梦也在祈祷圣诞老人会送给她一个洋娃娃,早上醒来,她发现身边什么都没有,于是她带着失落,又带着憧憬,开始新的盼望。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配乐)

带着小女孩的可怜和盼望,带着金吉娅的同情,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并进行朗读指导)

(2)小女孩把她的心愿写在了卡片上,挂在了给予树上,她可能会写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小女孩,你会怎样写呢?

(预设: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

(3)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这时候她内心是怎样想的呢?(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金吉娅做出了决定:“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可真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的孩子。(相机板书:仁爱、同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关键句子、重点词语的.研读,使学生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后来,小女孩收到洋娃娃,她的脸上露出了快乐、幸福的笑容,此时,她的心中有千言万语,让我们把它化成对金吉娅深深的祝福和感谢吧!请你替小女孩些几句感谢的话,把它挂到我们的“给予树”上吧!

设计意图:通过写感谢语,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正像高尔基说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希望我们大家更乐于“给予”,感受给予带给我们的快乐!而文中的母亲“我”,在这一系列事情的发展中,心情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作业: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回家讲给父母听。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并为下节课作铺垫,引导学生理解“给予”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给予树

棒棒糖

金吉娅

善良、体贴、仁爱、同情

洋娃娃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设计特色】

1、抓住“词串”导读:

在整堂课的构思中,三个词串将课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因品词析句读文而起,情境与文境有机相生。

2、创设多个情境场:

创设了一个写的情境和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与色彩、情感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品词入境,对比激疑

1、揭题导入:

(课件出示圣诞节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每当圣诞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以兴奋的心情期待她。《给予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2、品读第一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红色显示)

热烈地讨论 诚挚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兴高采烈

请学生用声音和表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圣诞节是快乐的,红色是令人振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上述词串,不仅有助于理解词语本身,还烘托了圣诞节的热闹氛围。

3、品读第二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灰色显示)

担心 沉默不语 生气

4、质疑:

第二个词串与圣诞节的气氛是不是不相吻合?

设计意图:两组词串感情色彩对立,红、灰色对比鲜明,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沉默不语、生气”吗?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

⑴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

⑵ 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⑶ 读出妈妈的担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比较感受到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阅读的方法蕴含在引导中,学生以后阅读的时候也会注意追索词句,体会词语背后隐含的意思,读书会不断深入,最终实现自能读书。

2、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

⑴ 过渡:

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

⑵ 议论:

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

3、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

⑴ 听“沉默不语”背后的画外音。

⑵ 品读直接写“给予树”的句子,说说到底什么是“给予树”?

⑶ 围绕“卡片”理解“给予”与“被给予”:

① 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这张卡片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小女孩写的卡片:

圣诞老人:

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我一直盼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它像我一样成为孤儿。

爱您的小爱丽斯

② 卡片中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结合实际理解“一直盼望”。

③ 在圣诞快乐的音乐声中,以金吉娅的身份写卡片。

设计意图:以金吉娅的身份来写卡片,给学生一个总结和思考的机会,此时金吉娅会写些什么?这样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同时,又让学生把学习以后的感受融合进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时拥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④ 师扮演工作人员,一生扮演金吉娅,就金吉娅捐赠洋娃娃的场景开始交际。

4、品味妈妈的感动及其原由:

⑴ 师生诵读最后一段。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后会对妹妹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来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说出具体的人物应该说出的话,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在不断的角色转换中,无形中锻炼了听和说的能力。

5、呼应设疑,小结解疑:

⑴ 师生集体感悟:

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

⑵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

如:紧紧地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⑶ 如果把它们添加在“担心、沉默不语、生气”下面,在使用颜色上有什么建议,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颜色和语言的共性在于都能传达感情,师生一道在“情”场中走了个来回,相信这会是一个更温馨、更幸福,给人带来更多憧憬的圣诞节,因此,选择的颜色可以是大红、粉红、翠绿等。借助颜色表达情感,符合美学的原理。

三、爱意回荡,总结升华

1、给“给予树”起名。

2、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给予”的理解是多元的,其中还包含了愿望、快乐、友谊、真情等,起名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愿望。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给予是无时不在的,那么这样的一棵“树”应该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的设计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31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陌生女孩的'信、心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品词入境,对比激趣

1、了解圣诞节,揭示课题

①(出示圣诞老人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圣诞节),认识“圣诞”,说说对圣诞的了解(师相机简笔画圣诞树)

②师简介圣诞节(见课后资料):12月25日是西方的春节,人们把它称为圣诞节。在圣诞节这天,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还有人会穿上红衣服,戴上白胡子,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分发礼物。在那天,孩子们可以体会到送礼物和收礼物的快乐,而穷人的孩子则将自己的愿望写在卡片上,挂上圣诞树(贴卡片)

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给予树》

2、检查预习效果

①同桌互查(你指我认)

圣诞 分享 仁爱 宽裕 盼望 援助 棒棒糖 如愿以偿

②抽查词语

a、圣诞 分享 仁爱 宽裕 盼望 援助 棒棒糖 如愿以偿

重点认:援助,理解援助中心?

b、对比读词语

热烈地讨论 诚挚地祝福 甜蜜的笑容 兴高采烈

(圣诞来了,开心地读)

担心 生气 沉默不语

3、过渡:如此开心的日子,却有如此不协调的音符,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明意,理清思路

1、5人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人边听边想,找找,文中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2、指名读

3、交流,师补充板书

4、质疑:金吉娅把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送给了家人,却将贵重的洋娃娃送给了陌生女孩,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走近金吉娅,感悟给予

过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看看吧!学习第3、4段

(出示)在小组内找到描写金吉娅语言和动作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来

1、抓“沉默不语”感悟

a、金吉娅怎么了?(沉默不语)理解沉默不语。

b、此时的她在想什么呢?那我们把答案在脑袋里修正一下,自读1—3段后回答

c、体会读:一齐读,沉默不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开心的金吉娅;

女生读,金吉娅担心妈妈生气,怕妈妈难过,心事重重。

对比读,此时的哥哥姐姐呢?可能买了什么?说了什么?再读。

2、过渡:一个沉默不语让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对家人的关心、体贴,但她却把相比昂贵的棒棒糖送给了陌生女孩,这又是为什么呢?

3、用金吉娅的话来感悟

①读金吉娅说的话

②出示“可是妈妈,……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③多可怜的孩子,圣诞节来了,她却什么也没有,当你来到商场,摘下小女孩的心愿卡(请人读)体会“一直盼望”

④师生对话:你就是金吉娅,“金吉娅,你在想什么?”“你送了这么贵重的礼物给小女孩,还能送更多更好的礼物吗?”

4、总结:多善良的孩子啊,当爱需要选择的时候,她选择了把更多的爱给更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这是一种大爱,一起读(出示最后一节)

四、情感升华,拓展结束

1、学习第5段

“咚咚咚”,圣诞节的钟声敲响了,8岁的金吉娅让小女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的礼物,她带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还带给了她……(一起来读)

2、如果你是妈妈,你想说:“……”(读)

你是哥哥姐姐,你想说:“……”(再读)

这还仅仅是一棵圣诞树吗?它还是一棵……(学生取名字)(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3、收到了礼物,小女孩的脸上露出了快乐、幸福的笑脸,此时,她心中有千言万语,让我们把它化成对金吉娅深深地祝福和感谢吧!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也可以写你自己对曾帮助过你的人的那份感激之情。

4、学生在心形卡片上写话后交流

5、总结:让我们也记住:给予也是一种快乐!给予也能收获幸福!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沉默不语”“仁爱”等词的意思。

2、通过阅读课文中描写金吉娅和妈妈神态、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心情和内心变化。

3、有感情朗读,感受金吉娅美好的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词语,练习写话。

重点:通过品读金亚娅的话和妈妈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品质。

: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

1、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导入:孩子们,知道12月25日是西方的什么节日吗?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许多圣诞礼物,喜欢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圣诞礼物有关,题目叫什么?一起书写课题:给予树。δ出示多音字:给g?i给jí形近字:予矛学生复习巩固

2、检查生字

给予圣诞分享

宽裕猜测棒棒糖立即

援助中心卡片盼望仁爱体贴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

二、品读“沉默不语”,感受金吉娅心情(10分)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圣诞)到来之前,(金吉娅)用妈妈给的(20)美元,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只给自己家人买了(棒棒糖)。

2、同学们,你们帮助了别人心情会怎样?(高兴、开心),可是金吉娅帮助了小女孩后,又是怎样的?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或词语说说。

3、交流:金亚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出示课件1:δ对比“兴高采烈”和“沉默不语”,理解“沉默不语”

学生朗读,读出两种心情的不同。

追问: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担心妈妈生气,担心没用礼物给哥哥姐姐)难道她不想买漂亮的礼物给哥哥姐姐吗?是什么改变了她的想法?找出课文的句子读读

生: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4、老师把这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带到这里了,你们想知道,这张卡片写了什么?

(课件2)老师读。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金吉娅,此时此刻,你读到这张卡片,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交流)

三、品读金吉娅,体会人物品质(10分)

1、对呀,金吉娅也是跟你们一样想的,她用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小女孩,可是,没有礼物给哥哥姐姐,她又是怎么跟妈妈解释的呀?(课件)

课件3: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δ对比: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小女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她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礼物,甚至连一句温暖的祝福都没有,更不会有圣诞节的快乐。)

2、是呀,金吉娅有太多的理由要把这个洋娃娃送给小女孩了,谁愿意当金吉娅,把你的理由跟妈妈说一说?(指名读,读出感情。)

再读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飞达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3、金吉娅送给陌生小女孩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洋娃娃吗?

课件4:她送给小女孩的还有一份(),一份()一份()一份()。

4、老师也被你们这么多金吉娅的爱心感动了,那金吉娅的妈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品读妈妈的变化,感受母亲的心情(8分)

1、当妈妈知道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时,心里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找出句子读读。(生气、疑惑)

2、可是,当妈妈知道金吉娅为什么只买了棒棒糖的原因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3、此时此刻,妈妈是这样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能用一个词形容妈妈的心情吗?

(激动、开心)上学生说。

课件6:是啊,妈妈()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因为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送给我们(),还送给我们(),以及()。

δ理解:如愿以偿、仁爱

齐读该这段话,体会含义。δ用“不但……还……”说一句话

4、圣诞节的晚上,当妈妈把这件事告诉哥哥姐姐后,他们拿着金吉娅送的棒棒糖,会怎样?

哥哥()极了,因为这个圣诞节,()。

姐姐()极了,因为这个圣诞节,()。

5、课件7: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也收到一份()的礼物,心里()极了,因为这节课,我们学到了()。

6、升华感情(5分)

a)这棵给予树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美丽善良的金吉娅,也让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如愿以偿,在你心中,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b)给予树已在金吉娅的心中生根,相信它也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今后还会在我们学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扎根。

c)圣诞节那天,陌生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的礼物非常开心、激动,她有很多话想对金吉娅说,δ请你替小女孩来写一写吧。

学生在小卡片上写话。(播放音乐)

d)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课后把给予树贴到黑板上的圣诞树上,让这棵充满爱心的树在我们班生根发芽,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爱心装扮棵给予树,装点我们美好的世界。

五、推荐阅读文章:《给予是快乐的》、《小音乐家杨科》、《凡卡》、《穷人》

同学们:这棵给予树上还有其它的卡片,你们想摘下来,帮助写卡片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心愿吗?

“我叫扬科,我喜欢音乐,可是我家很穷,妈妈没有钱给我买小提琴,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我用树皮和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怎么拉,也不象真的小提琴那样好听。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我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我也够满意的'了。”

“我叫凡卡,我的爷爷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他死了,我很伤心。我盼望圣诞老人能带带给我一个爷爷。”

“我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只火炉,一只烤鹅,一双鞋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通过阅读和收集资料,或观看录像,了解圣诞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有些什么风俗。

3、理解“宽裕”“分享”“沉默不语”“援助中心”“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熟读课文,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流利。

2、学习十二个生字,并进行书写指导,通过读课文,理解:宽裕、分享、沉默不语、援助中心、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用以下提示:

在(圣诞)到来之前,(金吉娅)用妈妈给的(20)美元,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只给自己家人买了(棒棒糖)。

4、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或课堂上老师提供有关圣诞节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浓重,相当于我国的春节。

5、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联系小女孩的遭遇,想象课文中小女孩的处境。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突出体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体验,在角色转换中进行“移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金吉亚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谢的熏陶和感染,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语言,练习表达。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学会阅读方法。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去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板书课题,指读。关注多音字和生字。

(二)打开书找到认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有读不准的就互相帮一帮。

(三)教师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检查和指导下列几个字。

“援”——援还可以怎么组词?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给予树)

“糖”——这个字不太好写,怎么能写好这个字?谁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左窄右宽,横多距离要相等)教师示范,学生自己练习。

设计评析

本环节重在扫清字词障碍。此环节中,力求重点关注难读的字词,引导学生读准读好。如,对“援”字的处理十分巧妙,由组词引出来“援助中心”,自然而然地对该词进行了处理,理解了该词以后,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在指导写字时,不是平均用力,教师抓住一个难写的“糖”字,进行了重点指导。通过关注它的字形、比例、间架结构等,对横多的字的书写进行了重点提示。在学习其它字词时,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提醒。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互相提示这一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一)谁愿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首先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生找出多个人物,特别注意找出印象最深的几个人物)

(二)金吉亚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这么深?

小结: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亚送给自己家人便宜的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孩子们,面对着金吉亚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评析

一是在检查学生准确读准字词的基础上,看是否准确地读准了内容。

二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写的主要人物。让学生对人物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符合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

三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富勒认为“不问一个为什么,什么也学不到。”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处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质疑,因为问题才是思维的开始,提出不懂的问题,利于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读书、思考,也便于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 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亚吧,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描写金吉亚的句子。

2.指名读读划出的句子。

3.理解关键词句: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语”吗?自己表演表演。(学生表演)

师:那我明白了,文中的金吉亚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对吧。(预设:学生一定是否定的。)

4.那沉默不语的金吉亚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来,孩子们,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亚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2)如果和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亚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一读。

(3)哥哥姐姐兴高采烈那会是什么样呀,那金吉亚沉默不语呢,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试试。

5.教师小结。

设计评析

本环节的设计流程是:找出词语—通过表演,理解词语—透过词语想象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对比朗读,读出情感。

本环节的最大亮点是:透过一个“沉默不语”,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动作表演、比较、透过词语想象内心、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了 “沉默不语”一词,同时深入文本,很好地体会出了金吉亚的美好品质。实现了《课标》所指出的“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目标。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1.我们抓住“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亚的内心,感到他是那样体贴家人,爱着家人,可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预计:“为什么给小女孩买的是洋娃娃,而给家人买的却是棒棒糖?”

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划出相关的句子。

2.大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注意到刚才有同学说到了这句话,我把金吉亚的这句话打出来,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和书上写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不加这三个字也很通顺,不行吗?

3.圣诞节,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因为那一刻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什么都没有。你想,她没有什么?

金吉亚,在我们的`心理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节前夜他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现在你就是金吉亚,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颗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来,金吉亚,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

4.创境,进行角色体验说话。

小女孩一直盼望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对着漆黑的屋子,小女孩还在盼望;甚至在梦中他还想着洋娃娃呀。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亚,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此时,金吉亚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那孩子们,金吉亚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棒棒糖吗?

设计评析

此环节重点抓住了“什么都没有”,通过出示两个句子一个带有“什么都”,另一个不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女孩的贫穷、可怜等,接着运用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体验:把学生当成金吉亚让其入境动情、深入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切身体验,深入文本,体会出金吉亚是一个善良、体贴、可爱的孩子。在切身体验中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与作者产生了共呜,进行了心灵的对话,读出了小女孩的美好品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亚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 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亚。孩子们如果你也是金吉亚的家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范读最后一段)

作为哥哥、姐姐的你,(指读最后一段)。

还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动着,一起读。

让我们记住金吉亚,记住金吉亚给予我们的这一切,一起来背诵,背不过的可以看着屏幕。

(二)同学们,8岁的金吉亚如此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能够想象到小女孩得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

板书设计:

棒棒糖(图) 善良 仁爱

给予树(简笔画) 金吉亚 同情 体贴

洋娃娃(图) ……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援助中心、宽裕、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3、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给予树,谁来读一读。强调多音字“给”和生字“予”。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朗读课题,却一举两得。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教学了一个多音字“给”和一个生字“予”。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出示“援助”一词,指名读。“援”字还可以怎么组词?书上有一个词叫“援助中心”,谁来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援助中心”指什么?(专门帮助人的一个机构)

(2)每年的圣诞节,援助中心都会想方设法关心、照顾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卡片上,挂在圣诞树上,让有爱心的人摘下卡片,并根据自己的能力给这些孩子帮助,这种树叫——给予树。

(3)出示“宽裕”,谁来读一读。“裕”字什么旁?右边是个“谷”字,“谷”字代表粮食。有充足的衣服和粮食,说明这家人的生活很——“宽裕”,换一个词,也可以说——“富裕”。课文指谁家不宽裕?你能找出文中这句话读一读吗?谁能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4)再出示“沉默不语”“仁爱”“体贴”“如愿以偿”,指名读。

【设计意图】:解词的方法有很多,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组词解意(如:援助中心),根据字形解意(如:宽裕)。对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词语(如:给予树),则由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这一环节还巧妙地穿插了找近义词、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练习。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学生也就不感到困难。

三、精读课文,走进金吉娅

1、学生接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

2、出示句1: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什么意思?沉默不语的她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

3、如果我们把这句话与哥哥、姐姐高兴的样子相对比,就更能明白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了。

出示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想想看,你过新年时穿新衣,拿红包,高兴吗?朗读这句话,体会哥哥、姐姐的高兴。

(2)此时,只有八岁的'金吉娅沉默不语,是因为(她没给家人买像样的礼物,怕家人责备她)。

(3)男女生互读这两句话,作比较。

4、我们通过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外表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内心想着家人,体贴着家人。可她为什么在快乐的圣诞节到来之际,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呢?学习第四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

(1)出示句子:“可是妈妈,……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2)重点体会“什么都没有”。就像你们喜欢过年一样,西方的孩子最喜欢过圣诞节了,他们唱呀,跳呀,沉浸在幸福之中。可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想想看她没有什么?

(没有礼物、没有关心、没有快乐)

也就是说小女孩——“什么都没有”

(3)假如你就是金吉娅,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前,看到这个小女孩写的卡片,你会想些什么?

5、多善良的孩子啊!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要紧紧地拥抱金吉娅。

出示句子: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填上一个词,表达一下妈妈的心情)

(1)“开心”,学生读句子,师接:“因为这个圣诞节”,生再齐读——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

(2)“激动”,为什么激动?师接:“因为这个圣诞节”,生再齐读——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

(3)“骄傲”,为有一个出色的女儿感到骄傲,因为,生接读“因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

【设计意图】顺藤摸瓜,从找文中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入手,通过反复品读,角色转换,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并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

四、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八岁的金吉娅善良、仁爱,让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就是让小女孩——如愿以偿。想想收到礼物的小女孩会怎么说呢?请你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尽量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通过写话,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也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给予也能收获幸福。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

2.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所喜欢的词句或不理解的词句认真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1.一边播放圣诞节的音乐,一边展示师生们共同收集到的圣诞节的图片。

2.上节课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读书的感受。

三、汇报感受,初知文意

1.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板书。

2.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3.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4.学生按要求充分读课文

四、课后练习,巩固新知 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猜猜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出示新词:圣诞节

(1).指名读—齐读

(2).你对圣诞节了解吗?指名说二个

(3).打开书本,指名读书中的资料袋。

2.师:这就是圣诞节,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金吉娅一家也正在准备过圣诞节呢!你们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学习期待部分

师: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孩子们……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师:孩子们的心情是多么的——

生:兴奋、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3)学习担心部分

师:在大家兴奋期待的时候,妈妈又为什么担心呢?

生:因为家里并不宽裕。

师:你从那些词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宽裕?

生:我只攒……却要……分享

师:是啊!这钱是妈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来得多不容易啊!现在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吗?所以妈妈觉得很——

生:担心

师:谁来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看,妈妈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兴奋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段话吧!

3.那么孩子们到底有没有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31给予树,读课题,“给、予”正音

二、自读课文

什么是给予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三、了解自学情况,整体感知。

1.出示新词:给予树,说说什么是给予树?

能说就说,不会说引导:出示词语:援助卡片礼品,老师送三个词语给大家,现在谁什么是给予树?

2.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金吉娅给予陌生如愿一偿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选择这些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在圣诞节到来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给家人买()的钱,给一个()的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的事。

指名说二个——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如愿以偿”

1.师点如愿以偿:愿就是——

生:愿望。

师:这个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这段话“妈妈,我拿着钱……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来说说她的愿望是什么吗?指名读

3.那么金吉娅是如何实现这个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词句,把金吉娅实现愿望的过程说得更具体些。指名说

5.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那个女孩,这个小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叫做如愿以偿。出示词语:如愿以偿

6.齐读这段话

(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难过心情

1.师:如愿以偿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开心、激动…….

师:但此时的金吉娅,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这段话“金吉娅的声音很低……却什么也没有”。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难过”,你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她的这种心情呢?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点评:读出难过的感受了吗?

是啊!你也在为金吉娅感到难过呢!

师:她只是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吗?她还在为谁感到难过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2.师:所以你们看,在回家的途中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出示“回家途中……沉默不语”,而其他的孩子呢?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原来她还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也在为这个比自己生活更艰辛的小女孩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吧!齐读

4.师:金吉娅的家境并不富裕,妈妈分给每人只有二十美圆,她给家人买了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而把剩下的大部份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那个陌生女孩,她后悔吗?

指名说,点评: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齐读这两段话。

(三)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师:听了她说的话,妈妈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紧紧地拥抱……如愿以偿的笑脸。

引读三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

2.师:金吉娅的言和行不仅打动了她的妈妈,也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哥哥姐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习: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对金吉娅说:“()”。

点评适当加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师:哥哥姐姐被金吉娅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其实这篇课文还蕴藏着很多爱意和给予之心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吗?齐读课文。

4.出示:()给予了()。分层引导:

(1)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写谁给予了谁什么?

(2)金吉娅只是给予这个女孩洋娃娃吗?

(3)其实金吉娅在给予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给予她很多,你发现了吗?随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4)还有谁给予了谁什么呢?

5.师小结:其实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给予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把这些记录着让人觉得幸福的词语写一写,记一记吧!生写善良、同情、仁爱、体贴。

五.课后作业

1.出示新词,请你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2.2.替这个陌生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张感谢卡。

反思:

此课的教学可以从“给予”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金吉娅给予了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给她帮助。通过读文,学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给予是很高尚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给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金亚娅的话和妈妈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品质。

难点: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反映圣诞节的图片 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近“圣诞节”。

1、自读材料——资料袋。

(1)阅读材料。

(2)交流:通过这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生活——圣诞气氛。

(1)最近你在街上发现了什么变化?(西方圣诞节也走进了中国,很多家庭也会在圣诞节以自己的方式给家人和孩子带来快乐。)

(2)补充介绍:圣诞节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对话礼物了,不仅圣诞老人会分发礼物,自己的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礼物,而兄弟姐姐们也会相互赠送礼物,他们还会给陌生人赠送礼物。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圣诞节的故事。

二、入题。

1、读题:给予树。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给”,注意“予”与“矛”的区别。

2、认识“圣诞树”与“给予树”的意义。

(1)“圣诞树”是庆祝节日的装饰,上面会挂着孩子们的小礼物。

(2)“给予树”是什么呢?到书中找找。

a、读句子。

b、理解“援助中心”,了解“给予树”的意义——给予树上挂着的不是圣诞礼物,而是挂着小卡片,是一些生活困难的孩子希望在圣诞节得到的礼物。希望有爱心的人看到之后,能够送给他们这个礼物,满足他们的圣诞愿望。

c、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愿望树、帮助树、爱心树)

(过渡:《给予树》这个故事就发生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也像别的家庭一样,在准备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三、准备“圣诞礼物”

1、按要求读第一自然段。

(1)读准带拼音的.生字。

(2)圣诞节前,孩子们在谈什么?妈妈在想什么?

2、认读生字。提示:“圣”“挚”读音。

3、热烈地讨论“圣诞礼物。

(1)圣诞节前,孩子们在讨论什么话题?

(2)他们是怎样讨论地呢?

a、“对方”是指谁?“试探”是什么意思?

b、他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想让别人知道的是什么?

c、他们最希望送出的礼物是别人希望得到的礼物是自己......

(3)读出“希望送出最甜蜜的笑容。”你从中体会到兄妹之间怎样?(兄妹之间的友爱之情)

4、妈妈的担心。

(1)圣诞节前,妈妈又在想什么?

(2)理解“宽裕”的意思。

a、从哪儿看出家里并不宽裕?

b、为什么用“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妈妈担心的是什么呢?

a、反问句改陈述句。妈妈担心孩子们会过得不快乐。

b、你从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什么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四、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抓住重点段做为切入口。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习《给予树》。 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2、出示:

把 ,给予了 。

3、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你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懂的?请你把它再好好读一读。

二、研读最后一小节,初次体会感情。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

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引: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我想这个填空题一定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 ),还送给我们( )。

但是如果,我这样表达这句话,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出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海给我们棒棒糖。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示:交换了位置,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不同,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

5、师引:是啊,在妈妈的心里,女儿的善良和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啊!此时此刻,妈妈的内心是?(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等)你能读出妈妈的心情吗?

指名、齐读

三、研读三、四两小节,再次体会感情

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该是怎样的?

b、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注意用第一人称)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3、师引:是啊,金吉娅心里很担心、难过而沉默不语,哥哥姐姐们却个个兴高采烈,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4、师引:那金吉娅为什么还要把那么贵的礼物送给陌生的小女孩呢?

(1)找出金吉娅说的理由,并用笔划出那句话。

(2)我们在读这段话时,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娅前面说话的声音那样很低吗?为什么?(想得到妈妈的谅解、肯定、支持)

(3)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试读)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金吉娅的话吧!(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引读最后一小节: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母亲,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只有??(激动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为刚才误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语化作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为有一个这样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他人的孩子而感到自豪,于是??(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4、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娅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那是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来信,信上会怎么说?(想象说话)

5、师引:

同学们,“给予”是一种快乐,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给予”是冬是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你的心,也温暖了他的心……你觉得“给予”是什么?(要求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

五、全文总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六、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给予树

仁爱 同情

爱心 热心

体贴 友谊

愿望 美满

善良 快乐

希望 理解 幸福 高兴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 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 和“矛”,“买” 和“卖”,“即” 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 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 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 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 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 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 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 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 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 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 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 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兴高采烈” 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 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女 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 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 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 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7.本课教学时,可以配合圣诞节或元旦节搞一些活动。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3

20xx年10月,市实验小学的徐慧颖老师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会中由她执教的《给予树》一课,赢得了评委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毫无悬念地荣获了此次赛事的一等奖第一名。之后,此课曾在我省、我市教学研讨会中汇报交流。许多未看过该课的教师纷纷要求观摩,并想了解此课的设计意图。作为教学设计者之一,愿借《市南教育》刊物,将该课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意图奉献给广大一线教师,与大家分享交流。

综观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师们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而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有专家称:如今的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燥病”,教师们“把语文课教肿了”。针对这一现象,崔峦老师曾提出“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主张。在今年8月贵阳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中,他又再次向小语界呼吁:“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面对着风起云涌的课改教坛,我们也在冷静思考。我们为何教语文?我们该怎样教语文?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怎样?

的确,简约是种美,简单是种境界。以简驭繁,省时高效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理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给予树》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力求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对话中,明理、悟情,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要说《给予树》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特点,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简”。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洁的教学评价。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

课堂40分钟是一个常数,如果目标太多,那么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较少,一节课什么都想抓,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没抓牢,什么都抓不好。相反,如果目标简明,课堂上就能劲儿往一处使,学生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揣摩文本获得丰富的感受。

在反复研究后,最终确立了《给予树》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这三个目标分别从认知能力、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其紧扣文本,简明而又实际,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从而有效落实,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素养的终级目标。

二、简约的教学内容

在研读教材时,老师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篇课文的精彩处太多,值得挖掘的点也太多。可时间有限,到底应该抓什么呢?面对如此矛盾,我们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那么该取什么?舍什么呢?

回味徐老师的课,相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是这两大内容的处理:一是,“沉默不语”的理解;二是“什么都没有”那句话的层层感悟。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再三斟琢后所取的内容,也是此课教学的重点。

研课时张兴堂老师曾多次问徐慧颖“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它哪里最让你感动?”喜欢是勿庸置疑的。哪里最感动?合上教材在回忆中抓取课文的动人点,当然是金吉娅给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这件事;当然是事后“沉默不语”时所流露出的复杂内心。这些都能体现出这8岁的小姑娘所具有的纯真善良的美好品质。而这两部分内容所展现出的思想内涵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是一致的`。这不就是课文的主干吗?“抓住主干,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这也是张老师给我们的启示。

取舍后的教学内容,乍看起来,似乎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少”了一些,但我们知道:只有学会有选择的放弃,才能追求到深刻的简单。正如辩证法中的观点: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择要而教是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三、简化的教学环节

曾经看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断,学生应答不断。设计的活动也是多样纷呈,一堂课下来,教师满头大汗,学生也忙忙碌碌。但是,为何如此问,为何这样做,听课者茫然,学习者亦茫然。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呈现的是一个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环节简单的读书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铺路架桥,指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应该始终处在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对话分享的课堂情境中,学习语文即享受语文。简化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同样,也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调控,自检反思的空间,使她们明白自己在教什么。

具体到《给予树》的教学环节,着重突出了四个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检查预习(6分钟):

此环节用时6分钟,完成了3项任务:

⑴认读了生字、新词。

⑵通过资料的交流与补充,知道了“圣诞节”“给予树”“援助中心”这些名词的基本含义。

⑶教师指导书写了“糖”字。

这一环节既落实了部分认知目标,巧妙的扫清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书写规范美观的习惯。

2、整体感知,自读质疑(7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共完成了两项任务:

⑴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

⑵依据内容学生质疑。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3、精读品析,悟情解疑(22分钟):

此环节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学生的疑问:为什么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在解决此问题时着重分了两个层面:

一是品析第三自然段,从人物神态中悟情;二是品析第四自然段,从人物语言中悟情,从而释疑。在此环节中,学生们学习了“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

4、升华情感,拓展延伸(5分钟):

这一环节着重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在学生反复诵读中让情感达到制高点。二是,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表达感情。这既是情感的拓展延伸,也是思维、表达能力的拓展延伸。

四个教学环节简明清晰,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使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四、简便的教学方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节课如果四十分钟走的都是“直线”,学生当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成功的语文课堂,既避免把课堂上胖,追求“主线简明”;又决不把课堂上瘦,力求“细节饱满”,而对“饱满细节”的感知与体悟则取决于教学方法即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

上学期在城阳召开的我市“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专题研讨会”中,张兴堂老师便提出了教学策略的研究是目前我市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并于此会中推荐了诸多有效策略。在研究《给予树》一课时,我们在思考:怎样的策略适用于此课?怎样的策略适用于刚刚升入三年级仅有一个月的学生?经过反复研究、实践与提炼,我们最终攻克了难关,以有效的策略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现从课中采撷三个策略与老师们共同解读、分享:

策略一: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

“在圣诞节前夕,8岁的小姑娘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使她如愿以偿。”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剖析内容,我们会发现“给家人送便宜的礼物,给陌生女孩送相对贵重的礼物”这是一对矛盾,是很有价值的思考点,也是触摸人物内心关键点。于是此处教师有意引发学生思考并质疑,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一问题。这样的设计目的有三:第一,可以使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直奔重点;其二,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会更强烈,思维会更活跃,思考也会更加深入。第三,这样的质疑,着重针对三年级学生质疑能力弱这一特点,有意识缩小范围,渗透在矛盾点质疑的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策略二:抓重点词语──精选训练点

设计中我们抓住“沉默不语”这一重点词,层层剥笋,精设训练:从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到判断词语的语境含义;从透过词语想象人物的内心,到反复诵读表达各自的体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走过了一个认识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情感上由无情到动情的发展过程。

设计的用意不仅在于认知与情感目标的有效落实,还在于学习方法的无形渗透。教学中徐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沉默不语的金吉亚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此处便是有意教给学生解读人物的方法:即透过人物的神情,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句揣摩人物内心。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朗读”、“想象朗读”的方法,在反复涵咏中进一步体悟到了金吉娅的复杂内心与美好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此处的教学设计便做到了这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与整体推进,使语言文字在涵咏中富有了生命力。

策略三:抓重点语句──挖掘动情点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是课文第4自然中的一个重点句,它直接揭示了金吉娅送洋娃娃给陌生女孩的原因,从而表现了其美好品质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把它作为了挖掘课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动情点。

先是通过句子对比,感受到了女孩的可怜;再是通过情境再现,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课堂上画面的刺激,音乐的渲染,教师与学生的真情对白,真真切切地把学生带入了那特殊的情境。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学生确确实实经历了情感的波动与内心的体验,他们被金吉娅的善良打动了,他们在教师有意创设地情境中精神得以滋养,情感得以熏陶,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五、简洁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诊断、指导的功能。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挑战中,不断体验成功,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发展。

评价无需冗长,言简意赅,目标明确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如:开课伊始,老师请一名学生读课题,当学生把“给予树”三个字读正确时。徐老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同时,板书了“给”和“予”两个字的读音。

简短的一句评价既包含了肯定与激励,又强调了知识的重点。可谓一举二得。

又如:在学生阅读1~3自然段后,谈金吉娅“沉默不语”可能会想什么时,有位学生这样说:“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此时,徐老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你看,这位同学多会读书,他联系了文中具体的句子,体会到了金吉亚没完成妈妈所教的任务心里很难过。谁还能像她这样也来说说,金吉娅当时会想什么?

解析徐老师的评价,前半句“你看,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呀”既表达了老师的极度赞赏,也唤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之后的评价则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老师赞赏他的原因,同时也在指导其他学生读书的方法──联系文中具体句子,产生体会,展开想象,这样的联想才会合情合理;“谁还能像她这样也来这说说,金吉娅当时会想什么?”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方法。教师的评价语,简洁明了,字字入耳,句句有用意。可见,设计时颇费苦心。

再如: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请同学们转换角色,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女孩,当收到礼物时,你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有一男生站起后,却哑然失语。徐老师这样说:是呀,有可能小女孩会像这位同学一样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多么机智的评价,面对学生思维的空白,老师用一句“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圆了场。既保留了孩子的自尊,也肯定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短短的几秒钟,徐老师快捷的反映,适宜的评价博得了当时会场上阵阵掌声。

评价需要机智,需要内功,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了预设的功课。

一个简字,概括了我们的设计理念。但需要申明的是,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在简字的背后,是复杂的知识积累,是艰辛的研究过程,是痛苦的思想蜕变。只有经历了由“简单-复杂-简单”的认识历程,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简约是种美,简单就是幸福和快乐!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三(1)班的孩子们,你们好!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告诉大家,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南汇小学了,可以算是你们的朋友了吧,欢迎我这位大朋友吗?给点掌声,这么热忱地欢迎我。

再过两天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循环出示,点击停止)。

2、再过两天,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圣诞节介绍)

3、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3、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你们呢?特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读音,意思)看到这么一个特别的题目,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6、看,集体的力量真是大无穷哪,我们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给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7、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看,同学们读得多起劲哪,津津有味的。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其实啊,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你们也能这样边读边划吗?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