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的探究,进一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置换反应
【难点】置换反应的判断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镁条、铁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接触过锌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地、系统地学习,本节内容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环节与活动】
课前预习
1、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写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课堂互动
【情景引入】老师的一位朋友在网上买了一条金手链,但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如何帮他鉴别?
【师生合作】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展示各种金属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前后的图片,写出下列方程式。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化学方程式
镁
在常温就能与氧气反应
铝
在常温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膜
铁
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铜
在常温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加热时可以(现象平缓)
金
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小结】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________(相同,不相同)。
2.金属的活动性:说明____、___较活泼,____、____次之,______最不活泼。
【情景引入新知】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罐装吗?猪脚煲姜醋能用铁锅或者铝锅吗?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分成A、B两大组来做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A组(1-3小组):在4支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B组(4-6小组):用稀硫酸代替A组中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A组(1-3小组):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稀盐酸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盐酸
锌和稀盐酸
铁和稀盐酸
铜和稀盐酸
B组(4-6小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稀硫酸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硫酸
锌和稀硫酸
铁和稀硫酸
铜和稀硫酸
【小结】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有;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氢气)的金属有。
(2)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学以致用】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罐装吗?猪脚煲姜醋能用铁锅或者铝锅吗?
A+BC→AC+B
【引入新知】----置换反应:观察上表中镁、锌、铁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比较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_。
【归纳】置换反应特点: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巩固新概念】
高温
判断下列反应为置换反应的是
高温
高温
(1)CO2+Ca(OH)2=CaCO3↓+H2O
(2)C+2CuOCO2↑+2Cu
(3)2Mg+CO22MgO+C
(4)3CO+Fe2O32Fe+3CO2
(5)Fe2O3+6HCl=2FeCl3+3H2O
(6)Zn+FeSO4=ZnSO4+Fe
【学以致用】老师的一位朋友在网上买了一条金手链,但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如何帮他鉴别?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硅酸盐的主要用途和组成。
②了解硅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③掌握硅酸钠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 学习陶瓷、玻璃和水泥的有关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硅酸盐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教学难点:硅的晶体结构
教学方法:阅读法和比较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中国誉称“瓷国”。陶瓷是我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原始陶器大约是1万年前出现在中国。“陶”作为历史上第一种人造材料成为人类摆脱蒙昧的时代标志,秦兵马俑的制造展示了当时制陶规模和高超的动手术与艺术水平。瓷器在东汉晚期发明,到宁朝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柴”、“汝”、“哥”、“钧”、“定”、“官”几大名窑,其制品工艺之精湛达到“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磬”的水平。而陶瓷主要含硅元素。
秦兵马俑和古陶器的图片。【板书】三、硅酸盐
1、硅酸盐
(1)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复杂化合物的总称。
(2)物理性质:一般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性质稳定,不易和别的物质反应。
(4)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为了方便记忆和计算,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书写顺序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若有两种金属氧化,则活泼的在前,较不活泼的在后。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下列硅酸盐:
镁橄榄石[Mg2SiO4] 2MgOSiO2
高岭土[Al2(Si2O5)(OH)] 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2Al2Si6O16 ] K2O Al2O36SiO2
请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钠[Na2SiO3]、镁橄榄石[Mg2SiO4]、高岭土[Al2(Si2O5)(OH)4]的组成,一学生写在投影片上。Na2OSiO2
2MgOSiO2
2、硅酸钠
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难溶于水,可溶性硅酸盐,最常见的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
①物理性质:水溶液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
②化学性质: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Na2SiO3+ H2O+CO2= H2SiO3 + Na2CO3
③应用:
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实验室里用于制H2SiO3,工业上可制成硅酸凝胶,处理后就得硅胶,硅胶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实验4-2:Na2SiO3的防火作用【过渡】从古到今,人类创造性的生产出了几大类硅酸盐产品,它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传统的硅酸盐材料
(1)陶瓷
①制法:陶瓷是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②分类: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陶瓷的种类很多,根据原料、烧制温度等的不同,主要分为土器、陶器、瓷器和炻器等。
陶器:用一般的粘土制成形体,干燥后在窑内于1000℃以下的温度下烧结而成的。陶器表面粗糙,有多孔,容易渗水。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常于烧制前在坯体表面涂上一层釉,使成品光滑、不渗水。常用陶器有缸、盆、坛。
瓷器:是用纯净的粘土加入一定量的石英和长石粉末,制成坯、干燥、上釉,在窑内于1200℃~1400℃的高温下烧结而成的,如瓷壶、瓷杯、瓷碗等。瓷器质地致密,不渗水。
炻器:是介于瓷器和陶器之间的一种陶器制品,如沙锅、水瓮等。
③特性: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好等性质,制作时易加工成型。
(2)玻璃
①主要原料:石英、碳酸钠、石灰石
②生产原理: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SiO2 +CaCO3=CaSiO3 + CO2
③特性:玻璃通常为表面光滑、致密、硬而脆的固体。
在高温时逐渐软化甚至变为液体。高温熔融的液态玻璃能抽成细丝。有的玻璃为无色,有的玻璃有蓝色、绿色或棕色等。无色玻璃透光性好,有色玻璃透光性差。一般玻璃不导电,导热性也很弱。
(3)水泥
①主要原料:粘土、石灰石;辅料:石膏
②普通水泥主要成分:
硅酸三钙(3CaOSiO2) 、硅酸二钙 (2CaOSiO2)、铝酸三钙 (3CaOAl2O3)
③特性:水泥有水硬性。
水硬性是细粉状水泥遇水后变为坚硬、块状固体的性质。与水泥的水硬性相对应的变化叫做水泥的硬化。石膏能延缓水泥的硬化速率。
4、新型硅酸盐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材料
(1)碳化硅:
具有金刚石的结构,硬度很大,可以用作砂轮、砂纸的磨料。
(2)硅钢:
含4%硅的硅钢,具有高导磁性——变压器铁芯。
(3)硅橡胶:
人工合成的硅橡胶,在高温或低温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弹性——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的零件;绝缘材料。
(4)分子筛:
人工制造的分子筛,具有均匀微孔结构,主要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科学视野】学生自己阅读科学视野,了解新型陶瓷和土壤胶体。
(5)新型陶瓷: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
5、土壤胶体: 胶体颗粒表面积大,带负电,有保肥作用。【过渡】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7.72%,仅次于氧居第二位,所以硅的化合物随处可见。人类虽然在一万年前制出了陶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玻璃。而人类真正认识硅元素是在1823年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用金属钾还原四氟化硅时获得单质硅的。
四、硅单质
1、硅单质的分类:硅单质分为无定形硅和晶体硅两类。
2、晶体硅的性质
(1)结构:类似金刚石
(2)物理性质: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3)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硅和氧气反应:Si+O2 SiO2
②硅和强碱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3、制法: 用适量碳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将粗硅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得液态不纯的四氯化硅,经分馏提纯用氢气还原即可得纯硅。
2C+SiO2 Si+2CO↑ Si+2Cl2 SiCl4 SiCl4+2H2 Si↓+4HCl
4、用途: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光电池(太阳能电池)。
〖板书设计〗二、硅酸盐
1、硅酸盐概述;
2、硅酸钠;
3、传统的硅酸盐材料
4、新型硅酸盐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材料
三、硅单质
1、硅单质的分类:分为无定形硅和晶体硅两类。
2、晶体硅的性质;
3、制法:
4、用途: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铜、铁、铝的用途。教材首先提出,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紧接着呈现了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生活中铜、铁、铝制品是很常见的,学生应该也很熟悉的,除了教材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一定还能说出很多来。
第二部分,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教材上呈现了四幅插图分别是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分别研究的是铜、铁、铝的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实验还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教材上出示了一个表格,列举了材料名称栏(铜、铁、铝),做法栏只是为学生做了个示范,填写了“连接到电路上”一栏,剩下的三栏要求学生补充完整,现象栏空缺,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这种类型的表格可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填写。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做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出铜、铁、铝三种物体的共同特点。
第三部分,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教材首先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紧接着呈现了锌制品、铅制品、锡制品三组插图,除了教材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能说出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接下来,教材呈现了一段文字,铜、铁、铝以及和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人们利用金属的特点,可以制作各种工具、物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在这一部分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先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诉学生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第四部分,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就是要求学生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教材上也为学生留出了写或画的方框。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作品,在课外完成作品。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需教师有效引导。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
2、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3.意识到人们在认识到金属的共同特点后,就能够更好的利用金属为人们服务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金属的各种特点。 评价任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铜、铁、铝等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金属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材料:铜丝、铁丝、铝丝、砂纸、导线、电池、小灯座、电池夹、小灯泡、烧杯、热水、小锤子等。
演示材料:金属制品的实物及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铜、铁、铝。
教学过程
一、了解铜、铁、铝的用途
1.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你能列举生活中的这三种金属制品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回答。
3.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除了这些之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呢?
二、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
1.下面我们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认识它们的特点。
3.引导同学们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然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填写。
4.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结:铜、铁、铝等金属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
三、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
1.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
2.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
3.学生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
4.小结: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
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教学反思
1.整体把握本课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金属的共同特点,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铜、铁、铝入手,了解铜、铁、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铜、铁、铝各有什么特点,再通过比较,找到铜、铁、铝的共同特点,然后找一找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具有与铜、铁、铝相同的特点,最后归纳为它们都是金属,所以金属的特点就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从教材编写来看,是逐步展开了不完全归纳法,从铜、铁、铝的个体特点研究开始,然后找铜、铁、铝三个个体的共同特点,再找与铜、铁、铝有共同特点的物体(这样的物体越多越好),最后因这些物体都是金属,所以铜、铁、铝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也是金属的共同特点。
2.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电路的材料应提前检测好,避免课堂上又去为检测电路而耽搁时间;
二、教材上用加热烧杯中的水做传热实验,这样比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金属会安全得多,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要花去较多的时间,所以,可以把这个实验改成直接把铜、铁、铝放进热水中,这样既安全,又能用较短的时间见到实验效果;
三、用小锤敲砸铜、铁、铝的实验,要注意下面要垫上一些硬的物体,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教室里上此课时,不要影响别的班级的教学。使用小锤子也要强调安全使用的问题;
四、实验记录需要教师指导,像教材上所呈现的那样的表格,学生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教师可以制一个相同的大表格,在学生做完一个实验后在黑板上示范填写一个,讲解记录方法,其他的由学生自己记录。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
教学重点:
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金属片,如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今天你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的物品呢?学生出示金属物品。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媒体呈现生活中的金属图片)
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一)猜测金属的特点
1、师:同学们,金属有什么特点呢?生1:比较硬件生2:有的'有光泽生3:有的容易生锈生4:有的易变形……
2、师:教师已经对金属的特点做出了猜测,你们猜测的理由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各自猜测的理由。
4、班内交流猜测成果。
组1:我们组是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常见的现象。组2:我们组是根据一些书上、网上所了解到的。 ……
(二)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理由对金属的特点做出猜测,那么怎样才能确定你所做出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学生做出补充。
(三)实验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锤子、小刀……
2、出示铁丝、铜丝、开始探究。
3、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4、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回报收获,教师随时板书。金属的共同性质: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三、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展示的金属物品,你知道它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吗?
生: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四、认识金属是人造材料。
1、师:根据生活经验来你能说说金属是从哪儿来的?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能更好地了解金属的来源。(播放铁的冶炼过程)
3、师:金属不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还能进行节约使用、回收利用金属,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丢弃它们,我们可以收集与利用,希望我们能节约利用好金属。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是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结束后的一个重要延伸,要求学生明确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性能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金属材料。教材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为载体,意在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互相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课前调研、课中展示和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确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这一系列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不仅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另一重要理念。教育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这种以学生展示为主导的课堂,既丰富了高中化学课堂,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的调研活动,诊断学生对金属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课中的展示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自我展示和公众演讲能力。
3.通过课后的小论文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四、教学重点
1.课前开展收集、整理调研资料的活动,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从中去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来源、价格和用途,从不同角度增加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2.了解合金的定义和性能,深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加强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4.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既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五、教学难点
1.这堂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高中化学课堂,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从结构角度认识合金及其性能,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发展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六、教学流程
(一)环节一:课前调研,收集、整理资料。
1.展示活动题目的选择。题目要符合本节课教学的主旨,达到预期目标,选题很关键。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有发挥空间的话题。只有选择富有新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和创造性。其次,题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再次,难度要适中。题目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难易适中,切莫艰涩难懂,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确定的选题包括:金属之最和金属发现史、我最喜欢的金属、漫谈合金、辩论:铝的利与弊。
2.展示活动要求。一方面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展示个人的特色,发展自身能力。
(1)形式上:制作PPT,讲解生动活泼;
(2)要突出合金的性质与成分的关系,赞扬和体会合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和当今社会中的重要贡献;
(3)金属发现史的讲解要试图挖掘金属元素发现的早晚受什么因素影响;
(4)可制作PPT进行演讲,一定要说清楚喜欢的个人原因,也可以根据自己最喜欢的金属元素,由自己来扮演那种元素,编制化学小品,由3-5名同学来演出;
(5)两小组持对立的观点上台辩论,论据充足科学无误;准备PPT或者实物道具等素材,努力论证自己的观点。
3.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正式上课前,学生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分析、归纳和整理。在与同学的商议过程中,通过倾听别人的想法也会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在独立思考或集体探讨中,学生逐步提炼自己的思路。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在课堂活动准备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互助互学,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调研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环节二:课中展示,形式多样,包括知识抢答、演讲、戏剧表演、辩论等。
1.活动一:“金属之最”抢答赛
设计意图:通过金属之最趣味抢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这个环节中从不同角度增加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2.活动二:金属的发现之旅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演讲,提问互动等多种形式,向我们展现了金属的发现之旅,从金到铜、铁再到钾、钠等。通过戴维发现活泼金属过程的艰辛,致敬那些历史上伟大、严谨、智慧且拥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们!
教师引导: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比使用铜器晚?为什么最晚发现活泼金属钾、钠等?
学生活动:学生从金属活动性和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金属冶炼方法不同和出现早晚差异的原因。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古代金属制品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发展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二是通过人类使用金属材料先后顺序的分析,加强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三是致敬为人类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感受化学家的魅力和化学学科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3.活动三:我最喜欢的金属
(1)铜·彩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铜为对象,从颜色、性能和组成等角度欣赏了不同铜合金的美,了解到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加以调节。
教师引导:初中我们学过了一些合金的知识,回顾所学。
问题1什么是合金?
学生活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问题2合金有哪些优良的性能?
学生活动:硬度更大、熔点更低、抗腐蚀性更好。
问题3为什么合金的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其成分金属?
学生活动:阅读合金的成分及主要性能相关信息表,探究合金的性能与组分金属不同的原因。发现合金中组分的种类、含量影响合金的性能,从微观上说是金属结构发生了变化。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思想。
教师活动:介绍几种重要的现代合金—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
(2)乐器·金属
学生活动:音乐总能给人的心灵以洗礼,而其形形色色的载体在用以表现的时候时常令人不由得心生愉悦。金属的职能众多,在与音乐相携的过程中,便淋漓地展现了其美的一部分。无论小到琴弦这样的部件,还是大到古今中外的各式乐器,它们金属的典雅质感、良好的性能和特有的光泽是一种特色,亦是一种品质。乐器与金属,从以前到现在再到未来,一直会有如此完美的结合。
设计意图:本节课设计的小组展示活动,教师重视和尊重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展示交流的机会,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在感受铜合金不同颜色和性能的魅力同时,回顾和发展了合金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思想,加强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4.活动四:辩·铝的利与弊
教师引导:铝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比如,它的密度较小,抗腐蚀性能好,可以做某些建筑材料;但对它的食入又有可能造成老年痴呆,危害人类健康。金属材料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就有人觉得铝制饮料罐应该停止使用,你觉得是否该停止使用铝质易拉罐?
主题辩论:是否该停止使用铝质易拉罐?
学生活动:从铝的性质、储量、环保、回收处理,是否方便,以及相关产业使上的从业人员(如开采铝矿的工人,生产铝制饮料罐的工人,饮料公司的老板、消费者……)等多方面考虑。
教师引导:正方主要从对健康和环境不利等方面阐述观点,涉及铝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反方则从铝的使用方便、易回收、成本低、受消费者欢迎,甚至就业等社会问题多角度进行了反驳。不管哪方,从他们的观点中都可以看出,大家知识面广、眼界宽、有社会责任感。
教师引导:为什么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学生活动:[实验]打磨过的铝片和未打磨过铝片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
教师引导:写出Al、Al2O3与NaOH的方程式,并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和拓展迁移。因为辩论要求学生要考虑证据是否清楚、充分及表达是否恰当、思维是否缜密、语言是否流畅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锻炼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出发,应用Al、Al2O3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环节三:总结归纳,课后拓展
教师:金属材料的发展史是人类材料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发展史、以及合金的定义、性质及分类,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金属材料。请大家课后根据之前调研的与金属有关的课题以及本节课所学和了解到的知识,进一步调查研究,完成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巩固提升,并将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拉近化学与生活距离。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6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3Fe+2O2
点燃
Fe3O4
2Cu+O2
加热
2CuO
Au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活动性:Mg、Al>Fe、Cu>Au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Cu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金属活动性:Mg>Zn>Fe>Cu
三、置换反应:A+BC→AC+B
【教学资源】
巩固练习
基础题
1.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不与酸、碱反应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2.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高温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CO2+Ca(OH)2===CaCO3↓+H2O
C.CaCO3+HCl====CaCl+CO2↑+H2O
D.Mg+O2MgO
4.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果我们逐个进行学习和研究,时间上不允许,同时也不便于寻找规律,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习。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A.Fe+2AgNO3====Fe(NO3)2+2Ag
B.3Fe+2O2Fe3O4
C.CH4+2O2CO2+2H2O
D.2HgO2Hg+O2↑
5.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置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钉在稀硫酸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金、铜、铁、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世界上常用黄金作金融储备、货币等,其原因是。
提高题
7.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8.小明同学用6.5g不纯的锌粉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H2的质量0.205g。已知其中只含有另一种金属杂质。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铁
B.铝
C.铜
D.镁
9.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
A.Mg、Al
B.Cu
C.Al、Cu
D.Mg、Cu
10.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将30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_______g;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教学评价】
本节内容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先从问题引入,我向同学们寻求帮助,“老师的.一位朋友在网上买了一条金手链,但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如何帮他鉴别?”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因此,我让学生回顾之前实验的现象,讲授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内容时,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既形象又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金属与酸反应知识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罐装吗?猪脚煲姜醋能用铁锅或者铝锅吗?”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的实验,我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来做对比实验,A组(1-3小组)同学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B组(4-6小组)同学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讨论交流,填写实验现象,写出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回答老师之前提出的问题:“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罐装吗?猪脚煲姜醋能用铁锅或者铝锅吗?”
“老师的一位朋友在网上买了一条金手链,但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如何帮他鉴别?”首尾呼应,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探究实验所花时间太长,再加上有些实验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从而导致本节课时间有些不充足,造成后面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反馈。
教学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认真地进行总结,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努力改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7
【课标解读】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具体课标要求
1、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 能列举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并通过对身边的金属制品的分析,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并能归纳出金属物理性质共性的原因。
2、通过分析“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和原因,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的化学观念。
3、通过分析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材料所需的条件和铝合金的生产工艺,知道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性能更优越的合金。
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合金的性质,通过分析合金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合金的性质优于纯金属的原因。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知道通过“混合”可以改变物质性能,发展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的认识。
6、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了解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是学生继学习了氧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以及常见的酸、碱和盐等之后,又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化学与社会发展或物质的类别的角度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认识一类材料——金属材料。
本单元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另一类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有益于建构认识物质的完整框架,包括:物质存在和分类,组成、结构与性质,转化和应用。
【评价设计】
(1)通过展示、交流,归纳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对“不同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的分析,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合金性质”的实验探究以及合金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检测目标4的达成。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观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检测目标5的达成。
(6)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6的达成。
(7)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那通过你的学习,你能列举出学过的哪些物质,并说出所属物质类别。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了3000多万种物质,种类繁多,不可能一种一种的分析,因此化学上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加上金属这类物质之后,我们对物质的认识相对来说就比较完整了。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金属,所以学习金属这类物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金属能有新的认识。请同学们交流展示你课前搜集的关于金属的资料。
学生列举相应物质及所属类别。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金属的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物质并指出所属类别,感受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的好处。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贴近学生生活,感受到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生活。
板块一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共性
呈现常见金属的用途
提问:
1、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思考我们都是从哪些方面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的?
2、大多数金属在这些物理性质方面有哪些共性?
3、为何不同的金属会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金属的特性
呈现: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
提问:
1、不同的.金属物理性质完全相同吗?
2、不同金属有各自特性的原因
3、根据这些金属的特性,你能分析出这些金属各自有何用途吗?
4、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实际应用中,我们考虑物质的用途都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归纳总结金属的共性和微观的原因
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归纳总结不同的金属有各自特性的原因以及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强化学生利用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块二
合金
一、理解合金
展示资料(一):
神舟十号的承载火箭所必备的条件
提出问题:
1、你认为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从表格中能找到适合做火箭外壳的纯金属吗?
3、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呈现资料(二)
呈现铝合金的成分、生产工艺流程和性质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合金?
2、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更多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的原因。
二、合金的性质
实验探究:纯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实验准备:铝片、铝合金、铜片、黄铜片、锡片、焊锡
呈现:
1、常见的合金的组成成分
2、纯金属和合金的内部结构
提出问题:
为何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
三、观念方法的提升
“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质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总结通过“混合”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物质。
通过阅读材料,交流得出合金。
学生分组实验:
1、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铜片和黄铜片
2、通过相互刻画区分铝片和铝合金
3、比较锡片和焊锡的熔点高低
学生归纳总结合金的性质
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合金性质的分析,归纳总结通过提供真实的素材使学生明白单一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可以采用“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能,因此合金应运而生。
学生通过自己分组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了解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了实验结论,增强了学习兴趣。
体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关系的理解板块三
常见的合金
多媒体呈现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常见的合金
学生自学,归纳总结体现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板块四
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呈现资料:
元素周期表、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
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块五
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金属有何新的认识
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认识金属
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板块六
布置作业
1、学习了“混合”的方法后,你对获得新的金属材料有何想法?
2、以金属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通过这样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建立化学观念与正确的化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