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习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习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
三、新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习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习题
通过练习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资源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平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平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习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习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习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习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4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平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平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平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习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3题
2、自主练习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平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平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平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数意义》6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