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发布者:客至天涯 时间:2023-1-16 00:2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2、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准备一个节目要经过几年的训练,真可以说是“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文笔,就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杂技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谈话导入,可以恰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个)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3、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读音:一摞(luò)(书上读音是错误的)屏[bǐng]住气附和[hè]

词义:萦绕于心座无虚席令人惊羡歉疚不知所措惊心动魄

(2)说说看,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可以用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比如: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精彩、高难度等等。)

(一读解决字词,读准、读通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1、带着同学们的感受,再默读课文,想想从哪里能够看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精彩的、令人难忘的……杂技表演”?快速默读批划重点语句(提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感悟人物的内心),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指点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

(1)第3自然段:

第一次顶碗:“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①写出了顶碗少年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②省略号的使用,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进一步表现了少年表演的精彩;

③对“碗”的描写,衬托了少年的技艺高超,也说明表演的难度很大;

④读出对少年的赞赏语气,自己试一试,再读给同学听听。

(2)学法指导:刚才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是抓住了什么来感悟的?(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抓住少年的动作神态来感悟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继续体会少年的精彩表演。

(3)第4自然段:

a、第一次失败:“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①抓住了失败后少年的表情、动作,表现了他对观众的歉意;

②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依旧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能读出他的沉着和自信。

b、第二次顶碗:“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①从“沉着”、“不慌不忙”“依然那么轻松优美”可以看出少年很自信,他的表演很精彩;

②从两个“又是”和“艰难”可以充分体会到表演的难度之大。

③指导朗读,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

(4)第5自然段:

a、第二次失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少年表情的词语可以体会到他此时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满怀沮丧的心情。

b、“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镇静”说明少年没有被失败击倒,又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5)第7自然段:

第三次顶碗:“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①“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表达了自己对少年的强烈的赞叹!

②“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他们更是被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住了失败的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打动了。

(6)再读一读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欣赏他精彩的表演,感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3、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在描写顶碗少年的精彩表演的时候,仅仅是抓住了少年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表演的精彩和惊心动魄吗?

4、交流:

(1)作者还穿插了对“观众”和“碗”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突出表演的高难度、精彩和惊心动魄。

(2)对观众的描写,如:

①“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表演的紧张气氛烘托出表演的高难度)

②“观众们有人在大声喊……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他失去了信心,增加了他的表演的压力)

③“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捂住了眼睛。”(紧张气氛,表演的惊心动魄)

④“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对少年的赞赏!)

(3)对碗的描写,主要是烘托出表演的高难度,如: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5、这真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表演啊,因此,作者才说——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6、小结: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作者和其他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读默读批划,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感悟人生哲理。)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顶碗少年这精彩的、惊心动魄的、高难度的表演记叙得令人难忘的?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描写了顶碗少年()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着表演的()展开,抓住了少年的()和()进行描写,还通过对()和()的侧面描写,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同时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2、读写结合:你看过这样精彩的表演没有?学习本课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它介绍给同学听听。(可以作为课后小练笔。)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4课,它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叙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二、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根据学生回答选择相应内容理解)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表演的精彩优美、少年的沉着自信以及表演难度之大。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照上面方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观众与演员互相理解的杂技表演。(尤其注意体会老者的宽容和关爱——可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少年的不放弃,对观众的致歉。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阅读感悟,可让他们自由畅谈老者可能对少年说的话及少年当时的心理活动。)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令人终身难忘的杂技表演。(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令人终身难忘。)

……

三、换位思考,体会文章的感情

1、假如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或者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谈感悟。

(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四、由文末的省略号去感悟写话

1、请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交流,进一步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助人成功”“永不言弃”等等人生哲理。

3、教师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现场观众和我们读者的感受。由此看来,这也可以说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迪的杂技表演!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你觉得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

2、选做:写一写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4*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再努力 ====成功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3个会认字,掌握“惊羡、歉疚、责怪、迷惘、渺茫、座无虚席、不知所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 疑导入

1.出示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顶碗少年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自学生字词

(一)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找出生字词。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词语,理解词语“迷惘、座无虚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品读语句,感悟精神。

(一)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

2.汇报交流。

(二)自读第一部分。

1.读第1——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汇报交流:

(1)顶碗少年失败了两次,失败后他没有放弃,没有退却,而是坚持演出。最后第三次的时候终于成功了。

(2)第一次失败后: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3)第二次失败后: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4)在第二次失败时,是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第一次失败后: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

(2)第二次失败后: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躬。

(3)第三次时: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3.学生说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少年具有不怕失败,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感受启迪,升华主题。

(一)指导学习第7自然段,体会激动和认识强者。

1.自读第7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二十多年了,“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一位强者?

(因为顶碗少年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没有颓丧或者退却,而是坚持下去,他敢于拼搏,最后他获得了成功,他是一位强者。)

2.指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受到启迪。

1.默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结: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我们不能丢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失败面前不颓丧,不退却,要迎难而上,敢于拼搏,勇于坚持,最后肯定会取得成功的。

五、拓展小练笔。

1.出示句子,指导把话写完整。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少年心想,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指名汇报,表扬优秀。

六、说收获

说收获。

指名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七、布 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册。

3.搜集名人在失败中坚持,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19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不慌乱、歉疚→沉着 不颓丧、不退却

第二次失败: 呆呆地、不知所措→镇静 敢于拼搏

第三次成功: 轻轻、稳住 坚持不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赵丽宏。

3.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提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

2、学生找到“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后,教师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3、分组学习:学生进行自学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

(1)、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2)、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

人生感悟:偶遇之事终生难忘

杂技表演(1)失败——不失风度重新开始失败

(惊心动魄) (2)失败——不知所措镇静再来︱

(3)成功——努力拼搏惊心动魄成功

抒发感叹:每每想起总有微微激动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课前我布置了学生进行了预习,通过自己动手,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学习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学时我从课文前的“连接语”引入新课,让学生从“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引发学习的兴趣。检查了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理解、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师生互相交流等形式,解决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及写作特点,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在教学时时间安排较紧,学生还未有时间来交流学习的收获。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惊心动魄”、“惊羡”、“座无虚席”、“不失风度”,并积累“哲理、英俊”等词语。

2、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杂技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位杂技演员顶碗少年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能够怎样来学习课文?

二、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状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最后获得了成功的故事。)

板书:失败——失败——成功

三、品读课文,体会“惊心动魄”

1、这是一场()的杂技表演,(难度大、精彩、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等)

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2、小组内交流字的感受。

3、全班交流:

A、在简单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B、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C、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

4、是啊!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那么在这场表演中我们的少年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一齐来看看这三个句子。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①引导学生自由品读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明白了些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少年内心的变化过程。

(沉着、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⑤第三句中的“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他向观众深深鞠了一躬,这这鞠躬包含些什么?(勇气、敢于拼搏)

⑥是啊!应对前面的两次失败,少年没有气馁——

应对观众的喧哗,不谅解,少年没有放下——

④应对如此大的压力,最终少年还是取得了成功,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那么是什么让他最终获得成功的?

a少年:挑战自我…

b老人、少女……给了他支持鼓励。

四、感悟道理,明白启示

正因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所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表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读到那里,你们能体会到作者每次想起这场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动了吗?拿起笔,以第一人称我写一写,作者在这一次演出中又收获了些什么?

五、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次成功。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但我们不能丢失的是对生活的那份信心和勇气,是在失败面前不低头的坚定信念。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失败——失败——成功

沉着冷静——丧失勇气——重拾信心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仔细听读把握故事梗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圈画少年几次失败后的表现,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难点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在课前查找到的作者资料,及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2-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面对这两次失败,他的表现如何,观众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试分析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则边听边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和观众表现的语句,并且交流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通过交流分析,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两次失败,顶碗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把握人物当时内心的思想情感。

三、指导朗读,把握人物性格。

请同学在分析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的段落。

先在小组中朗读给组员听,再推选几位同学在班级中朗读,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关键是读出当时的气氛,能够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使学生沉入文本的情境,感受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顶碗少年那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探究质疑,把握文章主旨。

思考:1、作者花很多笔墨,描写在场观众的表现有何作用?

2、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金边红花白瓷碗”,三次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写?

3、“那位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了句什么”,根据上下文,你想想他可能说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从文章要表现的.主旨着眼,考虑问题。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明白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2、3选做)

1、抄写词语:优雅惊羡颓废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2、选择以上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第五段中有一处省略号,请试着补出其省略的内容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8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可能要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位表演杂技的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一同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好词佳句打上记号。

2、课文分为几部分进行描写的?每部分写什么?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4、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讨论交流,集体反馈

1、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2、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感悟哲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为什么说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要求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作者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神情以及观众的反应”的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4、分组学习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

5、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及时相机诱导。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中有刚,动作变化无穷。表现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

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6、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五、理解含义,感悟哲理。

1、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3、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思维(播放歌曲)

1、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情景表演。

2、交流收集的励志名句或歌曲。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笑到最后的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

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吧!

七、布置作业:

搜集名人在失败中收获成功的故事,进行交流。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9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明白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

【教师活动】交流预习资料。 教师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在课前查找到的作者资料,及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设计意思】通过交流分析,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两次失败,顶碗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把握人物当时内心的思想情感。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2-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面对这两次失败,他的表现如何,观众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试分析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活动】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则边听边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和观众表现的语句,并且交流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把握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使学生沉入文本的情境,感受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顶碗少年那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师活动】请同学在分析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的段落。

【学生活动】学生依教师的要求,先在小组中朗读

给组员听,再推选几位同学在班级中朗读,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关键是读出当时的气氛,能够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三、探究质疑,把握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明白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师活动】

思考:

1、作者花很多笔墨,描写在场观众的表现有何作用?

2、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金边红花白瓷碗”,三次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写?

3、“那位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了句什么”,根据上下文,你想想他可能说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从文章要表现的主旨着眼,考虑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设计意图】

通过写下想对顶碗少年说的话,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赵丽宏的散文感情真挚,文风细腻,引导学生阅读他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师活动】

1、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赵丽宏的其他散文。

【学生活动】

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并且借阅赵丽宏的其他文章。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交流。

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

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

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2)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示!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顶碗少年这精彩的、惊心动魄的、高难度的表演记叙得令人难忘的?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描写了顶碗少年()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着表演的()展开,抓住了少年的()和()进行描写,还通过对()和()的侧面描写,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同时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2.读写结合:你看过这样精彩的表演没有?学习本课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它介绍给同学听听。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惊心动魄的表演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成功

惊心动魄的拼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2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呢?

2、师: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饱含着演员们多少汗水和泪水。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吧,让我们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3、 教师板书课题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引导整本感知。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顶碗少年的?

2、 交流、反馈

三、品词析句,强化语感

师:在文中,作者称这位顶碗少年为“强者”。作者为什么会称他为“强者”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他是一位“强者”?自由地读课文,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一)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哲理

1、 预设(一)第一次表演

出示: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1)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2) 师: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少年的表现又如何?

出示:“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1)师: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

(2)师: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小结

2、预设(二)第二次表演

出示:“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碗,又掉了下来……”

师: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沉着坚定,毫不气馁)

师: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师:看到少年的再次失败,观众有何反应呢?观众在议论写什么呢?

师引读:是呀,再一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这

使他—— 面对如此多热情的观众,又一次的失败,让少年愧疚不已,于是他——

3、预设(三)第三次表演

出示:“当那叠碗又剧烈晃动起来,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师:同学们,顶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为什

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还能成功?

(一方面来自老者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师: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说了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假如这位顶碗少年

(2)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3)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少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每当作者想起这个

(4)顶碗少年,心里总会有微微的激动,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是他给了作者人生的启迪。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次,也许就能看到柳安花明!……启迪。

(5)拓展练习,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时此刻,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

(7)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提练,升华情感

(1)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

(2)老师引导再读最后一段。

(3)推荐相关文章阅读,开阔视野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镇定 自信 → 紧张 失败

丧失勇气 → 镇静 再失败

自信→ 充满勇气 成功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出示预习提纲: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个强者?并认真体会他是怎样进行拼博的?

三、汇报展示: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深入理解:

(1)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2)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个强者?抓住文中描写少年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

(3)朗读文中最后一段,体会含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4.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五、反馈检测: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表演顶碗

19顶碗少年

深爱启迪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基本上按预先设计完成,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用指定的词句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顶碗少年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2、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小实验:请同学头顶一本书在讲台走一圈,书本不掉下来,就算成功了。

2、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一次不成做两次,两次不成做三次,最终都成功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要你敢于不断的尝试,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3、出示课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2、概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

明确: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理解“惊心动魄”的含义。

3、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观众的词句。

4、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

5、理解“拼搏”的含义。

6、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拼搏”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

⑶ 表现观众的词句。

7、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少年的拼搏?

8、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四、迁移扩展

1、理解本文主题。

2、扩展: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和顶碗少年相似的经历?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成长的小故事。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透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习链接语了解学习内容

1、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顶碗少年。

2、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3、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读词。

异国 沉着 抚摸 肩胛 愧疚 附和 露天 结实

2、自读课文,完成第一个问题,作者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3、哪几个自然段写少年表演的过程?(3~7)

4、默读这几个自然段,边读边圈画批注,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交流。

2、在学生交流中,引导归纳。

如:你谈的很好,这部分作者是抓住少年(神态)(动作)描写,来突出表演的难度大、惊险

如:这部分是抓住(观众的反应)来突出表演,精彩、紧张、惊心动魄。

3、引导: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内容,是作者抓住少年,动作、神态及观众的反应来写表演的惊心动魄。

4、再来浏览一下课文,作者还抓住什么反应表演惊心动魄?

“头顶那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找找句子,有何感受?

四、提升写法

1、结合板书归纳。

同学们,直接写少年的表演(正面描写)突出就行了,有必要写观众的反应和碗吗?

板书:(侧面描写)

(观众反应烘托表演,碗牵动着观众的心,是大家关注的目标,同样起到烘托作用)

是呀,不可小视,这种多角度交差写法,更能突出表演惊心动魄,更吸引人,使我们心中有如身临其境,感受。)

2、作为一个少年,与我们年纪相仿,面对一次次表演失败,内心一定有许多想法,作者写到了吗?

(1)写到了,从哪儿知道的?(动作、神态))

(2)没想到,只写到什么?透过少年的动作、神态,我们能感受到少年内心活动吗?)

3、指名说。

台上并没有慌乱,此时少年想……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心里想……

听了老人的话,少年镇静下来,心里想……

4、此时少年那么丰富的内心活动,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呢?(你无法了解别人的内心活动的写作要真实。)

5、你猜想老人说了一句什么?

6、小结:是呀,在失败面前不放弃,少年沉着、拼搏使他成功,获得全场的掌声,也令作者难以忘怀。

五、学习最后,揭示道理,总结升华

1、齐读第八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内容,想象你从文章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来自于拼搏”。

“成功来自于鼓励与关爱”。

3、总结升华。

整篇文章紧扣围绕“惊心动魄”来描写杂技表演的精彩,那为什么作者不用“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为题,而用“顶碗少年”呢?

4、小结:是少年面对失败的态度,是少年坚持拼搏,不轻易放弃,使作者总有一阵激动,同时给作者启示,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那就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像少年一样,勇敢面对,勇于拼搏,就会成功!

5、推荐赵丽宏作品:散文集《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生命草》。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