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发布者:金华大帅 时间:2022-11-21 00:18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半圆形和梯形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的计数与单双数。

3.能合作设计规则,自主游戏。

活动准备:

在黑板上画出带数字的各种图形,将小猫,小兔,公园画在图形的两侧。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游戏图。

教师:1.图上有谁?它们要去干什么?

2.图上有哪些图形?图形上面有些什么?

(二)交代游戏玩法。

教师:小兔和小猫要去公园,小兔喜欢走单数的梯形,小猫喜欢走双数的带弧形的图形,而且要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走到公园,看谁能找出它们的行走路线,很快画出来。

(三)幼儿寻找行走路线。

(四)请部分幼儿画出游戏路线,其他幼儿进行验证。

(五)改编游戏,自主活动。

1.教师:你喜欢这个游戏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改一改?

2.幼儿两两结伴设计数字游戏,然后一起玩一玩。

3.幼儿分组讲解自己设计的游戏,师生讨论的数学内容与玩法,提出改进意见。

4.幼儿改进游戏玩法与规则,继续分组游戏。

5.全班选出最受欢迎的数学游戏,一起玩一玩。

课后反思:

本活动把图形与计数,单双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幼儿按单双数的多少顺序进行排序,从而找到行走的路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规则,自主游戏。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看图片和模仿动作等不同方式来感知四项循环的规律性。

2、学习推测事物排列规律并补排或续排,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蜈蚣、小白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三项循环。

1、观察袜子的规律。

教师: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什么?你们认识吗?(蜈蚣)仔细看看有什么特征?(有好多脚,每只脚上穿的袜子颜色都不一样)蜈蚣阿姨穿袜子特别的讲究,它穿的袜子都是有规律穿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袜子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原来蜈蚣阿姨的袜子都是按红黄蓝的规律穿的。

2、找出穿错的袜子。

教师:有一天啊,蜈蚣阿姨生病了,小白兔帮忙照顾,小白兔帮蜈蚣妈妈穿袜子,我们看看小白兔为蜈蚣妈妈穿的袜子怎么样?(教师出示蜈蚣妈妈的袜子,请个别幼儿回答并操作)

二、模仿小白兔跳舞的动作,在动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动作的四项循环规律。

1、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发现动作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帮助蜈蚣妈妈感觉特别的开心就跳起了舞蹈,我们看看小兔的舞蹈是怎么跳的?(三种动作的交替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小兔原来是拍手、打开、上举、拍手、打开、上举。

2、发现四项规律。

教师:老师还可以加一个动作来跳这个舞,瞧,拍手、打开、上举、上举……老师多加了哪个动作?现在老师的跳的舞变成了什么规律?你们发现是什么规律了吗?我们一起来跳跳。

3、请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这个循环规律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创编动作表示四项循环的规律:前面两个动作不与后面两个动作相同,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符合这个规律的动作)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规律变不同的动作。

三、观察项链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的舞蹈跳的可真好,所以呢,刘老师想设计一条项链送给它,可是项链还没有设计完,请小朋友来帮忙完成,先来说说项链是怎么排列的?遮挡住的部分要怎么排列?

教师小结:项链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所以我们在完成的时候,先找出规律,再来完成。

活动延伸: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下次课请孩子们告诉老师。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3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也是操作性较强的一项活动。本次活动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并学会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分别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主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之间的关系。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掌提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喜欢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完整的铅笔、长条积本、曲别针、橡皮等测量工具,黑板 1 块。

2.面露难色的大熊的图片、“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长大了)

【活动建议】

1.结合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面露难色的大熊的图片,提出问题:大熊想制作一个和咱们班一样长度的玩具,可不知道子有多长,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玩具有多长?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概长度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大熊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长度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测量玩具长度的过程,提醒其他幼儿注意观察。

(3)示范并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注意首尾相连, 量一次记录一次。

(4)请幼儿运用新经验再次测量玩具概长度并记录结果。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工具测量,探索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第 28 页,选择两种不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用每种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请幼儿依次用曲别针和长条积本测量幼儿用书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提问两次测量结果一样吗?书本有几个曲别针长?用曲别针测量了几次?书本有几个长条积木长?用长条积木测量了几次?

(3)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并讨论: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测量的次数就多。

3.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1)请幼儿交流自己想测量的物品或距离。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品的高度、远近等,探索用什么工测量合适。例如:桌、椅的高、矮,家里电视离沙发的距离。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历上找到确切的日期。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大年历图一张。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学具:4张作业清单,XX年历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份。

4、经验准备:幼儿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师讲述故事《年***一家》,提问:年妈妈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进一步了解年、月、日。

(1)教师:今天年妈妈和她的日娃娃们也来到了这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个月的“房子”,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师小结:一年里一共有十二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了30个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3、认识年历并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问:方框里的红色数字x是什么意思?或者表示什么?再引导幼儿认读:x月x日。

(2)鼓励幼儿查找具体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师幼共验证。

(3)师幼共同小结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4、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查找具体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业清单、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回家后找到爸爸妈妈或其他家人的生日,并标记。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原来一共有365个日娃娃。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最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活动准备

蛋糕卡、6的加减算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拍手对数。

玩法:老师拍手数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

(2)师:妈妈制作了许多种美味的糕点。每一种糕点都有6块,我们一起和美味的糕点玩游戏吧。

(3)幼儿操作:请用桌上的数字及蛋糕卡片例出6的分解组成,并根据6可以分成4和2这组分合例出多种算式,越多越好。

(4)幼儿间互相交流讨论,你是怎样摆的,你摆了什么算式。

2、分析讨论

(1)教师出示4+2=6,2+4=6比较他们的异同。

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的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师出示6-4=2,6-2=4

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时4和2,那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3、巩固练习

出示6的'分解组成,请幼儿两两一组,互相商量,例出6的分解组成的所有加减算式。

4、游戏活动

(1)看算式报得数4+2=6-3=等。

(2)完成幼儿用书“分糕点”内容。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中投放6以内的加减图卡、图片卡供幼儿练习。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7

目标:

1、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

2、在操作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3、愿意积极动脑,大胆尝试。

准备:

活动过程:

一、复习1~5的组成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上次老师教过的"碰球"游戏,再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2~5的组成。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要玩的数字的碰球师:嗨嗨,我的一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一球碰一球。

3、教师与幼儿分全体和个人玩这个游戏大班数学 6的组成(复习)目标:

1、复习6的组成,知道6的组成有5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根据教师的出示的数熟练的说出能组成6的另一个数。

3、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准备:6个玩具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1、请个别幼儿起立玩碰球游戏

2、以3桌为一组,请其中一组说出小于6的数,另一组找到与其组成6的数字

二、玩游戏,巩固6的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师讲明游戏规则:教师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师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请幼儿说说教师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儿全体和个人进行游戏3、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答案,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小结

(二)开火车回答幼儿按顺序快速回答教师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数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儿由大家帮忙)

三、做作业

1、教师讲明作业做法

2、幼儿独立完成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五个、种子图片若干、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小动物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丰收派对,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教师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统计练习。

(1)我们去参加派对,这里准备了四种水果(香蕉、橙子、苹果、苹果),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然后我们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并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

(2)幼儿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3.出示表格统计水果。

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并按照表格上的水果数量、种类拿取。小动物们收获的水果真多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完成统计表找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统计记录,并和同伴分享统计结果。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9

活动名称:有趣的单双数

设计思路:我们学校是围棋特色学校,“科学认读”是我们的研究课题,我在孩子们下棋前的“猜先”活动中发现,这个就是“单双数”,所以,我就把这个内容提前上,让孩子了解单双数。

活动要求:1、结合围棋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围棋、记号笔、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棋”

我们小朋友都会下围棋,今天老师就用围棋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棋的游戏好吗?(好)请小朋友每人抓一把棋子,数一数有几颗棋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放在这块有一个绿色磁铁的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放在2个红色圆点的黑板上。幼儿操作。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那么,在我们下围棋的时候,哪里会用到单双数?(猜先),对了,在猜先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单双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次“猜先”好吗?

3、寻找单双数――游戏“捉迷藏”

(1)单双数在围棋中要用到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单双数。现在他们就想我们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画面)单数和双数就躲在这幅美丽的画里,你们找找看画里的哪些动植物是双数,哪些动植物是单数,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等会来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再次操作

(3)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动植物是单双数?(个别幼儿介绍)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绍给大家听对吗?好,现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单双数。(生生互动)

4、结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绍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活动准备

1.20xx年台历

2.人手台历一册、一支笔。

音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台历

1.谈话引出活动(星期)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是星期几?

(幼儿自由回答)

你们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出示课件:台历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台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台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

这是几月份呢?这个月有几天?

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

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说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

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

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

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

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

再给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三、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星期

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找出自己生日的一天,画上五角星。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超级擂台赛》的故事内容,知道具体比赛环节。

2.能够对数字大小进行比较,初步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乐于帮助别人,认同获胜者机智勇敢、认真负责的品质。

二、活动重难点

根据故事内容,初步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掌握观察、比较和分析等数学方法。

2、物质准备:统计表、笔、PPT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山羊公公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我们来一起看看,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呢?

(二)基础部分

1。依次出示PPT前半段,讲述故事内容,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观察。

(1)山羊公公是羊族的族长,他的家族里本来有很多很多的小羊,可是山上的大灰狼越来越多,小羊却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回答)

(2)对,许多小羊都被大灰狼吃掉了,这可怎么办啊?我们来帮他想想办法吧。(幼儿回答)

(3)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办法,山羊公公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决定要张贴告示聘请一个守卫,保护自己的孩子们。

2.介绍来应聘的动物

(1)许多小动物都来应聘了,我们看一看都有谁呢?(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2)这么多动物都来应聘,这可怎么办呢?山羊公公用的是什么办法?超级擂台赛是什么意思?

(3)小结:哦!超级擂台赛就是让动物们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谁就能成为守卫。

3、介绍比赛规则,统计单项比赛结果

(1)了解擂台赛的项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多媒体画面)

——看看说说:共有哪些比赛项目呢?怎样才能在比赛中获胜呢?

(2)请幼儿尝试做裁判,记录比赛结果。(幼儿操作)

★身高比赛——说说这场比赛的获胜要求是什么?100厘米在哪里?几个小动物胜出了?(多媒体横向拉出一条100厘米身高线,让幼儿进行比对,在获胜的动物后面打勾。)

★举重比赛——说说哪些动物举重超过了100公斤,

(多媒体显示统计结果,让幼儿进行比对,做好记录。)

★接飞盘比赛——说说那些动物接住了飞盘。

(多媒体显示将接住飞盘的动物圈出来,让幼儿进行比对,做好记录。)

4、合计比赛结果

(1)谁是最后的获胜者呢?

——提问:用什么办法知道谁是最后的获胜者?

(2)把三场比赛的结果合在一起看看,得出结果。(三位获胜者。)

(3)小结:只有在每一项比赛中都胜出了,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三)揭晓故事结尾(多媒体演示故事结尾)

1.说说怎样选出最后的获胜者?

2.看看山羊公公的办法。(请它们三个分别和羊群上山。)

——提问:你们知道谁能成为小羊们的守卫了吗?为什么?(机智勇敢,认真负责。)

3.为小狗的获胜感到高兴。

五、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大风吹》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

附故事内容

为了保护羊群,山羊公公决定要聘请一位强壮、勇敢的守卫来对付大灰狼。可是,来应聘的动物太多了,怎么办呢?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让动物们来一场“超级擂台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狗、老虎和大猩猩三位挑战者获胜。山羊公公该选谁好呢?于是,他请狗、老虎和大猩猩分别上山看管羊群,最后,狗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小羊们的认可,成为了山羊家族的最佳守卫者。

大班数学:《超级擂台赛》活动反思《超级擂台赛》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图画故事绘本。为了保护羊群,山羊公公决定举行“超级擂台赛”,聘请一位强壮、勇敢的守卫来对付大灰狼,保护羊群。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淘汰了一批又一批的动物,经过一关关的挑战,最后猎狗获得了胜利,成为羊群的守卫。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到底谁能胜出,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比赛,孩子们知道机智勇敢、认真负责的动物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本节活动巧妙地在文学作品中融人数学内容,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增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因为有了文学作品的精彩情节的支撑而生动有趣了许多。没有机械地照搬故事,而是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故事的情节作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动物的数量从原来的14个变成了8个,对各项比赛的获胜标准进行了修改。这些删删改改,都是为了给孩子有一个适度挑战的空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活动增色不少。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组合起来,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情境性,满足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做到更好地优化教学。在挖掘绘本中的数学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概念,将故事内容与幼儿园数学活动进行整合。绘本中的多项比赛结果需要孩子通过统计的方法来获知,只有孩子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比赛内容,让统计变得不再枯燥,更能激发孩子去操作、去发现。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3、帮助幼儿将数字运用于生活中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布置任务,请幼儿在周围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教具:0—9的数卡二套,有数字信息的物品若干,数字信息若干条

3、学具:幼儿人手三套0—9的数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出数字娃娃”

数字娃娃来做客,听来得是几?

1、我比3多1,是几?

2(拍六下手)听我拍了几下手?

3、7可以分为4和几?

4、我排在6的后面8的前面,猜猜我是谁?

5、3和5合起来是几?

6、1个娃娃,1朵花,1个苹果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7、我像鸭子,我是几?

8、我比8多1比10少1,猜猜我是几?

9、2加3等于几?

10、1减1等于几?

教师按0—9的数序排列数字,请幼儿集体读

二、联想生活中的数字

1、我们周围生活中有许多数字,想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数字?并说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回答,师随时引导归纳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说我们幼儿园有几个班?我们班共有几个小朋友?(数字可表示个数的多少)

2、认读尺子上的数字。(数字可表示长度的长短)

3、看温度计的刻度(数字可表示高低)

4、看电子称上的读数说出物重(可表示重量的多少)

5、认读人民币,邮票的面值,物价牌上的价格?(可表示金额的多少)

6、找出表示当天日期的日历,说说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可表示时间的顺序)

7、认读邮编,书页码,车牌号,信用卡 号码(可表示号码的顺序)

8、我们是大几班的小朋友?第3组的小朋友起立(数字可表示排列的次序)

四、讨论“假如没有数字,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五、按指令摆数字

1、请找出表示自己年龄的数字

2、摆出自家电话号码,门牌号

六、活动延伸:用扑克牌表示大小,次序。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3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和按规律排序。

2、通过学习发展幼儿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排序。

活动难点:

数量相同时为什么排列长短不一样,长短一样时为什么数量不一样。

活动特点:

操作性强、存在于实际生活并广泛运用与实际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红豆、黄豆、绿豆若干)

2、纸板人手两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方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听音乐进教室)

(1)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豆子王国,小朋友们高兴吗?下面我们出发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进教室。

(2)豆子王国里都有那些豆子呀?( 红豆,黄豆,绿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3)小老鼠太调皮了,把种子弄乱了,请小朋友将这些种子进行分类,看都有几颗,并提问幼儿是怎么分得。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探索规律,并找出规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2)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红)大圆( )

(黄)中圆( )

(绿)小圆 ( )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绿豆)

教师示范排,告诉幼儿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 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绿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 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绿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红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 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红)小圆 ( )

(黄)中圆( )

(绿)大圆 ( )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 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 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 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少,绿豆最多)

(5) 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少,绿豆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接下来老师要带领你们去文具店,小朋友要开着小汽车去,文具店到了,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 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四、结束教学。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4

一、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重点:发现不同的组合方法。

难点:根据提示进行简单推理。

二、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

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教师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2、再次出示图片小松鼠。

(1)现在小松鼠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

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6)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

(7)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松鼠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5

目标

1.能按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知道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

2.在情境当中尝试用等量替换的关系,比较动物的轻重,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快乐。

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

2.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二)了解桃子的特征。

1.他们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2.原来是一个爱心形状的、有红又黄的大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呢?

二、结合故事,引导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1)“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2)用什么方法来量呢?看看动物们想的什么办法?量的时候姚注意什么?

(3)量身高要站在同一条线上比,站站直,不能算上耳朵和尾巴。看,他们站好了,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4)谁会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一排?按照个子高矮的排法,最高的是长颈鹿,所以桃子得它先吃。

(二)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1.“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发话了。于是,动物们都张大了自己的嘴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按照嘴巴大小的顺序,该怎么排呢?

2.鳄鱼嘴巴最大,该它先吃,如他愿了!三、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一)讨论比重方法

1.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2.那体重该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3.想一想,跷跷板是平的代表什么意思?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

(二)教师交待操作要求

为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动物在称重,然后数一数跷跷板上石头的数量用数字记录在“石头”下面的格子里,最后看看跷跷板是平的还是翘的,用相应的符号记录在中间。

(三)幼儿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四)交流操作结果,引导幼儿一同来看着记录表进行体重的排序。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1.毛毛虫心想:“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它该比什么得第一呢?

2.对呀,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毛毛虫也想到了,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耳朵最短、尾巴最短、体重最轻,这第一名不都是毛毛虫嘛!大家一致认同了,于是毛毛虫痛快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五、拓展延伸: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1.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2.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