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发布者:石狼 时间:2024-12-10 02:34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 1

一、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解决办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过程】

2、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动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2)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对桌面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有没有作用?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2>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有关。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呢?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探究压力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压力/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2

3

实验结论:;

(2)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木板

2

棉布

3

毛巾

实验结论:;

(3)探究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较大面积

2

较小面积

实验结论:;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试一试>把一未开封的桶装水横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个费力?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小结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2)轴承中装有滚珠;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4)鞋底的花纹。

<活动3>说说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着摩擦?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的?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没有摩擦,世界会变得怎样?

《摩擦力》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

[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

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教师]你能举几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吗?

[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对物体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吗?为什么?

[学生]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通过前面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进行合理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1]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2]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学生3]可能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有关;

[学生4]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学生5]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教师]由上面的猜想看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而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去探究,在探究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能找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也叫变量控制法。

[教师]在本节课,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你有打算如何控制?要改变什么因素?

[学生]压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方法是;把同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表面上,就可以保持压力大小不变,而又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教师]同样,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又要在保持什么因素不变时,改变什么条件进行呢?你又打算如何控制?

[学生]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压力的大小的条件下进行。在同一木板表面上的同一木块上加上一个钩码,就可以在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压力的大小了。

三、小结与反馈: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什么方法?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教师]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由学生叙述)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学生叙述)

《摩擦力》教学设计 3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5)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养成规范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平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2、根据二力平衡测量摩擦力,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举例,阅读课本,会说出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评价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2、穿钉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轮鞋的强壮男生进行拔河比赛。

(完成目标一)

1、明确目标。

2、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生活体验

感受摩擦力

(8分钟)

活动二:

1、学生通过手沿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

2、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牙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完成目标一)

1、学生亲身感受,认识摩擦力。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5分钟)

活动三:

1、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组选取研究课题。

2、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摩擦力?小组根据课题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

3、各小组进行实验,分享自己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5、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实验装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目标二)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大胆猜想。

2、引导学生如何测量摩擦力。

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钟)

活动四:

1、引导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分组讨论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标三)

1、通过举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3、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压力

(2)使接触面更粗糙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4)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产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摩擦力演示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NBA篮球场上两名球员相撞后在地板上长距离滑行的视频

2、观看图片:老师在学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后膝盖受伤的照片

3、提出问题:老师腿受伤是什么惹的祸?——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

1、学生活动: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谈谈感受。

2、对照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试探性归纳摩擦力的定义,教师可提示性提问:

(1)谈某个力至少需要涉及几个物理?

(2)是否需要接触?

(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3、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实质:

活动:通过展示用显微镜不同倍率放大后的手背的照片,说明摩擦力的实质是由于接触面间的凹凸不平产生的

备注: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

通过前面展示的老师在篮球场上膝盖受伤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动体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与接触面的面积

(4)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5)………

2、设计实验

(1)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手中的器材(木块、砝码、棉布、长木板、弹簧秤),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实验方案: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由弹簧秤的示数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

思考:怎样验证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面积与摩擦力的关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3、动手完成实验

主要设计表格参考:

表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备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摩擦与我们

问:你认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

答:有利有弊

问:怎样减少有害摩擦;怎样增大有益摩擦?

说一说:汽车在冰面上打滑,我们可以怎么办?

考一考:以下是驾照交通规则考试的一道试题:

动脑筋:同一水平面上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试给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备注:提出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收获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五、练习

书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备注:教师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摩擦力》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它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教学重点

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泥鳅、抓鱼手套、大米、筷子、玻璃瓶、实物投影仪、橡胶桶以及各种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

教学内容:

1、抓泥鳅比赛。

2、学生实验探究摩擦手。

3、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活动一:抓泥鳅比赛)

活动目标:以抓泥鳅比赛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

1、组织学生进行抓泥鳅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究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2、交流。让“获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秘诀,让“失败者”说说自己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抓泥鳅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采用对应办法:为什么他的办法能行,而我的办法却不行?引出摩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研究的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快的进入下面的探究实验中去。)

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活动二:学生实验)

活动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3页的拖人游戏。

1、哪一种方式拖人感觉轻松些,为什么?

2、提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拖人游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并大胆提出假设,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用实验验证的兴趣。)

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进行验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相关回答进行板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系。

物体的重量

(设计意图:从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假设—实验—交流—结论,得出其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己进行实验的选材、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其中我是用橡皮筋而不是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只需从橡皮筋的长、短定性地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应用与实践(活动三:筷子提米游戏)

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5页的相关图片。

1、讨论:图中哪些做法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是在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2、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行为是在减小摩擦力?

3、组织学生进行筷子提米游戏。

(设计意图:在形成一定的结论后,通过理论—实验—应用的实践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巩固与提高(活动四: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1、教师又拿出开始抓过的泥鳅。

2、交流: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说说你会想什么办法更快地抓住泥鳅呢?

3、展示小小发明家的作品——抓鱼手套。

(设计意图: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了科学知识又可以运用于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好科学的兴趣。)

五、拓展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创设:假如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假想的国度里遨游,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的确。没有摩擦力,我们寸步难行,那么对于摩擦力,你们还将进行哪方面的研究呢?

《摩擦力》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

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弹簧测力计(5n),供拉动的小车,钩码一盒(作为载重物),毛巾。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5n),供拉动的小车,钩码一盒(作为载重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请问一下大家,我这样测出来的读数是什么力啊?(用弹簧测力计勾起物体),那这样呢(用弹簧测力计拖动笔袋)。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家刚才说的对不对。

(一)认识摩擦

1、科学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也都可以通过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出示轮胎的图片)这里有新旧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仔细观察一下,轮胎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是如何造成的。(一个学生回答即可)

2、说的真好,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

3、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现象呢?(5、6个学生说即可)

(二)摩擦与运动密不可分

1、看来摩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我们真正了解摩擦吗?

2、感受摩擦力认识摩擦力。我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对比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那手放在桌面上不动感觉得到摩擦力吗?

3、通过刚才的自己的感觉,大家说一下,怎样才算有摩擦?(它们不仅要相互接触,而且只有相互运动时才会有摩擦)

4、你真善于思考!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个阻碍运动的力,我们叫做摩擦力。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探究重点。

二、了解摩擦力

(一).感受认识摩擦力的大小。

师:我们以前学过,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力的大小呢?请问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用之前首先调零,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相平,要读出测力计的数据,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其实摩擦力也可以用这种工具来测量力的大小。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当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动运货小车时,测力计的计数就是它所受到的摩擦力,在测量摩擦力前要先把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位,测力时,要让小车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特别应注意,你的测力计不能偷懒,倚靠在桌面上,也不能淘气,向高处跑,一定要与被拉动的物体相平。下面我们来用测力计测一下我们的运货小车装运钩码时受到的摩擦力。要求大声地读出你的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快。

(2)学生动手测试,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分组练习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3)(如果学生测出的数据基本相同,老师提出来一个不同的。)

三、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一)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1、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大家都测出了摩擦力。请各组派代表说出你们测量的摩擦力是多少?

2、很好,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3、学生讨论,提出假设。

4、(适时板书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你们真善于思考总结。你们的猜测都有着一定道理,那他们之间可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想探究吗?

(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1、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先来探究一下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吧。老师可先提醒大家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我们应让我们得到的数据形成对比,想想应该如何利用手中的材料(运货小车、钩码,测力计,鼠标垫)完成这个实验呢?

2、学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方案。

3、你们真可称得上是小小科学家,想的都很周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老师给予大家一些提示,请看大屏幕。如果有时间,你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的接触面,比如地面,桌面来进行实验,填写在第三行。你们会做了吗?实验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当你们完成实验后,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我,好不好?

4、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是比较一下自己的测量数据,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大还是小。也就是说,每一个小组都是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吗?

(三)探究摩擦力与物体轻重的关系。

1、现在我想问一下,你们小组接触面光滑时,摩擦力是多少牛顿?其他组是这个数吗?同样是光滑的接触面为什么摩擦力不一样呢?接触面粗糙时,摩擦力是多少牛顿?其他组是不是也不同呢?这是为什么呢?(被测物体重量不同)

2、如何证明被测物体重量与摩擦力的关系呢?

3、指出1—2个学生说出实验方法。老师听明白了,是这样做对吗?让学生看大屏幕的提示。

4、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的测量数据,被测物体物体重时,摩擦力是大还是小呢?被测物体物体轻时,摩擦力是大还是小呢?

6、你们的实验很成功,数据也很准确,得到的.结论很清楚,老师为你们的精彩表现而折服。

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的关系。总结板书。

2、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离不开摩擦力,摩擦力有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有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怎么办呢?对我们有利的我们就要加以利用,有害的我们就要加以防止。

3、为了检验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出了一些题,看看你们能解决吗?

板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

一、 摩擦力

二、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三、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运动和摩擦力》教学反思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5课。在前几课中,学生们已经利用小车和弹簧测力计对运动和力作了探究。因此,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探究性课。通过引导,讨论,实验操作,观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通过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实施实验,在小组共同探究分享中获得知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学生反馈情况,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在课堂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认知摩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观察轮胎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2.感知摩擦力、测量摩擦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体验摩擦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什么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指出,摩擦力不仅能感受到,它的大小还是可以测量的。将如何测量,测量方法进行指导,并演示。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首先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然后选出两个猜测进行研究。记录单填写由易到难。

4.总结延伸应用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课进行小结,然后出了个个小检测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整堂课,教学流畅,教学目标达成,但反观课堂觉得也有缺憾的地方:

1.教师的语言不够富有激情,这样整个课堂显得缺少一种激情。适当的评价会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但在课堂上,我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也较少,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汇报后,老师没有及时跟上评价,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2、在小组合作中更加注重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做到每个同学都有事可做,小组汇报的同学有话可说。

《摩擦力》教学设计 7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慢慢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问题)

生:讨论举例(搜集事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分析)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得出结论)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猜想或假设)

师:(副板书)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现察进行评估、补充)(设计实验)

(说明:在测量摩擦力时,物体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接触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地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大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③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实验谈体会)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讨论回答)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改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控制相同。)

(说明: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师:(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辨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摩擦力》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阻碍作用。

(2)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用弹簧测力计粗略的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阻碍作用的过程,领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探究阻碍作用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设计“探究影响阻碍作用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课本、自主设计的PPT课件、多媒体计算机等。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棉布、木板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提前把两本书交叠在一起,找两个学生到台前来帮老师把重叠在一起的书分开。

2、播放冰壶运动视频。

3、提问为什么两本书不能分开呢?为什么冰壶运动员的鞋底要用不同的材料呢?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两个学生到台前来,手握书脊,向后用力拉书,学生会发现拉不开书,激发学生兴趣。

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会认为很容易就会把书分开,在看到书拉不开以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对冰壶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知道运动员鞋底的材料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体会阻碍作用

1、请同学们伸出你的一只手,按压在桌面上,前后滑动,体会桌面对手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2、同学们,现在加大手对桌面的压力,再试一次,再次体会,有什么感受?

3、现在,请同学们用手压着桌面向前,但是手相对于桌面静止,再次体会桌面对手有什么作用。

4、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哪些场景存在这样类似的阻碍作用。

5、我们发现这种阻碍作用,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同学们想一下,两个物体要满足什么条件才会有阻碍作用。

桌面在阻碍着手的运动

阻碍作用变大了

桌面还是对手有一个阻碍作用

洗碗、拖地、擦黑板、推桌子、洗脸、穿衣服、拔河、玩滑梯、搓澡

(1)接触并挤压

(2)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接触面粗糙

动手操作,体验滑动时受到阻碍的情况,为认识阻碍作用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认知规律

阻碍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阻碍作用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阻碍作用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猜想

(1)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小实验,比如橡皮、一次性手套、铅笔、铅笔袋等;

(2)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板书猜想

二、实验探究

1、提供器材:

A组: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毛巾、棉布。

B组:粗糙程度不同的滑块、木板、弹簧测力计。

我们猜想的因素有这么多,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什么实验研究方法?

阻碍作用的大小用什么测量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出阻碍作用的大小吗?

2、组织学生讨论:

(1)如何测量阻碍作用的大小?

(2)物块要满足怎样的运动条件?

(3)研究实验方案并设计表格

把猜想分到不同的组,左边的组:探究阻碍作用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关系;右边的组:探究阻碍作用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的关系。

我们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相互抵消,拉力和阻碍作用想要相等的话,物块需要做匀速运动。

3、宣布开始实验

指导某组学生采用固定木块的方法进行实验,并拍摄视频,传到大屏幕上。

4、实验结束,找学生说实验结论

板书:压力越大,阻碍作用越大;接触面越粗糙,阻碍作用越大。

5、在刚刚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好多组的同学都遇到一个问题:不容易控制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做匀速运动,大家是不是都遇到这个问题了?怎么解决呢?

既然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不容易控制,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木块静止,合力为零,木块受到的阻碍作用和拉力相等,即便木板没有匀速运动,阻碍作用和拉力也相等。

7、大家说这组的方案好不好?能够想到这个方案很棒,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我们还可以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做哪些改进呢?

8、同学们想一下,在刚刚的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有没有向下的运动趋势?为什么?

既然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有误差,那我们要怎样放置呢

9、展示改进的测量阻碍作用大小的教具。找同学上来帮助老师完成实验。

学生提出猜想并说明依据

猜想一: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二: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阻碍作用

回答:控制变量法

回答:弹簧测力计

回答:不能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提出测量拉力的大小就可以求出阻碍作用,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木块。

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报告

不同接触面积

弹簧测力计示数/N

不加钩码

加一个钩码

加三个钩码

平放

侧放

不同接触面

弹簧测力计示数/N

速度快

速度慢

木块

砂纸毛面

砂纸钩面

学生回答:

阻碍作用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阻碍作用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阻碍作用越大。

阻碍作用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和速度无关。

回答,弹簧测力计有向下的运动趋势,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

回答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

发散思维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锻炼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实验方案。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阻碍作用越大;压力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匀速拉动物块有难度,学生们都会遇到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突破这一问题,减小实验误差。

探究阻碍作用的方向

阻碍作用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组织学生按要求体验阻碍作用的方向

(1)手按毛刷,让它在静止的木板上向右运动。

(2)用手按住毛刷不动,让木板向左运动。

(3)用手按住毛刷不动,让木板向右运动。

教师巡视,用手机拍摄一组学生的数据,传到屏幕上。

通过刚刚的体验,你们得出阻碍作用的方向是什么?找拍摄组的那组学生回答

板书:阻碍作用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学生可能会回答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体验,并填写表格

牙刷底部弯曲方向

受力方向

牙刷运动方向

牙刷相对木板运动方向

回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在第二组实验中,毛刷没有动,但是它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毛刷受到的阻碍作用向左

学生实验过程利用手机投屏到大屏幕上。

毛刷的形变十分明显,通过实验,能够很直观的看出毛刷的受力方向,从而分析出阻碍作用的方向,结合毛刷和木板的运动情况,分析得出阻碍作用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如何增大和减小阻碍作用

1、是不是所有的阻碍作用都对我们有害呢?

2、哪些阻碍作用对我们是有害的?

3、能不能用刚刚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想出增减阻碍作用的方法?

4、提问学生如果汽车雪地里打滑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5、播放视频片段:保安大叔用扫把解决汽车雪地里打滑。

6、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减阻碍作用的实例呢?

7、播放视频增减阻碍作用的视频

8、找学生总结增大和减小阻碍作用的方法。

列举有益阻碍作用的实例。

擦黑板、自行车刹车、鞋底与地面的阻碍作用、橡皮擦与纸的阻碍作用、削铅笔时笔与刀片的阻碍作用、拧瓶盖手与瓶盖的阻碍作用。

列举有害阻碍作用的实例。

人拉物体时物体与地面的阻碍作用、机器零件之间的阻碍作用造成机器的损耗、粉笔与黑板的阻碍作用造成黑板的磨损、滑雪时滑雪板与雪面的阻碍作用。

回答两种增大阻碍作用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两种减小阻碍作用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阻碍作用: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阻碍作用: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滚动代替滑动

(4)接触面分离

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增大和减小阻碍作用的方法。

课堂检测

1、大屏幕展示自行车各部分名称,找出哪些部位存在阻碍作用,分出有益阻碍和有害阻碍,并回答是如何增大和减小阻碍作用的。

2、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阻碍作用会怎样,播放视频。

3、我们可不可以给这个阻碍作用起一个名字,同学们有没有好的想法?

我们就把这个阻碍作用称为摩擦力。

细分三种摩擦力

我们刚开始上课时两本书的书页之间的阻碍作用是什么摩擦?冰壶在运动的过程中受的摩擦是什么摩擦?

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轮胎和手把上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阻碍作用;

(2)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阻碍作用;

(3)在链条部位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阻碍作用;

(4)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增大压力来增大阻碍作用;

(5)车轴处装有滚珠,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阻碍作用;

(6)车轮做成圆形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阻碍作用;

书页之间是静摩擦力

冰壶是滑动摩擦力

当堂巩固

课堂总结

1、阻碍作用的方向

2、阻碍作用的产生条件

3、阻碍作用的影响因素

师生互动。学生总结,教师整理归纳。

课后作业

1、观察家里面哪些地方有阻碍作用,是有益阻碍作用还是有害阻碍作用。

2、利用网络,学习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并思考以下问题。

《摩擦力》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用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砝码,能拉动的小车、木板、毛巾。

五、教学过程

1、创景激趣

引出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更难拉住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如PPT图5、图6)。先让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少部分页码交错在一起,让这两位同学拉这两本书,他们很轻松的就拉开了。接下来,再让这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全部页码交错在一起,让两位同学拉。这个时候,无论这两位同学费了多大的力气也拉不开这两本书。这时,老师追问: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神秘的力量使这两本书拉不开呢?就就是摩擦力的力量呀。从一个小游戏,引出摩擦力,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2、学习概念

初步感知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和感知摩擦力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如PPT图7、图8)。让两位同学把手放在空中,移动一段距离。在让这两位同学把手紧压桌面,移动相同的距离。让他们比较一下两次手移动距离的难易程度,这两位同学感受到,手紧压桌子运动时,受到了阻碍,移动起来比较困难。其实,这个时候是产生了摩擦力,所以手移动起来很困难,从而得到摩擦力的概念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这时产生的力我们把它叫做摩擦力。

3、提出猜想

设计方案

同学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力的大小的测量,今天这节课又学习了摩擦力。那么你们分小组测量身边物体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大小,并记录数据。同学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接下来,我们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实验一: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实验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一步骤如下:

(1)在实验前老师先准备实验器具:有弹簧测力计(8只)、能拉动的小车(8只)、砝码、木板、毛巾若干。老师出示材料,学生设计实验;

(2)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不变的是物体的重量;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三次,减小误差,填写记录单);

(5)得出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二步骤如下:

(1)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实验;

(2)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要改变的.是物体的重量,不变的是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三次,减小误差,填写记录单);

(5)得出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一结论:

(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2)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实验二结论:

(1)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

(2)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5、课堂总结实践延伸

(1)小结:我们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

(2)在我们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

可以通过汽车轮胎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来增大摩擦力。或者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减小摩擦力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根据科学课程强调,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精神。课堂教学中,我没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科学知识讲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在实验中去获得科学知识与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中这一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精神;我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对比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整堂教学流畅,教学目标达成,但反观课堂觉得也有缺憾的地方。在实验时,我的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由于我的经验尚浅,我的教学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摩擦力》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学习了重力与弹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开,以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规律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的重难点

知识掌握方面: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规律,难点是滑动摩擦中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静摩擦是否与重力有关?

能力培养方面:

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了有关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启发学生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例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四、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断;了解滚动摩擦;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养成动手、动脑、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通过对我国磁悬浮列车和乒乓球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发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摩擦力改进仪器一套(上附一个弹簧测力计和最大静摩擦力指示条)、一个摩擦块、一块木板(上下表面不同材料)、一块长布条、四个钩码。

教师:与学生相同外,另加两组演示教具。

六、教学实施

(一)静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以两个富有趣味性和神秘色彩的演示实验(提米实验和拉书实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同时引入课题。引入时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准备。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投影课题名)

2.体会感觉,明确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摩擦力,把一本书提在手中体会一下我们对书的摩擦力。引导学生从摩擦力的产生处、物体具有何种状态时、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效果等方面来讨论分析。从而给出静摩擦力的定义,找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和产生条件。(投影静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及产生条件)

3.观察体验,提出猜想

投影推木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变化?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推课桌来体验静摩擦力的大小,提出对静摩擦力大小特点的猜想。(投影图片)

4.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观点是随着推力的增大摩擦力跟着增大,并且存在一个最大值,这种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展台投影)展示实验器材,小纸片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操作过程要点。请同学们明确分工,协调合作。(老师继续巡视参与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提醒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

5.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我们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发现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呢?你的理由是什么?随机提问几个同学发表一下他们小组实验的结论。(投影静摩擦力的大小)

6.应用结论,走向实践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想实际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静摩擦力的例子。随机提问几名同学。(投影奥运图片)

(二)滑动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

1.承上启下,引出课题

回放刚才的图片,在上面的事例中箱子被推动后,受到的还是静摩擦力吗?提示学生仿照静摩擦力的定义来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推书为例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产生条件。(投影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方向、条件)

2.创设情景,鼓励猜想

讨论并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并将全班分为ABC三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A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B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C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①制定探究计划,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既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应选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②选定所需器材,明确基本步骤

确定实验方法后,我们还需要考虑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完成实验表格等等。

③分组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方法,探究计划确定以后,开始分组实验。实验前,各小组认真阅读学习指导卡的内容。注意与刚才的操作不同之处:实验时要固定附有弹簧测力计的支架,水平拉动木板。因为拉动弹簧测力计难于控制匀速,读数不稳,造成误差过大,而拉动木板对匀速没有要求。(展台投影操作演示)四名同学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积极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每个大组抽取了一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将各组的结论汇集在一起,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规律。(投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5.应用迁移,指导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找出学习生活中存在滑动摩擦力的事例。(投影滑冰图片)进而引出雪橇的事例。

通过人在有沙的地面上容易滑到的事例,插入滚动摩擦力,(投影滚动摩擦力的定义)并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滚动摩擦的事例。(投影滚动轴承图片)

6.分层练习(备选)

每小组从三个练习中任选一个完成。(投影练习)

7.课堂小结(投影小结)

①获得了哪些知识:

②掌握了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③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你最深的体验是什么?

8.课外探究,把学习引向课堂以外

回扣开始的拉书实验,很重的课桌我们可以推动,问什么轻轻的两本书却拉不开呢?(投影问题)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适时投影)

第三节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

4.大小:0 根据二力平衡确定实际的大小。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

4.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表达式:分析各量的物理意义。

三、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当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