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运动会上, 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两箱饮料,共花了多少钱?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
(2)
三、拓展应用
1.1547 12586 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12346789 ( )
4. 1568 36912
32 + 173 (15 + 35) 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学校买来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可以放35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7.数豆子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2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根据铺垫内容类推,独立探究。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相互启发。在寻求不同方法时,根据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带动全组成员,齐心协力,攻克难关,让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使独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集体的'力量下迎刃而解,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积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粉笔。
师: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
生: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生: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所以一共有4×6=24(支)。
师:那么5盒这样的粉笔有多少支?
生:24×5=120(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目?
生: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5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4×6=24(支),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5=120(支),求出5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应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眼前的实物先数后算,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们从情境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
生2:一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3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间交流)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出你得到的数学信息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
预设
生: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
2.估一估,150元够吗?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买2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估算。
(2)同桌间交流自己是如何估算的。
(3)集体交流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的方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惊醒合作学习,探索连乘题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探索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1、请同学们寻找数学信息。(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2、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小组进行交流。
3、探究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3×2=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24×3×2=72×2=144(元)。
……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四)拓展应用。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口算10×6+2870+3×66÷2+119-42÷79×0+15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题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近学校图书室买来一批新书,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可能:
①2个书架有几层?
②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③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200÷2÷4200÷(2×4)
=100÷4=200÷8
=25(本)=25(本)
200÷2=100(本)2×4=8(层)
100÷4=25(本)200÷8=2(个)
(这里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总结该小组有几种方法。)
4、汇报时追问:
(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3)4×2是什么意思?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6、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除属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7、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四、巩固知识
师:接下来可要大家一起开动脑、动口、动手哦,准备好了吗?
1、说出下列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144÷3÷6420÷(3×2)556÷4×8
84×5÷4742÷(63÷9)464÷(4×2)
1、基础练习
700÷7÷5624÷6×2800÷(2×4)120×6÷8
2、小马虎做的题对吗?
60÷(3×2)7×80÷10350÷7×5
=20×2=7×8=350÷35
=40()=56()=10()
3、深化与拓展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口算
20×3= 0×6= 8×0= 12×8=
12×4= 22×3= 24×3= 100×4=
2、竖式计算
22×3= 320×5= 602×5=
3、口答
(1)四年级每班有学生30人,3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引导计算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回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
④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72×2=144(元);
③3×(2×24)=3×48=144(元);
④3×(24×2)=3×48=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4题。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连乘运算,对后面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之前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对连乘的顺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而将难点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目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师生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
教学教法:
估算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讲解等教学方法,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与组员交流,最后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这样做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教学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新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一、复习旧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道应用题,有了前面的基础再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列出综合算式,为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适逢我校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我将教材中的运动会情境改为学生即将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注意,接着提出问题一“买2箱大约要花多少钱”,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估算。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对学生来说,估算比列式计算更有难度,他们可能会无法正确理解估算的意思而与精算混淆,因此在教学估算过程中,我先引导他们完成问题一,必要时给他们展示估算的方法之一:先估计一箱矿泉水要多少钱,再估计2箱矿泉水要准备多少钱,然后鼓励他们思考和寻找更多的估算方法。这里还准备了第二种估算方法:先求2箱矿泉水大约多少瓶,再求2箱矿泉水大约要准备多少钱。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估算,让学生体验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结果可能不相同,但都可能是正确的。
当然学生可能会想出异于这两种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我都会给予肯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理解估算时每一步为什么那样想。
接着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5页“试一试”第2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为更深刻地体验估算,我结合具体情境自行设计了两道练习题:估算全班总体重;估算全校课室的风扇总数。将难点降低,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和理解估算。至此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
探索完估算以后,再解决问题二“买2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学生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习惯采用分步计算,我就会让学生回忆在复习旧知阶段采用的方法,鼓励他们尝试列综合算式,引入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且要求学生能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学生普遍会先计算“1箱需要多少钱”,这时我会这样问:“除了可以先算出1箱矿泉水的钱,还可以先算出什么呢?看谁能想出第二种方法”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爱表现的心理会促使他们去开动脑筋,发现更多的解答方式。
因为连乘的算式以前已经学过,只是数学比以前大一些而已,所以这里只简要点拨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5页“试一试”第一题,也就是进入了练习巩固阶段。
三、练习巩固
从教学重点出发,我又设计了一道连乘式习题:一栋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3个课室,每个课室有45个座位,这栋教学楼共有几个座位?
完成之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至此,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连乘)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24×3=72(元) 24×2=48(瓶)
72×2=144(元) 48×3=144(元)
24×3×2 24×2×3
=72×2 =48×3
=144(元) =144(元)
答:共花了144元。
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合理估算、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40 ×6 70 × 8 600 × 3 800× 9 25 ×4 15× 6 18× 3 24× 4
二、研究新课:由运动会话题引入。
1.出示例题。(要求学生默读题目,理解条件)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请你估计一下张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和关注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关系)
4. 提出第二个问题: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
5. 小组内相互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6. 全班交流:指定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7. 归纳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三种算式:24
8. 试一试:
(1)计算下面各题: 15 × 4×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首先确定你的估算方法,然后搜集整理数据)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 × 6 × 8 36 ÷9 ×12 (15 + 35 ) × 6 32 +17 ×3
(2)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一篇稿件共325 各个字,5分钟后还剩多少个字?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四、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本课知识重点。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过程,探索连乘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共花了多少钱?
1、理解图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大约花了多少钱?“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展示估算方法多样化,全班交流。
以下几种方法
生: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够花了。
生: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生: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
生: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1)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学生独阐思考)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法方法多样化。
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24×3=72元
72×2=144元
生:24×2=48元
48×3=144元
生:24×3×2 生:3×(2×24)
生:3×(24×2)
=72×2 =3×48 =3×48
=144(元)
=144(元)
=144(元)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讲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算式。
能够运用连乘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算式。
学会运用连乘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并能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超市里矿泉水摆放的图片,或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同学们,周末老师去超市购物,看到货架上摆放着整箱整箱的矿泉水,每箱有 24 瓶,老师想买 2 箱,大家猜猜老师一共买了多少瓶矿泉水呀?”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买矿泉水。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5 分钟)
提出问题:展示教材中的主题图(或创设类似情境),呈现 “张老师为同学们买矿泉水,每箱 24 瓶,买了 3 箱,每瓶 2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从题目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分析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 “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呢?”“这些信息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比如先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24×3 = 72 瓶),再算一共花多少钱(72×2 = 144 元);或者先算一箱矿泉水多少钱(24×2 = 48 元),再算 3 箱一共多少钱(48×3 = 144 元)。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板书,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引出连乘运算,讲解连乘算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5 分钟)
基础练习:安排几道连乘运算的计算题,如 3×2×5、4×5×2 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巩固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出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连乘问题,例如 “学校有 3 个年级,每个年级有 4 个班,每班有 50 名学生,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强化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归纳提升(3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如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怎样运用连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
布置作业(2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应的练习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乘问题,并记录下来,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方法一:
先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24×3 = 72(瓶)
再算一共花多少钱:72×2 = 144(元)
方法二:
先算一箱矿泉水多少钱:24×2 = 48(元)
再算 3 箱一共多少钱:48×3 = 144(元)
连乘算式:24×3×2 = 144(元)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连乘运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连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算式。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运算的意义,掌握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会运用连乘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清晰地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构建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变化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3 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在商店购买饮料的视频,视频中展示饮料的摆放、价格标签以及顾客购买的过程等画面,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去买东西,像视频里买饮料一样,如果知道每箱饮料的瓶数、购买的箱数以及每瓶的价格,你们能算出一共要花多少钱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数学问题 —— 买矿泉水。” 以此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究新知(20 分钟)
呈现问题情境:展示教材上 “买矿泉水” 的主题图,或者创设类似更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如 “学校组织运动会,后勤部的老师去买矿泉水给同学们喝,每箱有 24 瓶矿泉水,老师买了 3 箱,每瓶矿泉水售价 2 元,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或听老师描述),提取出题目中的`关键数学信息,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问题。
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算一算。思考几分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想法,讨论不同的解题思路,共同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汇报展示与归纳总结: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也就是 24×3 = 72(瓶),再算这些矿泉水一共多少钱,即 72×2 = 144(元)。
思路二:先算出一箱矿泉水多少钱,即 24×2 = 48(元),再算 3 箱矿泉水总共多少钱,就是 48×3 = 144(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分别进行详细的板书,展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对应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引出连乘算式(24×3×2 或 24×2×3),讲解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强调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在黑板上再次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巩固练习(12 分钟)
基础巩固题:在黑板上出示几道连乘运算的题目,如 5×3×4、6×2×5 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要求书写工整、计算准确,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运算顺序错误、乘法口诀运用错误等,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进行核对和点评,进一步强化连乘运算的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拓展题:创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例如 “小区里有 4 栋楼,每栋楼有 5 个单元,每个单元有 12 户人家,这个小区一共有多少户人家?” 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连乘算式并解答,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解答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3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连乘运算的运算顺序、如何运用连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认真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作业(2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要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连乘问题,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下节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解题思路一:
先求矿泉水总瓶数:24×3 = 72(瓶)
再求总价钱:72×2 = 144(元)
解题思路二:
先求一箱矿泉水价钱:24×2 = 48(元)
再求 3 箱矿泉水价钱:48×3 = 144(元)
连乘算式及运算顺序:
24×3×2 = 144(元)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
希望以上教学设计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