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重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难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听课者络绎不绝。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今已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4、《弟子规》所涉及的故事
李准倒背《弟子规》:
李准,当代著名作家,他是河南盂津县人,从小生活在农村、1934午,6岁的李准被父亲送进离家半里之遥的麻屯小学读书。由于自己是个大老粗,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要求儿子刻苦学习,以便将来能出人头地,顶门立户,光宗耀祖。李准自幼即聪颖好学,智力超群,加之在校又有作为校长的伯父的督促、教诲,因此,学习成绩很好。那些功课不好,常常完不成任务的学生经常要挨老师的“戒尺”,往往手掌心被打得又红又肿。李准由于记忆力极强,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他从没被罚、被打,总是受到称赞、表扬。老师都夸他是难得一见的神童,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一次,李准和本班的一位同学比赛背《弟子规》和《三字经》。古代《三字经》有两种,一种是清代周保璋写的《节增三字经》,一本是清代刘曾騄写的《演三字经》。李准当时背的就是《演三字经》。该《三字经》共404句,1212个字,但李准和他的同学——口气从头到尾背得朗朗上口,一字不差。两个人都互相佩服对方的记忆力。接下去二人背《弟子规》。《弟子规》全文也是三字一句,共计360句,1O80字,分成五个部分。两个人也是不分先后,一齐背完:一场比赛下来,未分出胜负,李准虽没有输,可也没有赢;望着颇为得意的同学,他有点不服气;“得想个法子赢他。”李准心生一计,向对方提出比赛倒着背;他不管那位同学同意不同意,白顾自地倒背了起来;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口中念念有词,竟然真的从尾到头背了一遍,且—字不差,一句不少。把邪位同学瞧得门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最后不得部甘拜下风;旁观的同学及老师无不又惊又喜,鼓掌喝彩。从此,李准倒背《弟子规》的事传开了,人们都说,李家出人才了。思考:背课文顺着行不算稀奇,倒着背,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需要超强的记忆力,还要有敏捷的思维。李准倒背《弟子规》一方面说明他有超强的记忆力,同时是不是也说明了《弟子规》有非凡的影响力?
5、《弟子规》节选讲解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思考:这种不管什么人都要爱护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鉴意义外,有没有消极的地方?如“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启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启示:少说多做。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启示:肯定和赞美别人的优点,且虚心学习,勿嫉妒贬损。
原文: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启示:做人真诚,勿阿谀奉承,喜新厌旧。
原文: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启示:尊重他人,不轻易打扰。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启示:闲谈莫论他人非,静坐常思自己过。
原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启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予以称赞。
原文: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启示:过犹不及。
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启示:鼓励行善,互相勉励改过自新。
原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启示:乐善好施,多予少取。
原文: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启示:报恩不抱怨。
原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启示:行为端正庄重,勿轻浮随便。
原文: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启示:以理服人不以势服人。
6、《弟子规》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弟子规》编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甚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还将其定为私塾、义学的必读教材,甚至作为“劝善”书籍,在祠堂、茶馆、书馆中进行宣讲,使其广为流传。
启示有三:
(一)规范准则的具体可行。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一部日常行为守则,只有要求明确,具体,才可使他们有据可依,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弟子规》中的许多规范都具体可行: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仅向青少年学生指出了具体的站立、行走、行礼的正确姿势,而且指出一些应纠正的不良姿势,这种具体明确的.准则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学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弟子规》不仅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准则要求,而且还尽可能地作了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使青少年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也即不仅告诉青少年学生要怎样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还简单浅显地告诉了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自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等等。这样把一些简单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认识、价值标准灌输传授给青少年学生,就不仅会给他们的行为以具体指导和规约,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觉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会更有成效。
(三)《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押韵的文字表达形式,这样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更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领会。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总之,《弟子规》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资今天借鉴的地方,应重视对这份文化教育遗产的研究、消化,继承。
7、思考与练习
(1)《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我们当下倡导的大爱思想有何异同?我们怎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对于品行、名位、才能、修养、贫富、善恶、取舍、恩怨、理势等这些人生当中的基本问题,你有何思考?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2
一、 学习内容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 教材分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种过错;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了,就会受到眼里的惩罚。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知错就改。
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2、 养成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由《曹操割发》的故事导入
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去打仗。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要毁坏麦田,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杀无赦。队伍正在田间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对军法官说:“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说着,他拔出了宝剑,说:“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曹操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品质,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
2、 指名读出学习目标。
3、 齐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读背这一内容。
4、 检查背诵情况。
5、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6、 指名小组发言,说一说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组补充矫正。
7、 教师重点点拨突破难点。
8、 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中学生?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
9、 集体交流
10、 课堂小结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
(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
(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
(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
(2)促进语文学习;
(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总结: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
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
四、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
师:上课 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板书:读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
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板书:温旧知)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老师从你们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师生分角色读:让我们演读一遍,老师读父母,你们读小朋友。
(四)、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师:《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学新文)
2.出示:《弟子规》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师: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指着书本读一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拼音。
(同学们边读边指,读到哪就指到哪,看谁读得好,指得准)
(五)、理解含义(从和长辈交谈声音要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面)
(六)、小结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和颜悅色、柔和清楚最好。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及表现不妥的地方,当下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如果与人相处都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节,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喜欢你。
(七)、板书设计
声:指说话声。 闻:听到。
趋:快步向前。 视:视线。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
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
A、请2名学生读
B、生评议
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 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
2、请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
3、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样对吗? 小结: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四、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1、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2、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3、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关心自己的父母?
五、家庭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
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过程与方法: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
情感与态度: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闯关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
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创设情境: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3、惜时方面:
(1)教师描述:清晨,鸟儿唱着歌儿,空气多么清新,阳光多么温暖,新的一天开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诵读《弟子规》了,可懒羊羊还在睡懒觉,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出示懒羊羊睡懒觉的图)用《弟子规》中的话就是:出示“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师范读)
师生对读,指名对读。
教师: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古代的时候,有不少关于珍惜时光的故事(列举:闻鸡起舞等2个故事,出示视频)
教师: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4、着装方面:
(1)教师:吃完早饭,喜羊羊穿戴整洁,背着书包出发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们喜欢和谁做朋友呢?(指名说)
(2)教师:是啊,《弟子规》中也说:
出示:“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教师:这里四个字特别难读,请个别学生来读,齐读。
教师:你能和平时生活中的物品连连线吗?
教师: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这样的学生人见人爱。
师示范读,生跟读。
两人一组表演读。
5、饮食方面:
(1)教师:快吃午饭了,今天的午餐真丰富。喜羊羊吃得可真香,可美羊羊却有些不情愿。看她皱着眉头,嘟着一张小嘴。这个情景被喜羊羊看见了,喜羊羊告诉美羊羊弟子规中说过:
出示:“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2)教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教师:同学们拍手齐读。
6、行走方面:
(1)教师:上课铃声响了,大家早就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拿着书本赶往教室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幕:(惊讶的图片)发生什么了呢?原来是老师拿着书本往教室里走,喜羊羊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撞到老师身上,把老师的书本、眼镜全撞掉了。老师说:喜羊羊同学,你怎么这么莽撞,《弟子规》中怎么说的?喜羊羊一时说不上来,谁来帮助他?
出示:“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2)教师:同学们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站立时要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3)教师:同学们一起拍手读。(全体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立端正”“读缓慢”)
五、小结
1、喜羊羊一天的学习结束了,现在我们给他评评星级吧。指生填写表格,并说说理由。
2、其实,这四句话是《弟子规》“三、谨而信”中节选的,“谨”的其他内容我们将在“经典早读课”上诵读。
六、师生配乐朗读这节课的内容。
1、师:弟子规都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就象我们小时候唱儿歌一样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过渡:哎,读着背着,弟子规有没有走到你的心里去?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学习了弟子规,在生活还要运用《弟子规》中的话来要求自己,而且有的同学在诵读中还有不少感触,他们把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生答,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3、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7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 “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查道走亲戚》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六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板书:信 信用)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这个字由哪两部分组成?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中“信篇”的一部分,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1)自读原文:《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认读生字:诈、妄,奚、焉、佞巧、诺。
2)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3)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
4)集体朗读
5)请学生开火车读韵文,并相互纠正读音。
6)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7)手舞足蹈,读出韵味。
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8)前后桌学生合作拍手对读。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在读中培养兴趣,学习诵读的方法,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1)下面,我们一起听听《查道走亲戚》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査道走亲戚》
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么能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么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应该给钱。仆人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何必这样认真呢?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该给钱。
査道高尚的品质后来赢得了更多百姓和官员的尊敬、爱戴。
2)说一说,读一读。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为什么査道赢得了更多百姓和官员的尊敬呢?査道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A、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查道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B、下面,请欣赏微型小品,通过表演,同样的情形有不同样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戒 秽污词)
C、那么我们平时说话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谈说话的技巧)
D、补充:通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水能够记忆,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讯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讯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所以,语言会传达善念与恶念,而这些信念是可以被感受到的,尤其人体70%都是由水所组成,所以一句好话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看完这些,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
在配乐诵读中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信
亻 言 信用
戒 秽污词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
2、借助译文,在家长帮助下通过查工具书、上网及师生讨论交流等方法,大致了解韵文意思;
3、培养学生养成专心读书,用功学习,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学习资料;
3、课前布置学生读熟韵文,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在家长指导下通过查工具书或上网查找,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略)
二、介绍《弟子规》:
(略)
三、初读感知
1、指名读。师生适时评价,能读正确的`当场贴小星星以示鼓励。
2、师范读。
3、全班齐读。(读得不好之处可进行带读)
4、师生合作读。(对读)小结:你们读得不错,已经达到了读书的第一层要求:读正确。(板书:一读正确)
四、引导明义
(略)
五、自读理解
(略)
五、读出“节奏”
(略)
六、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略)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9
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 年)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 学而篇》 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义, 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我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并改名为《弟子规》 , 是童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由于课时限制,本课以弟子规中最为经典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为重点,而把其余部分作为推荐阅读内容。
《弟子规》中既有国学精华,也存在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内容的选取与辨别。
学情分析
青春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弟子规》的学习,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还能时刻将 《弟子规 》的精神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 促使其人格更加完善, 心灵更加健康充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弟子规主旨大意,背诵总叙,熟读入则孝;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及用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背诵、课堂讨论、亲身践行等方式学习对仗法、扩词法等古汉语翻译方法;
将《弟子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勤奋学习等传统美德。
重难点
重点
《弟子规》文本的理解;
总叙的背诵与《入则孝》的诵读。
难点
古汉语字词的读音、解释及用法;
孝敬父母的亲身践行。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中华弟子规》动画片,让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二、新知学习
1.《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提问:“规”是什么意思?(规矩、规则)
“弟子”指的是谁?(为人弟和为人子,古代泛指后生晚辈。不仅指孔子的弟子,也是针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所谈到的规矩礼节是我们所有同学包括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今天我们学习《总叙》部分和《入则孝》部分。
请同学们注意,《弟子规》中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有的观点只适合古代,而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同学们在学习弟子规中要注意辨别、独立思考。
2.总叙部分
(1)朗读全文,认识字词。
读完一遍后,请同学们抄写到本子上。教师在黑板上写。
(2)讲解字词,疏通文意 (配合板书与提问)
弟子:为人弟和为人子
规:规范
圣人:品德高超、人格完美的古圣先贤。
孝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弟,通“悌”,敬重顺从兄长。
次:第二重要。
谨信:小心谨慎、诚实守信。
泛爱众:博爱众人。泛,广泛。
而:而且。
亲仁:亲近有仁爱之心的人。
余力:剩余的心力。
则:就。
学文:研究学问。主张德育重于智育,要先养成良好的品德,还有时间再学习其他各种学问。
提问:请一位同学试着翻译这句话。
答案:《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圣人孔子的训导编成的。首先,我们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要谨慎,对别人要讲信用。我们要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这些我们都做到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圣贤的经典。
提问:“圣人”指谁?请举例
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
孔子、尧、舜、周文王等
讨论:“有余力,则学文”一句如何理解?你认为品德和知识的关系如何?
(3)反复朗读,强化记忆。(争取课堂背诵)
3、《入则孝》节选
(1)朗读全文,纠正发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老师带领同学读完一遍后,提问学生朗读。注意语调与节奏。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解释之后,及时提问以巩固知识。
讨论:“应”“教”是几声?
明确:应是四声,与行对应,翻译为回应
教是四声,翻译为教道、教诲。
引导学生从对仗、平仄、释义、通假等方面分析发音。
讨论:文中哪些观点你非常认可?哪些观点你不同意,为什么?
(3)反复朗读,内化于心。
三、拓展延伸
出示《弟子规生活力行表(部分)》,请同学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问题,为自己的表现打分。0分为最低分,5分为最高分。
闹钟一响,马上起床。不赖床,不迟到。(朝起早,父母呼,应勿缓。)
出门前,向家人告别。回家后,向家人问好。(出必告,返必面)
路上见到长辈和老师主动问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说话要诚实谨慎,不能说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保护好自己人身安全,不打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衣服鞋子摆放整齐,不乱丢。(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做完功课再玩游戏。(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四、作业布置。
1、写一段关于《弟子规》的心得体会(200字以上),文体不限。
2、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反思
《弟子规》教学中,如何把握教育性与趣味性,平衡传统性与现代性,仍是一个问题。在此我采用生活力行表的形式,量化学生的行为。
在作业布置中,我希望学生不仅可以借写作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要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在下节课积极和大家分享,促进其学以致用、亲身践行。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导: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语文园地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读读认认和阅读理解。难度遵循从易到难,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注重让学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我从旁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弟子规》作为我国文化经典,从低年段的学生开始接触。这节课上,我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弟子规》的内容,熟读并背诵《弟子规》,初步培养古文的朗读语感,感受古文的韵律。《弟子规》的内容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能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讲文明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