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通用1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3、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我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难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4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象
↙↘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我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我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我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我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我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我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我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6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
(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7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识字与课文紧密结合,字不离文,游戏中学,创新中学
一年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我班孩子在生本书中学过很多字,经过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能力。这课书对我班学生来讲,认识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在读文中来学,不逐个分析,不花太多时间,我先指名一名学生来范读全文,这是个优等生,让她起一个示范作用,其他学生认真听,听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让学生试着小声自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我开始检查:“我们跟字宝宝来打个招呼!”学生认一个,组一个词。再去掉拼音来认几个难字“艘、腿、沉”,让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学生这时进行创新记字,有的说:“沉,沉下去,一般指物品在水中沉下,所以记住它有个三点水旁。”有的说:“腿,每个人都有腿,腿用来走路,它与人的身体有关,要记住月字旁。”总之,学生思维很活跃,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爱的记法,但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维,他说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记忆法,联系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动脑想过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坚信。然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对口型”,这是我针对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喜欢喊叫、吵闹特意安排的,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生字。
三、学生读文质疑,自读解疑,多读精练,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而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怎么样来教,每个老师又有各自的风格,《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实录)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说)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生: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8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
(2)男女比赛读
(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9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课的教学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6、曹冲称象。
(二)讲读课文。范读课文。(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七)、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学生回答:七岁。)(播放多媒体课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八)、总结全文。
1、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见附页。
(十)、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称象
↙↘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⑤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②教室真整洁。()
3.课中练习:
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四)作业;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官员杆秤称象称不出伤害象
赶、沉、画、赶、装、沉、称
曹冲动脑筋、想办法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x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习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有关曹冲的故事,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感兴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体会课文三个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复述课文大意的过程中认识14个会认的生字,再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体会三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谈感受,走近人物。我根据课后的思考题让学生对比读两组句子,体会词语“到底”和“才”字的表达效果。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大部分别学生有所体会但不能用准确的句子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有体会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用比较清楚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还有个别学生可能还不能体会出这两组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
我认为这一堂课上的比较满意。比较突出的'地方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老师的授课思路较清晰。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习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断反思和总结是及其必要的。在反思中改进,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即便现在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很欠缺,但是也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敷衍学生、也不敷衍自己。让我想起一句以前大学试讲七年级思品课的一节内容题目“态度决定未来,习惯造就成功”。老师上课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忙也要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堂上锻炼学生、成就自己。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优点: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2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曹冲图片,了解主人公,展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曹冲。谁来叫叫他的.名字?(开火车、齐读“曹冲”)
2.展示词语“称象”,完成课题展示。
这个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就是要(称象)。(开火车、齐读“称象”)
3.读课题(个人读、齐读)
读清楚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小节指名朗读
这个故事啊,我们得回到古时候去看看。
2.把握重点词语
一杆大秤、一棵大树、秤杆
一头大象、一堵墙、一艘大船
通过个人读、齐读,发现三个词语间的联系,体会大秤、大象的特点。
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大概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朗读课文。
三、解析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学习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学生用“像”来介绍大象:尾巴像粗粗的麻绳、耳朵像大大的扇子、鼻子像粗粗的水管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二小节
2.找出表现曹操高兴的句子,有感情的再读(指名读、个人读、齐读)
3.讲解“议论”
学生想象并说一说官员们看到大象说了些什么?
在情境中体会:你说你说他说,七嘴八舌的说,这就叫议论。
4.从议论引出“称象”的两种方法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2.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
3.讲解“砍”
古时候砍东西都是用斧头之类的东西,而这类工具早的时候都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就是“石”字旁,这样的斧头就叫做石斧。
(四)学习第四小节
1.默读课文第四小节并用横线划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2.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同桌两说说看课后练习题的排列顺序。
3.同学上讲台用图片进行步骤演示。
4.讲解“止”、“船舷”
5.同学上讲台根据板书讲述曹冲称象的步骤。
(五)学习第五小节
1.比较两种办法,说一说哪种办法好。
2.体会“果然”。
(六)生字教学
1.观察生字秤和称、杆和柱,说一说你的发现。
2.教师示范。
3.学生书写,评价。
四、课文总结,尝试复述
1.总结课文
师:好,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课文介绍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大臣们和曹冲想的办法。
2.尝试复述
师:曹冲称象的步骤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称”、“秤”、“杆”、“柱”,拼音1,生字4、
2.开动小脑筋:如果让你称大象,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4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引导幼儿想办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时刻作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活动的重难点:
理解沉浮的原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大象称重。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二、讲述故事。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3.提问: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谁?哪里来的大象?大官们想出办法了吗?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办法?行得通吗?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大官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曹冲可以成功?你平时愿意动脑筋吗?你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三、结束部分。
老师:曹冲是一个不但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一样,老师在科学区位小朋友准备了沉浮的有关材料,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亲自试试,看看你们这些小曹冲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好吗?
反思:在这节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把握很容易偏离到科学领域,如何把握好科学活动和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在目标的定位上。我在这节课中注意到了这一点,目标把握还可以,可是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教师讲,不能只用课件,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最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①读正确。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②宰象割肉。
(2)讨论:官员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指导朗读:曹操听了直摇头。
(3)分角色朗读本段。
(4)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曹冲说的话。
①齐读曹冲说的话。
②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实验演示,加深理解。(可以用课件或实物进行)
8.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投影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能把“果然”换个词吗?
(3)用提问指导朗读本段:这一年,曹冲多大?(七岁)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应该怎样读?
(三)教师小结,点悟启发。
1、小结: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曹冲从大臣们的谈话里,得到了那些启发?
(1)从宰象中想到:怎样才能使整体变化为一部分一部分呢?(石头)
(2)从造大秤中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大秤呢?(船)
(3)从“提不起”中想到:用什么来托起大象呢?(水)
2、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会认字的读音。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这些字,再把拼音盖上看看自己还会读吗?全班反馈,出示词语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复习会写字字音。
2、出示汉字:和柱谁块岁站
(1)把生字按难易程度分成二类,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学生进行认字比赛。
谁块站和柱岁
(2)学习曹冲我最棒!记字形比赛现在开始!
(3)第一轮:看谁记得准又快。
教师每次出示一个生字,学生看清后,教师将字卡放下,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字后,同桌两个人互换。教师再次出示字卡,学生进行核对。写对的同学站起来说:嘿!嘿!我最棒。
(4)第二轮:谁能一次记住三个字。
余下的三个字,学生自己进行字形记忆。然后教师快速出示字卡,闪现字形后,进行听写。三个字都写对的同学获得“优秀”。
(三)巩固练习。
1、在写字本上练习。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摘录在“我的词语库”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探究新知
(一)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柴、奔、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唱、轻、谁"等。
三、当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雪孩子变成了…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6
活动目标
通过老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幼儿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劝准备:
相关的故事书、图片,了解在古代量具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
活动过程
1、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想想,多猜猜还有哪些办法?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2、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3、如果你是曹冲,你会用什么更好的主法来称大象呢?
4、观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5、看后问,你们看了录像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曹冲怎么样?为什么?
6、小结:
曹冲真聪明,想到了用石头来称大象。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就能想出来。
活动结束: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发明了地磅秤、灌包秤、还有汽车衡和地上衡等,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提醒小朋友在今后要多用脑。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PPT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愿意猜谜语吗?那就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大象)
2、自由交流:你觉得怎样形容大象?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称、做、站、秤、柱、杆、船、底、然、岁”。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打开“优教学生字”,教学生字。
预设:
“岁”的山子头向右上倾斜,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杆”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根据谜语识记生字: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船)
出示字谜:故人来相会。(做)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曹冲称象》”,一起来闯关吧!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8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曹冲称象》。本课通过折纸、描线、裁剪、粘贴、描绘来制作《曹冲称象》的纸模型,让学生体验如何把一个立体物变成平面图,再由平面图变为立体物的神奇过程,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