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5411.2 0.4 3.5 1.25854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5。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2)组织交流。提问:大家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2、解决问题一。
(1)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引导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3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
四、作业布置。
1、5/7×1.4 1.8×3/8 7/10×0.5 7/8×5.6
2、学校长方形花坛的长是否6.4米,宽是长的3/4,这个花坛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条彩带长3.2米,用去全长的17/24,还剩下多少米?
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2
设计说明
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了以前学习的知识,根据数据的具体特点,学生借助转化思想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灵活性的理解与掌握。
2.在对比中完成方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发散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优化的训练。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最优算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计算。
15×=×15=×=
2.引入新课。
师:上面的题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5情境图(不含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组织学生理解的意义。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题中的和问题的理解。
(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体长度的是多少)
(2)列出算式。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两个问题吗?
生1:求松鼠欢欢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1的是多少,可以用2.1×表示。
生2:求松鼠乐乐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4的是多少,可以用2.4×表示。
3.探究计算方法。
探究2.1×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分数)
师:那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一)阅读理解
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________,化成带分数。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段简单小结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巩固掌握新知识,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________。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例5第(2)题,既复习了分数乘小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更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
四、回顾反思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思考“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五、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性,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算法不仅在分数乘整数中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在分数乘小数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不仅先约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
(三)提高练习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如果有2.5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道题隐含了一个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重难点,又巩固新知识、强化记忆。】
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4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⒊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⒈出示例题5。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⑵组织交流。
⒉解决问题一。
⑴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⑵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⑶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小数化成分数:2.1× = × = (dm)分数化成小数:2.1×=2.1×0.75=1.575(dm)
⒊解决问题二。
⑴出示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⒉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多样性,激励性,生活性。在本环节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特别是两个常见的改错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计算方法,已达到算法的自主优化。
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5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基于面积模型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课中笃行
环节一:算一算,培好竖式计算之“土”。
谈话导入:这是新校区的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工人师傅要给宣传栏刷油漆。(出示主题图)你能计算刷油漆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2.4×0.8。
师:有理有据,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计算,并相互交流。选择不同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
预设: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联想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
预设:用估算判断第二种方法正确。把2.4和0.8分别看成与它们接近的整数2和1,积应该在2左右。
小结:估算有时候也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它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判断积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适时呈现两种不同答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借助估算等已有知识经验可以对笔算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体现了转化思想的运用。
环节二:想一想,植入小数乘法之“根”。
第一层次:合情合理
学生尝试解释:2.4×0.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三种解释:
①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②运用单位换算。
③运用乘法运算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投石问路”既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经历判断、推理、反思等思维活动,顺应新知,完善认知结构。
第二层次:一目了然
适时出示面积模型动态示意图,组织学生思考:0.1×0.1为什么等于0.01?
学生直观感悟面积模型中0.1×0.1表示的意义,从而理解新计数单位的产生(0.1×0.1=0.01)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领悟算理,构建竖式模型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在计算中真正实现既知“书”又达“理”。
第三层次:追本溯源
再次结合计数单位0.0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积的小数位数与新的计数单位有关。
【设计意图】追溯小数乘法的源头,凸显数运算的一致性。这样溯本求源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环节三:比一比,滋生数学素养之“芽”。
呈现2.4×0.8的两种思考。(“积的变化规律”与“计数单位”)进行对比,寻找关联。
对比:2.4×8与2.4×0.8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乘法计算,都是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从左到右”理解算理,“从里到外”紧扣本质,“从上到下”体现价值,让乘法竖式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
环节四:说一说,长出小数乘法之“花”。
①出示1.92×0.6,学生计算并说理。
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回答:“1.92×0.6=(192×0.01)×(6×0.1)=(192×6)×(0.01×0.1)=1152×0.001=1.152”
②组织学生观察、对比2.4×0.8=1.92与1.92×0.6=1.152,提出思考: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后,可能回答:
a.两个算式都是小数乘小数,都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产生的计数单位不一样;
b.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积是两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积是三位小数。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推理:如果是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呢?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呢……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0.1=0.0001,积是四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0.01=0.0001,积是四位小数……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观察后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组织学生思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小结:因为小数乘小数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所以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设计意图】整节课,刨根问底,以“算一算、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四步为学生学习路径,追溯小数乘法源头,感受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
课后思考
“小数乘小数”这一知识的教学应该借助学生已有的对小数和乘法意义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建构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理解,以便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的本质,凸显转化思想,促进算法迁移。
本节课既是知识的学习,又是学法的指导,“知识产生过程”和“学生学习路径”两条主线贯穿全课,渗透了数形结合、比较、优化的思想,在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纵横对比中丰富了小数乘法运算的内涵。总之,整数运算、小数运算还有分数运算,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追根溯源,明晰算理,在对比关联中逐步感悟运算本质的一致性。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计数单位就是计算的“源”,计算的“根”。
小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分数的算理,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
2.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
集体订正,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拓展提高
出示一些较复杂的小数乘分数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点,先进行约分再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4.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强调: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过程要认真仔细。
5.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小数乘分数的实际例子,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