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球仪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仪教学设计(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仪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经线、纬线的特征以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位置,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情感和探究地球的欲望,培养认真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经线、纬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学习按照经纬线在地球仪上准确寻找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学生:小型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蔚蓝色的地球》一课的学习,你对地球有什么了解?
2、地球妈妈以其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所有的生命,还给我们奉献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村,共同感受她的迷人风光。(播放配乐地球美景的风光片)
3、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抒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4、正像同学们所说,地球是美丽的,地球是神奇的,地球的每一处美景都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所以我们要热爱地球、了解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站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看清她的全貌,于是,科学家们仿照地球的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从缩小的地球开始,研究地球仪上的一点知识。(课件:地球仪)
二、初步感知,了解地球仪。
1、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谁还记得?
2、地球仪上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辨别方向的,(课件:方向标)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地球仪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那什么叫南极?(课件:指示北极和南极)
4、能在地球仪上又快又准地找到这些方向对我们后面的学习可有好处了!让我们请出我们的新朋友——地球仪。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轻轻地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慢慢地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依据观察汇报)
5、科学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江河湖泊、国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
三、集体探讨,学习经线。
1、刚才同学们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线,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研究纵线(课件:经线图)这些经线连接地球的哪两个地方?(南极和北极)对,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课件:经线)。
2、既然连接南北两极,那么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3、为了研究方便,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推敲,在地球仪上将经线分成两个180度,从哪条经线算起呢,同学们找找。
4、对,0度经线又叫什么?
5、科学家们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界限,以西的经线称为西经,共180度,用W表示;以东的经线成为东经,也是180度,用E表示。(课件:经线纬线的范围)
6、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出老师说的经线,比一比哪组最快最准?
7、看看这些经线在形状上、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8、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地球分成两部分。同学们找一找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看看它们经过的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正是因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这个经线圈经过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划分起来比较方便,我们就以西经20度、东经160度这个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课件:东西半球的划分)我们亚洲位于哪个半球?
四、小组合作,学习纬线。
1、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仪上的纵线,也就是经线,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研究地球仪上的横线。那么怎么研究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点参考。(课件:(1)在地球仪上,顺着————方向,围绕地球一周的线叫纬线,纬线指示———————方向。(2)纬线的形状是——————,长度——————,最长的0度纬线叫——————。(3)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叫——————,赤道以南叫——————。(4)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叫———————,赤道以北叫——————。)
2、研究之前请听清要求,(1)每位同学都要认真阅读教材99页的内容,仔细观察地球仪,各抒己见;(2)各组记录员做好讨论记录;(3)选一名写字最棒的同学代表小组补充板书;(4)选一名声音最洪亮的同学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听清了吗?好,各组按照研究经线的方法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经线,开始。
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适当点拨。(课件:纬线的指示方向、赤道、南纬北纬的范围、南北半球的划分)
五、巩固拓展,体会作用。
1、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还想不想继续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可没那么容易的,要想继续表现必须闯过两道关卡,闯吗?好,闯过之后还有奖励啦!
2、第一道关卡(课件:0度经线叫——————,以本初子午线为界限,以东的经线叫做——————,以西的经线叫做——————,科学家们以西经——————度和东经——————度为界限,将地球分为——————和——————。)
3、他顺利闯关成功,给点掌声。老师也将给你一份奖励。(课件: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子午宫及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音乐短片)
4、看了以后有什么疑问?(课件:介绍子午线地面标志的地点、来历)
5、第二道关卡(课件:0度纬线叫做———————,以赤道为界限,以北的纬线——————,以南的纬线叫做——————,科学家们以——————为界限,将地球分为——————和——————。)
6、他顺利闯关,掌声响起来。也将得到老师的一份奖励。(课件:赤道纪念碑及其来历)
7、同学们,地球表面并没有这些经线和纬线,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呢?用什么用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就会领悟到的。
8、谁来告诉你们班任何一个同学的名字,让老师猜猜他坐在哪?谁来用“他坐在第几行第几排”的提示语提示老师?
9、刚才那个同学的提示中行数就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排数就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老师根据经纬线找到了这个同学。同学们经纬线有什么作用?
10、经纬线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上的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在航空、航海、军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1、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一找我国首都的经纬线,乌鲁木齐呢?香港呢?
六、集体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地球仪上不只是经线纬线,还有七大洲、四大洋,各地的景色非常优美,课下请同学们收集世界美景的图片,下节课我们深入美丽的地球村,进一步了解她的风采。
地球仪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①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②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②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①东西半球划分。
②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地球仪、学生地球仪、地球卫星照片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初步认识了赤道、地轴、两极。如何利用地球仪判读地球上任何事物的地理位置这就是这一节将要学习的内容。
利用设问为新授课内容留下悬念。
讲授新课
一、认识纬线和经线
展示课件教材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①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②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让学生到黑板前指着地球仪说出,对说得好的同学应及时表扬。)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展下课件教材图(地球仪上的经线)和教材图(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由浅入深地学习。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教师指图,学生很容易自己说出。)②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教师指图,学生读自己的地球仪,反复认识。)展示板图五带分布图
③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④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展示课件教材图和教材图;学生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E组成的经线圈。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控制课堂的气氛,对学习不积极、基础差、跟不上课堂进展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
①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②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像、理解。)
学生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问题容易,让学生自己说出)
②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教师边指图、边指导,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
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教师与经线对比,让学生观察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第8页“活动”中第二问题,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的经线有2条。)
⑤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⑥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最好学生每人一份表格。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为了总结巩固上面讨论的知识,教师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询问、讨论,教师及时巡回辅导。最后展示答案。
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
圆圈
半圆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的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相等
标度的范围
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
本初子午线为0°
度数的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经纬度的表示法
北纬用N,南纬用S东经用E、西经用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数量特征
0°~90°
0°~180°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的知识。
二、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展示课件教材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教师及时纠正,辅导。)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通过这两项练习,使学生学习熟练地使用地球仪,加强对地球仪作用的了解,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E。
强化训练
①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
东半球
北半球
120°W、30°S
西半球
北半球
10°W、87°N
东半球
北半球
160°E、45°S
东西半球交界
南半球
②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结全课
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教材第8页“活动”3。
地球仪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能够简单运用地球仪,通过对地球仪的判读认知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主要的地表形态;
3、简单判读经线和纬线,辨别南北和东西方向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重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2、简单判读经线和纬线,辨别南北和东西方向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法和学法
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二、活动探究
1、对人类来讲,地球很大。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观察到地球的全貌。为此,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仪器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你知道他是什么?
2、出示地球仪,整体感知: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形状。仔细观察,地球仪是什么样子?在地球仪上你又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让学生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4、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归纳、总结出地球仪的特点:
⑴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⑵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⑶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5、观察与演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个地球仪。学生在地球仪上进一步认识南极、北极、经线、纬线、赤道。
三、实践活动:
1、观察地球仪,看一看中国位于哪个半球上。
2、请找到自己家乡所在的经纬度位置。
3、根据所给出的经纬度找到城市所在地。四:课后探究学习
我们还可以运用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传,让我们课后来探究一下。
板书设计
看地球仪认识地球地球是球体
经线、纬线、赤道、南半球、北半球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教师运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不足之处,老师未能使学生充分表现,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调控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
地球仪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仪中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教的时候学生很明白,一转眼就又糊涂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形成空间观念,又缺乏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和讲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球仪和经纬仪以及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感受,并辅以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地球仪,随时可以提取。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了解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及其特点,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和纬线
3、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形成数字地球的观念
4、练习并熟练掌握读某一地点经纬度和根据经纬度寻找某地
【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用具】
地球仪,有关地图和地理,经纬仪,学生一人一个地球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练习法
第一节课:认识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初步认识经纬度的划分
第二节课:熟悉经纬网
【教学过程】
地球是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活动一: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对比手中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
总结: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被化作一定的地理符号(图例)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可以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却没有。
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活动二: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认识到地轴是倾斜的(可以穿插关于地球仪笑话的讲解,但要简单说明地理原理)。
说明:在使用地球仪过程中,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学生采用组长负责制,互助合作,照顾到所有同学。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地球仪,根据老师屏幕展示的表格提示,比较经线纬线的不同和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0度线
度数范围
度数分布规律
特殊线
划分半球
说明:这是课程的重头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下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从时间安排上讲,可以先让学生读图填表,老师第二节课总结,也可以老师先指导,学生回去填表完成。
1、形状:一条线的范围,指导学生看度数,一个数据是一条线,经线看起来也是一个圈,但是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才组成的!所谓相对应,可以让学生看能够组成圆圈的那两条经线的度数规律:度数之和=180,东西相反。
2、指示方向:很多人到成人后也分不清经纬线方向,就是因为学的时候没有实地观察,可以教给学生记忆小技巧(不科学,只是为了记忆):经天纬地,经要到天上必须是竖着的,纬地,地是平的,横着的!所谓纬地就是围地,围着地的当然是横的!一个小典故:蒋介石有2个儿子,一个叫蒋经国,一个叫蒋纬国,经纬代表天地,经天纬地,老蒋的志向可见一斑!
3、线条长短: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规律:赤道最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度规定:纬度0度天然划分;经度通过国际会议,以经过当时强国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可见强国说话分量大)。
5、度数范围:经线环绕地球一圈,一个圆是360度,东西经分别180度;纬线从南极点到北极点,为180度,分南北纬各90度。
6、度数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最后总结出如下判断规律:向东数值变大的`是东经,向西数值变大的是西经,向南数值变大的是南纬,向北数值变大的是北纬。(这里安排一定的练习)
7、特殊线条:经线: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图上一般没有),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8、划分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天然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看中国主要位于哪个半球,美国呢?澳大利亚呢?让学生找图练习,可以增加他们成就感,以缓解前面的疲劳)。
东西半球的划分:首先明确,必须是两条相对应经线才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其次要明确,任意一组相对应经线都可以成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最后确定会议通过结果:西经20度、东经160度这一组相对应经线,成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又是英国说了算!)
找图练习: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范围,另外一半为西半球范围,这是多数学生学习过后最茫然的地方!)美国又在哪个半球?英国呢?你感兴趣的国家呢?
小结表格: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横向)
南北方向(纵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向南越来越大
东经: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向西越来越大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划分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
【教学后记和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教具和小组学习的组织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效果很好,细节上还需要把握,课堂秩序也需要维持好!
地球仪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等概念。
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重要纬线和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经线。
学会利用地球仪确定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在地球仪上查找地点的经纬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确定方法。
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地球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地球呢?” 引出地球仪。
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和联系。
讲解新课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划分 180°,东为东经,西为西经。
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划分 90°,北为北纬,南为南纬。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
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包括地轴、两极、赤道等。
讲解经线和纬线的概念、特点及分布规律。
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确定方法。
组织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让学生分组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些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并进行交流展示。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地点的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给出一些地点的描述,让学生确定其经纬度位置。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线、纬线、经纬度的重要性。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地球仪向家人介绍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地球仪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地球仪上的不同颜色和符号代表的含义。
能够准确区分地球仪上的陆地和海洋,并说出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学会利用地球仪确定方向和距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阅读教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绘制简易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仪上不同颜色和符号的含义。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利用地球仪确定方向和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仪上的经纬网与方向和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地球仪,讲解地球仪上的各种信息,帮助学生理解。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球仪上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绘制地球仪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地球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和神奇。
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仪。”
讲解新课
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距离:根据经纬度的差异来计算距离。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高原等。
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上不同颜色和符号代表的含义。
讲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组织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一说它们的位置特点。
讲解利用地球仪确定方向和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利用地球仪确定两个地点之间的方向和距离,并进行交流展示。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地点,让学生在地球仪上确定它们所在的大洲和大洋。
给出两个地点的经纬度,让学生确定它们之间的方向和距离。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仪的重要性。
让学生谈一谈对地球的新认识和感受。
布置作业
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地球仪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如地轴、两极、赤道等。
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学会利用地球仪确定某一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运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热爱,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利用地球仪确定经纬度。
教学难点
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划分。
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仪、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地理知识。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地球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学生回答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接着展示地球仪,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地球仪。
讲授新课
介绍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位置的方法。先确定该地点的'经度和纬度,然后在地球仪上找到相应的经线和纬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点的位置。
给出一些地点的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些地点的位置。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介绍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和向西各划分 180°,分别称为东经和西经;纬度是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和向北各划分 90°,分别称为南纬和北纬。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本初子午线、赤道的位置,并说一说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标注一些地点的经纬度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介绍经线和纬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弧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线和纬线的不同之处,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可以通过比较经线和纬线的长度、形状、指示方向等方面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轮廓。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说一说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介绍地球仪的地轴、两极、赤道等基本构造。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两极和赤道的位置,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经线和纬线
经纬度的划分
利用地球仪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习地球仪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仪上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利用地球仪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等。
强调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利用地球仪,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地球仪,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并说一说它的经纬度。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学会了利用地球仪确定经纬度和某一地点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学生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在确定经纬度和某一地点位置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地球仪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知道地轴、南北两极、赤道等重要概念。
(2)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重要的经纬线和特殊纬线。
(3)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绘制简易地球仪和在地球仪上标注重要经纬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通过认识地球仪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重要概念。
(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2)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提问学生:“我们如何更好地了解地球呢?” 引出地球仪的概念。
讲授新课
(1)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①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地轴、南北两极、赤道等基本构造。
②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南北两极和赤道,并指出它们的位置。
(2)经线和纬线
①讲解经线和纬线的概念、特点及划分方法。
②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线和纬线,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③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的经度和纬度。
(3)经纬网
①讲解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②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如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③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巩固练习
(1)让学生分组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著名的城市或国家,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位置。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在上面标注出重要的经纬线和一些著名的城市或国家。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重要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地球仪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包括地轴、两极、赤道等。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划分方法,能够区分经度和纬度。
(3)学会使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的确定和地理位置的描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绘制经纬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划分方法。
(2)经纬度的确定和地理位置的描述。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提问学生:“我们如何更好地了解地球呢?” 引出地球仪的概念。
讲授新课
(1)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①展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地轴、两极、赤道等基本结构。
②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两极和赤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经线和纬线
①讲解经线和纬线的概念、特点及划分方法。
②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线和纬线,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③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分经度和纬度。
(3)经纬度的确定和地理位置的描述
①讲解经纬度的确定方法,包括经度的划分、纬度的划分以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②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著名的城市或地点,并描述它们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位置。
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描述自己家乡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位置。
巩固练习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准确地确定一些城市或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位置。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在上面标注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2)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查找一些关于地球仪的历史和发展的资料,并写一篇小短文介绍地球仪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绘制经纬线、确定地理位置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地球仪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地轴、两极、赤道等重要概念。
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学会利用地球仪确定某一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地球仪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全球视野。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仪上重要地理事物的认识,如赤道、经线、纬线等。
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和纬度的理解与运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演示及理解。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球仪的构造和地理事物。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地球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地球呢?” 引出地球仪。
认识地球仪
分发地球仪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颜色、构造等。
教师讲解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等重要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指出相应的位置。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最准确地在地球仪上指出指定的大洲或大洋。
确定地理位置
讲解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划分方法及作用。
给出一些地点的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利用地球仪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谈谈对地球仪的认识和收获。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地球仪,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并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经度和纬度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