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2
设计思想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五、写生字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六、质疑、总结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书设计:
风光美
草原
人情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景美、人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学生自由练读。
3、有感情地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句子的含义。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
体会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蒙汉情深,理解民族团结互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草原风光图、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歌曲,好吗?你们一边听一边想,等听之后告诉我你们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好吗?(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好,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能说说刚才你想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师:刚才歌中唱到的就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俗话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就是内蒙古的大草原。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板书:草原。)
师:这样神奇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啊?好,现在老师就与你们一起坐上直通内蒙古的火车,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不过这次旅行有一些特别,不是用脚行走,而是用你的感觉去浏览;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你的心去体会,你们懂了吗?好,现在就开动火车,请同学们坐稳,闭上眼睛,开始我们的感觉之旅!
(播放课文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吧,短暂的旅行结束了。那么谁能说说你刚才想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三、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勾勒、骏马、鞭子、无限、礼貌、举杯、摔跤、马蹄、渲染、拘束、低吟、迂回、羞涩、天涯、襟飘带舞
四、体会草原风光美
1、教师过渡:
听着这优美的歌声,想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你们的心是不是和我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了呢?那么草原的景美在哪?请同学们快点打开书,赶快到课文里寻找美丽的景色吧!
2、你认为草原的哪儿是最美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由汇报,师及时讨论点拨理解重点句子:(结合课件)(1)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图]“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那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草原图](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图一]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小丘图]解释“勾勒”与“渲染”、“翠色欲流”草儿绿极了,翠绿翠绿的,好像要流动了,那么富有生机。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骏马图](5)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感悟草原人热情
1、过渡:草原的辽阔、美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辽阔的草原上又养育了怎么样的.一个民族呢?
2、(思考问题)草原景色如此美丽,草原上的人给你怎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2)亲切相见部分: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热情款待部分: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象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尽情联欢部分:你熟悉这些活动吗?(课件演示“套马”等游戏项目。)
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3、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4、总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我们要感谢草原,感谢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六、作业超市:
1、搜集表现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及草原的美景图。
2、假如你是个导游,请为蒙古大草原设计导游词或广告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课文第二部分的自读自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重点)
2.感悟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难点)
3.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重温“风光美”
1.播放《天堂》,师生对话: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歌名是什么“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歌名?
2.复习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情美”
1.揭示本课学习目标:老舍先生的这篇《草原》除了让我们领略了神奇秀美的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是本课我们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2—5小节,想想主要写什么?
②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
③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自学心得、质疑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此时此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2—5小节,联系上文体会诗句情感。
③展开想象,能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题目字拟。
④写前辅导:我们可以写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景色、话别、引用诗句)
⑤练笔
⑥用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小练笔。
三、总结课文,整体把握
补充板书:( )美
板书:
风光美
草原
人情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mi、sol、la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感觉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表现。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比较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2、教学mi、sol、la,并进行以此为基础间的旋律创编。
四、教具准备:
琴、课件、光盘、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提示草原画,放音乐《草原上》,师表演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看!在北方,有这样一个
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到那里去走一走。”
生随着老师的动作一起舞蹈,感觉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
2、提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族的风俗。
学生在地图中了解内蒙古的位置
(三)新授
1、学习歌谱:
(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
师:“看着这绿草如荫的风光,听着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仿佛转向于无边的大草
原。听,草原上的牧人唱起了歌,你们愿意一起来唱唱吗?”
生一起跟着音乐,用“Lu”来哼歌谱。
(2)教学mi、sol、la的唱名,掌握音高。
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不过他们还有个小小
的问题,要考考我们——听听,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你能准确地唱一唱吗?
生找一找,说一说。
出示——mi、sol、la,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这三个音
(学生跟着教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边表示三个音)。
① 听辨游戏
师:“看,两只小羊听到牧人的歌声,赶紧回到羊圈里来了,可是慌乱中他们跑错了
家,你愿意帮助小羊回到自己的家吗?”(学生听辩两组音,按听到的次序排列正确的顺序。)
② 以mi、sol、la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
师:“你愿意用这三个新认识的音符编成新的旋律来唱唱吗?”(学生以mi、sol、la为基础音创编旋律)
③ 再次完整地模唱歌谱
师:“牧人们看到小朋友帮了他们那么大的忙,再次向我们表示感谢,让我们也再次
哼起刚学的小调,畅游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吧?”
生再次完整地模唱歌谱。
2、有节奏地念歌词
① 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
师:“这么美妙的音乐,怎能不配上一首好听的词呢?别急,热情好客的牧人们已经开
始了他们的朗诵!”
出示歌词(学生聆听后跟着老师念歌词。)
② 学习歌词
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
生边念,边做动作。
③ 完整地演唱歌曲
(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
师:“好美的`词,好动听的音乐,如果能把它们合二为一体,我想那该是一首多美的歌曲啊!小朋友们也一定很喜欢,那就让我们唱起来吧?”
生随着老师的琴的音高轻声地演唱全曲。
(2)艺术处理
A、情绪把握
师:“同学们,我们在草原上,有的走着,有的骑着马,可是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生:“愉快的、欢跃的”??
B、歌曲难点强调
师:“那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还需要注意,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些呢?”
a、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比较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曲子里,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词唱得长一些?”
生:“高、照、阔、跑、叫、好;笑、壮、肥应该唱得长一些。”
生再次完整演唱全曲。
b、实践练习
师:“唱的真棒,老师决定奖励一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对,打击乐器!听听他们的声音,你觉得哪种能表现出长音,哪种可以表现短音呢?”(学生说一说,个别上台演示。)
师指导演奏方法。
4、边演唱边律动表现歌曲
(1)“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觉得要是能加些优美的动作就更好了”——放《草原上》的歌曲。
生律动创作,表演歌曲形象
(2)第二遍表演时,教师做一定指导。
生随教师一起律动,再次表现歌曲。
(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
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个小朋友知道他们最擅长的本领是什么吗?看一些小朋友骑着马向我们跑来了,让我们一起打起节奏欢迎他们吧?这首歌跟我们刚学唱的《草原上》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有比较地听赏,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课堂小结
师:蒙古族是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收集些关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歌舞的资料,然后大家互相交流。
在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的牧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之后,我们的内蒙古之行也即将结束!今天是音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最后老师还有一件小礼物作为这次旅行的纪念品,希望你们能象小鸟一样,插上翅膀,在音乐的殿堂里翱翔!小朋友们再见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渲、 勒、 鄂、 涯”四个生字,会写 “毯、渲” 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4.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先写了草原秀美的风景,再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场景。作者移步换景,有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难点 具体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认识本课“渲、 勒、鄂、 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 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你去过草原吗?在电视上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2.介绍作者老舍
3.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巩固练习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四、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板书: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指明学生读课文,思考文中表现了草原哪些方面的美
五、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新字词。
2.熟读课文第1段。
板书设计
1、 草原
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2.仔细读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将草原美景描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草原美景
2. 仔细读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将草原美景描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二、再读课文,感受草原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那些方面?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A.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B. 图片展示: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C. 踏进这样的草原,呼吸着这样的空气,仰望着这样的天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愉快)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放声朗诵这句话吧。
过渡:如果说这样的天空让作者的心胸更加开阔,想放声歌唱,又是什么让作者沉醉其间,想低吟一首小诗呢?我们接着交流。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A. 说说“一碧千里”的意思。
B.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C.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看看一碧千里的草原。
D.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
B.展示图片,有感情朗读,体会 柔美’的感觉。
(4)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学着用这样的方法
既……又……既…….又…… 说一句话。
B.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景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3.感悟表达
(1)草原的美景让作者沉醉,令作者赞叹。但是作者内心的感受也在发生着变化,默读第1自然段,你发现变化的原因了吗?
(变化: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变化原因:随景色的变化而变化
引出情景交融法)
(2)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清晰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A.层次清晰(由上到下,整体到布局) B.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指导背诵。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描写你喜爱的一处自然风景。
板书设计
草原 {美丽风光 层次清晰
心情愉快 情景交融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蕴含的意思。
2.品味、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欣赏草原风光图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景后,我们再来感受草原人民的特点。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
(2)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 “人情美”
1.衔接:草原上行车的洒脱另人向往,那草原的民族风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蒙古包。
2.感悟草原 人情美”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热情好客)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照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联欢和话别。
(3)在迎客、相见、款待、联欢和话别前面加上一些修饰词 (4)交流小结:热情迎客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A.热情迎客
① 从课文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这份热情?(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② “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③ 再度课文,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B.激情相见
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当时相见的情形,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C.盛情款待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D.尽情联欢和深情话别
联欢: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这些都是内蒙古人的风俗习惯,能够展现他们民族的特色)
话别: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 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
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讨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后面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都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写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和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
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知识拓展:中国画(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
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体会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分享: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9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
人更美→热情远迎
激情会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
赞美草原风光歌颂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