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4篇)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19~20页的例3,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减法解答的用数学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1、体会数学问题的来源和含义。
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提问,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问题,为什么要提问题。然后将提问题的要求提升,引导学生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问题以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转入新课的学习。
2、新课教学。
教材对这节课的编写是按三个层次来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促进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结合如上述的三个层次,首先是由计算机创设情境,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游戏一个一个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静静的思考,仔细的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后,提出思考问题,组织讨论:“根据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喜欢说哪个活动就说哪个活动。”这就比第一环节的让学生自由地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难度大,学生必须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生活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书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特定的事情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在第一层次学习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利用计算机演示教材“做一做”的小鸟动态图,呈现两个条件:“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根据演示,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初步数感,并能试着提出问题。接着再演示出现“15只小鹿”,要求学生根据这一条件提出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搜集画面上的数学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以此来体现两个教学层次,一是有指导的提问题,二是创造性的提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书面列式,教师并不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规定选择,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喜欢写哪题就写哪题,还可以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这样做,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3、知识应用。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应用活动,一是观察学生的奖品“智慧鸟”引导学生从大小、颜色等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二是观察其中的一个组的人数,根据这个条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当学生反复体验到用数学知识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因地制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专家评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节课是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数学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设计上根据课题的目标,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由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从观察中领悟,在思考与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整节课以逛公园、动物园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内容贴近儿童,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整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
2、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真正地把学生的探究发现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老师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3、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
教学中设置了新颖有趣的开放性实践活动内容,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数学学科特点的弊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如观察“智慧鸟”、观察家里的物品等活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体验,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4、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调查表明,我国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新理念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得我们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主体的、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过程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用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使学习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5、师生关系亲切融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已被我们所摈弃,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在大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又如何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综合整节课发现,老师在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景,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与复习,了解相应的减法表的结构和算式间的联系;进一步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得口算;加深对加、减法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能正确解答总数和求部分数的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共同整理口算方法和减法表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初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获得发现规律的成功法感受;培养口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小朋友,今天在上课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小鸭。它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想请小朋友帮它一个忙,你们愿意吗?
(课件出示口算)
12-3=18-9=12-9=9+7=6+9=7+8=6+7=9+3=13-4=17-9=12-5=15-8=
师:哦,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那下面再请同学们横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复习第1题。
引导:小朋友你能用三句话说说图例的意思吗?能不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算式,交流结果,教师板书。
说说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2.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关于十几减几的表格,请你们认真观察第一列,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请你们来说说看,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3.复习第3题。
先让弄清题意,然后请一些学生口算,再来说说有联系的一些减法算式。
4.复习第4题。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一下这道题,它要小朋友做什么呢?比赛一下谁写的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5.复习第5题。
师:你们还愿意接受挑战吗?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2分钟时间完成。
6.复习第6题。
让学生看图,指导学生看表格说出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说明“合计”的含义)再把三句话里的数填写完整。
交流填写结果,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计算。
比较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这两小题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评价
师:在今天的复习课上,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你能根据减法表,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说一说、记一记上面的算是吗?试试看。
作业
布置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二次备课
课时
课题复习(2)
授课类型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请境中,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学生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这节课的复习,小朋友除了要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还要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朋友有信心吗?
二、复习口算。
1.口算。
指名学生按题组口算得数,教师板书。
提问:你能说说这里的是加法怎样算的吗?减法呢?
2.想联系,写题组。
谈话:你能写出三道不同的仅为假发算式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3.复习加减法算式。
引导:大家还记得9加急的算式吗?我们一起从9加2开始,说一说9加急的算式。
现在再一起从11减9开始,说说十几减9的算式。
二、巩固练习
1.做复习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填在课本上。
交流得数,前四道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2.做复习第8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操场上来了四位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好吗?
生:好。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4
一、悟透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士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精选教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说课稿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驶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6减8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
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 16-4 16-9-4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 。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3)16-9-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图提取信息,尝试列式 引发思考。初步感知解决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条件,明确与问题无关的条件是多余条件。】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明确条件后,再次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图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法的意义,同时为列式计算提供表象支撑。】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你能看懂这些图吗?画图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意思,现在解决“还有几人没来”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 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2道习题都是教材上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思考,脱离直观画图或操作,具体到抽象,掌握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十几减7、6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大部分学生对“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已经基本掌握,但还不够熟练。本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课还是结合具体情境,编成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在交流过程还会出现几种算法,但是学生已经倾向于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既提高计算价值又充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思考方法。
2.通过直观图和对数据的观察,能说出计算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能力。
3.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过程,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
教学难点:
重点感受“想加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看图列算式。
()+()=()
()-()=()
()-()=()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教师:图中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1)红金鱼的有多少条?
(2)黑金鱼的有多少条?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分析信息,列出算式
1.分析信息
教师:要求红金鱼的有多少条,怎样列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说:
女小朋友说:共有13条金鱼,黑色有7条,求红色有几条,可以用13减去7。
教师追问:13和7各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逐步演示)先出示金鱼实物图。
2.帮助学生理解,初步建模
“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题中用总数13条减去黑色的7条,就是另外一部分红色金鱼的条数。
教师板书:13-7=
教师追问:要求黑金鱼有多少条,又该怎样解答呢?
让学生说出理由,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3-6=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3.尝试计算
【设计意图:根据两位学生赏鱼的情境,通过不同观察角度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也提出不同的问题,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地表象支撑。】
(二)独立思考,形成表象
教师可提出问题:
1.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你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吗?
3.你能听懂或读懂同桌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操作验证,发现关系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破十法”:让学生说思考过程,把13分成3和10,10-7=3,3+3=6;把13分成3和10,10-6=4,4+3=7。
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不再出现直观图,让学生直接说出思考过程。
2.“平十法连减”:13-3-4=6,13-3-3=7。
3.“想加算减法”:因为7+6=13,所以13-7=6,13-6=7。
从实物图中学生能直观看出,并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这种方法的便利和快捷。
4.数数的方法:从13里一个一个减,减去7个还剩6个。
5.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算式,感受后一种方法简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同时,可结合今天所学算式进行对比,体现出方法的简捷,以便在今后中能够熟练和正确地计算,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同伴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1、2、3题。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提出问题:你们完成速度很快,有什么好办法?你发现这些题有什么联系?
你能写出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3道题,从直观到抽象,巩固所学计算方法,体验“想加算减法”的优越性,并知道在减法算式中交流减数和差的位置,能得到另一道减法算式的结果的练习过程。】
五、应用理解,回顾总结
(一)教材第16页第10题。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
呈现情境图,先出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
教师:一共有15只鸭子,右边有几只?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
指名回答,补充条件。(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选择信息,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相互说一说
集体练习,全班交流,回顾反思,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此题同主题图有点类似,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收集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对信息整理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六、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畅谈收获。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十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8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册集中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十几减几”,它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也为学生学习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2、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在本单元尤为重要,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之上学会计算方法。在已学过的仅为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解理解题意,进行计算等等,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通过操作后的讨论,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理解“破十法”,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方法。
3、用20以内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2、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图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段抽象的知识认知过程,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会自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简单的数学问题。低年级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木棒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本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确定,我将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一的实现。
1、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12—9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这样学生可能不一定会想到书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中及时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作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运用个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课以“聪聪和明明参加元宵节游乐园”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说学法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说明
“十几减9”是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中的问题“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十几减9的两种基本算法(“做减想加”、“破十法”)学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种。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会用十几减9的一般方法(或破十、或做减想加)正确计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第10~11页的游园图中展示的活动是学生熟悉的并乐于参与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用这幅游园图,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游园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a、利用气球图学习“15—9”的算法。
我将气球图做了一些处理,将阿姨卖气球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先是阿姨手中有15个气球,卖给小朋友9个(9个气球从阿姨手中转到3个小朋友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引出“15—9”的算式,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b、利用“套圈圈”学习“14—9”的算法。
我充分利用课件的动态优势,显示学生投圈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投圈的游戏中思考“14—9”的算法。
c、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2、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时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在教学例1(12—9)时,设计的学具有两种颜色(10根黄木棒,2根蓝木棒),让学生思考,从12中去掉9,应怎么办?学生能很快从10根黄木棒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黄木棒和2跟蓝木棒合并为12—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较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大约5分钟)
1、课件出示题目,生抢答
9+5=
9+3=
9+2=
9+8=
9+7=
9+6=
2。请小朋友举手回答,看谁的脑筋转的最快(出示题目,指名回答)
9+()=11
9+()=14
9+()=17
9+()=15
9+()=12
9+()=18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的好处有三,一是对旧知有一定的巩固性。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二是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三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大约30分钟)
1.谈话引入
师:“今年是2002年,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十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买风车;右边的小朋友在猜谜语、套圈圈。)
师:“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小朋友买了几个气球?”
2.教学气球图。
a.课件动态显示:阿姨两手一共15个气球,卖了9个。请问学们根据这个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还有几个?(2)再卖几个就全部卖完了?
b.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怎么解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算式:15—9=□。
c.引导学生看着气球图,说15—9的计算过程。学生的算法有:
◆看着气球图,数剩下的气球个数。
◆6+9=15,15—9=6。
◆10—9=1,1+5=6。
◆15—5=10,10—4=6。
◆9—5=4,10—4=6。
评价学生以上算法,说明都正确,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方便?
3.教学套圈图。
a.课件显示套圈图。
师:看看这边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玩套圈圈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只能投14个圈,正好轮到小明投了,我们来看看他套中了几个圈?
课件动态显示小明投圈的过程。同时配上小明的配音:我投了14个圈,套中了9个。
b.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还有几个没套中?
c.请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同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学生说的算法与前面15—9的算法基本相同。)
d.小结:刚才小朋友从游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解决,大家想出了计算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现在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减9。
教学例1
a.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结果。对略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
b.组织学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个学生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相同吗?如果不同,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学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根木棒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2根木棒合起来是3根,所以12—9=3。(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2=3。)
学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2?9+3得12,所以12—9=3。(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的过程:9+(3)=12,12—9=3。)
学生3:12—2=10,10—7=3。(教师又板书出第三种算法。)
学生4:9—2=7,10—7=3。(教师再板书出第四种算法。)
c.对比、讨论上面不同的算法。
提问:上面这些算法中你明白了哪一种(或哪几种)?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算法都很好,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时,你认为哪种方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课堂练习(大约10分钟)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作业。对有困难的学生则让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摆好后说一说算的过程。反馈时,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如先摆好1捆零1根,从1捆里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1根合起来是2根,所以11减9等于2。)帮助他们从操作中提升十几减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减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这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运用“破十”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悟出十几减9的“破十”思维过程是:先从10个里面圈出9个,再将剩下的一个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可得出结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题。
在学生已掌握一种算法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十几减9的6道式题。
4.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让他们思考:第1题怎样算出13—9的?(做减想加)第2题是怎样算出12—9、15—9的?(“破十法”)。通过思考,进一步弄清多种算法的算理。
5.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显示字谜图。师:这群小朋友在玩猜字谜游戏,共有几条字谜呢?有几个小朋友在猜?他们猜中了几条呢?
课件显示声音、文字:有13条字谜,我们每人都猜中了1条。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回到第10~11页上的猜字谜图,首尾呼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十几减9的知识计算猜字谜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
让每个学生自由地说。然后教师指着练习二第1、2题,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一般方法:①做减想加②破十法。同时说明,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
十几减九
15—9=
12—9=
10—9=1
1+2=3
9+(3)=12
12—9=3
12—2=10
10—7=3
9—2=7
10—7=3
十几减几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视算)
13-9=17-9=12-9=15-9=
18-9=14-9=15-6=16-8=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小黑板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6+9=1515-6=9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教师随意抽拉,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小黑板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四、课堂小结:
十几减9的差与被减数有什么关系?
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板书设计:十几减9练习
13-9=()12-9=()
()10()10
()()
教学反思: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23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数量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7+8 5+9 6+8
4+9 5+7 9+3
13-9 16-7 14-6
15-8 12-4 18-9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的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师面露难色)。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老师设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么写呢?”(步步引导)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位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化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3、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谁发现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性。
学生根据刚才两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摆11减几的,他摆12减几的……”
学生有了刚才的分工经验,很快的用到了此处。
学生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排列。
(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较慢的小组作提示性指导。)
学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对号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变对号的多少,(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问,一问一答再互换,直到每人都算完一遍表里的算式,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小组合作操作记录
师:“下面再按得数一样的有规律的排列一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学生进行新的排列。
教师加强巡视,主动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反思: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十几减9用数学。
2、教材简析:用数学对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看懂图意并根据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5、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即用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好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具体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导入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学习例5,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选取图中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多余的信息就去掉。
4、列式计算,理解算理和算法
5、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测评训练。
课本20页“做一做”和22页第3、4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3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数学教案-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4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为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的内容有: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这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斜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形象直观的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以生活情景入手,揭示课题
1、学生注意力练习(听、看、想)1分钟
2、以听课老师为条件,引出20以内退位减法,同时复习数数和用数学的知识技巧。(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出示课件。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课件: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c.斜着看又有什么规律呢?、(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斜着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结规律形成记忆。
(一个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谈话激趣,引出练习。
1、谈话过度,以西游记的人物喜好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练习和情绪放松。
2、以学生最喜爱的孙悟空为引子,引出今天的分层次练习,争当小孙悟空。
(四)小结本课学生表现,提出优点和不足,让学生自我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