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课堂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发布者:华南佬头 时间:2024-8-12 04:11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枣核》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1

一、导入:

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导入。围绕标题提出两个问题:

1、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想知道什么?

2、看到“枣核”这一标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生字词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证读前预设,交流互补。

3、教师归纳。

(1)概述故事,枣核从哪里来又到了哪里去。

(2)枣核的用途是慰藉思乡之情。

(3)以枣核为题,既表明了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思乡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

讨论“几枚小小的枣核,就能充分的表达美籍华人朋友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吗?”

学生阅读后探究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枣核的珍视可以看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美国生活如此富有,还想着故乡,也能看这种情感;还有自己亲自建造故乡模样的“北海”,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三读课文,归纳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1)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作者借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感情:a)以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b)将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化在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细节中。烘托手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

课文不惜笔墨,写“同窗”在美国的居住环境的美丽(“一片嫣红”、“定会有枫城之称”等);写“同窗”生活条件的现代、优越(“三层小楼”、“车库门……自动开启”、“后花园”);写“同窗”全家事业有成(“老伴儿在研究所做营养试验”、儿子在潜艇当总机械长、女儿在哈弗教书),但仍感不足,“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显然,课文以对“同窗”生活情况的介绍为背景,烘托了她强烈的思乡之心,爱国之情,突显了故土、祖国在她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五、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要求搜集、摘抄、表思乡爱国之情的诗歌、歌词并作一点点评。

2、语言积累。收集整理鉴赏本课好词佳句。

有鉴于此,要想真正让孩子去阅读,让孩子去感悟,培养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孩子的心灵,发展孩子的阅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阅读教学就必须重视“整体感知”!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会“折、涨”两个多音字的用法。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完成练习册一、二题。

2、强调多音字用法。

“折”在“折腾”一词中读zhē;在“骨折、折断”中读zhé。“涨”在“涨红了脸”中读zhàng;在“涨潮、水涨船高”中读zhǎng。

特别强调:“核”也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hú”,多用于口语。

二、整体感知——读薄

孩子们,课文中的“枣核”是一个孩子的名字。换一种说法,本课写的是一个名字叫“枣核”的孩子,那么请你用“枣核+特点或主要事迹”的方法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醒:可以借助文中的中心句来概括。

预设:“枣核”真的只有枣核那么大,他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三、回顾复述方法复述故事——读厚

1、回顾复述概念

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课程标准显示:一二年级看图复述;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

那么什么是详细复述?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详细复述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诵,允许对句式进行调整,可以将长句子变短;复杂句子变简单;改变句子顺序等。

2、回顾学过课文的复述方法

总体回顾发现,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页也不会遗漏。

(1)时间变化的.顺序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事物发展的顺序

方帽子—圆帽子—各种各样舒服的帽子《方帽子店》;

(3)地点转换的顺序

家里——道路——树上——山下——家里《漏》;

(4)心理变化的顺序

得意——伤心——满意《玲玲的画》;

(5)事物变化的顺序

小毛虫——茧——蝴蝶《小毛虫》。

3、小组合作找到复述顺序

温馨提醒:重点复述枣核聪明的内容。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复述。

预设:

方法1: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复述:村子——县衙们——村子——大堂;

方法2:填写下面表格,借助表格复述;

方法3:记住关键的词句,复述故事。

四、制定评价标准——读清

复述评价标准,明确复述要点:

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不遗漏、内容前后连贯。

达到以上三条即满足按号加分,少达到一条减分一半,

只达到一条不能得分。

五、读写联动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关于枣核后来的故事。

六、自主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复述《主题阅读》书133页《两难徐文长》。

2、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办法应付这两个难题?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勤快能干和机智勇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红枣的核。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课件上我们看到了枣核的样子、颜色,它是大红枣的核。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枣核”,课文是要向我们介绍大红枣的核吗?不是。“枣核”是一个小孩的名字,“枣核”生下来就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一点儿也不见长,他的爹娘非常发愁。你别看“枣核”个子小,他的本领可不小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折、涨”是多音字,也是翘舌音,“涨、牲”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

提示读音难点,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枣核是一个很的孩子,他虽然个子小,但什么活都能干。他还是一个的孩子,他凭着自己特殊的身材,大闹衙门,为百姓夺回牲口。(勤快聪明)

设计意图:

课文篇幅长,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生的难度。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身材特殊的孩子。

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夫妻两人的心情:叹气—欢喜—愁得慌。

(2)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

出示相关句子:

①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3)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枣核为乡亲们夺回了牲口,在县衙与衙役们周旋,与县官斗智斗勇,最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4)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①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②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③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5)枣核是怎样与衙役们周旋,与县官斗智斗勇的?

①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②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③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4、小结:枣核为了把乡亲们的牲口夺回来,晚上蹦到驴耳朵里,大声吆喝着赶牲口,把衙役们折腾得筋疲力尽了,他打开大门把牲口赶了回来。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枣核被捉进了县衙,但是他不但躲过了衙役们的拷打,还把县官惩治了,最后安然无恙地走了。枣核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啊!

5、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五、回顾课文,复述故事。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枣核是怎样的一个人?(勤劳能干、机智勇敢)

2、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在小组里互讲)

3、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学习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枣核与县官斗智斗勇的.过程,感受枣核的智慧。

2、难点

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枣核》。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思考:课文围绕枣核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精读课文

(1)小组讨论: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分析枣核与县官斗智斗勇的情节,体会枣核的聪明才智。

(3)分角色朗读相关段落,感受人物形象。

4、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如情节夸张、充满想象等。

5、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

(2)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6、布置作业

(1)把《枣核》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枣核的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枣核的机智勇敢。

2、难点

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与民间故事相关的音乐,引出课题《枣核》。

2、检查预习

(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教师提问关于课文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处等。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概括故事内容。

4、深入研读

(1)找出描写枣核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分析其性格特点。

(2)小组讨论:枣核是如何与县官斗智斗勇的?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5、复述故事

(1)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6、主题探讨

(1)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7、课后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收集其他有趣的民间故事。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学会文中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理清故事脉络,了解枣核的奇特之处。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枣核的聪明机智,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展示枣核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今天的课文内容。

2、字词学习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3、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文本分析

(1)枣核有什么奇特之处?

(2)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能看出枣核的聪明?

(3)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事例的。

5、写作训练

(1)仿照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个身边聪明人的小故事。

(2)展示交流,教师评价。

6、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阅读相关的民间故事书籍。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感受枣核的形象,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枣核的形象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2、难点

引导学生对民间故事进行创新性的改编。

三、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民间小故事,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枣核》。

2、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什么事?

3、角色体验

(1)学生分小组选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深入探究

(1)枣核的`聪明表现在哪些方面?

(2)民间故事的特点有哪些?

5、创意改编

(1)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如改变结局、增加情节等。

(2)小组展示改编成果,互相评价。

6、布置作业

(1)把改编的故事写下来。

(2)向家人讲述《枣核》的故事。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枣核的品质。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枣核的优秀品质,理解文章主旨。

2、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谈论自己对枣的印象,从而引出《枣核》。

2、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语气、语调等。

3、细节分析

(1)找出文中描写枣核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节,体会其作用。

(2)对比阅读,感受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4、主旨探讨

(1)思考:枣核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5、拓展阅读

推荐其他经典的民间故事,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6、作业布置

(1)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熟悉的人的片段。

(2)制作一张民间故事手抄报。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品味语言,学习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故事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风格。

2、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趣味导入

讲一个与枣有关的谜语,引出课文。

2、内容理解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3、语言品味

(1)找出文中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赏析。

(2)总结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

4、批判思考

(1)讨论:枣核的行为是否完全正确?

(2)从故事中我们还能得到哪些启示?

5、总结回顾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作业:改写《枣核》,使其更符合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清故事的情节,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分析枣核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其聪明、勇敢的品质。

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2)分析枣核的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

2、难点

(1)理解文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元素和朴素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枣核的图片,提问学生对枣核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小小的枣核能有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讲解重点生字词,如“蹊跷”“殷切”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枣核讲了哪些事情?

指名学生概括故事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15 分钟)

小组讨论:枣核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枣核的性格特点,如聪明、勇敢、机智等。

分角色朗读文中枣核与他人的对话,进一步体会其性格。

(五)探究主题,拓展延伸(10 分钟)

思考:这个民间故事想要表达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民间故事。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 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