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发布者:秋雨舞春风 时间:2024-8-2 06:18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xx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2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习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

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

(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 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xx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xx年到20xx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xx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xx年数量减少,20xx年数量增多,20xx年数量稍微减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近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xx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xx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xx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xx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xx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平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变化情况,感受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参观科技展的图片,这是学校参观科技展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

2、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的情况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3、出示教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学校历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仔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学生观察、口述,每年人数,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师出示问题引入新课。在相邻的年份中,哪年到哪年人数增长最快呢。你是怎样得到此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

1、师在科技馆看到这样一张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观察,说说从此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小结:具体数量和人数变化情况。

2、比较两种统计图

相同点:横轴、纵轴表示的意思不变。都有具体数量

不同点: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变化情况。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深入探究:

1、观察折线统计图,解决下列问题。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下降了,哪年 人数增长最快?

说说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2、师小结板书:点——表示数量多少;线——陡,表示变化快,线缓表示变化慢。

3、借助整副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变化情况,并预测09年参观人数变化,并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师小结: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不仅能表示具体数量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培养变化情况。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这种特点时,可用折线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生活中许多事物数量都呈现一定变化趋势。试试,用手势表示下列变化过程。

(1)、树叶从春发芽,到夏繁茂至秋落尽的过程。

(2)、温度变化,早、中、晚气温。

2、出示中国队历届奥运会获金牌统计图。请学生分析从折线统计图中你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3、小华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觉得折线统计图优点很明显,去文具店搞调查时,也绘制了一张文具销售情况折线统计图。请你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陡——表示数量变化快,线缓——表示数量变化慢

特点:不仅可表示出具体数量,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7

课题:

折线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出示折线统计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合作探究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独立观

察b)小组交流

c)、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学生看书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拓展应用:

总结:

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作业布置

108页1、2题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量变化趋势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我家楼脚有一个老大妈,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冰激凌,二女儿开了精品店卖伞。眼看两个女儿都生活的很充实,可是老大妈却总是不开心。因为雨天她担心大女儿的生意,晴天她又担心二女儿的生意。最近一周,一直在下雨,二女儿的生意越来越好,雨伞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二女儿为了更好地经营,她就对雨伞的销售进行了统计。

(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发言,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生活中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外,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揭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轻松的谈话中,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师:那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出来吗?让学生讨论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师: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描述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对象、单位等)

(二)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以前学过条形统计图,那么你会灵活选择什么情况下用条形,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单第一题。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很厉害,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那么老大妈的大女儿也想对她的冰激淋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为下一周的进货作准备,同学们说她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那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帮助大女儿完成统计图呢?

让学生上来绘制冰淇淋的折线统计图。

师:这个同学手真巧,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要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让老师很是佩服,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动手试试作业单第二大题。

展示此题的绘制结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接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脑手机都是可以帮助学习的工具,但是随着这些科技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许多青少年的视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对我们学校的近视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单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

四、总结

1、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回顾)

(1)绘制统计图

1.对应描点

2.依次连线

3.标注数据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有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统计图的形式。那么你们回家后,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争取在期末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在本节课的评价上是侧重放在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上。布置学生回去统计自己的成绩,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

步骤:

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1、对应描点

还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依次连线

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3、标注数据

PAGE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经历读稍复杂折线统计图、交流信息和进行简单预测的过程。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体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科学性,获得丰富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稍复杂的单式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过程:

读折线统计图

1、打开书103页,看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图。

2、让学生讨论“部分年份”的意思,并说一说这幅图的特点。

3、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4、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试着预测一下我国2002年以后的水果产量。

讨论交流。

试一试

1、让学生看书读统计表,并提出制作图的要求。

2、交流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练一练

1、先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交流绘制的统计图,互相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

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试一试”。

2、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从数据到图像,再从图像到结论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折线统计图的示例、绘制过程等)。

学生准备:统计表、铅笔、尺子、橡皮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条形统计图,一张是折线统计图。提问学生:“这两张图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2. 认识折线统计图

特征介绍:通过多媒体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如用点表示数据,用线段连接各点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对比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绘制折线统计图

示例讲解:选择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某地区一周的气温变化),通过多媒体逐步展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确定图表的标题、横轴(表示时间或类别)、纵轴(表示数量)。

根据数据在横轴上确定各点的位置。

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点,形成折线。

添加图例、单位等必要信息。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提供的统计表,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分析折线统计图

引导分析:展示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

找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

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等)。

预测未来的数据变化(如根据气温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几天的气温)。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预测。

5. 巩固练习

练习题:提供几组不同的统计表,要求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课外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如家庭开支、身高体重变化等),绘制折线统计图,并撰写简单的分析报告。

6. 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绘制方法。

使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读取信息、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意识。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定义和特征。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教授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包括确定横轴、纵轴、单位长度、描点、连线等步骤。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变化、股票走势等)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讨论: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动手实践: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在绘制过程中讲解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分析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取信息、分析数据,并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约5分钟)

通过展示气温变化、股票走势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观察讨论(约10分钟)

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优势。

动手实践(约20分钟)

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在绘制过程中,讲解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确定横轴、纵轴、单位长度、描点、连线等步骤。

分析应用(约10分钟)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取信息、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讨论预测的依据。

总结反思(约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

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其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折线统计图示例、学生收集的相关数据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

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气温变化、股票走势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情境中的数据变化特点,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认识折线统计图:

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包括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线、数据点及折线等。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绘制折线统计图:

确定统计图的标题和日期。

确定横轴和纵轴的代表内容,并标出刻度。

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描点。

用线段将各点按顺序连接起来,形成折线。

标注数据点上的具体数值。

以学生收集的数据为例(如某班级学生身高增长情况、某地区气温变化情况等),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绘制折线统计图:

分析折线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尝试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哪段时间数据增长最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等,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提供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拓展练习: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走势图、心电图等),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含义和规律。

(四)课堂总结

回顾知识点: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和分析方法。

分享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如“我学会了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我感受到了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等。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收集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如家庭电费使用情况、个人学习成绩变化等),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和预测。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折线统计图的示例、动画演示等)。

学生练习用的统计表、数据点和绘图纸。

实物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以便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进行集体讨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首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包括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以及绘制方法。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某地区的气温变化、学生的身高增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表示这种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 新知讲授

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它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与条形统计图比较:通过多媒体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两者的异同点。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横轴和纵轴。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3. 动手操作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组数据(如某城市一年的降水量、某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要求学生按照上述步骤绘制折线统计图。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和变化趋势。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4. 数据分析

提出问题:教师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如哪个月份的降水量最多?哪两个月份之间的降水量变化最大?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回答。

自主提问: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见解,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5. 总结提升

总结知识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以及绘制方法。

强调重点难点:再次强调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股市行情分析、天气预报等。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搜集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如家庭成员的体重变化、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化等),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