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1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具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或修改栏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草原的早晨
3、引导解题:你见过草原吗?说说你对草原的印象?你在草原上见到过什么?
二、指导看图
老师带你们去看看草原好吗?出示投影片(草原)你觉得草原怎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三、指导初读课文
1、要求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3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中含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 羊群……大白花。
⑷ 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6
设计思想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五、写生字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六、质疑、总结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书设计:
风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万马奔腾》
1、初听时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聆听《万马奔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现象。
二、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三、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四、跟着音乐,学动作。
五、随音乐舞蹈。
六、分组展示。
七、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8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歌曲用单二部曲式完成。歌曲的旋律辽阔、悠扬,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天堂》是一首演唱者自己创作和演唱的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歌曲由两段体构成,并有前奏和尾声,体现出蒙古族长调音乐风格,并有创新。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普遍都进人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课堂表现力不如低段的学生,对真善美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渴望。该年级学生音乐素养好、演唱及表演能力强、对教材的音乐作品能有自己的见解,表现真实。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情感进发与释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挖掘学生的内心情感,充分地用歌声抒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表现自我。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情绪情感
2、通过演唱、聆听、舞蹈等环节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进而喜欢蒙古族音乐
3、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分类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渗透教学法、情境体验法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律动(筷子舞》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人青春期,从心理上分析大都羞涩于个人在肢体上的表现。教师在课的一开始设计律动表演《筷子舞》,更多的是激起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喜爱,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三)新课学习
1、情境模拟,自然导人
(1)教师讲解并模拟蒙古族的祝酒场面,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互动环节,使学生对蒙古族人文风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现场气氛是次要的,而学生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本环节时没有采用视频观看,而采用的是教师的范唱和动作模拟。
(2)教师由“祝酒场面”的表演逐步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分析歌曲《祝酒歌》。
师:蒙古族被大家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离不开马,“骏马”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第一大宝。那同学们知不知道第二大宝是什么呢?猜猜看!想一想!对,是大草原。
(3)揭示课题《来自草原的歌》。
2、作品欣赏,由表及里
(1)初听作品,感受旋律美。
师: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前请大家轻轻闭上你的眼睛,根据老师朗诵的歌词,在脑海中想象你心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歌曲的歌词和意境自制了视频。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唯美的音画,就极大限制了学生对大草原的想象。所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目的就是让学生认真地聆听歌曲,通过草原、彩蝶、骏马、牧羊姑娘等词语在学生脑海中勾勒自己心中的草原形象,为后期观看视频埋下伏笔。
师生交流。
(2)复听作品,体会音画美。
①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自制视频。②在学生被视频陶醉之时,和乐哼唱,并画出旋律线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预设学生回答:辽阔、悠扬、婉转、抒情。
师小结: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广,节奏工整,结构长,情绪辽阔、悠扬,婉转抒情。
(3)再听作品,用情抒发美。
①出示课件,介绍德德玛,感受她对家乡及歌唱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之情。
②表现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③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师生交流,自然地引出歌曲《天堂》。
3、作品欣赏,择机释情
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人把自己的家乡比作“天堂”。天堂是什么?天堂象征着至高无上、快乐、纯洁。这个人就是对本民族音乐情有独钟的腾格尔。这首具有浓郁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天堂》是他自己创作和演唱的。那么我们来聆听感受这个“天堂”般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1)欣赏歌曲,引出问题:
①捕捉表情:陶醉而投人。
②体会情绪:悠长并深情。
③对比风格:激情对粗犷。
④归纳主体:热爱并赞美。
(2)演绎歌曲,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高潮部分的学唱,唤起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人情人境,情到深处,放飞心灵,宣泄情感,对歌曲进行演绎。
4、拓展知识,提高素养
(1)教师讲解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定义及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本课的两首蒙古族歌曲在创作上哪首采用了“长调”风格,哪首采用了“短调”风格。
(3)聆听长调,师生交流。
师:“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今天欣赏的两首蒙古族民歌都在创作上虽然都采用了“长调”风格,但是它们不是真正大草原的“长调”。诗人席慕容曾亲临大草原现场聆听了“长调”。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当你在大草原上听到长调的歌声,风能停止呼吸,云能停止移动,马能掉下眼泪,女人能停止挤奶,男人能拉住组绳。”可见长调带给人们的视听震撼有多么强烈。
(4)结合实际,拓展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①2006年,国家正式将这种包括长调在内的“原生态唱法”列人“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说明国家对民族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了崭新而深刻的认识。借助媒体展示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增进了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②师生讨论模仿“长调”的特点:颤音。明确:这种歌唱艺术不仅有它独特美学本质及其风格,而且具有独特而科学的歌唱技巧。
5、课堂小结,给予希望
今天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起点。老师希望从你们身上能够看到这种宝贵文化的传播,将来把它放扬光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渲、勒”等4个生字,正确认读“渲染、勾勒”等词语,指导写“貌”。
2、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运用“品读、联想”的方式,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初步领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运用“品读、联想”的方式,体会草原的风光美。
难点:初步领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词语说美景:同学们,这里有一组词语,出声的读读:
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
奔驰的'骏马
洁白的羊群
……
2、读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草原老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样独特的草原促使大作家老舍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呢,孩子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优美的词语圈画出来。
生汇报词语
好词语还应该把它积累下来。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圈画了几个词语,一起来看看。
PPT出示词语:
渲染勾勒天涯低吟
马蹄礼貌羞涩摔跤
鄂温克内蒙古
指名读
指导写“貌”,强调多音字“蒙”(语流音变—内蒙古:注音是三声,读二声)。
3、刚读了课文,谁来用你积累的词语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草原?
生各抒己见,师引出课文主要内容: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领略景美。
1、自由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这又一个什么样的草原?你把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圈画出来。
PPT出示:这是一个()的草原!
生各抒己见,体会草原的风光美。
2、悟情
3、领悟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赏美景说词语
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
()的空气
()的天空
()的小丘
()的羊群
()的草原
说说自己家乡、城市的美景:
()的()
……
2、布置作业:★美丽的大草原使老舍先生情不自禁赞叹、沉醉,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奇妙呢?试着写一小段话,用上“既……又……既……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