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发布者:唐山乌木 时间:2024-7-26 18:24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

2、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复习相关旧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1)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2、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提问: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

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119页上的表格填完整。

二、练一练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6立方米、8000立方分米改写成多少立方分米,也就是要将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2)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三、练一练

四、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这样,学生一般能概括: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应用。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相邻的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并能够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棱长为1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旧知:

提问: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进率为10)

提问: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为100)

2. 引出新知: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那么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展示模型: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和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提出问题: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计算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并比较结果。

推导结论: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分米,即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由于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提出问题: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推导结论: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米,即1米×1米×1米=1立方米。

由于1米=10分米,所以棱长可以看作是10分米,那么体积就是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因此,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三、总结归纳

归纳总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构建系统:引导学生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明确它们各自的用途和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四、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填空:3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6立方米=()立方分米等。

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5至第10题。

2. 提升练习:

砌一道长24米,宽20米,高3米的砖墙,如果用每块体积为18立方分米的砖来砌,一共要这样的砖多少块?

每瓶药水50毫升,如果有4.5升药水,一共可以装多少瓶?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和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熟练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学具等。

2. 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表示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游泳池的水量、冰箱的体积等)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旧知:回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为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做好铺垫。

2. 新知探究

认识体积单位: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及其表示方法。

推导进率:

以1立方分米为例:展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计算其体积(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转换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棱长转换为厘米(即1分米=10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通过计算(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类比推导:让学生尝试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1立方米与1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体积、计算所需沙土的量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总结提升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方法。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其他体积单位(如升、毫升等)及其与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板书设计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推导过程:1分米 = 10厘米 → 1分米×1分米×1分米 =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 = 1000立方厘米

2.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类似推导)

三、巩固练习

1. 300立方厘米 = ( )立方分米

2. 4.6立方米 = ( )立方分米

四、总结提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灵活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并能够进行名数的改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和模型,学生经历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基础为本节课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够灵活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

边长分别为1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练习册和笔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旧知:

提问: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做准备。

2. 引入新课: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体积单位?你们能猜想一下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知探究

1. 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计算其体积。

提问: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棱长看作1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其体积为10×10×10=1000立方厘米。

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进行推理:棱长1米的正方体可以看作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堆叠而成,每层有10×10=100个,共有10层,所以总共有1000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得出结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 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出来,并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1000。

(三)巩固练习

1. 填空练习:

3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6立方米=()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和解题过程。

2. 名数改写:

92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分享解题思路。

3. 综合应用:

砌一道长24米,宽20米,高3米的砖墙,如果用每块体积为18立方分米的砖来砌,一共要这样的砖多少块?

学生读题后,先集体分析,再独立解答,最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名数改写的方法。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天天练》上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1000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 10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示意图等。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计算器、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旧知:

提问学生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提问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为后续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做铺垫。

2. 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新知

1. 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推导出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汇报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推导过程,可能的方法包括:

利用棱长关系推导: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为10×10×10=1000立方厘米,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利用体积公式推导:正方体体积=棱长^3,代入棱长1分米(即10厘米)计算得出体积为1000立方厘米。

教师总结:强调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导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独立思考: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请学生代表上台讲述推导过程,可能的方法包括:

利用棱长关系推导:1米=10分米,所以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为10×10×10=1000立方分米,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总结: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并强调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 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学生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出来,并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及其进率。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物体的体积并换算成不同单位,或根据给定体积和单位求棱长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回顾推导过程。

2. 鼓励学生分享收获: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示意图等。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 引入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

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按照学案中的探究思路,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2. 汇报展示: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推导过程,如:

方法一: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其棱长也可以看作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可以计算出其体积为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方法二:将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平均分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通过计算小正方体的数量来推导出大正方体的体积。

3. 课件演示:

利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过程,进一步验证推导结果。

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1. 类比推导:

仿照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进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间的'进率。

2. 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

3.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 总结提升

1. 总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请学生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出所学的体积单位,并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及其进率。

2. 比较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比较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巩固练习

1. 填空练习:

给出一些具体的体积单位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 实际应用题:

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总结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并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学具(如小方块)等。

2. 预习任务: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了解体积单位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如1米=10分米=100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情境引入,如“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如果用立方厘米作单位,这个体积又是多少呢?”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问题。

2. 新知探究

认识体积单位: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板书在黑板上。

推导进率:

以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为例:

展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其体积为1立方分米。

提问: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棱长为10厘米。

引导学生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a),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为10×10×10=1000立方厘米。

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并板书在黑板上。

推导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关系:

类似地,可以让学生尝试推导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教师给予指导和提示。

学生得出结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并板书在黑板上。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内容,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3.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3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4.6立方米=( )立方分米”等。

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如“一个游泳池的.体积是2500立方米,如果用体积为1立方米的石块来填满它,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石块?”

4. 课堂小结

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方法。

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进率关系: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计算示例: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 =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推导过程:V = a = 10cm × 10cm × 10cm = 1000cm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强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应用。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类推思想,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为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名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提问: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毫米,进率为10)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为100)

2. 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和面积单位的进率,那么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问题。

二、新知探究

1. 探索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出示模型:展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其体积。

引导推导:

提问: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棱长看作1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计算:10厘米 × 10厘米 × 10厘米 = 1000立方厘米。

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2. 探索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提问:不用实际操作,你能想象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引导推导:

提问:棱长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棱长看作10分米,它的体积又是多少?

学生计算:10分米 × 10分米 × 10分米 = 1000立方分米。

得出结论: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3. 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及其进率。

学生回答并总结: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三、巩固练习

1. 填空练习:

300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4.6立方米 = ()立方分米

9250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50立方分米 = ()立方米

2. 换算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3. 应用题:

砌一道长24米,宽20米,高3米的砖墙,如果用每块体积为18立方分米的砖来砌,一共要这样的砖多少块?

学生读题后,先集体进行分析,再引导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别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方法。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思考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逐步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类推思想,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优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包括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棱长为1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旧知:

提问学生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进率为10)

提问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为100)

2. 导入新课:

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提问学生知道哪些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问学生: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出示模型:展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和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提出问题: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a)进行计算。

交流汇报: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发现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体积等于1000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从而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提出问题: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自主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交流汇报:学生汇报推导过程,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内容,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比较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填空题:如3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6立方米=()立方分米等。

转换题:如92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等。

2. 综合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如计算两堆木块的体积、推算容器的容积等。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砌砖墙需要多少块砖、药水装瓶的数量等。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如何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够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