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发布者:触摸天际 时间:2024-7-26 18:22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1

一、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想象创设故事,表达思想情感。

2、体会爱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来美丽人生。

四、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

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想象

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理解──感知想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文)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屏幕出示)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屏幕出示)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屏幕出示)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屏幕出示)

4、“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板书:爱心)“迅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学生交流汇报,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重点指导朗读,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创造──发挥想象

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①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练写)

四、延伸──拓展想象

介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优秀儿童读物,感受童话魅力。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

六、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水罐

装满

神奇还是满满的爱心

变成了银的

又变成了金的

跳出涌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词。出示以下四组词语:

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劳累水罐竟然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绊倒哀哀地舔净

反正递给忍不住凑上去咽唾沫涌出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中,有哪些字的结构是一样的?

左右结构:渴凑咽唾沫涌舔罐

上下结构:累竟忍

重点指导:“渴”、“舔”、“罐”(相同点:左窄右宽)“累”(下面不是“系”),其它的字自己练写。

3、通过上面的四组词语,分别练习复述课文每段内容。

二、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练习讲述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续编故事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2.指名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四、拓展阅读

互相介绍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故事,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五、作业布置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水罐金水罐(母爱似金)

装满了水的水罐银水罐(爱心如银)

(孝心感天)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堂应以语言训练为主”,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堂应以学习语言为主。二、语文课应以“训练”为主。语文课可“讲”的东西很多,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潜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本节课力争体现以阅读教学为根本,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到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七颗钻石》是课改实验教材第6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文。这一单元主要选取了以爱的力量为主题的文章,使学生懂得做人要有爱心。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本文描述的是在一次大旱之年,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由于她的爱心,水罐最后变成金的,从水罐里涌出清澈的水流,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从水罐的这一次次变化中使学生明白:广博无私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创造完美的未来。

文章第一自然段不仅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还为小姑娘一次又一次的把水给别人喝做了铺垫。全文以“水罐的变化”为主线,而这些变化又都是以"爱心"为前提,因此紧紧围绕"爱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资料,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则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从单元教学要求看,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以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深入领会文本所表达的资料是这节课中所要体现的。从学情分析的角度看,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因此了解课文资料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理解水罐为什么会有神奇的变化及小姑娘完美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有必须的难度,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完美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使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小姑娘的完美心灵。

2、根据课文资料,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的完美心灵,理解七颗钻石与小姑娘完美心灵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述七颗钻石的句段。

一、复习词语,感受词性,回顾文章主要资料

1、复习词语,感受词性

水井、绊倒、钻石、涌出、咽唾沫

清澈、清亮、喜出望外、旱灾、水罐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

表示动作的:

表示样貌或状态的:

2、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主线,质疑探究,引领学生走入文本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次水罐发生了那些神奇的变化?用直线画下来。

———交流中出示课件: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里面竟然装满了清凉新鲜的水。

●她以为水必须洒光了,但是没有,水罐端端正正的在地上放着,里面的水仍旧满满的

●当小姑娘再拿起水罐时,木制的水罐变成了银的。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之后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极高的天空,变成了七颗灿烂的星星。

2、试着用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一说。(出示词语:先、然后、又、随后、之后、再、最后)

3、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小结,梳理线索

空木水罐----装满清凉新鲜的水----端正地放着水满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4、针对水罐的这一神奇变化进行质疑:看着这神奇的变化,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一系列的变化分别是在什么状况下发生的?

为什水罐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

为什么水罐不一下就射出钻石呢?

三、深入感悟,品读交流,感悟女孩完美心灵

一、探究水罐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这些神奇的现象

1、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水罐分别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这些神奇现象?

2、小组讨论:当小姑娘的时候,水罐。

3、全班汇报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当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水罐由空的变成了满满的。

当小姑娘赶紧回家给妈妈送水被小狗绊倒,赶紧捡水罐的时候,水罐还是满满的。

当小姑娘看到小狗干渴,把水分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由木质的变成了银的。

当小姑娘用小勺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自己不肯喝的时候,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

当小姑娘把仅有的一点水递给过路人的时候,水罐射出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澈新鲜的水流。

二、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体会和感受女孩完美心灵

1、初步探究水罐变化的原因

读一读这些神奇的现象,想一想水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奇的现象呢?

读中交流,顺学而导:

因为小姑娘有孝心,所以水罐由空的变成了满满的。

因为小姑娘怜爱小动物,所以水罐由木质的变成了银的。

因为小姑娘孝顺妈妈,所以水罐由银的的变成了金的。

因为小姑娘关爱他人,所以水罐射出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澈新鲜的水流。

2、深入感悟变化背后的好处

小姑娘把自己千辛万苦找来的水全都给了别人,难道她不需要水,不渴吗?你是从哪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做简单批注

预设一:学生可能结合第一段资料说明小姑娘也需要水。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1)自由朗读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干涸、干渴、干枯”“都”感受旱灾的严重。

(2)借助图片想象干旱的情景,感受水的重要。

(3)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对水的渴望)

是啊!此时,水就是生存的期望,生命的象征。这但是位“小姑娘”啊,一个为妈妈找水奔波了一夜,干渴而晕倒过的小姑娘啊,她太需要水了!就应怎样读呢?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

预设二:学生也可能抓住“真想喝个够”来说明小姑娘需要水。

出示1:小姑娘在哪儿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里面竟然装满了清凉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得给妈妈留着,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1)引导学生抓住“哪”来理解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发挥自己的想像,她可能都去了哪儿?

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灌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她来到(),那里的()干涸了,来到(),那里的()干枯了;来到(),发现那里的()也都()而死,哪儿也找不到水,她又()又()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渴吗?引导想象此时小姑娘的样貌——咽干、唇裂、干渴难奈……

(3)小姑娘十分需要水,可她是怎样做的?指名读4-5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小姑娘的样貌、动作,然后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抓住“把水倒在手心里,让小狗喝”“不肯喝,一勺一勺地喂妈妈”体会小姑娘的善心与孝心,把课文读好。)

(4)带着对小狗的爱,对妈妈的孝再读。

预设三:学生还可能,抓住“咽了一口唾沫”来说明小姑娘需要水。

出示2:小姑娘正想喝一点水,突然从门外走进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那个过路人。

(1)抓住“咽了一口唾沫”来说明小姑娘需要水。

(2)想象补白:小姑娘咽着唾沫,把水罐递给那个过路人时,她心里想些什么呢?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想:,把水罐递给了那个过路人。(他比我更需要水,我要帮忙这个人……)

3、进一步领悟女孩完美心灵

(1)情景再现,指导朗读: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齐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追问:小姑娘给他人的仅仅是水吗?(是爱心,是生命)

(3)总结升华

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状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是(),是(),唯独没有想到。

(3)积累语言,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回归整体:此刻你明白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神奇的变化了吗?

2、想象表达

出示图片,入情入境,想象表达。

看着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看着这清澈、新鲜的水流,你会联想到什么?(小姑娘、万物复苏、善良……)

想象表达:我想到(仿佛看到):。

3、引入资料再解变化

4、总结提升:

再读课题“七颗钻石”,你看到了什么?(小姑娘完美的心灵,钻石般可贵,爱心永远在天上闪光……)

布置作业:

1、背诵第6.7自然段。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下词语:哀哀、咽了口唾沫、路人,并结合句子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写出的意思。

2、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抓住作者描写的一次次神奇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爱”写具体的,并体会童话的写作特点——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3、抓住“竟、喜出望外、突然”等词语,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结合环境描写、联系这些内心变化深入体会“哪儿也找不着水、反正”等词语的意思,建立对人物爱心的深刻体验,较为深刻体会本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

2、看到这幅图片,我们是不是想到上节课读过的一篇课文啊?

我们一起说出课文题目《七颗钻石》板书。

3、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颗闪亮的钻石啊?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会找到好多拥有钻石的方法。

二、回忆故事,概括出主要情节。

1、上节课,我们整体认识了课文,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看来真是难不住你们,再来一组!

通过刚才这些同学们勇敢的回答问题,老师感觉到你们的记忆力还真是强!

那看你们还能不能回忆起,,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教师引导下,生回答:……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2、是啊,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空空的水罐变出来了七颗钻石的神奇故事。当然,在变出钻石之前,水罐还发生了几次变化。谁来按顺序说一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下面我们就再次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寻找答案!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水罐第一次变化的内容,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用笔勾划出你的答案。

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我找到的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是:)嗯,找的很准确。

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喝,是对妈妈的(关心、爱、也是对妈妈的孝心)

那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女孩的孝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3、老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老师也找了一个词“夜里”,你一个人夜里敢出门吗?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样的夜晚恐怖吗?,小姑娘怕吗?怕,她为什么还要出去?

4、这水好找吗?是不是出门就找到了?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哪儿、累的睡着了

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小姑娘为了给妈妈找水,找遍了所有的地方,她一定吃了许多苦,老师请同学读一读划红线的句子,读出小姑娘找水的那种艰难的感觉!

小姑娘放弃了吗?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坚持、不怕困难、)

老师总结:对呀!就是小姑娘的坚持、不怕困难,以及她对妈妈的爱和孝心,让水罐发生了第一次神奇的变化——变出了满满的清水。

三、运用所学,自读自悟,体会爱。

1、同学们,看,我们在读水罐第一次变化时用到的方法有:

那么,接下来水罐还会相继发生四次变化,你能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自己来读一读故事吗?

那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读故事,记得用上我们刚学到的方法。

2、我看好多同学都读完了,我们就按水罐变化的顺序来交流,谁先来说一说水罐发生第二次变化的原因?

小姑娘要把水留给(妈妈)喝,这也说明小姑娘对妈妈有(孝心)。

那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女孩有孝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同学们想象:现在你就是那个焦渴的小孩子,突然你有满满一罐新鲜、清澈的水了,你是什么心情呢?你呢?

像这种高兴,意外的心情,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喜出望外。

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划红线的句子,要读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这种感觉。

同学们,小女孩把水喝了吗?没有

为什么没喝呀?

(要把水留给母亲,这是给母亲救命的水呀。)

正是这种孝心,再一次展现了神奇的力量,即使水罐掉在地上,水罐里的水依然是满满的。

3、谁来说一说水罐发生第三次变化的原因?

嗯,把水给小狗喝了一些,这说明小女孩有(爱心)。

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女孩有爱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平时小狗都是怎样叫的?汪汪的叫,故事中的小狗哀哀的'尖叫,说明小狗非常的渴,非常需要水,小女孩帮助了小狗,小猫来了小女孩会帮助它吗?小鸟呢,说明小女孩对小动物有爱心。正是这种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第三次变化。变成了银水罐

4、谁来说一说水罐发生第四次变化的原因?

妈妈把水让给女儿喝,说明妈妈对女儿的(关心)

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妈妈对女儿的关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抓住“反正” ,体会无论怎样做母亲都很难再活下去了,还是忍着渴把水留给女儿吧!说明母亲对女儿的 (学生尝试说出关心)。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划红线的句子,读出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爱!请同学正是这种关心使水罐发生了第四次变化变成了金水罐

5、最后一次变化的原因,谁来说一说?

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说明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心)

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写出小姑娘的爱心?(追问: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引导:

什么是路人?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是陌生人。咽了口唾沫,小女孩很渴,很想喝水。小女孩自己很需要水,但面对陌生人讨水喝,她是给还是不给,她内心是不是很矛盾很纠结。请同学来读读划红线的句子,感受一下小姑娘做出决定的不容易。小姑娘表面上送的是水!实际上是把生的希望送给了陌生人,这真是一位(善良,有爱心、无私奉献)小姑娘。水罐因此跳出了七颗钻石。

四、体会五次变化的不同。

1、同学们回想这五次变化,每一次都与上一次有所不同,哪次最最神奇?

学生回答:第五次。

老师请同学读一读第五次的神奇变化,既然我们都认为第五最最神奇,一定要把那种神奇的感觉带给大家!

这爱如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2、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高高的挂在天空呢?

学生交流回答

3、同学们这五次神奇的变化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爱 ),板书

教师引导:同学们小姑娘那美好的心灵就像钻石一样珍贵,就像星星一样闪亮,作者是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星光照耀下用爱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找到获得钻石的方法了吗?我们再一起回顾下小姑娘获得钻石的过程。(五次变化)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懂得了什么?

(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关爱动物、感恩、奉献……)

那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父母、老师我们怎样去感恩?同学、朋友怎么去奉献?你打算为他们做一件什么事?

六、小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到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学生,老师很受感动!同学们的爱,让这个世界美丽、可爱。老师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像小姑娘那样,拥有一颗如钻石般珍贵、闪亮的爱心。

七、付之行动:

请同学们为师长、父母、同学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坚持经常。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在夜空的正北方,有七颗像钻石一样熠熠闪光的星星,它们排列成斗形,我们叫它北斗七星,又叫大熊星座。要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还得从一个神奇的故事说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七颗钻石》。(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

二、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这则童话记叙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朗读课文

(1)讨论:童话应该怎么读

a、同学说

b、老师总结

(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3分钟)

(3)请学生读最喜欢的片段

a、学生谈为什么这样读

b、其余学生评价

三、探究感悟

1、思考讨论: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小组)

(2)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3)你认为什么是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

2、童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小姑娘、小姑娘的妈妈、陌生人。

小姑娘是一个_____的人。

小姑娘的妈妈是一个_____的人。

想象“陌生人”会是谁?

四、发挥想象

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她累得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发挥你的`想象,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梦中的情景。

要求:想象要大胆、合理。

五、总结:

1、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2、文中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感受爱心的温暖,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充满爱心的人和事,大家可以举出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充满爱心的例子吗?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大家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件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释了大熊星座的来历。一起去感受吧。

2、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提醒吗?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朗读。

(投影加点字,在书上注好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准字音:

干涸(he)水罐(guan)绊(ban)倒舔(tian)净

一瞬(shun)间咽(yan)了一口唾(tuo)沫(mo)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3、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教师相机板书。空罐、满水罐、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

三、课文探究:

(一)以带促读,总结学法。

1、课文以找水为线索,谁能告诉老师,小姑娘为什么要去找水?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从哪些词里你感到旱灾的.严重?指名回答。

比较“干涸”和“干枯”,指导朗读。

出示西南干旱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旱灾的严酷。

2、、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带学生学习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标注。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女孩对母亲的爱?她可能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

把水罐的变化及原因填入表册。

总结学法

(二)合作学习,感受爱心。

1、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四人一小组,学习水罐的其他变化,一起完成表册。

2、集体交流,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善心)女孩→陌生人(爱心)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这神奇的变化呢?板书:爱

四、拓展延伸:

1、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2、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爱,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庐山地震,到处演绎着爱。播放视频。

五、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中对童话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为达到高效的目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三步曲”:

一、亲近文本。即以兴趣为先导,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本。

主要做法是指导学生预习,我以学生熟悉的星座为引子,引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为充分挖掘蕴涵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我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卡,整合自己的预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的习惯,也为下一步走进文本、展现自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走进文本。即在指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

在这一环节中的教学中,把自己定位在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点上,而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前播放以“爱”为主题的歌曲《熊猫咪咪》,并配以画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进入课堂。

2、感知课文,我设计了读、议、找、导、悟五步

读:读课文,再次感知故事内容。(给学生感知文本的时间和空间)

议:就是读完后,让学生结合朗读的文本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找:就是让学生到文中找自己刚才所谈感受的依据,探寻文本的主题。(这样能引导学生养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习惯)

导: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调动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内涵。

悟:就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让学生调动已知,积极地探索寻,大胆地想象,充分地表达,教师则作为倾听者,整合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三、超越文本。即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交流为主,我则作为学生的伙伴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让生与生、师与生共同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体会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罕见大旱灾。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请同学们打开书80面,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2 、点学生回答。

三、研读探究

1、自己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空水罐变成了有水的罐子?体验小女孩对妈妈的孝心

生答:对妈妈的爱。(板书:爱)

师:那么,你从课文中,那些词和句子体会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心呢?

生: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想一想,小姑娘都去过哪儿呢?(生自由回答)

师:小姑娘去过这么多地方,可是哪也找不到水。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想不想再读读这句话?

(自由读,点人读,齐读。)

师:你还从哪儿看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学生抓住重点词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来读

点人读,齐读,读出对妈妈的爱

2、学习第三段,体验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师:正是小女孩对妈妈的爱,空空的水罐,变成了装满水的水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深受感动?

3、体会小女孩对小狗的关心

师:能带着对小狗的关心,把这句话读一读。(点人读,齐读)

4、体验母亲对小女孩的爱心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哪些句子还使你深受感动。

生:母亲说:“反正我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说明了母亲对女儿的母爱。

师:母爱真伟大,你能带着对母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吗?

(点人读,齐读)

5、体验小女孩对过路人爱心

生:(读“这时,小姑娘……递给过路人”)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女孩想喝水。

生: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师:你能读出小姑娘想喝水的情景吗?(点人读,齐读)

师:她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她想的都是谁啊?(小组讨论)

师: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小姑娘啊!她想到了所有的人,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你想不想对小姑娘说点什么呀?(想)

师:(指名学生)你想说点什么啊?

师范读。

师: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

(生自由读,点人读。)

7.体会七颗星星的象征意义。

师:正是小姑娘的一次次爱心的付出,以及母爱感动了上天,让水罐跳出了七颗钻石并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就是童话的魅力,它能够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通过童话故事来得以实现。让人们沉浸在美丽的童话世界中。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够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因为有了爱吗?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关心我的人,讲一讲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生自由说。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7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出示词语:干涸干枯水罐咽唾沫清澈新鲜喜出望外

(1)指名认读

(2)“涸”和“枯”都表示失去水变干了,但是部首表示的意思不同搭配的对象也不同,课文中什么干涸?什么干枯?(出示图片文字)看着图一起读: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3)“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

(4)“罐”的左边是“缶”,古时候一种用来盛酒的陶器,右边“雚”guàn表示长嘴鸟,“罐”就有长嘴的盛器。这个字有点复杂,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强调笔顺和间架结构。

2.借助这几个词,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说一说。

二、品味“变化”,体会情感

(一)整体感知水罐的变化

1.水罐在小姑娘和妈妈的手中一次次地发生着变化。请同学们打开书76页,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水罐的句子,看看水罐都有什么变化。

2.你画了哪些描写水罐的句子,按顺序说一说。

出示语句: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3.请5个孩子分别读这5句话,其他孩子边听边想水罐有哪些变化。

4.请一个同学说说水罐的变化,一位同学把按顺序把水罐贴到黑板上,其他同学注意听,认真看,看他们对不对?

5.读童话故事要借助语言进行想象。默读这五句话,想象水罐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1)学生说到水罐本身的变化。

师:是啊,木水罐变银水罐,最后变成金水罐,越来越美,越来越贵重,的确很神奇!不仅外部的变化,水罐里面也有变化呢。谁还体会到了?

(2)学生说到水罐里面的变化。

师:水,从无到有,从一罐到一股巨大的水流,甚至跳出了钻石,变成了星星。

6.多么神奇的变化!谁能够把水罐神奇的变化完整地讲出来。

(二)探寻水罐变化的原因

【第一次变化】

1.水罐为什么会有神奇的'变化?就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那次大旱灾,回到那一天夜里,探寻水罐变化的秘密。

2.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出示语句: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她哪儿也找不着水,孩子们联系第一自然段想象一下,小姑娘会来到哪里,看到什么?

出示语言训练:

小姑娘来到 ,看到 。(预设: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水井旁,丛林里……)

评价:你会想象了。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的想象很神奇。

4.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了童话的内容。为了给生病的妈妈找水,小姑娘不顾天黑路远,四处寻觅,翻山越岭,疲惫不堪。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导朗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5.此时的小姑娘已经又累又渴,是什么让她这么勇敢坚定地去找水?(生:是对母亲的关心、牵挂、体贴,是对母亲的一颗孝心。)(板书:爱)

【第二次变化】

6.是啊,也许正是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罐子里(引读)——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7.从“竟”字中你听出了什么?(预设:不可思议,不敢相信,非常开心)就是这样又开心、又惊奇,课文里有个词叫什么?(生:喜出望外)带着这样开心、惊奇、意想不到的心情来读。

指导朗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8.可就在这时候神奇的变化再现了。

出示语句: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9.现在你知道水罐为什么会有第二次神奇的变化吗?(生:对妈妈的爱)带着对妈妈的爱,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指导朗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第三、第四次变化】

10.多孝顺的小姑娘。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又是什么让小姑娘的木水罐变银水罐,银水罐变金水罐?

预设:

(1)把水却分给了小狗喝,让木水罐变银水罐。

师:自己身处困境,还能关爱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动物。多广博无私的爱心啊!

(2)因为妈妈把觉得自己快要死了,让小姑娘喝水,所以水罐变成了金的。

师:是啊,这就是母爱如金。

【第五次变化】

11.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còu)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出示语句:

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ùo)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2.让我们走进这个童话,想象你就是这个小姑娘,好几天没喝水了,嘴唇都裂开了,嗓子干的像被火烤一样难受,这时过路人向你要水,你咽了一口唾沫。孩子,做做咽唾沫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平时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唾沫?(生:看到好吃的,想吃。看到酸的。)小姑娘咽下去的仅仅是唾沫吗,还是什么?

总结:小姑娘咽下去的是对水极度的渴望,递出去的却是活下去的希望。在这一咽一递间,小姑娘想到了许多。说一说吧。

出示句式:

我咽了一口唾沫,心想:

所以就把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啊?(生:充满爱心,无私奉献,一心为别人)她的心中装满的是——(生:爱)

14.爱的崇高境界是为他人无私付出。水罐越变越珍贵是因为爱越来越无私,越来越博大。你们看,水罐里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大地又恢复了生机。(视频展示)

15.爱,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根据课文写的小诗吧。(配乐)

爱,是清澈新鲜的水,

让干涸的大地复苏,

让干枯的草木重生,

让焦渴的生物焕发生机。

爱是母找水的孝心,

是分水给小狗的欢喜,

是让水给儿女的无私,

是爱一切众生的博大,

爱是水,是银,是金,

爱是钻石,是繁星,是奇迹,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因为——

爱心,永恒!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爱创造了奇迹,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引读)——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

2.你们猜一猜,作家托尔斯泰在文章结尾时为什么让水罐跳出钻石,让钻石变成北斗七星?

3.是的,他希望爱心永恒,希望爱心就像北斗星一样永远照耀大地。

四、课后作业,选择完成

这节课我们借助想象阅读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希望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翱翔。

1.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展开想象,七颗钻石除了变成耀眼的北斗七星,还可以变成什么美好的东西?又会有什么美好的故事。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8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出示“大熊星座”图片:在天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他给人们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呢?

出示课题: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教师的语调缓慢而引人发思)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流利。(生自由读)

2、反馈:谁愿意读第一段?推荐一位同学读第二段。你觉得还有谁比你读得好的,你找他当你的榜样。你接着读。第四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指名初读课文,通常是教师指定。现在请学生来指定,体现了学生的主题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指到的同学读得非常认真。)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回我还让你们度,默读。

l要求:你可以提提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待会儿我不说,就请你来说,好吗?(生默读)

l生1:小姑娘醒来后怎么就有水了呢?(是个好问题)

l生2:为什么小姑娘的水从银的又变成金的了呢?(也是个好问题)

l生3:我觉得小姑娘开始去找谁是对亲人的爱,给路人水是对陌生人的爱。我觉得小姑娘是个善良的人。

(聪明的学生已能通过初步阅读感受到文章的中心。从这个设计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几个“可以”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的问题、感悟都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讲。)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好,教师没有给与重视,而是直接提出了“水管神奇在哪里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学生也已经答到了,教师在这里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你们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水罐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生4:我能回答他的问题:水罐是个神奇的水罐。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水罐是如此的神奇,用双层横线划下来。仔细找,看谁能把它找得最全。

(教师抓住机会,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和感悟,进行与文本的对话,非常及时。那么教师为什么会如此自信,学生一定会谈到这个问题呢?缘于教师在课前对文本进行了仔细的钻研,找出了文本中许多可以深入探讨的内容,因而显得游刃有余。)

三、体会水罐的神奇

1、划出有关句子,请学生读。

缺水而有水——神奇。

2、

l课文哪里告诉我们缺水?(生:第一段。)

l出示第一段,齐读。哪些词最能说明缺水?(根据学生回答,显红:干涸、干枯、焦渴)再读,注意这几个词。

3、缺水而有满满一罐水——更神奇。

l师: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生命)是啊,是生命之水、救命之水呀!而小姑娘的水罐里居然有满满的一罐水,真神奇呀!谁再来读读。

4、这是什么时候,罐里竟有清澈新鲜的水的呢?(生:累。)

师:他怎么会累倒在地上的呢?她又为什么去找谁?哪些句子让你感到小姑娘很孝顺呢?

生:哪儿也找不到。

师:他可能到哪儿去找谁呢?(生想象)

板书:孝心感天

再读:你能把小姑娘这种孝心河水灌的神奇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四、整体感悟

配上音乐,美美地来读读1、2、两个自然段。

五、预报下节课内容:

师:水罐还在继续发生变化,变成银的,变成金的,变成……又是什么是他不断的变化呢?下节课再学。

研读重点句——教师设计的.导语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成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真是神气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9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 二 课 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学生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七颗钻石优秀的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媒体再现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播放课件)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遭受过一次特大的旱灾,接连几个月滴雨未下,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草木枯萎,地球上的生灵面临着死亡。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最想得到什么?

生答:水。

2、师:是的,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为了生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着水罐走出了家门……(出示课件)她找到水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讲读课文

1、师:同学们打开书8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新认识的词语。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读生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认真。看,老师让生字带着它的生词朋友一齐走进了咱们的课堂,谁能读一读?

师:大家真踊跃!好,咱们开启一列小火车吧!1

(2)指导“罐、忍”两个生字。

师:同学们的生词读得这样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则谜语:心上有把锋利的刀。

生:忍!

师:对于这个字你有没有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忍”字上半部是“刃”,别忘了左边的点。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还能用它组个词语吗?

生:忍耐。

师:大家再观察以下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生说哪个字就指导哪个字。引导生说出记忆的好办法,适时书空。)记忆生字有很多好办法,课下让我们再去交流。

3、指生分段读课文。

师:大家生词掌握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也一定不错,请你们推荐四名同学读课文。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读得准确。

4、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那么专心致志,真好!课文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会变化适时板书:

空木水罐——装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

5、师:水罐会变,真神奇!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别神奇?

6、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师:找出来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共同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7、师生交流。(随机播放课件)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多神奇呀!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小姑娘寻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晕倒了,醒来突然发现了水,她的心情会怎样?

生:喜出望外。

师:好,看大屏幕!(小姑娘喜出望外……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指导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读体会。)

就带着这种心情,谁再来读一读。(多找两个学生读。)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姑娘很爱妈妈。

师:你能边读边感悟,真会读书!谁能象她这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生再体会读。

师:谁能接着往下说,还有哪很神奇?

(2)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摔了,水竟然没有洒,真神奇!还有神奇的吗?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水罐变成了银的。(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来,体会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

(4)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来,启发学生母爱的伟大。)

师:“一瞬间”多长时间?

生:眨眼间、霎时、一刹那。

师:是呀!就在妈妈说完话的这一瞬间,水罐变成金的,你能再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吗?

生读。

师:听了她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非常疼爱女儿。

师:你感受过这番疼爱吗?那你就带这份感受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启发: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妈妈,我爱你!

(5)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宝贵的钻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跳出来的?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听了她的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再也忍不住”说明小姑娘非常想喝水,“咽了一口唾沫”又说明她强忍住了。说明小姑娘太有爱心了!

师:你体会的太深刻了,学习语文就应该想她这样边听边体会。那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谁还想再读一读?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启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师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同学们请睁开眼睛,有水了,有清澈又新鲜的水了,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呀!

生想象:人们都争先恐后的跑来喝水、打水;小动物们也都跑来喝个够;小河丁冬丁冬想起来;土地湿润了,草木生长了……

(6)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神奇!钻石怎么会变成星星呢?

生:让小姑娘的爱心永远在天上闪光。

(三)总结扩展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再到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流出新鲜的水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生:小姑娘的.爱心、妈妈的爱。

师:小姑娘曾经把爱给过谁?

生:妈妈、小狗、过路人!

师:一个孩子把爱不仅给了亲人,还给了自然界里的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那这样的爱是又是什么样的爱呀?

生:伟大的爱、无私的爱……

师:对这就是广博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现在老师从你们的眼中感受到了,你们被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在生活中,你可能给过很多人爱,也感受过别人的爱,你能用一件事简单的说一说吗?

生谈。

(四)启发阅读赠送格言

听了大家的谈话,我很受感动,你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有爱心的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位朋友《七色花》、《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其中《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我国九岁的刘倩倩写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我要把蛋糕和棉衣都送给她,你要知道她是谁,就请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姐姐。”《七色花》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就留做大家课下阅读,相信在读完这两篇童话,你会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有一首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能美好的人间。请大家也记住这样两句话(师生一起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那就让它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针吧!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