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发布者:广厦寒士 时间:2024-7-23 16:56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

(1)从31数到42。

(2)从89数到100。

(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三十七四十九一百

七十七五十四三十二二十一

六十八五十一三十三九十六

二、练习七: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

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

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

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

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读数写数

10个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及例1、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及整十数前面的一个数。)

教具、学具:

课件、数数用的小棒、学生自制作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数学王国的几个数娃娃1~20,你能亲切地和他们一个个地打招呼吗?

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真不错,数的真熟练,谁还能接着往后数?

好了,我知道了,同学们能数100多的数了,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数?{找生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那么你来猜一猜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位同学?{生答}那么你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位呢?数完了你来说一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找生答}谁愿意领着大家来数一数,真棒!比我们原来学的20多一些,刚才同学们口头数数的数的那么好,可是在数人数的时候遇到点困难,看来要正确的数出事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像那位同学那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对,下次你一定能数对。对不对?这节课我们自己来学习数数。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美丽的小天使,他会告诉我们,又会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鹿,你们都喜欢吧?出示百鹿图课件。

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瞧,小鹿多开心啊!我们来数一数共几只吧?我们一只一只得数,数了10个一就是十。(师板书十个一是十)

看,山坡上又来了一群小鹿有几只?让学生数一数。

这两群羊共几个十只?2个十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出示课件)又来了一大群羊,成九小群。

师,鹿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鹿。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现在的鹿又多了,我们再来估一下吧?谁来说说自己估的结果。再看小朋友估计的,(比20多得多,大概有一百只吧),你同意他估计的吗?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呢?(数一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数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一份学具,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你们数10个放在一起,数一数能分成几堆或者是一个一个的.数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2人一小组,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我是把学具10个10个的分在一起,分成了10堆,就是100个}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分成一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20个一是二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10个十是一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2)我们打开课本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先数,右边的同学听听他数的对吗?右边的同学再数给左边的同学听)

同学们真了不起,都会数一百以内的数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

从三十数到七十,

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出示例2: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

师:如果要拿二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先拿二捆再拿5个单根)

学生全部拿二十五根小棒好后,再边添小棒边数到三十二根。

强调:二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谁能上台边添小棒边数。

此处强调够十个单根的,将10个单根的捆成一捆,再接着往后数。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个一个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三十五是()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看小博士是怎么想的。三捆是3个十,5根是5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三十五根。三十五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七十八、六十四、八十九是怎么组成的?六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九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五、巩固练习

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1)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钢笔图、汤圆图)

(2)全班订正。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少。

3、练习七第2题。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圆片,再数一数,有多少个圆片。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4、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大约有70位老师,咱们县有很多所学校,你能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名老师吗?看来全县教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得多,这些比100大的数今后我们继续学习。

六、全堂总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 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王老师昨天去给班上的同学买写字本,可是商店里一共只有23本,如果每个盒子能装10本,这些本子能装满几个盒子?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之后,再引领学生验证,解惑,最后提炼出方法。】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1)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2本没装在盒子里,剩下的都装在盒子里,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 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对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对快的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笔头表达能力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 ( )

2、在 里填上“>”、“<”或“=”。

78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设计理念:“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黄豆为载体,通过“数花生”、“摆花生”、“抢花生”等有效的数学活动,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谐地统一起来,并力求体现数学课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生活性和综合性。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2、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100里面有10个十,知道百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资源运用:

花生米、纸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先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指名学生猜。(课件出示谜底——花生)

2、设疑引入:大家猜一猜,哪一杯的花生米少,哪一杯的花生米多?1

3、揭示课题:数花生

二、探究活动学习新知

1、数数

(1)师:“请小组长取出花生米、纸盘,和组内的小伙伴一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数数各组分到的花生米有多少颗。数之前先想一想: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样数才又快又准?)(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汇报、交流、纠错、巩固。

a、汇报数的结果;

b、汇报各小组数的方法,表现数数方法的多样化;(个别小组请代表在投影仪上演示怎么数。)

c、数数。(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数100以内的数)

(4)反馈(出示教科书P32“百羊图”)

a、估一估图上有多少只羊?

b、到底谁估的最接近准确数,怎样数才能较快地数清羊的数量?

c、指名汇报。

2、数的组成

(1)刚才数羊的时候,你是怎么数的?

一个一个地数,几个一是十?

(2)几个十和几个一

出示:两盘花生米(各为23颗)

A、先出示第一盘: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

B、接着出示第二盘: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

C、其实两盘花生米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右边一堆你能一下子看出来?

D、引导学习数的组成:2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强化操作

2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完成课本P33的“做一做”

2、数学迷宫

(1)眼力大比拼:能用一眼看出有多少个球吗?

(2)抢花生。

四、联系实际延伸发展

(1)同学们看,今天又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老师?(补充课题,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

(2)认识了这么多的数,你能用100以内的任一个数说一句话吗?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数花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232个十和3个一

353个十和5个一

教学反思: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点似乎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实际教学时,许多教师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此,教师在每一节课上课以前,就必须问问自己: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想方设法地去了解,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读、写、数100以内的数,但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的连爸爸、妈妈的年龄,甚至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都不知道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家长把家庭教育锁定在辅导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类辅导资料等上面,并不重视与孩子交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课堂上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于是,在本节课上,我利用小学生爱玩、爱动手的特点,设计了“数花生”这一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感到他们不是被逼着学习数学,而是在和同伴玩游戏,他们可以边玩边学,边学边玩,他们可以在动手操作、交流、感悟中体验着成功和快乐。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确事物的“标准”进行具体比较,使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情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数感和心算的关系,他们就能发展在内心解决问题和估算各种问题的策略。而具有数感的人,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利用数的相对大小与绝对大小去做质或量的判断。还能用弹性的、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和应用数的多重表达意义。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估算意识刚刚开始,教师可先通过直观图让其直观感受数之间的多少,再通过简单推理抽象到数,让学生体会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比较的标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从图形到数,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红、黄、蓝、绿玻璃珠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球儿,别看它们小小的,里面可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今天可要认真听,仔细观察,去发现他们的奥秘哦!

教师出示杯子,并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大约有多少个小球。

(二)探究新知

1.变换标准,比较中理解核心概念。

(1)以黄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黄球瓶子)黄球有10个,我们以它为标准。(出示蓝球瓶子)蓝球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蓝球比黄球多。

教师:(出示红球瓶子)还是以黄球为标准,红球的数量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红球比黄球多。

教师:蓝球比黄球多,红球也比黄球多。两种球的数量都比黄球多,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1:感觉不一样。

学生2: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好多,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少。

学生3:应该是多一点。

教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蓝球比黄球多一点儿,可以说成“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好多,多好些,多得太多,多得多得多……我们就说“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2)以红球为标准,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以黄球为标准,红球、蓝球都和黄球进行比较,由于红球、蓝球多的程度不一样,我们将不太多的用“多一些”表示,用“多得多”表示很多。在比较中除了用数量最少的球作为标准外,谁还可以作为标准?

学生1:红球的数量可以作为标准。因为红球的数量最多。

学生2:虽然蓝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蓝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标准。

教师:我们先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少得多”或者“少一些”描述黄球、蓝球的数量。

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汇报。

学生:我把红球的数量作为标准,蓝球、黄球都比红球少。

教师:你观察得很准。

学生:黄的球少,红的球多。蓝的球少,红的球多。

教师:谁多谁少大家听明白了,但是感觉不出少的程度,怎样描述能让大家有感觉呢?

学生1:蓝球比红球少得不多;黄球比红球少好多。

学生2:蓝球比红球少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教师:听了几位学生的描述,大家对少的程度有点感觉吗?

学生:这回就能知道蓝球、黄球比红球少得不一样了。

教师:是啊!都是少,我们可以用“少一些”表示两个数量相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两个数量相差比较多。

(3)以蓝球为标准,巩固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我们分别以黄球和红球为标准进行了比较,还可以以谁为标准呢?

学生提出以蓝球为标准。

教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和蓝球比,比得结果怎么样。

学生1:红球比蓝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学生2:我认为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大家看杯子里的球就知道了。

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先确定哪种颜色球的数量为标准,另外两种颜色的球和标准去比,获得的结论不同。虽然都是多与少,但是多与少的程度不一样,需要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由于多与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

【设计意图】明确确定标准的重要,让学生加强对“比”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数量多少的关系。

2.量化标准,操作中深化核心概念。

(1)根据语言描述,判断绿球的位置。

教师:这里还有一瓶绿球。请听老师的描述,帮它找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绿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谁能来摆一摆?

学生将绿球放在红球与蓝球之间。如下图所示。

教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呢?

学生:绿球比黄球多得多,那就是比蓝球多,因为蓝球黄球多一些。

教师:为什么不放在红球的前面呢?

学生:因为绿球比红球少一些,没有红球多,只能放在红球的后面。

教师:你们分析得有理有据,同意大家的观点,找对绿球的位置了。(出图)

(2)数与图进行对接。

教师出示卡片36。

教师:我们知道黄球的数量是10个。你能根据之前对它们数量关系的描述,推理一下36是哪个小球的数量吗?

很多学生表示只有一个数不好推测是哪个球的数量,要求再提供一个数。

教师:看来只由10和36两个数,还不能判断36代表哪个数,我再提供一个数58。这回能推理出来吗?

学生1:绿球是36,红球是58。

学生2:因为绿球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所以36是绿球的数量,58是红球的数量。

教师:蓝球的数量是多少呢?大家能不能试着推理一下?

学生举出大于10,又接近10的数,比如15。

(3)用描述的方式表示具体数量多与少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每种颜色球的数量是多少了,还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10比15少一些,10比58少得多;58比36多一些,58比15多得多;36比10多得多,36比15多一些……

教师:当我们不知道各种球的具体数量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当我们知道具体数量时,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语言就是“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推理小球的数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从直观图抽象到数的正确语言描述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猜猜他们跳了多少下。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体育课上的跳绳。我跟体育伊老师了解了一下你们半分钟跳绳的情况,快来看看。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蒋琪聪跳绳的数量是标准。

学生2:我判断乐宣跳了60下。

学生3:佳琦跳了70下。

教师:其余的数为什么不选呢?

学生4:95、80都比70多,只有70离64最近;30离64太远了,60离64近,只能选60了。

2.小鸡有多少只。

教师:农场里的小鸭和小鸡想让大家帮帮忙,快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学生1:小鸭比小鸡少一些,小鸭有32只,小鸡有30只。

学生2:不对!小鸡有40只。

教师:观点不统一了,怎么办?

在学生交流中,确定“标准”找到合适的数应该是40。

【设计意图】逆向推理出“标准”,变式训练,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数据”和“用语言描述的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四)本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描述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快一些,胖一些,慢得多……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希望大家能在生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与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词语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排球、网球各一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拿出三个球:篮球、排球、网球摆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2.哪个球最大?哪个球最小?哪两个球大小比较接近?

3.你会填词成句吗?课件出示:

(1)篮球比网球大()。

(2)篮球比排球大()。

引导学生得出:大一些和大得多

4.反过来说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得出:小一些和小得多。

(二)点明课题。

师:球的大小我们是可以通过观察比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和学科整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大小的不同描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具体感知

(一)师生合作:认识多得多、多一些。

1.课件呈现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黄球。(10个)

2.呈现蓝球的瓶子。

(1)让学生猜一猜:蓝球大约有多少个,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的。引导学生可以用10个黄色球为标准。

(2)课件演示:带着学生一起数出蓝球:一个一个地数。(15个)

3.呈现红球的`瓶子。

(1)让学生估一估:红球大概有多少个。

(2)学生说说自己估计的结果与方法。可能会出现以10个或15个为标准进行估计的。

(3)师生一起数红球:10个10个地数。(58个)

【设计意图:借助三种颜色分明的球,通过数一数、猜一猜与估一估,使学生了解估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观察比较。

(1)提出问题: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58>15>10。

(2)教师质疑:

①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红球比黄球多,蓝球也比黄球多(板书:红球比黄球多,蓝球比黄球多)。让学生齐读一遍。问问学生读好之后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提出质疑:那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多”字来描述,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去发现,可能学生会说出:红球比黄球多很多,而蓝球比黄球只多几个;或者红球与黄球相差的要比蓝球与黄球相差要大得多,如果都只用一个“多”字,描述得不准确。

(3)引发思考: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这两种“多”加以区分,让这两句话描述得更准确些呢?引导学生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得多”,在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一些”。

5.应用验证:

①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一遍,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加了这两个字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②如果我们把里面的红球与蓝球比呢?我们可以说成:红球比蓝球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启发、质疑与引导,层层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与“多一些”的区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自主探究:认识少得多与少一些。

1.填一填:(课件直接呈现)

①黄球比蓝球();

②黄球比红球();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3.那如果是蓝球与红球相比呢?我们应该怎么说?为什么?

三、提炼新知,建构模型

1.教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时候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什么时候用“多一些或少一些”呢?

2.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给予帮助,适时提炼。让学生明白: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大时,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两个数相差不大时,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利用前面所知、所感,顺势感知:多得多与多一些。并通过归纳小结,形成整体认识。】

四、实际操练,应用感知

(一)反馈练习。

1.说一说:呈现P4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说一句话。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代表说一说。

2.判一判:P45页的第4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画“√”。做好后,教师请学生汇报,同桌互相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练习,既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二)数学游戏。

1.课件呈现P45的数学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2.教师带着一名学生先示范一次,教师拿67跟小棒让学生猜。可以用“多了、少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提示语提醒学生。学生猜中之后,师生共同数小棒验证。

3.同桌互玩:一学生写一个数,让另一个学生猜,完成后,角色互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请将下面这些数分分家:

96、8、53、14、42、43、47、54、56、59、11、89、45、92、10、99

让学生将这些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圈内:比50少得多、比50少一些、比50多得多、比50多一些。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利用大小分明的数,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四)拓展练习。

在黑板上用卡片摆出一列数:13、42、54、56、89、98

1.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提示语,让学生凭提示语取走数字卡片。

(1)比50少得多;

(2)比50少一些;

2.出示提示语:比50多一些。

(1)引出问题:到底是54还是56呢?学生无法判定。

(2)再给出两条提示语:

①更接近50。你会选选个数?

②更接近60。你会选择哪个?

3.出示提示语:比50多得多。

(1)引出问题:现在剩下的两个数:87和98都比50多得多。

(2)教师将分别写有提示语的两张小纸条发给两个学生看,这两个学生根据提示取下卡片,举着卡片面向学生站在讲台上。

(3)猜一猜:老师给这两个同学的纸条上分别写了什么?只要学生说得正确,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4)当学生猜出纸条上的提示语,教师要立刻出示答案:

①90少一些;②比90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的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让学生自主地将本课与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问题,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一)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位朋友,谁能说说他们是谁啊?

(二)拓展延伸。

1.师:生活中除了比较数的大小,以及多少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前我们在比三个球的大小时,就用到了“大得多,大一些”。

2.师:我们再想一想,生活还有什么也可以这样拿来比的?(高、矮;轻、重;贵、便宜;长、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贴近生活实际的事物,在他们描述身边事物之间的关系时,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4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十八五十二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答案:3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