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发布者:杪夏十久 时间:2024-5-11 21:38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听完后请你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好吗?(观看课文朗读视频)

2、谁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相机板书课题)

3、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引读课题)

二、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

2、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板书:鲤鱼、乌龟)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用横线把小蝌蚪和她们说的话画下来。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它们这时是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看看两张图片,再说一说。请学生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帮助区别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是绿的,肚皮上是白的,长着两只大眼睛。”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觉得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④学习第5段

小蝌蚪观察得很仔细,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它们还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⑤学习第6段

小青蛙现在已经在干什么了?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一只青蛙每年能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出示课文两个含有“已经”的句子,用“已经”说话。

⑥整体引读对话,学生思考: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蝌蚪外形变化)

三、了解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1、请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课文2—6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学生汇报,相机板书)

3、(填空复述)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认真读书的同学才会做。

(齐读)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吗?

四、总结拓展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出示作业拓展。

五、板书

34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长出后腿 鲤鱼

长出前腿 乌龟

尾巴变短 青蛙

尾巴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 ),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活动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习单,学习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习单上了,拿出学习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平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习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习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习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二类字,指导美观书写“变”“披”两个一类字;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 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边看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 鲤鱼 乌龟 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 迎 阿 姨 顶 披 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 追 游)

(1)学习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习小蝌蚪的`礼貌 板书——迎

(2)学习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 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习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 小蝌蚪欣喜的语气 板书——游 师生共演这一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 一组:小蝌蚪 二组:鲤鱼 三组:乌龟 四组:青蛙)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 ),过了几天,又长出( ),再过几天,( )变短了,渐渐的,( )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 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 (学生大声齐读)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小蝌蚪———青蛙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游)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平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习。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