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发布者:鸡闻起舞 时间:2024-4-20 01:4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坐观: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猜猜他是谁:

二、介绍背景,知人论世

1、背景介绍: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21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2、干谒诗: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三、想象诵读,悟诗意:

1、学生朗读,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2、听录音,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四、研读学习,明确诗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2、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3、诗歌内容:水天相接、涛声轰鸣、欲济无楫、闲观徒羡

4、诗歌赏析: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浩浩湖水,垂垂而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如此干谒,实为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五、拓展运用,联系实际:

如何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讨论以下问题。

1)讨论:孟浩然是不是真正的“隐者”?

2)老师明确: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今天,老师还兼有一个神秘的重任——要在我们班物色一位学生会的干部。选谁呢?看着你们,觉得谁都这么可爱、能干、聪明。老师实在是很为难,为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我提议,现在进行口头竞选。请大家以“竞选,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你自己的`才华,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3)学生活动,教师相机鼓励。

六、课文小结:

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同学们,请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最后,真诚地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赢得每一次的成功!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继续完成“竞选,我能行!”片段练习。

八、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首联:视觉——水天相接

颔联:听觉——涛声轰鸣

颈联:抒情——欲济无楫

尾联:用典——闲观徒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古诗词背诵篇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山水之间”古诗词背诵篇目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 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

(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现在,我们班班委改选,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很能干、聪明,所以请大家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说明你自己的能力何在,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三、作者简介

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体会孟浩然的思想情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有《孟浩然集》

四、初步感知这首诗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明确:重在:赠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时当朝宰相]

2、这是一首干谒诗[求取,谋求,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3、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五、课文研讨

1、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写洞庭湖的壮阔气魄。

2、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3、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虚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为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是观赏洞庭湖的胜地],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前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调动所有感官,体会岳阳楼的浩瀚气势。

5、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用典]

赏析: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书.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6、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用典]

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此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7、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明确: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喻:我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大之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

8、如何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干谒诗是不大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在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六、课文小结

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气势,再借此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引荐,富有政治抱负,也有身在盛事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七、齐读课文

整体把握诗意,感悟诗词之妙。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2、向学生会写一封自荐信,表达自己希望成为一名学生会干部的渴望,仿照本诗含而不露的艺术特色。

3、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4、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

1、B(“欲济”不能的原因是“无舟楫”,这里作者用“渡水凭恃的工具”来隐喻张丞相的引荐)

2、C(欲渡无舟、欲钓无器,是在申明“渴望帮助”,即张九龄的引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中的基本意象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以及渴望得到援引的仕进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理解诗中的含蓄寓意。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深入理解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壮观。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以及渴望得到援引的仕进之心。

品味鉴赏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拓展延伸

比较其他描写洞庭湖的诗词,感受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

讨论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如何欣赏自然美景、追求人生理想等。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并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美感和力量,体会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洞庭湖的'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孟浩然及其诗歌风格,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诗歌朗读

教师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组朗读比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熟悉度。

诗歌赏析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等,感受诗人的描绘技巧。

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深入剖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如诗人对仕进的渴望、对社会的关注等。

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某个意象或表现手法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讨论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美感和力量。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典诗歌,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写一篇关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赏析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

让学生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

让学生掌握诗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修辞手法。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要素。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赏析诗歌:

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讨论诗中的意象和寓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深入理解:

分析诗人如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探讨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总结提升: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相关作业,如写读后感、创作类似的诗歌等。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掌握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

深入剖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理想追求。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洞庭湖的美景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深入探究: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彼此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拓展延伸:

比较其他描写洞庭湖的诗歌作品,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

总结归纳: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强调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独特作用。

布置相关作业,如写读后感、创作诗歌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通过朗读、讨论、比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平衡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下是两篇关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教学设计,供您参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洞庭湖景象所表达的政治抱负和求贤之心。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洞庭湖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尝试理解诗意。

诗意理解:小组合作,讨论诗歌中每句的含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之后全班交流,共同完善对诗意的理解。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洞庭湖景象,通过绘画或口头描述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情感分析:结合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作者通过洞庭湖景象所表达的政治抱负和求贤之心。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

课堂小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强调诗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作者情感的表达。

四、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诗歌。

搜集并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歌,感受其诗歌风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文学鉴赏:学生能够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艺术特色,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创作实践:通过仿写或创作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作品。

三、教学过程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对表达诗歌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创作引导: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仿写或创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创作指导和建议。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受,选择仿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或创作一首与洞庭湖相关的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作业布置

整理并修改自己的创作作品,使其更加完善。

阅读并鉴赏一首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风格相似的诗歌,写出自己的鉴赏心得。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