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发布者:凉月入秋 时间:2024-4-18 22:07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1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值得咀嚼。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足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品味赏析:

同学交流朗读(小组互互读)──教师点评,教师范读。

三、生成探究性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教师指导。

学生可能生成问题预计(参见《读写导航》):

1、说说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2、课文写我跟着伙伴们去爬悬崖的过程,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什么内容略而不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3、课文不仅写我在爬悬崖过程中的动作,还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将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找出来,反复诵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细读下面两句话,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重点语句理解)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已。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⑴为什么不直接写我哭,却要换个写法?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⑵这时我已经在父亲的怀抱中了,为什么还要啜泣,为什么会有巨大的.成就感?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具体是指什么?

四、再次组织合作探究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独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五、拓展创新

你也一定有像作者一样,在某一次难忘的经历中,悟出某一方面的人生真谛。请你简要地在下面写一写。

六、布置作业

1、摘抄积累优美句子。

2、课文中对我爬悬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描写相当细腻,试就自己在某个场景下的兴奋或恐惧,感激或内疚等心理活动生动地描写一番,写一个片断作文。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2.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多方面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多角度阅读,就文章的人物、情节、写作手法等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解读角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故事,结合课文导读,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课文,给段落标上记号,并把文章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四个部分。

(1)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2)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3)结果(6——2)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4)启示(24)走一步 , 再走一步

2、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3)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4)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5个。

(5)有名字的是哪两个?——内德、杰利。

(6)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20米;约7米。

(7)“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8)“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9)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3、复述:简洁地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这一段经历。

三、局部品味,问题分析。

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夜色降临更进一步地烘托内心“我”内心的恐惧与紧张,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

(4)间接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情感

2、分析心理活动描写。

第二部分:当“我”被弃于悬崖,我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后悔,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3、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

【“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不同语调来。(学生朗读,教师评点)要求学生概括出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能办得到。)

随后:信心大增(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

整个变化过程有层次而令人信服。

4、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

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

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6、“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四、探究主旨,回味标题

1、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宝贵启示: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2、以小见大、由事推理的写法。

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比如滴水石穿告诉我们坚持的力量,春去秋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3、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五、小结全课 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搜集名言警句。(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改写第三部分内容。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该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很强,内容也很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蕴含的哲理将困难化整为零,战而胜之又颇具启发意义,因而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

【学习目标】

1.学生继续通过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多角度复述课文。

2.勾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出作者的心理变化。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作者面对困难方法,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作者面对困难方法,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本单元我们继续练习默读的阅读方法,默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圈点勾画是我们在本单元默读的过程中一直运用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加上批注。

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纪念性的文章时,我们通过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学习《植树的牧羊人》我们通过默读,了解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理解了文章的深刻主题。学习这两篇文章时,我们在文中做了圈画,还把自己的理解和疑问批注在了文章旁边。圈点批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文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体验,一起去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四单元自读课文,在及时复习前面精读课文及本单元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基础上,结合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内容,设计此导入方法,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走一步:多角度复述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按照默读要求,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多角度复述文章内容。

请任选一种方式进行复述

(1)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记叙文六要素进行复述。

(2)以突出“冒险—遇险—脱险”时人物内心感受的方式进行复述。

(3)以父亲的口吻重点复述脱险的部分。

(4)以杰里的口吻复述。

明确:

(1)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记叙文六要素进行复述。

56年前,在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因冒险与伙伴爬悬崖后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顺利脱险。

(2)以突出“冒险—遇险—脱险”时人物内心感受的方式进行复述。

一个闷热的午后,体弱多病的“我”跟着小伙伴去爬悬崖,“我”既犹豫又害怕,但还是缓慢地向上爬。在小伙伴的嘲笑声中,“我”被困在岩石上进退两难,害怕和疲劳让“我"麻木,神情恍惚。暮色中在父亲的指引下,“我”终于脱险爬下悬崖,于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以父亲的口吻重点复述脱险部分。

“我”跟着儿子的好友杰里,在暮色中找到了趴在岩石上的.儿子,发现他非常害怕地趴在岩石上不敢下来。“我”此时要表现出镇定,于是“我”先简单安慰鼓励了儿子一番,然后拿着手电筒为儿子指点路线,每次让儿子迈出一小步,移动到离自己最近的一块岩石上,就这样,儿子逐渐克服恐惧,勇敢独立地爬下了悬崖。

(4)以杰里的口吻复述。

“我”和小伙伴们早已厌倦了玩弹珠的游戏,“我们”决定爬悬崖,但是“我”的好朋友亨特体弱多病,有点犹豫。“我们”都爬到了悬崖顶部,但亨特困在了半途。“我”有点担心他,但是大家都催着“我”走,所以“我”最后也先离开了。回家后,天黑了,“我”不放心亨特,于是去告诉亨特的父亲,带他一起去找亨特。在他父亲的指引他,亨特终于克服恐惧,独立爬下悬崖。

设计意图:多角度复述的形式,能够让学生体会讲故事的不同思路,也可以对人物心理进行充分的品味,并能进一步关注文本背后的精彩留白,同时,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再走一步:感同身受走悬崖

(1)演员征集:一名小亨利,一名父亲,演绎父助子脱困这一过程,其余学生找出父亲助“我”脱困这一部分对话和内容,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过程,做好批注。

(2)生生点评:让学生总结点评此次活动中演员的表现,找出优缺点。

设计意图:把课文变成同学们喜爱的剧本,把冰冷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作者当时在悬崖上的心路历程,对脱险这一重要部分内容有更感性的体验,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点评的方式把课堂也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翁精神。

(3)我的心电图(情绪变化):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我的心理变化语句,结合文章情节和圈点勾画的关键词,完成下面的“心电图。”

巨大的成就感

渴望

信心更强

畏惧

有了信心

毫无信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前面所画表示“我”情绪变化的词句,厘清故事情节的变化过程,从而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小悬崖,大人生:重点阅读父亲指引“我”脱险和最后一段的议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我”的经历中的所感所想。

明确:

(1)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不要嘲笑弱小者。

(2)父母应该锻炼孩子自身的能力,给予方法指导,而不越俎代庖。

(3)面对困难不要畏难退却要敢于跨出第一步。

(4)在面对复杂任务时,可尝试分解,减低难度。

......

设计意图:由故事到体验,一事一悟,由感性经历上升到理性思考是本文的写作思路。同时,语文课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的人格。

五:课堂检测:

1.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挑战自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共6分)

(1)【走向街头】为了锻炼大家的胆量,克服与人交往

的羞怯心理,本次活动要求大家走向街头,参加社

会活动。请你按照示例,再设计两个任务。(2分)

示例:卖报活动

你的设计:

(2)【成员招聘】班级在今年暑假将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如果你是招聘组成员,请设计两个面试问题。(2分)

(3)【对联撰写】这次活动非常成功,锻炼了大家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有家长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上联,请你补写下联。(2分)

上联:挑战途中增智慧

下联:

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基于此,再加上本单元的相关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继续通过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多角度复述课文。

2.勾画出“我”冒险-遇险-脱险时心理描写的语句,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出作者的心理变化。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作者面对困难方法,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一个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得益于余映潮老师的教案。为了让学生认识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识。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选取一个,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语。

第二个学习目标,勾画描写“我”心理的句子,从“我”的心理历程过渡到自己所得的“经验”,也就是从文章内容到主题。特别是“感同身受走悬崖”这一环节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真正将语文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都能很自然地拉进文章和自己的距离

第三个学习目标,随着阅读的深入,让学生能从一篇课文中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人格,陶冶情操,完成立德树人目标。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文意,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2、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对问题的基本认识。

3、理解文题,学习战胜困难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题,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创意说明:

疑为学之始,这就要我们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文章叙述的事情,理解塑造的人物,体验反映的主题,因此,本设计以“感悟写了什么”,“理解是怎样写的”,“探究是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疑以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莫顿、亨特所写的一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来猜一猜。文章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

(生):(自由答)

(师):你们是否猜正确了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请大家按照下列“学习目标”进行探究(出示学习目标)

二、阅读课文概述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七月的一个闷热日子。

地点:费城

人物:我和几个小伙伴,父亲

起因、经过、结果:爬悬崖,不敢下来,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下悬崖。

2、你能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的情节吗?

(学生复述)

三、深入品读走近人物

1、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个?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总结:

杰利:他是一个善良细心的男孩。

父亲:他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

四、质疑探究把握主题

1、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怎样认识这一标题的含义?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的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解决,终会取得成功。

2、想一想,如果本文的结局是以“我”被父亲抱下来,这样对文题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能更好表现父亲的`形象,而“我”也没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体验。

五、归纳总结拓展迁移

1、归纳总结:

(1)、中心归纳:本文通过叙述自己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得出了一个启示。

(2)、写法小结:以小见大。

2、拓展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和文中“我”相似的经历?请选择其中一段,用动情的文字展现出来,相信一定很精彩。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坚持不懈

爬悬崖——启示成功

分解困难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积累,开拓视野

师出示名言,生齐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

1、找一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2、教师点出一些词语,由学生造句:心惊肉跳、啜泣、头晕目眩。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

2、从这一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体现在哪个段落上?

五、研读课文,培养能力

1、生默读讲述“脱险”经历这一部分,准备复述。

2、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

A、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C、尽量用自己的话。

3、复述课文,师生点评。

4、师找出一些语句:“嗨,慢着”;“我没法──”;“再见!”;“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不用客气。”;“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看见了。”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出示朗读要求:

A、用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

B、明晓词语和词组,做到停顿恰当;

C、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5、生朗读;师点评。

六、延伸拓展,开发思维

1、师提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件事虽已过去了,但作者却从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试用文中的话表明这一哲理。

2、怎样理解这一哲理?

师点拨,启发学生联想:以爬山为例,将爬上山顶的大目标化为爬山途中一个个小目标;以学习为例,树立短期目标,进而连缀成为长远目标……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分组讨论2、3问。

七、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后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

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对杰利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为自己看法找到支撑,学会有理有据地说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筛选信息法,合作探究法,引导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一提起我们童年的经历,同学们一定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喜悦。一次快乐的旅行,一场紧张的竞赛,一个特殊的生日聚会,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将和莫顿享特一起去体验一次冒险、脱险的经历,共同去体会这次经历带给作者一生受用不尽的生活哲理。

二、检查预习:

1、开展查阅词典比赛,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分三个词,看哪个小组查得快,查得准,并板演在黑板上,比比哪个小组写工整而规范。

2、集体订正,齐读两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推荐一名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和其它小组的.同学进行课文的轮读之后,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标准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2、告诉学生记叙文阅读的方法,记叙的六要素进行信息的筛选。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信息作好圈点。

3、抢答,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复述故事作准备

抢答题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叫什么?

(4)故事发的的原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4、 总结抢答结果,让学生明白阅读文章时应抓关键词和关键句。

5、小组竞赛进行语言训练,各用一句完整的话把抢答的内容串起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6、复述比赛。

7、作者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四、问题探究:

1、我与其它孩子有什么不同呢?(爬悬崖这个困难对于“我”来说为什么是巨大的?)请找出相应的语句来体会。我遇到了什么困难?心情怎样?

2、 “我”是怎样脱险的?“我”的心理、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你认为“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什么地方可看出来?你欣赏这样的父亲吗?

5、你喜欢杰利吗?为什么?请找出文中相应语句来体会。

《走一步再走一步》表面浅近,实则意义深远。因为它说出了人生的普遍真理:人生旅途,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那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们不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就能办得到,”那什么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

⑴ 课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⑵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⑶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交流。

2、教师:

⑴ 备课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⑵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借助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工具。

【设计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它回忆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这篇文章,富有教益,从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不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

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至于朗读教学,应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挑“爬下悬崖”这一重要片断进行教读,以加深体会和领悟。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

(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有表情地讲述)

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

(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安排听取小故事作为导入的内容,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导入性说话”又训练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初入课堂就能立刻进入参与思维和参与训练的'积极状态)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

(培养学生口诵心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求:

⑴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⑵ 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

⑶ 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自求得知的心理,勾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联想,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3、课堂交流:

组织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表意见的能

力)

三、研读与赏析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重要情节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16~23节: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1、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语调抑扬。

2、把握好人物的心态和情态,语气恰当,感情真挚。

促发学生激情,加深体验和领悟。

2、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

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学生朗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在体会动作、心理描写时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

附投影片:

爬下悬崖

动作心理哭信心全无伸、探、踩有了信心又照着做信心大增移动、爬下、啜泣巨大的成就感

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和表述,使他们主动介入审美的全过程,感知美,体味美。

3、朗读最后一段。

(充分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

四、体验与反思

1、质疑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生间可互相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大屏幕展示思考质疑题:

1、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

2、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

以上二题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加深理解课文,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2、拓展延伸:

⑴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

⑵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让学生走进课文,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训练了口语交际)

3、经验反馈:

大屏幕投影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

(充分发挥语文教材“情”与“美”的特点,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五、视野拓展

课外阅读艾尔玛·邦贝克(美)的《父亲的爱》,比较与课文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这一环的核心是阅读的实践,即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实践中求索到的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去阅读新的文章,实现知能的转化)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并会复述课文;

2、理解我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复述课文和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读、说、议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主人在鱼缸里养了两条鱼,鲨鱼和美丽的小鱼。为了防止鲨鱼吃掉小鱼,他在两条鱼间夹了一块坚固透明的玻璃板,鲨鱼一次次冲向小鱼想把它变成一顿美餐,但它一次次地被玻璃板撞的头破血流,这样经过几十次的撞击后,鲨鱼已经筋疲力尽,它终于选择了放弃,可是它不知道,玻璃板已经被主人移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善于尝试和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教给了我们一个如何面对困难的经验,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整体感知:

1、抢答: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文中有几个孩子?他们为什么要去爬悬崖?

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爬悬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结果呢?

2、同学把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接起来同桌间互相复述课文。

3、(过渡)通过复述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历险经历,故事情节包括冒险和脱险两部分。请同学们在书中标注好自然段序号和划清层次并快速记忆课下生字词。

4、用生字词卡片提问词语注音解释。

5、这篇课文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思考与探究:

(过渡)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学可课文时也是这样,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发现。下面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问题:

1、有感情读出描写我冒险遇险途中表现的句子并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我是怎样脱险的?(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爸爸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帮我脱险?你怎样看待爸爸的做法?

3、从我脱险的经历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注意多角度引导学生回答)

4、这篇文章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拓展与交流:

交流你解决困难的经验教训。

名言佳句推荐:

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兵。——谢觉哉

许多设想起来困难的事,实际做起来却很容易。——约翰逊

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一个生活哲理: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分解困难,他在这其中收获了信心,实现了目标。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深秋走一步就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天。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能实现你理想的目标。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反复阅读,理解关键语句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复述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 深刻领会课文内容,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学设想】

1、重点: 反复阅读从中获得启迪和熏陶。

2、难点: 深刻理解篇末所说的经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任务。

2、收集有关克服人生困难的名言警句。

3、收集自己日常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例和亲身感受。

4、教学设施: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交流收集如何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

(教师)再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影响深远的事情,这些事情能使我们获得做人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小时侯的遭遇及他的感受,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二、整体感悟

1、听录音朗读、解决课文生字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声调、语速)。

3、挑选自己所喜欢的'部分朗读。

4、理清课文结构及记叙的要素:

小结:第一部分(1~13段):遭遇险情。

第二部分(13~22段):脱离险情。

第三部分(23段):生发感悟。

三、合作、探索(教师投影问题组)

1、“我”遭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3、最后一段“走一步,再走一步”怎样理解?这次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抓住本文的主题思想)

⑴ 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⑵ 学习代表发言。

⑶ 教师小结。

四、体验、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进行评价)

1、假如你是亨特,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会怎么办?

2、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当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冷静。要分析所处的位置一些切实学习的办法解决,并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鼓励自己,取得胜利。作为父母,应教给孩子解决困难中战胜自我,树立信心勇敢的走向“下一步”。

五、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和文中的我类似的经历?那你是则样解决?请讲给同学们听。

1、学生课堂开展交流。

2、课后整理相关资料,写成一篇文章。

六、总结

作者通过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遇险、脱险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把他们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板书】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遭遇险情──脱离险情──生发感悟

主题: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理清文章叙事线索,对应文章中的各部分情节,指导学生运用方法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文章线索、人物形象和人生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方法指导,并借助类文阅读夯实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的提示,从不同角度由浅入深概括出文章的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

默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3分钟)

在去年有一部非常卖座的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朱迪是一只一心想成为警察的兔子。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疯狂动物城》。同学们看过吗?(生答)我们今天就一起重温一下其中的一个片段,看看朱迪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的。

(观看影片)

看完片段,大家能告诉我朱迪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优秀的警察的?(生答)为了成为警察,这只兔子在夜间不放弃锻炼身体;凭借自己的智慧在训练和与大型动物的对抗中脱颖而出,就这样一步一步实现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梦想。无独有偶,在二战期间,有一名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要独自驾驶飞机从英国秘密潜入德国本土进行侦察。飞机上没有武器装备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他想到路途中的种种困难呢,内心异常恐惧。但是他回忆起儿时经历,一步一步完成了侦察任务,实现了自己看来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生答)对,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莫顿亨特。

下面,我们通过仔细研读文本,看看作者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男生和女生分为两队,进行竞赛,回答对了就能加分。

二、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4分钟)

引入:这是一篇记叙文,我们学习记叙文时第一步往往要先整理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首先,时间、地点、人物比较简单,我希望交给一个同学来回答。(生答)下面,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用一句话总结?结果如何用一句话总结?

(1)梳理要素

时间:七月里一个酷热的日子

地点:费城

人物:“我”、小朋友、父亲

起因:因为厌倦了玩弹珠,就想去爬悬崖。

经过:当“我”爬到悬崖中间时,由于害怕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结果:在父亲的指点下,“我”摆脱困境,爬下悬崖。

过渡:在明确了这六要素的基础上,哪位同学可以综合这些要素,把课文的主要情节概括出来?

(2)情节概括

费城七月里一个酷热的日子,“我”和五个小朋友因为厌倦了玩弹珠,就想去爬悬崖。当“我”爬到悬崖中途,由于害怕陷入两难的境地。最后在父亲的指点下,“我”摆脱困境,爬下悬崖。这次冒险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启示,可以顺势引导)

过渡:

2、文章线索(10分钟)

过渡:文章一般出现的线索有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叙事线索又叫明线,感情线索又叫暗线。

由整体概括抽丝剥茧

叙事线索:冒险、遇险、脱险

过渡:叙事线索相对容易,我们来看看比较复杂的感情线索。

首先,这里总结了理清感情线索的方法。第一步,叫做定位,我们通过叙事线索的情节对应找到表达心情变化的段落。第二步,从段落中筛选词语,或者整合语句,概括心情。第三步,心情变化可以分类总结。

1.定位:确定对应情节

2.概括:筛选词语或概括心情

3.综合:分类总结

过渡:这里我已经给出了这条感情线索中的一个词——恐惧,这个词我们是通过哪些语句概括出来的。(生答)因此,结合前面的叙事线索,我们可以先定位,然后通过圈点勾画找出原文词语或概括情感。那么,冒险部分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脱险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找一找。

——恐惧——————

3、人物形象(5分钟)

过渡:通过感情线索的把握,我们下一步可以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我们首先看看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一步,叫做定位,我们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段落语句。第二步,从语句中概括人物性格。第三步,人物的形象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全面综合分析。

1.定位:找出人物描写

2.概括:概括人物性格

3.综合:多方面剖析

过渡:这里老师把“我”和杰里的人物形象分析了,那么最难的父亲的形象留给大家分析。

(同桌讨论半分钟)

过渡:这篇文章又叫《悬崖上的一课》,作者通过爬下悬崖的一次经历,有了不少感悟。我们也来看看这一课带给我们的启示。

4、人生启示(8分钟)

过渡:人生启示也是有方法的,同样可以归纳为定位、概括与总结。第一步,定位找出文中表达观点、事理的语句。第二步,化繁为简。第三步由浅入深,多角度挖掘。

1.定位:寻找表达观点、事理的语句

2.概括:化繁为简,表述完整

3.综合:由浅入深,多角度挖掘

我先从四个角度给同学们一点提示,为同学们归纳启示做铺垫。分别是于事、于己、于人、于未来。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来回答。

1、分解困难

2、提高自信

3、感激帮助

4、积累经验

三、类文实战(13分钟)

过渡:在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处理阅读中感情线索、人物形象和人生启示三类问题。这个经验我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运用到新任务中。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一篇类似文章,大家也提前阅读,并作了旁批。那么,现在我们带着学完课文的方法与经验,再来一探究竟。

1.在跳河前,“我”的心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面横线处的内容。

过渡:题目让我们找出心理变化,其实就是找出感情线索。题目中给了我们提示,我们先把提示词在文中画出来。(让学生明确“惊叹羡慕”和“鼓起勇气”的位置)

惊叹羡慕——————鼓起勇气

2.从全文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倔强、不服输、善于总结经验

3.从“我”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过渡:跳河的故事大家能否从多个方面归纳一下启示?

人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遇事不怕失败,执着求索;

不偏听偏信,大胆尝试;

今后对待问题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四、课堂小结(1分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验加以指导,初一阶段是中学生涯的第一步,我们要稳扎稳打,走好第一步,那么后面一步一步我们必然走得自信与坚定。最后,有几句话送给大家,我们齐声朗读一遍:

五、作业布置

完成质量检测第16课的内容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勇于克服战胜困难的品格。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

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教师组织、参与、点拨;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蜗牛》之歌引入,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莫顿亨特,去体验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蜗牛历程,去分享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智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阅读提示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默读全文,圈点勾画相关的字词语句。

2.结合文章进行字词教学,并根据重要字词复述文章。

三、析“啜泣”

(一)“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1.“我”啜泣的原因?

明确:这是“我”在爬悬崖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害怕、恐惧

2. 阅读第7-15节,思考:

(1) 找出“我”爬悬崖的动词及表现“我”害怕和恐惧的短语并加以体会。

(2) 这是一个怎样的险境?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介绍“我”眼中的险境。从中说明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1.“我”啜泣的原因?

2.阅读第16-22节,思考:

(1)在父亲到来之后,“我”的心理有没有发生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回答。

(2)“我”什么动作让“我”有了信心?找出原文语句。

3.“我”从一个“胆小鬼”蜕变为一个“勇敢者”,这一华丽转身的秘诀是什么?

四、悟经历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分享“我”的成功经验,读原句。

1. 为什么“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2. 假如我们把“下悬崖之路”比作我们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那么大的苦难,我们应该如何战胜?

3.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主”意味着什么?

4. 再读原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普遍含义。

五、写经历

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教训?

六、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毫无信心(被困悬崖)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爬下悬崖)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我爬山、下山的心理变化历程。

2、培养学生“换位”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学生面队困难的勇气,学会对待困难,化整为零,着眼于目前的困难,踏踏实实的生活。

教学重点:

整体、准确地把握我爬山、下山的心理变化历程。

教学难点:

树立学生勇于挑战困难,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解决文章的生字的读音、解释。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与探究法、质疑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环节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故事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

三:课文的深化、迁移、扩充。

四;说说

五:作业

讲解大象等高大动物一生都只能站着,他们生病的时候是靠别的大象夹住的。

还靠自己的忍耐和斗志。

1、纠正读音。

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归纳: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生共同完成)

57年前,费城的一个七月,因为天气闷热,玩腻了,我与伙伴爬悬崖,我被困在悬崖中,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顺利走下悬崖的故事。

3、问题:我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我是一种困难,在别人的眼里是不是困难?为什么?

老师帮助挖掘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忧郁、恐惧、恐慌、绝望

板书:(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造就)

板书:

走一步:信心顿增

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走下悬崖: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4、作者克服困难的秘诀是什么?

5、再理解课文的标题。

化整为零的方法,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6、运用第10页的词语,写一则自己遇到困难的故事。思考:大象战胜这一身体局限除了靠集体,还靠什么?

1、朗读课文

2、回答或描述,可以用书上的.原话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文意。

3、朗读课文导语部分。

4、读课文的1—7段。

回答:不是困难,因为我身体有病,不敢冒险。

5、请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

忧郁、心惊肉跳、哀求、哭泣、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死的。

6、我是怎样克服这个困难的?读18—22段

7、讨论:克服困难的秘诀。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8、你从这文中学到了什么?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1、 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释,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复述文章内容。

3、 理解重点语句段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都是十二三岁吧,自己的童年时光一定记忆犹新吧。那多年以后,大家还会不会记得那些难忘的经历与经验呢?我相信,难忘的,铭记于心的经历是不会忘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儿时难忘的经历《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有着什么样的难忘经历以及他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后面的生词,大家都会读吗?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点评一下同学读的怎么样,指出易读错的字词,解释较难的词。

训诫:告诫,教导。

耸立:高高地直立。

迂回:回旋,环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惊奇,诧异。

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头晕目眩:头发晕,眼发花。晕:眼睛昏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给标明每个自然段,看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3分钟)

1、文章看完了吧,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写了作者小时候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嗯,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具体内容。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我想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其他同学思考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待会请同学回答。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15):写作者冒险登上悬崖面临的困境。

第二部分(16—22):写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勇敢实践,脱离困境的经过。

第三部分(23):写作者的感悟: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2、了解了课文结构,请同学用一段话复述课文。

提示学生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

冒险: 爬悬崖 害怕

脱险: 父亲指点 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启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

3、作者得出的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义?

明确:1)是作者小时候在父亲的指导下成功走下悬崖的经历。2)是指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时,应该持有的心态和采取的方法。不要想着有多艰难,只要一点一点去克服,最后一定能取得胜利。

(三)研读课文

品一品你阅读第14段到22段时品味到的精彩之处。

我们来体会一种读法——距离感。你们看我是在悬崖上,父亲和杰利在崖底下,那么父亲要向我说话,就不能像平常对我那样说话。同学们各自试读一下。

好,再换一种读法。自豪,兴奋,第22段,请一个同学来试试。

问:我们现在继续思考这一部分的精彩之处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1)环境描写(14,15自然段),衬托人物心理:本来坐着内心就很恐惧了,然后又是一片寂静,他一个人在悬崖上就更显出害怕。

2)21自然段中的伸,踩把作者那种害怕时的小心翼翼写得惟妙惟肖。

3)14段和22段讲述了两个“啜泣”,这两个“啜泣”意思相不相同呢?明确:第一个是说明作者有一种害怕和怨恨,害怕一个人呆在悬崖上,怨恨同伴丢下自己,也怨恨自己爬不下去。而后一个则表现出自己很骄傲,自豪,一种成就感。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后来的成就感。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假如孤身一人被困在悬崖上的是你,你会怎么办?你的父母在黑暗中赶来,他们将会怎么做?请同学们根据这写一篇三百字的作文。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结构特点,体会本文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写,又有哲理性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比较适合朗读。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朗读,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1、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

2、学生课前一分钟口语表达练习。

一、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经历让你至今依然不忘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带给我们的宝贵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检查预习。

找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三、朗读课文。

先自由读,再找学生范读,边读边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读完后,你最想说得是什么?

2、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说明了什么?(或者说“走一步,再走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家长怎么样来教育学生?请小组讨论完成。

四、质疑问难:

讨论明确以后,集体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做适当指导点拔。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

2、研讨与练习二。

3、研讨与练习三。以上由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完成。

六、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1、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

2、布置作业:A类: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含义。B类:根据“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

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优秀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祥略合适。

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媒体】 录音带;幻灯片投影字词、讨论问题。

【教学设想】

阅读本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经验。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通过多角度阅读、讨论探究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

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2、运用第10页中词语写一段关于自己战胜困难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复述故事情节。(时、地、人、事。)

2、给学生8分钟时间速读课文,然后变换角度复述故事。要求:尽量运用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随着叙述人的变换,叙述的内容要重新整合,有所创造。

⑴ 从内德的角度(以内德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事情的起因(1~6)

⑵ 从杰利的角度(以杰利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莫顿爬悬崖陷入困境的经过(7~15)

⑶ 从父亲的角度(以父亲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莫顿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经过(16~22)

三、研读分析

1、给课文重新拟题,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推荐最好的发言。)

2、讨论:为何作者要拟这个题?同学们好还是作者好?

3、文中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是困难吗?说明理由

4、对他来说是极大的困难,那么他是怎么克服的?

四、体验反思

1、你学了这篇课后,有什么收获?

2、你生活中也有克服困难的经历,你当时是怎么战胜的?(用一句话概括)

3、四人一组讨论:

⑴ 为什么他父亲不上去把他抱下来,而是让他自已一步一步走下来?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假设你是那个父亲,你将怎么办?

⑵ 假如你是杰利,将怎么办?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同题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并体会其所蕴含的哲理。

2、阅读课后红习中汪国真的诗,思考:告诉我们怎样克服困难?

六、作业布置

1、搜集并摘录三至五条对待困难的名言佳句,在班级交流。

2、进入情境,想像作文:假设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个小伙伴,以《当同伴陷入困境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抄写生字词。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