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分物游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法学法
实物演示法图示法探索法观察法
教具学具
圆片小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入网
1、上网看一看小猴淘淘准备怎样过生日。(入网搜索“小猴过生日图片”)
2、出示小动物给淘淘过生日情境图,引出课题。(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1)出示分桃子情境图: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可以有几种分法?
(2)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两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
2、活动二:分萝卜
(1)出示分萝卜情境图:淘淘希望把12根萝卜公平地分给3只小兔,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用圆片代替小兔,用小棒代替萝卜,学生自己动手,摆出分的过程。
(3)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怎么分的?几次分完的?结果是什么?并请学生上台用教具演示分的过程。
(4)想把同学分的过程保留下来,有没有好办法?老师板演画图表示分的过程。
(5)学生自己动手把分的过程画出来。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6)活动小结:刚才我们给小猴分了桃子,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让他们都特别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分得的都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副标题“平均分”)
3、活动三:分骨头
(1)出示分骨头情境图: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
讨论: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2)出示课本P58第三幅图:静态图和动态演示图。小组讨论图上是怎么分的?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活动小结:刚才同学们帮助淘淘用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分了好吃的,虽然同学们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动物们对分的结果都特别满意,因为分完后他们得到的食物的数量都一样多。(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插花
平均每瓶插()枝花。
(1)讨论分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学生理解平均分)
(2)如果不用小棒,能不能分?怎样表示?(电脑演示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
(3)小结:用摆小棒、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插花问题。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
2、变式练习,分杯子
平均每层放()个杯子。
(1)出示图,读题。
(2)发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明确是平均分。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独立思考并填空。
(4)全班交流分法。
(5)小结: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了许多生活中的`物品,在分的过程中,不管你分了几次才把物品分完,最后每一份分得的都同样多。
3、入网搜一搜平均分的例子
(1)上网搜一搜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入网搜索“生活中的平均分”)
(2)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平均分的例子。
4、拓展练习,分橘子
一共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
(1)数一数有多少个橘子?你能把这些橘子平均分吗?先分一分,再完成填空。
(2)观察与思考:观察大家分橘子的4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
四、课堂总结,收获新知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
2、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分了1次就分完了,有的时候分了2次、3次,甚至更多次,但是分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五、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分一分(平均分)
一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三个分物游戏活动,通过创设多种“分一分”的实践活动,学生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小数目平均分物的问题,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并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学生玩,玩中学”,体现新课标相关理念,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关注学生还是不够,在这方面还是需要多加强。
2、对三个分物游戏的处理上不到位,时间没有掌控好,致使本节课的预设练习题没有做完。
3、每个活动结束后的小结不到位。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经历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看懂别人的画法,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具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瞧!它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咱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小动物)你知道这些小动物最爱的食物吗?
师:看大树爷爷多好客,准备的全是它们最爱的食物。
今天树爷爷想请大家帮个忙,看大树爷爷说什么?
同学们,请帮爷爷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大家好吗?(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小猴分桃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是几只小猴要分几个桃子?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如何分桃子?
出示几种不同的分法,说一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引出每只猴子分的一样多。
活动二:小兔分胡萝卜
1.师: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老师强调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
2.学生动手自己分萝卜,用圆代替小兔,用小棒代替萝卜,强调摆出分的过程。
3.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怎么分的?几次分完?结果是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帮小猴分桃子,帮小兔分萝卜,虽然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让它们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分得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分种法叫作“平均分”。
活动三:小狗分骨头
1.师: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2.学生拿学具动手分一分。
3.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4.出示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学生交流、理解。
5.用你喜欢的一种记录方法记录自己分骨头的过程。
6.汇报、展示。
三、练习巩固。
数学书59页的练习题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数目比较小的东西,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定义,基本会用2至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对于除法,学生是初次接触,所以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大量动手操作,以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品均分。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方法
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具与学具
1、课件一套,2、图片若干张,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生日,谁愿意说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今天是小猴淘淘的生日,它邀请了许多好朋友和它一起过生日,看看谁都来了。
淘淘给好朋友们准备了许多它们爱吃的东西,作为主人,淘淘要把好吃的分给大家,下面让我们来帮助淘淘一起动手分一分。(引出课题“分一分”)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分桃子。
1、“4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可以怎样分呢
师:用2个圆代替2只小猴,用4根小棒代替4个桃子,自己动手分一分。
2、汇报结果: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分的方法。
师:这三种方法那种最公平,让这两只只猴子最满意,为什么呢?(一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促进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活动二:分萝卜。
1、出示意境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知道什么信息?
师:淘淘希望把12根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
2、动手操作:用3个圆片代替小兔,用12根小棒代替萝卜,摆出平均分的过程。
要求:分的时候要把分的过程摆出来,让同学能看出你一次分了几根,分了几次。
3、请同学到黑板上来摆一摆。(3个)
小结:刚才我们给小猴分了桃子,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它们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分的一样多,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平均分”。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在探索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这样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体验提升学生就能清晰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了。)
(三)活动三:分骨头。
1、出示意境图:数一数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5根骨头,平均分给了3只小狗,每只分到了几根?
讨论:“平均分给了3只小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分一分。
4、汇报:在黑板上摆一摆分的过程。
(四)用画图的'方发记录分骨头的过程。
1、老师板书画图的过程。
2、学生自己画分的过程。
3、汇报:投影展示画分的过程
①自己介绍自己画的过程
②叙述别人画的过程。
4、第三幅图:静态图与动态图。
每次拿出3根来分,每只小狗分1根,正好5次分完,每只小狗分5根。
5、小结:“刚才同学们帮助淘淘用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分了好吃的,虽然同学们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动物们对分的结果都特别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得到的食物的数量都怎样?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课本P59练一练第1,2题。
(二)课本P39练一练第5题。
(设计意图:选择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的在于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分1次就分完了,有的时候分了2次,3次甚至更多次,但分到的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判断是否为平均分。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用图示(如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学生能够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教学准备
准备实物道具:桃子、萝卜、骨头、橘子等,以及足够的学具供学生操作使用。
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用于展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玩游戏,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物游戏。
2、探究新知
给出情境:有3只狗和15根骨头,需要平均分给3只狗。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法。
3、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给出情境:有3只小兔和12根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要一样多。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用学具进行分萝卜的游戏。
引导学生汇报不同的'分法,并强调平均分的特点。
找两位学生角色扮演小猴子,进行分桃子的游戏。
引导学生汇报不同的分法,并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活动一:分桃子
活动二:分萝卜
活动三:分骨头
4、巩固练习
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用图示或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概念、操作方法和特点。
强调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玩分物游戏,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指定数量的对象。
学生能够用图示(如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平均分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难点: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小橘子、小萝卜、小骨头等物品或图片,以及分物用的'盘子或篮子。
教具:多媒体课件,包含平均分的生活实例、游戏环节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平均分的生活实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
活动一:分橘子
情境设置:有4个橘子,需要分给2个小朋友。
操作:让学生用学具或图片模拟分橘子的过程,并汇报自己的分法。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才是公平的?”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总结: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活动二:分萝卜
情境设置:有12根萝卜,需要平均分给3只小兔。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分一分,记录不同的分法,并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平均分的?有没有其他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多种分法。
总结:平均分可以有多种方法,但结果都是每份分得一样多。
活动三:分骨头
情境设置:有15根骨头,需要平均分给3只狗。
学生操作:让学生独立操作,分一分骨头,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交流反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解释原因。
提问:“如果骨头数量不能整除,怎么办?”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
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强调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在家中找一个需要平均分的情境,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判断是否为平均分,并掌握小数目实物的平均分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体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能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小数目实物的平均分操作过程。
难点:体验平均分的公平性,理解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准备:
教具:桃子、萝卜、骨头等实物或图片,学具,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和上网搜索“小猴过生日图片”等情境,引出课题《分物游戏》。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分桃子
(1)出示情境图:有2只小猴和4个桃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桃子。
(2)找两位学生角色扮演小猴子,进行分桃子游戏,并汇报不同的分法。
(3)引导学生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讨论哪种分法能让两只小猴都满意,并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活动二:分萝卜
(1)出示情境图:有3只小兔和12根萝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萝卜。
(2)小组合作,使用学具进行分萝卜游戏,并记录分的过程和结果。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请学生上台用教具演示分的.过程。
(4)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三:分骨头
(1)出示情境图:有3只狗和15根骨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
(2)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法。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讨论如何理解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过程。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操作过程及意义,并强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平均分相关的例子。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小数目实物的平均分操作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能够判断出是否为平均分,并掌握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与交流,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思考能力,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准备:
桃子、萝卜、骨头等实物或学具,以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分物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把物品平均分给每个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小猴子,它们有4个桃子,我们该怎么分呢?
找两位同学角色扮演小猴子,分一分桃子,并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
引导学生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并总结: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活动二:分萝卜
师:接下来,我们帮小兔子分萝卜。有3只小兔子,12根萝卜,我们要怎么平均分呢?
小组合作,用学具分一分,并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示(如圈一圈、画一画)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分骨头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这3只小狗,它们有15根骨头,我们要怎么平均分呢?
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并交流各自的分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骨头数量不能被小狗数量整除,该怎么办?这里可以初步引入有余数的平均分概念。
三、巩固练习
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分物游戏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平均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善于观察和发现。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有余数的平均分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物游戏,学生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并能判断是否为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学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如橘子、萝卜、骨头等)、圆片、小棒等。
学具:学生自备的实物(如糖果、玩具等)、纸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展示小动物过生日的情境图,引出分物游戏的话题。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思考如何公平地将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分法,并讨论哪种方法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份分得一样多。
(2)活动二:分萝卜
在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12根萝卜公平地分给3只小兔。学生可以先独立操作,再小组合作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活动三:分骨头
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将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如何保证每只狗都能得到骨头?
3、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分物游戏,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导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物游戏,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小数目实物的平均分操作,并能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小数目实物的平均分操作方法。
难点: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解决简单的.平均分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桃子、萝卜、骨头等实物或图片,圆片、小棒等学具。
多媒体课件:包含分物游戏情境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有趣的分物游戏,看看谁能分得最公平。
揭示课题:分物游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1)出示情境图:有4个桃子,2只小猴,怎么分呢?
(2)角色扮演:找两位同学扮演小猴子,尝试分桃子。
(3)汇报交流:学生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种分法最公平。
(4)总结: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活动二:分萝卜
(1)出示情境图:有12根萝卜,3只小兔,怎么平均分呢?
(2)小组合作: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分萝卜的操作,并讨论分法。
(3)汇报交流:学生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解释分的过程和结果。
(4)教师板演:用图示表示分萝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
活动三:分骨头
(1)出示情境图:有15根骨头,3只小狗,怎么平均分呢?
(2)学生独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分骨头,并记录分的过程和结果。
(3)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法,并解释分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平均分概念和操作方法。
强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回家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并尝试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操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上《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将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
过程方法:通过分物游戏,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用图示或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思考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准备:
实物材料:如橘子、萝卜、小棒等。
学具:圆片、小棒等代替实物。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分物游戏,看看谁能分得最公平。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分桃子
出示情境图: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有几种分法?
学生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两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份分得一样多。
活动二:分萝卜
出示情境图:12根萝卜分给3只小兔,怎么分?
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分一分。
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如:几次分完的?结果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图示(如连一连、圈一圈)表示分的`过程,并上台演示。
活动三:分骨头
出示情境图:15根骨头分给3只狗,怎么平均分?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并交流各自的分法。
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有时会有余数,并讨论如何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平均分问题,如分糖果、分玩具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表扬激励:表扬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作业:与家人一起进行分物游戏,体验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