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发布者:拔剑长空 时间:2024-3-24 16:53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精选5篇)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册教材中的第课,概括地讲述了近代和现代仿生科技产品,在生物的启示下,人类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使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发明创造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并自己尝试运用生物的某些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

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小发明的构思。

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故事导入,阐述课题 对比观察,启迪智慧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奇思异想,交流汇报

一. 故事导入,阐述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么?(出示视频)在这里我用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引入,以此创设情景。目的是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渗透了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活动起源于实际需要,得启示于生物特征,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

二.对比观察,启迪智慧 明确探究内容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在设计本环节时,首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人们在这些生物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创造出了什么产品?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给以引导提示。通过对比观察进一步说明人们仿照植物的叶发明了锯;仿造鱼的外形造出了船;根据青蛙的游动创造了蛙泳;根据老鹰的飞行造出了滑翔机。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代仿生科技产品的探讨,使学生理解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面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会学。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将本环节分为两个步骤:

1、提出 问题,自主探究:这些科技产品有什么优点用 处?分别在哪种生物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自主探究。

2、实验操作,解决问题: A 鸡蛋壳的启示(实验说明)。 B 筒形叶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目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蛋壳凸面朝上时,承受力较大;筒形叶桥不但漂亮而且坚固,省料。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 奇思异想,交流汇报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止境的,请把你的发明构想说出来吧!在此环节中,我倡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从网上搜集资料。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就可以在讨论区中畅所欲言,奇思异想了。 1、出示图片,提出构想(壁虎与变色龙)

2、网上查询,交流汇报(提供相关网址)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奇思异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2

熟悉学生:

1.告诉学生葱叶是——圆筒形的。

2.举例说明承受力——纸条书包

3.纸筒——怎么做

4.拱形、凹形。

5.小组同学商量实验方案——是让大家干什么?

实验注意事项:声音小,4个人听见就行了。做完了实验,要把器材放回原处。小组要分好工,记录员(想一想怎样汇报,做好准备)、实验员一起做,小组不能闲人。

填写实验记录:第一个实验填到——第三次填到——

6.个人交流声音响亮。

7.发仿生资料,能熟练说下来。

8.筒形结构生活见过吗?柱子、管道。

9.起跑(60米,2个起跑)

10.停的手势:暂停、端正

11.变色龙——我想发明会变色的衣服,夏天是浅颜色,穿着比较凉快。

【教学目标】

1. 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

3.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难点: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

突破措施: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放在支架上的蛋壳两个、新鲜的大葱三棵,水笔二支,记录纸一张,圆筒纸一张,平板纸一张,螺母若干个)。

2.查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课件播放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图片】(1分钟)

1.清点实验器材。

2.我们再来一起热热身:“看图片——说特性”,愿意吗?

请看——【出示课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性?(举手)同意吗?(游泳?是啊,能在水里游!)

继续——它们的共同特性是——

这是——它呢?——一吹,它会——(种子能随风——)

最后一张——漂亮吧?月季花茎上有——

师:通过交流,老师觉得咱班同学(手势):发言积极、观察能力也很强。课堂上,大家能不能表现得更出色?好,上课!

二、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苍耳

师:这是——(指屏幕)!以前见过吗?

师:桌上有吗?它有什么特性?

生:扎手。有刺。同意吗?(能粘衣服上——)

师:(他说能粘到衣服上)你也试试!粘上了吗?

看这件衣服——(师举着)怎么样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看看,小刺最尖的地方有什么?(小勾)

看到了吧!

师:根据它的这个特性,动脑想一想,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这个想法怎么样?不错!挺奇妙!)

有点难度,是吧?诶,没关系。(你知道的真多!)

师:(举着苍耳)其实呀,还真有人受苍耳特性的启发完成了一项发明,请看——瑞士科学家发明的——【出示尼龙搭扣】这就是——(举实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广泛吗?

(走下讲台)

大家的衣服或鞋子上有吗?还真有!(摸一摸——,告诉大家——搭扣上的小弯钩与苍耳的刺是怎样?生说——)

(看前面的同学坐得真端正——)

(上讲台)没想到吧?【出示课件】(指课件)根据苍耳的特性,进行——(学生说),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

【板贴】是什么?生说——生物的启示

三、探究活动

活动一:葱叶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发现葱叶特性。

师:看!(出示一棵葱)这是——,葱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生:它的叶子是圆筒形的。

师:圆筒形叶子,有什么好处呢?

生:不容易倒,直立的。

师:是呀,直直的,风都吹不弯,你能把它吹弯吗?每个人都试试!(使劲吹,再使点劲!)

师:(好停下来,)

脸都涨红了,结果呢?

师:这说明——?

生:圆筒形的葱叶不容易吹弯。

师:也就是葱叶的承受力——很(大、强)

师:(一棵葱,两个葱叶)那,把它捋平,(师把葱叶捋平),筒形结构——变成平板式结构,一下子——就弯了。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版贴:筒形葱叶不易弯曲】

(学生随着说——)圆筒形的葱叶不易弯曲,也就是承受力——,这就是——葱叶的特性。

圆筒形的比平板式的承受力——大,究竟大多少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科学的——检测。

(二)建立筒形结构模型。

师:(举着)用这张纸,会做葱叶模型吗?

来,怎么做?(学生台下说)(生答:我们可以把纸卷成筒状)

师:行吗?桌上有没有两张相同的纸?用有双面胶的那张做一个圆筒!

学生动手做筒形结构模型。

师:请大家坐好。

师:做好的小组请举起来。(眼睛扫视——这个小组快点——我们等等这个小组。)

请大家坐好。

(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

师:【出示圆筒】好,这是根据圆筒形的葱叶建立的模型【版贴:圆筒纸】这是——平板式的。两个模型有了,再看其他的实验材料(书上):有——(举着)2个木块、一些——棋子。用这些,怎样检测两个模型承受力的大小呢?想一想——(停顿一会儿)诶,你有实验方案?到前面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演示摆木块——

在两个模型上分别放棋子——看哪种模型放的棋子多。放棋子也就是——【板书:放重物】

师:怎么做,大家听明白了吗?

也就是—先把它——支撑起来,然后呢?

师:放棋子时该注意什么?生:一个一个往上放。

生:先放中间,轻轻地。

师:圆筒容易滚动——,可以轻轻——按着。

放棋子,直到把它——(演示)压弯不能承受为止。

师:老师还想问,两次检测,木块的距离能不能变?

怎么检测,清楚了吗?猜一猜,这上(筒形结构)能放多少个棋子?学生猜。

这种平板式呢?学生猜。(2人)

师:有了猜想,就要——检验。

下面小组检测,结果填到实验(一)表格里(老师手里拿着)。比比哪个小组最有序,最会合作!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每个小组都要巡视,会不会合作?记录填了没有?)

师:——组已经把做完了实验,还整理好实验材料。其他小组能不能也这样啊?

(找2个小组,切换投影)

师:实验都完成了吧?请大家坐好。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投影:一张实验单,放一张)

1组汇报:实验结果——结论——

我们再听听3组的——

3组汇报:实验结果——结论——

师:其他小组的结论?

(好,你们——请回。)

师:通过检测,我们发现:筒形结构的物体承受力的确非常强。

师:受它的启发,我们可以用筒形结构做什么?

生1:

师:为什么?

生:因为筒形结构的承受力强。

师:还可以来做什么?

生2:可以做钢管。

生3:生4——(大家见过吧?有没有?同意吗?是不是?)

(三)葱叶仿生。】

师:的确,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应用了筒形的特性设计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烟囱、电线杆、地下水管、篮球架、旗杆、圆柱子)

师小结:(在板书的位置)小小的葱叶了不起吧!(指板书)——受它的启示(大题目)竟然开发了这么多的产品。【钢管……】

师:看来,植物的特性能不能忽视?当然,我们还需要用慧眼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

活动二:蛋壳仿生。

(一)引导学生发现蛋壳特性。

师:【出示鸡蛋】研究了葱叶,再看:这是——,它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生1:蛋壳非常薄。

生2:蛋壳是椭圆形的。

师:哦,蛋壳很薄,那这样捏,能碎吗?

生1:捏不碎。

生2:能捏碎。

师:诶,大家意见不同了,得怎么样?你,还有你,来试试。

大家给他俩加油——加油,加油!

使劲,再使劲!

我要采访一下两位:有什么感觉?你呢?——

(好,请回——)

师:两个同学都没有把鸡蛋捏碎,说明蛋壳的承受力——诶,很强。

同样都是蛋壳,这是——拱形的,这是——凹形的,它们相比哪种更结实,承受力更强?

看——这些实验器材,怎样检测呢?(书)

师:有同学说敲。

敲,(举着两只笔)能不能保证每次用的力一样?

师:那怎么办?

生:空中抛下去。

师:怎么抛呀,能比划一下吗?

生演示。

师:哦,自由下落。

师:下落时要对准——蛋壳的中心。

师要是这样(演示——从高、低不同的位置)让笔下落,可以吗?

生:笔的高度要一样。请回——

请看温馨提示:(读一读)

1.两只笔的高度要一样,并对准蛋壳的中心。

2.让笔自由下落,不能加任何外力。

3.为了受力均匀,建议大家最好站起来做!

清楚了吧,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老师快速到各小组巡视,控制声音,时间不要太长。)

师:各个小组都完成了检测,请大家都坐好。

师:哪些小组拱形蛋壳(举着)扎破?(——个)凹形的蛋壳呢?(都扎破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拱形——承受力大。

师:【板书:蛋壳薄拱形结实】蛋壳虽然——很薄,拱形的却——很结实——这就是拱形蛋壳的`——特性。

(二)建立拱形结构模型。

师:(指板书)拱形的比凹形的承受力要大,大多少呢?也需要建立一个——模型来检测。

怎么做拱形模型呢?

生演示。(我们请木块帮帮忙——)

师:【板书:拱形纸】拱形纸就是根据拱形的蛋壳建立的模型。

(三)对模型进行对比检测。

这样放呢?——平板式。

师: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放棋子,检测拱形、平板纸承受力的大小。结果填到实验(二)表格里,赶快开始吧!

学生活动。

师:检测完成了吗?这组同学检测完了及时在整理实验用品,习惯真好!

师:实验都完成了吧?请大家坐好。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投影:一张实验单,放一张)

5组汇报:实验结果——结论——

我们再听听6组的——

6组汇报:实验结果——结论——

师:其他小组的结论?

(好,你们——请回。)

师:通过检测,我们发现:薄壳状、拱形物体的承压能力比较强。

(三)蛋壳仿生。

师:受它的启发,我们又可以来干什么呢?

生:造一个拱形桥。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拱形的物体承受力大,比较牢固。

师:有道理吗?

师: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建筑是利用拱形的特性来建造的。【板书:薄壳建筑】

请看——出示课件。

师:这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这是我们的国家大剧院。

它们都是利用了(指板书)——薄壳状拱形物体承压能力强的特性而建造的。

继续看—— 【课件展示各种薄壳、拱形建筑】

这些都是——指板书。

四、活动总结

师:以上,我们对筒形葱叶、拱形——蛋壳进行了研究。回想一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

教师引导:先干什么?——对,观察生物的特性,然后做什么了?这就是建立——模型,放重物就是对模型进行——检测。

师:检测,就是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最后——做成一些东西,也就是在开发——产品。

师:(共同归纳总结,加箭头——)发现生物的特性——建立生物模型——再检测模型的性能——最后,根据检测结果研制、开发新产品。科学上这个过程就是仿生。【板书:仿生】

【板书】

生物的启示

仿生生物特性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圆筒形葱叶不易弯曲圆筒纸放重物钢管……

蛋壳薄拱形结实拱形纸放重物薄壳建筑

师:人们受苍耳的启发,发明尼龙搭扣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五、生活中的仿生实例简介

1.科学家的仿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进行仿生的:

【课件播放鸟窝】

师:鸟巢用什么做的?结构简单吧?但是很牢固。有这样的仿生建筑吗?

都知道啊!(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展示鸟巢的仿生过程】

能看明白吗?

师:(指课件)根据鸟窝的——特性,建立模型——进行检测——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设计。

2.生活中的仿生例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是受生物的启示而发明的,你知道吗?这么同学都想交流,好,你来。

生1:由鸟发明了直升飞机。

师:怎么知道的?

生1:查阅资料。

师:真会学习!

生2:由鱼发明了潜水艇。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2:上网查资料。师:不错。

师:看来,咱班同学都非常爱学习、会学习,都搜集了不少资料,是吧?

赶紧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老师前面小组听听)

交流完了没有?老师也想交流交流,可以吧?请看——

【课件展示】

由——发明了——

这是——它是根据什么的特性建造的?肥皂泡玩过了吗?水立方像——?

咱班谁最能跑?你参加短跑比赛起跑时用什么姿势?(点课件)他们也这样,这样的姿势是怎么来的?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知道吗?(它是根据耳朵发射——)根据这个特性制成了——

蝴蝶隐藏在花丛中,不好发现对吧?有人就发明了——,在野外作战穿着——就不容易——。

它们的结构——像不像?

师:仿生产品多吗?大家想不想也来一次发明创造?

六、拓展创新

【课件出示:树叶、变色龙、啄木鸟的嘴、爬山虎的脚……】

师:好,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性?根据它们的特性又能开发哪些产品?你也可以选自己熟悉的生物进行仿生设计。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开始——(巡视两个人商量)

诶,大家都在积极动脑,有想法了吗?

怎么样?可以吗?有没有创意?

(彩笔)这是你的想法。

变色龙——我想发明会变色的衣服,夏天是浅颜色,穿着比较凉快。冬天是深色的,穿着比较暖和。

诶,这个创意好不好?的确,非常奇妙!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特别多,课下愿意继续查阅资料,进行创新发明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在初步了解仿生学的基础上,感知仿生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参与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也能“搞”科学。

二、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仿生学独特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蜂巢”结构的性能,归纳仿生学的研究程序。

四、课前准备

模型材料、(2.5kg、5kg、10kg、15kg)铁饼若干个、蜂巢实物一个、鸡蛋一个、“蜂巢板”一块。

电脑、实物投影、静电黑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提问:

①通过课前同学们对仿生学的了解,你们认为下面几种事物是仿照哪些生物体研制出来的呢?

②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仿生的例子呢?

③同学们说得很好,想一想仿生学是否就是简单模仿生物的科学呢?

④通过了解,你们认为“仿生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2.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是啊!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是要感谢这些生物朋友。但是,不知同学们是否想过,仿生学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也就是科学家是怎样研究仿生学的呢?

想不想亲自参与一次这样的研究活动呢?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出示“蜂巢”实物)以蜂巢为例,做一次关于仿生学的研究吧!

(二)活动定向

1.提问:

①(将“蜂巢”放在实物投影上)仔细观察蜂巢的结构,它有什么特点?

②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2.学生汇报

3.讲解:人们正是在这样的启发之下,发明了许多东西,比如:这块蜂巢结构的板子,它是我从一间拆毁了的活动房屋的墙壁上找到的,通过了解我还知道,这种板子不仅是活动房屋建筑材料,还是居室里门的重要材料。

4.提问:从“蜂巢”这种结构,怎样创造出“蜂巢板”呢?

5.学生汇报:(通过实验研究)(板书:实验检测)

6.思考:如果如同学们所说是通过对蜂巢的实验研究所得,这个实验是针对蜂巢的哪种性能实验的?(小组讨论)

7.学生汇报:承受的压力大、防震、轻、节省材料……

8.提问:这个实验怎样进行呢?

9.学生汇报:仿照蜂巢结构制作模型。(板书:蜂巢模型)

(三)活动执行

1.制作蜂巢模型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制作。

2.讲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检测“蜂巢”结构的性能,这节课我们就从“蜂巢”结构的承重问题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下面给每组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你们组打算怎样检测。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重量的.铁饼,检测时如果需要可以取用。(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活动分工)

实验报告:研究“蜂巢’结构的承重问题

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2.学生汇报活动方案

3.评价活动方案;提出活动要求。

4.学生活动

5.讲解:今天我们是用重量的单位研究力的大小,到了中学以后同学们还会继续学习,用力的研究单位“牛顿”研究力。

6.汇报实验结果,论证“蜂巢板”的合理性。(请个别组展示实验过程)

7.教师小结:

①评价活动情况

②总结学生结论:因为蜂巢结构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应用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节省材料。

③提问:这种优良性能还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

(四)活动总结

1.提问:根据对“蜂巢”结构的研究,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仿生学的研究过程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归纳:(板书)

4.提问: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真遗憾我们没能严格地按照研究程序进行研究,这也说明仿生学的研究是需要一定周期的,40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我想同学们可能有了更宝贵的收获,那就是我们初步了解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但是这只是刚刚开始。(出示仿生学的标志)这个标志代表仿生学,一个积分符号代表数学、一端连接着一把电烙铁代表电子学、另一端则连接着一把解剖刀代表生物学,可见仿生学是一门综合学科。认真向我们周围生物朋友们学习吧!美好的生活等着你们去创造!

五、活动延伸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用手用力握鸡蛋,握不碎,这与这种(出示图片)屋顶有什么关系吗?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兴味盎然”、“经久不忘”、“椭圆”、“异口同声”“胸有成竹”、“人云亦云”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最后一段话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树叶。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大家赞同这个说法吗?好,现在就拿出你们收集到的各种树叶,给大家介绍、证明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一堂生物课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全班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有关词语。(教师随机点拨。)

2、分小组读,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利用工具书等合作释疑。

4、教师范读。

5、全班齐读,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6、学生自由组合后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7、教师简单介绍:文中的人物“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5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像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锯与丝茅草、飞机与鸟、薄壳建筑与蛋壳、筒形叶桥与植物的卷叶、多镜头摄影机与昆虫复眼、雷达与蝙蝠、机器人、变色龙、壁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讲述:我们知道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的许多本领令人惊叹羡慕。例如,鱼能在水中自由游泳,鸟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绿叶靠阳光、水、空气就能制造食物……在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下,人们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工具。

2 、谈话:你们对这方面的问题感兴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人花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哪些东西,以及怎样发明的。

学习新课

1 、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了解几件学生比较熟悉的发明创造

①谈话: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吗?它们分别是在哪种生物启示下发明的?

②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几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

③阅读:课本第 37 页。

④谈话:

课文介绍了几种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分别是什么?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

船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鱼)

为什么说船是在色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锯与丝茅草。)

锯是谁发明的?他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丝茅草叶)

说一说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请你推测一下,鲁班在被丝茅草叶划破手时有什么想法?他怎么会想到要发明锯呢?(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飞机与鸟。)

飞机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鸟)

为什么说飞机是在鸟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讨论: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②教师小结:通过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当人看到某种生物的特殊本领时,常常会联想到人在生产或生活中的需要,然后就模仿这种生物的形态、构造、功能,设计制造出所需要的东西。

(2)了解近代人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

①讲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在生物的启示下,有了更多的发明创造。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薄壳建筑和蛋壳,筒形叶桥和植物的卷叶,多镜头摄影机和昆虫的复眼,雷达与蝙蝠,机器人。

③讨论:

图中是些什么新技术?它们有什么用?

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④讲解:

鸟的蛋壳很薄,但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这与它的卵形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有些植物的叶子很薄很大、很长,但能挺拔地伸展在空中。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植物叶子的边缘常是卷曲的,甚至卷成筒形,依靠这种形状,增加了叶的强度,使叶能挺拔生长。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发明了筒形叶桥,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蝙蝠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蝙蝠能在空中、树林中、山洞里自由飞翔,捕食飞虫。是不是蝙蝠的视力特别好呢?据观察蝙蝠的视力特别差,不是靠眼来识别方位和周围物体的,而是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定位、识别物体的。它在飞行中,从嘴、鼻发出人听不见的声波超声波,超声波能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快速传播,遇到障碍就会返回,被蝙蝠的耳朵接受。

根据声波返回的时间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蝙蝠就能判断前面有什么物体及有多远,是食物,捕捉;是障碍,躲开。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方位的设备。雷达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四部分组成。发射机通过天线向空中定向发射电波,电波如果在空中遇到障碍:飞机、导弹、云层等,就会反射回来,被天线接收,经接收机的放大、加工,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障碍物的种类、方位、距离。雷达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军事、天气预报等方面。

昆虫的每只眼睛由很多小眼构成,叫做复眼。它们花看周围的物体时,在眼里可以同时形成很多的像。人们仿照昆虫眼睛的构造,发明了多镜头照相机和多镜头摄像机,一次可以拍成很多张像。这在摄影、摄像以及其他方面有很大用途。

机器人是仿照人的器官及其作用的机器。机器人的构造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操纵部分,人根据需要,输入各种指令;二是电脑,将输入的指令加工、处理、输出,指挥机械部分工作;三是机械部分,通常包括动力、传动、工作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有的机器人具有人的外形,有的机器人看上去只相当于人的某一个部分,例如机械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工作,比人做得更快、更精确、更好。

(3)讨论: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

(4)讲解:

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

①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②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想。

③设计制作:根据发明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④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发明。

2 、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一些小发明的设想

( 1 )讲述: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怎样在生物的启示下提出一些发明的设想。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变色龙、壁虎。

( 3 )观察: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的身体构造或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

( 4)分组讨论:根据变色龙或壁虎的特点,提出一件小发明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奇特。

( 5 )汇报讨论结果。

(6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提出的设想。同时告诉学生,能够根拥生物原型提出一些发明设想很重要,但发明设想还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实验才能成功。

巩固应用

讲述:这节课,我们知道人们是怎样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的。

提问:说一说人们在生物的肩示下完成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怎样的过程?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