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发布者:江天一览 时间:2024-3-12 01:43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

蓦然回首,我的教师生涯已过去4个年头。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一起做游戏中有一个玩扑克牌活动,课下我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玩这个游戏,然后写出自己上完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收上作业,我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对于这样的课堂很感兴趣,他们感叹到原来数学课也这么有意思,在玩中也学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

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

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发挥集体的智慧大家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伴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

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

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坚持进行练习,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习惯差;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部分学生即使很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不会解决,如果稍微改动即变式题目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一年级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题,不善于从多个信息中全面分析数量关系,而对题目中指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的反应特别强烈。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还剩”就用减法。只会用个别关键词代替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没有掌握较好地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所以,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整体来考虑,计算能力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一、学情分析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达到规定的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在指导口算方法上过死,缺乏灵活性,或者盲目地追求口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最优化,从而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或者思维零乱、盲目。

2.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力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

二、训练目标

要使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下去。通过口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三、措施

(一)、让学生明白算理。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方法。口算要熟练,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表内乘、除法必须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在学生说出算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让学生对比一下哪些同学的算法既快又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法来计算。在让学生说出算理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口算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轻松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公倍的作用。在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的很多时间,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石子、跳绳比赛、拍皮球比赛等游戏。我认为要教好学生,教师得有一颗童心,要能和孩子们一同欢笑,一同游戏。在课余时间里,我常常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跟他们玩拍皮球比赛时,我会让他们数出自己拍了几下,然后把本组成员拍得的成绩累记起来,再跟另一组的比,看哪一组的多,多多少,这样学生会很积极的参与计算。在这样愉快的游戏中,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口算要经常训练,口算的训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对于他们来说,有竞争就有兴趣。因此,口算训练需要老师创造竞争氛围,要经常使用能诱发竞争意识的语言。例如:“看哪个小朋友算得又对又快”。“看哪位同学口算能力最强”,学生听了这些鼓动性的语言,一下子便活跃了起来。口算要围绕数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新课前练习口算,起到促进知识迁移的作用。新课中练习口算,有利于新知识的巩固。口算训练时,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练习,而是要注意用直观、多变、新颖的方法来加强训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形式轮番使用口算卡、口算表等。答题时可让学生指名答、抢答、齐答不断变化,连续性地进行一些有趣而巧妙的口算。当然,在设计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来越敏捷了。

(四)、重视直观演示,强化算理教学。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各种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演示,强化理解口算方法的算理,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口算能力。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上研究课为载体,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名师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使我校的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形成独自的教学行为。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化教研过程,培养名师。鼓励教师留心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养成反思习惯,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为教师积极搭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做好差生的转变过程,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学习《新课标》。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者,有咋样的思想就有咋样的教学行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组织科组老师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用课标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继续坚持每周三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网络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上研讨课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时的到会情况和参与情况严格按照《教师教研活动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作为教师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依据之一。

3、教研活动工作。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数学科组内所有老师每人至少上一节校内研讨课,为使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互助互益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4、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积极投稿,争取一年内有一篇论文获奖,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知名度。

5、积极开展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做到人人参与,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6、继续认真组织落实数学组的两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其向纵深发展,发挥辐射作用。把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个亮点,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

7、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8、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建议

2.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9页第1题所提供的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3.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4.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5.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6.复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7.复习“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8.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5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主要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教学过程

情境图:

一、谈话引入

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十什么?”)

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小朋友买了几个气球?

二、教学气球图

1.显示图片:阿姨两手一共15个气球,卖了9个。

请问学们根据这个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还有几个?(2)再卖几个就全部卖完了?

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怎么解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算式:15-9=?

3.引导学生看着气球图,说15-9的计算过程。

(看着气球图,数剩下的气球个数/6+9=15,15-9=6

10-9=1,1+5=6/15-5=10,10-4=6/9-5=4,10-4=6)

4.评价学生以上算法,说明都正确,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方便?

三、教学套圈图

1.显示图片:看看这边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玩套圈圈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只能投14个圈,正好轮到小明投了,我们来看看他套中了几个圈?

2.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还有几个没套中?

3.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刚才小朋友从游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现在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减9。

例1:

1.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结果。对略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个学生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相同吗?如果不同,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3.对比、讨论不同的算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算法都很好,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时,你认为哪种方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1、2、3掌握基本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课 题

十几减9

第2课时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来学校的?如果老师要从学校去你家,你能告诉老师怎么走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的路线。

谈话:通过同学们的叙述,有些同学的家老师知道怎么走了,因为他表达地很清楚,有些同学的家老师还不知道怎么走,但是没有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会让老师根据你的叙述找到你家的。(板书课题: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二、互动新授

1.出示第52页例3,尝试描述行走路线。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

学生交流。

汇报预设

生1:先向东走到超市,左拐经过展览馆走到书店,再右拐走到学校。

生2: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走到书店,再向东走到大港小学。

生3: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东北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

生4: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偏东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

师:你能看图再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

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1) 自己说一说。

(2) 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更正。

(3) 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一人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注意:汇报交流时,允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

2.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练一练)

(1)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

(2)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

(3)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

2.练习九第8题。

出示李家桥小学的平面图,让学生尝试描述行走路线。

3. 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平面图。

指出: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

(2)看图说说,5路公共汽车经过哪几个地方?

(3)你能说出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吗?

各自练习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引导在全班交流。

四、拓展练习(练习九第10题)

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从你家上学,途中要经过哪些有明显标志的地方?你能说出你上学的路线吗?

五、全课小结

引导总结:我们在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的时候要说清楚方向,有距离的还要说清距离,途中各点要逐个描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41页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15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 彩色卡纸 平行四边形纸

一、 情境导入

1. 谈话: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非常开心。

课件出示不对称“脸图”问:“这张脸可爱吗?”

生:不可爱!

课件演示脸图由不对称变为对称,问:现在呢?

生:可爱!

师:看来,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

2.图片欣赏(课件出示对称图形图片)

看完图片后师问: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两边完全一样。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后说明:它们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

看,这是笑笑自己剪的一棵对称的小松树,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一剪呢?(课件出示小松树的剪纸图形)

生:想!

师: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看谁剪的又快又好,开始!

师生同时动手剪,完成后教师把自己剪的`贴在黑板上。

请剪的最快的学生拿剪出的小松树展示,并让他给到大家说说是怎么剪的。(指导学生演示方法)

问演示学生:你怎么让大家知道你剪的小松树是对称的呢?

生:我把它对折(生边说边演示)(师板书:对折)

师:同学们跟他一起把自己剪的小松树对折,对折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师板书:完全重合)

师演示左右对折并讲解,像这样把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图形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出示概念,补充课题:轴对称

图形)

生齐读概念

2.认识对称轴

师:把你们的对称图形打开,观察图形中间有什么?

生:有一条直直的.折痕。

师:这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出示感念,生齐读。

师演示并带领学生画对称轴(强调用虚线)

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轴对称图形,现在这位新朋友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

三、 实际应用

1.看一看,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课本13页图)

生应用所学知识判断,教师点评。

师:这位新朋友留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它,你们能把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吗?

生动手画对称轴,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订正。

师:轴对称的图形不单单生活中有,在我们天天接触的数字、汉字、字母中也同样存在,看,这儿还有轴对称图形吗?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课本14页第1题)

生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说说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

师:聪明的同学们能找轴对称图形,聪明的你们会画轴对称图形吗?

3.出示课本14页第3题

师用第一个图演示讲解画轴对称图形的要点:一看对称轴;二找关键点;三定对应点;四画对称图。

生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选择一个动手画,完成后展示成果,全班点评。 师:同学们既能找,也能画,那肯定也能判断了。请看(课件出示)

4.下面哪些图形中的红线是对称轴?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轴对称图形,(出示导课时的“脸图”可爱

的笑脸也是轴对称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的轴对称事物呀?

生找身边的轴对称事物。

四、全课小结

我们身边轴对称的事物还有很多,轴对称的图形是美丽的,漂亮的,请同学

们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收获。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收获吗?(想)

老师今天收获了一份愉快的心情!

板书设计:

完全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重合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教学准备:小棒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 “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谊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学生按照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诀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方法)

同学们猜想一下,根据以往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们能编出口诀吗?

(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如果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谁能代表你们小组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 ),比8个8少( )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学生?(42名)

除了用数字告诉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诉我们吗?

可能会出现:5×8+2 6×8-2 4×10+2

五、总结评价 延伸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呢?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发现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9-20页。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二年级下册的书又进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将新旧版教学内容进行了对比,发现尤其在练习局部把原来的通过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以和目测估计的练习改换掉,而更重视培养同学的数感以和应用。如书中出现“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这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常口语化的词汇,真正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对同学估计意识的培养并未忽视。真是一题多练。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试图到网站上找一些公开课教案等资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关的资料都与旧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参考半自我解读教材,写下如下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复习引入

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

师:(手拿思品书与习字本)同学们,你能猜一猜思品书大概有多少页吗?(58)

[ 同学各自猜想一个数,请几个人说一说,注意表述的准确性,最好用“可能、大概”这样的字眼。由于有的同学过于重视或是坚信自身的判断,经常用语过于绝对,用“肯定、一定”等词表述自身猜想的结果。此时师有必要进行纠正。师板书准确的页数。]

师:让同学观察两本书的厚度,引出习字本的页数与思品书的页数“差不多”,你能猜一猜习字本的页数吗?(请同学说一说)假如给你三个选择15、60、150,你选择哪个数呢?为什么?

组织比较,师:58○60,你是怎么比较的?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师:观察数学书与习字本的厚度,引出数学书的页数比习字本的页数“多很多”,你能猜一猜数学书的页数吗?

师先让同学估计,再选择50、104、500,说一说为什么?

组织比较60○104,你是怎么比较的?

[ 这两个活动是根据课后习题3、4改编而来,一是便于同学练习时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而是他重视培养同学的合理估算能力,师通过让同学观察书的厚度,抓住“差不多、多很多”等字眼进行估算,也是提示同学估算要合理。数字也是同学们学过的两位数与两位数,而后引到两位数与三位数比较,估算的同时复习了一年级学过的`两位数大小的比较。并通过提问“你是怎么比较的?”适当总结了初步的数的比较的方法。]

3、抢答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吗?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边回答边说说比较的方法

[ 再通过这些典型的比较习题,试图让同学逐渐回忆起原来所学过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以便在旧知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就感觉同学是能够判断出谁大谁小的,但是不太能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比较的方法,因此我觉得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要常给予同学交流、研讨、和表达的机会。]

4、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继续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教材P115、116页练习二十四第8-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能正确地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边形的周长。

2、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会解答比较复杂的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长方形纸片2张、铁丝1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练习本单元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更加明确什么是周长,会更加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概念练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1)做练习二十四第8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每个图形都有几条边?(板书: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各个图形中每边的长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个角。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

你能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吗?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判断(出示图形)

哪几个是正方形,哪几个是长方形?

2、周长的概念

(1)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2)练习二十四第9题。

你能看出第9题里三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口答,说出是怎么得到的?

三、周长计算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10题。

(1)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

周长是怎么算的?

(2)先让学生量一量。

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么算?

2、做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做第1题。

(读题)边长是多少?周长怎么算?

(2)做第2题。

(读题)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怎么算?

3、练习二十四第14题

(1)读题

(2)提问:20厘米其实是围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

(3)小组讨论围法。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我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______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四、实践应用

第1题: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