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设计

发布者:泰山顶上 时间:2024-2-27 10:31

《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设计

《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热情及对平凡而又高尚的造绿者的崇敬之情。

2、 感受音乐要素在这首歌曲中的运用,探究音乐语言的表达特点,提高声音表达能力。

3、 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体材的简单分类以及我国的植树节日。

教学重点:

1、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能突出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习用抒情柔美、充满激情、连贯圆润的声音和丰富多样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大跳音程和变化音的音准、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教材分析:

《哦,林中那间小屋》是一首既浅显而又深刻的抒情叙事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叙述了两代人传承着保护大自然的精神,造绿护林的故事,歌颂了护林工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首歌为大调式、二拍子,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旋律线缓缓起伏,第二乐段提高音区,开始处采用“以变为宫”的手法,获得了明亮的色彩。尾声中加了渐慢、渐弱的哼鸣,增添了意犹未尽之感。歌曲教学的重点在于体验歌曲的情感与表现。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哦,林中那间小屋》 为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氛围。

一、发声练习:(解决难点)

以发声练习的形式将新歌曲中的有大跳音程和附点音符的旋律提前解决,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示:

(1)5 3 2 | 5 2 1 | 5 4 32 | 1 - ||

lu

(2)5 4 3 | 5 3 2 | 7 5 2 3 2 | 1 - ||

Li

二、新课导入:

老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个青山绿林中,有那么一间小木屋(出示),那里曾经居住着一位老人,他默默的守护着这片树林让这里变得青山连绵绿浪起伏(出示),树木长得又高又大。可是如今,栽树的老人已经长眠在沃土,用另一种方式永远的守护着这片树林。他也将他守护森林的责任传承给了他的儿子,让他继续守护着这片可爱的美丽的树林。为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很多人在默默的奉献。今天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那些林中的护林绿者,来怀念那位用一生来守护森林的老人。(出示歌谱)

三、揭示课题、学习新歌《 哦,林中那间小屋》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聆听新歌曲范唱(同时出示问题)。

(1)这首歌曲的旋律 和情绪是 怎样的?(生答:歌曲旋律是优美的,歌曲情绪是抒情的。)

(2)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高潮在哪个乐段?(生答: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是歌曲的前16小节,也就是说从歌曲的开头至歌词为“绿浪起伏”处。第二乐段是从歌词的“树木都长得又高又大”至歌曲的结尾处。高潮部分在第二乐段。

(3)师指导生从全曲的完整性进行较详细的曲式分析(出示)。

2、学唱旋律

(1)让学生再次感受这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同时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哼唱歌谱。

(2)在初步感受新歌旋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或是找一找在这首新歌曲里有没有我们已经熟悉了的旋律或是乐句。(歌词为“怀念的林涛涌进小屋”的旋律)。

(3)提示学生用轻柔的歌声跟琴声整体视唱新歌谱(复唱几遍,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出附点音符、换气记号以及大跳音程的音准等演唱要求,尤其是第二乐段要多加强练习和指导)。

4、学唱歌词

分段填词学唱:在分段学唱的过程中将歌曲处理有机的、自然的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在新歌曲学会的同时,也诞生了一个二度创作的音乐作品。这样做一来能激发学生学习新歌曲的兴趣和热情,二来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师指导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唱第一乐段:(可以先学唱第一段歌词,也可以两段歌词一起学唱)

a、指导学生慢速轻声跟琴初步学唱(学唱的遍数根据学情而定)。

b、启发学生用中速较有情的声音学唱

c、激发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演唱(第一段歌词采用一领众哼或女领男哼的形式演唱,用中弱的力度,仿佛在叙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

要求:歌曲第一乐段我们用中弱的力度,仿佛在叙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要唱出微风吹拂树林,树叶在叙述两代造绿、互绿者的感人故事的意境。

(3)学唱第二乐段:(采用轮唱齐唱的形式演唱)。

a、指导学生慢速轻声跟琴填词学唱(学唱的遍数根据学情而定)。

b、激发学生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歌唱(但不要喊叫)。

c、指导学生采用轮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树木都长得又高又大”、“茂密的森林难忘老人”用轮唱,其他都用齐唱形式。尾声处用减慢减弱的声音和轮唱、合唱的形式演唱)。

要求:用轮唱形式唱出森林里树木的茂密和高大的层次感,用齐唱的形式唱出怀念老人那犹如“林涛翻腾”激动心情的情境。最后的哼鸣轻声演唱,表现意犹未尽之感。

(4)完整连唱、演唱全曲:

a、 按照前面歌曲学唱和处理的要求完整连唱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师钢琴伴奏。

b、教师指挥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演唱形式为:在新歌曲演唱之前加上配乐朗诵(一男生有激情的朗诵歌词内容,全体学生轻声哼唱新歌旋律做背景音乐),之后,女生领唱第一段歌词的第一乐段进入(男生也可以哼鸣),第二乐段的要求同前(轮唱、齐唱),以次掀起新歌学唱的高潮。

四、 音乐知识 :

1、常见歌曲体材的分类:颂歌、诙谐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 等

2、在对以上音乐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对照一下前边学唱的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内容的表现手法,并说出它是属于哪一类歌曲?(属于叙事歌曲)。

3、启发学生回忆并说出你还学过哪些儿童叙事歌曲?

4、要求学生分别唱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第一乐句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一段歌词,感受并说说叙事歌曲的特点?(抒情)。

师:叙事歌曲一般以抒情为主,但是抒情的歌曲是否一定都是叙事歌曲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两首歌曲之后再作定论。

五、拓展内容

1、欣赏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和《好大一棵树》

回答:

(1)《丹顶鹤的故事》 情绪抒缓 歌声柔美 歌唱了又一个动人的故事——黑龙江姑娘徐秀娟为保护丹顶鹤而献身的感人事迹。

(2) 《好大一棵树》 情绪鉴于抒情和激昂之间 节奏的个性感强 歌曲赞扬了大树“撒给大地绿荫”、“都为人类造福”的品格。

(3)抒情歌曲不一定都是叙事歌曲。

2、引导学生思考:(出示)

问题:《哦,林中那间小屋》、《丹顶鹤的故事》、《好大一棵树》这三首歌曲与本课学习的主题内容有何关联? 突出的色彩是什么颜色? 它象征着什么?

回答: 都是歌颂环保和植树造林、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的。 突出的色彩是绿色, 绿色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3、师进一步强调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提示学生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3月12日)

4、师: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幅大自然秀丽的风光美景。(出示配上背景音乐的)。

5、师总结性短语:多么美丽的画面!大家是不是已经被她深深吸引了呢?我从大家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你们对这美好环境的赞美与向往。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而又神秘的礼物,她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她的关心,那么我们将失去这些美好的种种,同时大自然也会回应我们以可怕的惩罚,好像水土流失,气候变差。但是,如果我们好好的保护她,她将赐予我们源源不断的惊喜和美好。

六、完美演唱《哦,林中那间小屋》

要求学生再次按要求尽量做到完美演唱新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激情,再次掀起整课的最高潮。

七、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为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我们从一个护林工人及儿子还还有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献身的女大学生徐秀娟的身上,感受到了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奉献。在我们用歌声赞美他们的同时,让我们将歌声和语言化为行动,只要我们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那么这世界将更美好。让我们放飞歌声,将这美好的愿望撒遍每一个角落吧!

《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哦,林中那间小屋》的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学习通过意象分析解读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解析诗歌中的`关键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意境,形成个体化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森林图片或播放相关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林中”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间小屋,你会有何种想象或感触?”以此引出课题《哦,林中那间小屋》。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初步感知诗歌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2)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分析研讨:

(1)引导学生围绕“林中那间小屋”这一核心意象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象征意义以及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组织小组讨论,分析诗人在描绘这间小屋时所流露出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深化拓展:

(1)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时代背景,进一步解读诗歌深层内涵。

(2)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林中那间小屋”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家园等主题的认识。

布置作业:

让学生模仿《哦,林中那间小屋》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心中的某个场景”为主题的短诗。

《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学习作者描绘自然环境和表达情感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宁静生活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把握作者的情感寄托。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林中那间小屋”所象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展示森林图片或播放自然声音的方式引入课题,提问:“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间小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自主预习: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哦,林中那间小屋》,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并标注出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句子。

文本解读:

(1) 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讨论每段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 通过具体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小屋的形象,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意义。

(3) 讨论作者为何对“林中那间小屋”充满深情,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深化拓展:

组织小组讨论:“你心中的‘林中那间小屋’是什么样子?你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享。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那片自然”的短文,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描绘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