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三定律;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或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上。这两个力之间不存在平衡的问题,两个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5)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样变化、同一性质的力。
(6)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7)能综合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综合解决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分析,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通过小实验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并讨论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法建议
1、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养成在分析问题时选取谁做研究对象的好习惯。
2、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之处,能够很好的区别它们。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教学难点:
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示例: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举例并分析:
例1、实验:水槽中两个软木塞上的铁条和磁铁的相互作用。(视频资料)
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例2、实验:坐在椅子上用手推桌子,会感觉到桌子也在推我们。(具体体验)
问题:感觉到什么?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让学生看书上的例子或举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做书55页实验,读出弹簧秤示数,看两个弹簧秤示数是否相等?
结论:两个弹簧秤示数相等。改变手拉弹簧的力,两个弹簧秤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用公式表示为
2、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例题:粉笔盒静止在讲台上。请分析粉笔盒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作用在谁身上?(画出示意图)
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后,继续提问:粉笔盒所受到的平衡力和粉笔盒与桌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问)
相同点
不同点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两力必性质相同;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互为施力物和受力物);
与运动状态及参考系无关。
平衡力
同上。
性质可以不相同;
可以不同时消失;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研究对象)
3、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根据学生情况处理。
提供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的视频资料。
探究活动
题目:如何在拔河比赛中获胜
组织:以自然组为小组
方式:研究方案并进行比赛
评价:可操作性、引起兴趣、与实际结合。
《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难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定律,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的定律。
Step 2. 介绍牛顿第三定律(15分钟)
教师出示三根铁棒,并让学生分别在其中一根铁棒上挂上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
学生可以观察到小球在铁棒上的运动状态。
教师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教师举例说明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Step 3.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了解到力学中存在一种不可忽略的力量——万有引力。
教师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都与另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密切相关。
Step 4. 探究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15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记录数据。
教师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Step 5. 巩固新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课堂问题,巩固新知。
四、作业布置
回家后,学生应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深入思考,撰写一篇300字的论文,探究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课堂实验后,学生应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探究。
《牛顿第三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
能够用数学公式表示牛顿第三定律。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
能够用数学公式表示牛顿第三定律。
三、教学难点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
掌握数学公式表示牛顿第三定律。
四、教学过程
Step 1 课前预热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之前所学的力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本课程的预期目标。
Step 2 知识导入
(1)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物体相互作用时,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相等而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2)适用范围:适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应用实例: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时,身体向下用力,水对身体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帮助身体升高。
Step 3 巩固练习
(1)将物体推动,记录所施加的力和反作用力,并计算它们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Step 4 数学表达
(1)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公式表示牛顿第三定律:F1=F2。
(2)通过解方程组的方式,解决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问题。
Step 5 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6 总结反思
通过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牛顿第三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
1、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2、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和总结反思,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