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教学反思简短

发布者:江天一览 时间:2023-6-1 07:28

《赤壁》教学反思简短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教学反思简短,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教学反思简短

《赤壁》教学反思简短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安排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它们借游赏之事,探索生命的意义、治学的道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的教材选用的都是历史经典名篇,每一篇都闪烁着儒道释等百家光辉的`思想。

编者要老师传道的意图很明显。即非如此,看着这些影响历代、影响世界的如日月之耀眼光华的伟大思想就躺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又如何能不讲呢?

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拟定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死观,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当然,也让学生领会了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的大家手法。整堂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读、思、议、写训练到位,而且全部围绕生死观展开,如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

不足之处是:整节课容量大,节奏快,学生需要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才能跟得上。

《赤壁》教学反思简短2

这次选了一篇古文,探索了古文的上法。

之前我的上法是先疏通字词,然后再讲解内容。我的依据是,学生对于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在于文言的理解,所以,只要疏通了字词之后,文言文就变成现代文了,理解起来就会顺利许多。

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依循了这种方式,后来发觉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四:

一是像前赤壁赋这种文章篇幅较长,一个个字翻译过来,杀伤课时太厉害,至少要花去两节课,一个学期四、五篇古文下来,必定造成课时紧张。

二是这样的上法实在太无聊,课堂气氛极为沉闷,自己上的又没劲了,学生也倒下一大片。

三是市面上的翻译书连篇累牍,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后来我试着在上课之前便让学生翻译课文,他们照样可以借助参考书一字不落地翻译出来。

四是我以为他们通过翻译,可以把古文当成现代文来读,但实际上,即使疏通了文字之后,学生对于课文照样隔膜,甚至能够背诵了,也未见得亲切。这一点,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显露无疑。

后来试着将文与言结合起来说,发觉不仅推进速度快很多,而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大概他们终于觉得老师在讲一些翻译书上没有的东西了。此外,“会翻译”和“能理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之前上古文,有点天然降低了古文的难度,就是觉得翻译过关,古文搞定大半,其实并非如此。现在看来,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字词点出来,进而带动内容的理解,可能是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的结合趁热打铁,最少疏离感。至于翻译的作业,大可提前至课前完成,在课上只要点出一些翻译的难点即可。

还有一点反思就是上课的节奏把控,有时候上课很急,就比如第一次试讲,感觉学生怎么什么也不知道,于是便急于代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是听到学生嘴里奔出一个自己想要的词句,便急忙接口,唯恐学生再旁逸斜出。后来第二次试讲,这样的情况便少了很多,第三次则几乎没有了。

事后反思,原因有二:

一是问题的设置本身有问题,母问题下面没有子问题,也便没有梯度,没有渐进,没有思维的过程了,毕竟能够一步到位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的。而且真的为了求顺利找一个学霸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那么课堂还有多大价值呢?

二是教师心里没底,没有足够的自信来接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更别说进行适当的引导了。这样牵着学生走的做法,实则回避了实质性的问题,很难让学生沉浸到课堂中去。

最后,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高效的预习作业会大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也是了解学生知情结构的最好途径。我甚至觉得,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设定,要看学生预习作业的境况而定。

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个课时,“战线”会拖这么长我也没想到。第一节课我主要对苏轼这个人进行的'介绍,分别通过“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等来介绍苏轼。我将苏轼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说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问我后来怎么样。可惜我课前查阅的资料不够丰富,无法继续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是上《赤壁赋》,我又补充了他写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整理在本子上,齐读了一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读的时候他们也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赋》的时候,却已经下课了。

因为文体是赋的关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背诵,体会赋的美感,而不太过强调翻译与字字对应。况且如此优美的赋,一经过现代文翻译,美感就丧失了。但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我以为字字落实总没有错,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昏昏欲睡。

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强,所以我几乎是上完一段给学生总结一下本段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记忆和理解。许多同学在刚接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读完一遍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结果在我讲完全篇之后,许多同学都说在学过的《劝学》、《师说》、《赤壁赋》中最喜欢这一篇,这倒让我很是惊讶,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下面我想做如下反思:

(1)课前要做到备课充分,多查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2)在介绍作者的时候要注意节奏,把握时间,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让学生对于作者有一定了解,能够知人论世。

(3)文言文的教学,需要联系文体,正确选择侧重点,而不是通篇一律地着眼在字、词、句的翻译上,只需点出重点字词就好,上课注重学生的听课感受。

(4)文言文教学要重诵读,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熟读成诵。

《赤壁》教学反思简短3

《赤壁之战》这一课的课文情节曲折,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在阅读中如何紧扣文脉,使学生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选目标、自主学习、自我发现,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画,班级讨论交流,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一、找准支点,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引导学习“火攻”一段的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找准教材中思维的“支点”,以大跨度的“扫描”,从教材的众多信息中找到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信息,进行接通、叠合,然后提供足够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行读书、自行思考,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学习成果汇报,学生解说,教师点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高速高效的形成新的认识,实现知识、能力的积极迁移,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读为主线,自选目标,自我发现,自主学习。

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基础上,了解发现归纳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多层次的因果联系,认识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深入课文,又跳出课文,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使他们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发言和教师引导较多。学生已有了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教师没必要逐段分析,而是设计了覆盖全文重点内容的`两个思考题,让学生打破段落界限,从全文去寻找线索、认真思考;这样做使学生从整个事件的联系去考虑问题,是一种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训练。这两个思考题的重点不放在认识情节的一步一步发展上,而放在综合的依据事实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这样做即使领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训练,也是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训练。在讨论中,学生发言要按一定的规范,即先朗读有关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种严格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有说服力。在讨论中教师不作大段讲授,着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让他们依x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赤壁》教学反思简短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因此学校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是我们在省级课题之下的一个子课题。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文学习园地。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