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
《两小儿辩日》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小儿辩日》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1
本文是一篇精短的对话,观点、依据和结果泾渭分明,学生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太阳在早晨时离人近,还是中午时离人近?进而明白他们一人凭自己的视觉,一人凭自己的触觉,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都是不正确的,并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他们二人所说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只是我对最后两句的教学处理过于简单,即对孔子的态度和孔子对两个孩子笑话自己的态度,没有深挖一下,没有让学生想象一番当时的情景中,孔子的表现。应该让学生明白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诚恳态度,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孔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顺势鼓励学生想象,当孔子听到两个孩子的笑话时,会是怎样的态度,会对两个孩子说些什么,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惜,我却让这一现成的训练机会白白溜掉了。但愿能在单元结束复习时,能够补上这一缺憾。再有,本课读的不到位,不只是学生读的少,找了几个学生代表,以为读的'没有什么问题,便匆匆过去了,这是不对的,应该抓住文言文适合诵读这一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读,直到学生熟读成诵,完成课后的背诵要求。另外,我个人没有范读和领读,似乎也是不可取的。在组织教学方面,个人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等现象,我想,这是自己备课不充分的表现,是预设不充分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2
这个星期五上午,我在中心小学借班上课,接受教研员朱老师的指导点评。自我感觉良好,虽然朱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缺点,但不管怎样,肯定的亦或不足的,我想写下关于这堂课的教后反思。
首先,朱老师认为我的课题导入巧妙。课前5分钟我安排了关于“男生聪明还是女生聪明”的辩论(后来在评课中大家指出改为“男生能干还是女生能干”比较好),为学文打下伏笔,并且也鼓励学生要以本堂课为见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想,这里应该对后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关系的,因为课堂已充分向学生开放,他们跃跃欲试了。一个“辩”字,我大做文章,设计了“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字你想知道什么?”的问题,等课题出现后又用“课题已经帮我们解答了哪几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为学文设疑。
其次,课堂设计板块合理。从解决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澄清科学道理,最后到质疑文本,思路很清晰。朱老师认为是最大的.优点。
第三,课堂中有好几次照应。比如,课始存疑与课中突破;课前辩论暗伏与课后结论衔合。一句“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都是好猫”,风趣地表扬和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最后,朱老师指出了亮点,就是课文结束后的质疑环节。学生的提问很精彩,“两小儿笑曰”这里的“笑”是不是嘲笑?“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等等。说明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文本,就像朱老师说的“这堂课学生投入,老师投入,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前谈话只关注形式,没有细心去听学生发言的内容(事实上学生辩论中有好几句跟聪明挂不上号);在理解课文前先安排学生自己说一说对课文内容的最初印象;还有最后科学道理的呈现换语言文字的抽象为实物演示的形象使学生更易明白等。
总之,我想这样的经历不多,但经验很宝贵,在今后的实践中仍要不断地锻炼。
《两小儿辩日》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3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文意容易为学生所认知,语言充满探索与思辨的童真,适合学生阅读。
单纯地从文言文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抓准“为”这一多音多义字,“以”特殊的动词用法,以及文末句中两个通假字,字词障碍可以基本扫清;另从“……乎?”这一特定标志,学会认识文言文中的反问句形式;最后小结本文在语言上的特色:使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因形象生动而语气强烈,引入接下来的思辩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提问,以及自主回答的方式,可以很顺利地完成字词读音和文意疏通这两项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收效良好。
用逻辑引导对文意的深入和拓展,让文字回归思维本身。从寓言本身的构造:小故事+大道理入手抽丝剥茧,需先对故事做一个简短的归纳,理清文中两个小孩争辩的依据,以及得出的结论,用一目了然的`结构图和文中明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小孩争辩的本质原因是角度不同,进而展开对两个小孩以及孔子的评论,肯定小孩善于观察和思考,肯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至于到底何时近与远,为何当时解决不了等,留与学生课后合作解决即可,而我却画蛇添足了。
《两小儿辩日》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4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交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使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从来不敢有所怠慢。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的效果都很难提高。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得到不少听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赏,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自行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疑惑。改变单一的老师提问,老师点名叫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自己设问,自己点名叫同学接题,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感觉自己完全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性很高。
2、字词把握的当堂小测,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问题,及时纠正,效果明显。
3、把传统的串联翻译改为故事情节的复述,既可以让学生自觉熟悉课文,又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4、背诵采用减字法,逐步增加难度,激起学生当堂背诵的欲望,层次感很强,学生的兴趣也很浓。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文言文基本就是盲区,根本无从读懂,更不用说质疑讨论了,所以这部分人在课堂上无所适从。另外由于学生比较紧张,有点拘谨,部分环节没有完全放开,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比较合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感比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质疑释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识。通过这节课,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完善课堂,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