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0篇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0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一堂计算教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口算进行导入,最后出示一道进位口算,以此设疑。学生通过用以前学过的口算的方法说一说计算过程,再通过摆小棒的方式一起来探究进位的过程,因为之前已经学习过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所以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将竖式写到演草本上。在此环节中,本来预设学生能够通过口算的.方法写出竖式的基本形式,但是可能是预习的原因,学生都直接写出了乘法竖式的简写格式。于是我顺势请学生将计算过程直接说出,我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简练的计算过程,然后将板书写在黑板上,重点讲述进位的由来和写法,再次强调写竖式要注意的事项和竖式格式的要求。练习部分,我注意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由基础练习开始,完成基本的三道练习,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接下来逐步提升难度,进行改错练习,更高层次的练习,最后出示拓展练习,做到分层练习。
不足之处:在使用小棒探究进位时,可以让学生都带小棒来,增加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也加深对进位的认识。计算课比较枯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加入一些游戏性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基础练习时,速度可以加快一些,多加入一些其他类型的练习,计算课练习的多样化,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充分理解。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在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首先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优化。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另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在竖式中一般我们是先写两位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提示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用手挡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学生一起在算一遍,这样的形式进行验算,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在做练习时,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学写出来再算一遍,心里验算也是可以的。
在练习投影反馈时,选择什么样的作业反馈,缺乏一定的机智。随手拿的几本发现一个学生把题目抄错了,在选择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可找写的好的作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比较。这方面还需要多钻研,多思考,细心观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3
1、教材中选用大象运木头,猴子摘桃,这些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课堂中,没有像一般公开课改情境,还是应用这两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刚才的教学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2、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理解,让大家欣赏不同算法的精彩,达到思维的相互沟通和方法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优化,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和自我调整,使学生的建构活动富有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尊重不放纵、自主不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叶澜教授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刚才教学中,既追求解决方法的多样化,也重视方法之间的'沟通和优化。教学优化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使其将自己的算法与别人的算法作比较,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需要,从而捂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在教学3×20后,很多小朋友认为用3×2=6,推出3×20=60最简单,但有一个女孩认为用20+20+20=60简单。这时,我还是尊重这位同学的相法,没有强调让她和其他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在算8×20时,我再问她:“现在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她通过再次比较,因为8个20相加太复杂,所以认为由8×2=16推出8×20=160最简单。
因为学生的个人差异,解决同样的问题又想出了不一样的方法,接着带领学生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法,这一点十分必要,也就是优化过程。学生思维开放以后,必要的选择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态度。这一态度也要从低年级培养。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在教学时,出示教材情境图,先找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注重方法的`优化。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但学生们掌握的非常好,整节课效果良好。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我进一步强调了乘法计算中的注意事项:进位的数写在横线上,记在心上,不能把它遗忘。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不可以直接写在那一位上占位。算好以后,把得数和估算的积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
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好几个个。这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是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能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例1中3头大象运木材,每头运20根,用图画呈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并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回忆。在列出算式203以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或是把3个20连加得到60,或是从6堆直观判断一共运了60根,也会有学生通过2个十乘3得6个十来计算,或从23=6类推出203=60。教材预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说出一共运了60根,但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样算的。所以,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一方面使学生仔细地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另一方面使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后两种算法。因为后两种思考对继续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影响很大。
解决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估计学生能列出320或203这样的乘法算式,得出3个20,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203等于60,怎么算呢?(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口算方法。)
生1:23=6,203=60。
生2:可能会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60,或20、40、60这样直接数。
生3:20+20+20=60。
生4:106=60。
重点关注第一种算法,师:23=6,为什么203=60呢?
师:这里的2表示什么?(2个十)
师:2个十乘3得?(6个十)
师:6个十就是?所以只要在6后面加个0。
指名说,全班说:2个十乘3得6个十,就是60。
看着算式说说数量关系: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乘3头大象,等于3头大象一共运了60根木头。
师:那,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呢?(打开书,做试一试)
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用比较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试一试208的积超过100,如果仍然进行同数连加或从一共几堆想一共几根会很麻烦,如果想2个十乘8或从28=16类推就很方便,这是教材为学生主动优化算法创造的一次机会。第71页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了三组口算题,每组的上面一题是表内乘法,下面一题是相应的几十乘一位数。比较同组两题间的联系,从上面一题类推出下面一题的得数,是教材又一次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算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教学也充分利用直观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第70页例题特意把两只猴各有的14个桃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其中一篮放10个,另一篮放4个,而且2个放10个桃的篮子上下对齐,放4个桃的篮子也同样摆放。这样,学生很容易看出两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也容易理出自己的思路。例题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是看图说得数、理思路。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整理、表达自己的思考: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然后把20和8合起来是28。教材重视整理、交流思路,为继续教学竖式计算做准备。第二步是建立竖式的模型。把思考的步骤与过程用竖式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笔算方法,而且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接受竖式,而是有意义地建构。教师在这里的任务不是展示和讲解竖式,而是和学生共同建构竖式,明晰竖式中每一步的计算内容。第三步是简化、优化竖式,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这是在学生理解竖式的结构、计算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先算4乘2得8以后,再把10乘2得20的2写在十位上,既表示它是20,又同时完成了20加8得28这步计算,使竖式计算既快又方便。不能让学生误解为这又是一种竖式,要充分体会是已有模型的进一步简化、优化。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每只小猴都采了14个桃。)
师:2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乘法算式怎样列?
生:142或214。(板书)
师:142谁会算?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生1: 14+14=28。
生2:10乘2等于20,4乘2等于8,20加8等于28。
生3:数出来的,右边一共是8个,左边一共是20个,合起来是28个。
教师重点引导第2种方法:2乘4,算的是哪边的桃子?
2乘10,算的`是那边的?然后把20和8加起来。
师:这种口算方法,还能写成竖式。
师板书:142,2对齐谁?为什么?接下来先算2乘4得八(8对齐哪一位?),2乘10等于20(2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等于28。
师:这样的竖式有点麻烦,还可以写的更简便。
齐说计算过程: 142先算2乘4得八,8对齐个位,再算2乘10等于20,2对齐十位,合起来是28。
第71页试一试让学生计算321,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写竖式的时候,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就能应用例题里习得的算理和算法。教材还告诉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这是因为学生尚未认识乘法交换律,也不会计算321这样的竖式。让学生再乘一遍,再次体会乘的过程,初步学会竖式的写法、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定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7
本课是初次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进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乘法的笔算方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束双文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复习铺垫与情境创设
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2.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在学习不进位的口算时,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再结合例题计算20×8,让学生说思考方法。
3.估算与精确计算
在练习巩固环节中,通过商场里购物的情境,请小朋友帮老师估算一下带的钱够不够、大概要带几十元等问题,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最后通过自由选择几个同样的玩具算算要多少钱进行精确计算。
4. 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交流想法,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商榷之处:
1.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晰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而不是在验算的过程中强调。
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指向不明,应该先让小朋友来说20×3是怎么想的,再说3×20也可以怎么想。而不是教学中两个一起看,层次显得不分明。
2.对教材把握还需加强
对教材的理解,每一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加强。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8
关于余剑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我先后听三次。应该说每次都给我留下新的思考,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本节课是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乘法。关于计算课的教学,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算理及算法,一般是按部就班教学,但余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不仅保证内容充实,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下面就余老师教学设计的特殊之处及细节处理上的一些改动,谈一谈我的感受和思考:
一、说是复习,实则铺垫,巧无声息,层层推进。
在教学复习阶段,余老师无论是试教还是正式上课安排了复习旧知的环节,这个环节实则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的。我个人认为这很有必要,且很有特色,思考到位。这部分教学设计,对学生建立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一新概念的认识有很大帮助,借助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除法,这就可以通过复习再现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几个十是多少的相关旧知的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来认识掌握新的知识,这样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前后联系,为学习今天的知识降低难度。
试教口算:2×43×31×540+40
正式口算:3×42×56×250+5030+30+3020+20+20+20
这是余老师先后教学的一次比较成功的`改进。经过改进的复习题,目的性更明确,增加了几个几十连加的口算环节,这就更加贴近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学生对这部分复习知识的反馈来应对主题内容教学很有帮助,应该说这样的设计对学习本课知识,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很关键。
二、情境引导,突出重点,体验探索,算法优化。
计算教学一个难点就在于计算的枯燥性。学生在学习计算时总是以想当然的态度面对,从而导致学习过程不严谨,思维不紧密,计算错误层出不穷。而本节课的教学,余老师充分结合应用题教学的经验,在问题情境方面下了一点功夫,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产生计算需求;再通过问题推进,使学生产生计算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过硬的计算技能,并且是自主投入,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也从一定程度上陪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创设了大象运木头,猴子摘桃等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会计算。产生于现实需要的问题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了计算的必要性。大象运木头的主题设计过程由三只大象到五只,再到八只,问题层层推进,学生的计算需求也再逐步提高。
但计算教学并非创设了问题情境就结束的,余老师在解决问题后巧妙的转入到计算教学过程。运用探索算法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前未曾遭遇过的新问题,认识未曾接触过的新知识,掌握未曾运用过的新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索算法首先是一种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还源于对算法探索、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在出示了主题图后,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余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集中精力放在计算方法上,余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到三种方法:20+20+20=60;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2×3=6,20×3=60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余老师都表示肯定,但却不停留在算法的多样化的程度,而是让学生自己比较,筛选出简便的方法,从而使算法优化,而这些也都是学生自己思考得来的。再进行一些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优化的算法。
像这样的计算教学过程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还结合知识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后列举学生一系列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这样的过程实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差异教学思想。再者通过引导让学生优化算法,从而巩固算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9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位的与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相同。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后,应用这一已有知识探索出进位的口算方法对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难事。我认为在新课的展开时,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的方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已经能用在脑子中列竖式的方法来口算,一些学生能用前一节所学的方法即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可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应该说,除个别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掌握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但是在课堂上,我没有反思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错,一些学生当然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有些学生对于算理还是有些模糊。在全班反馈中我没有抓住学生的错误进一步反问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只是一味地让别的同学来帮助他正确解决。然后在课后单独辅导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询问其错误的原因。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记得有个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笔直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使教学显得一帆风顺、严丝合缝,这样的课未必是好课。“剥夺学生犯错的权力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数学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权利,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所以,我想,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的同时,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原有的错误为什么是错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分析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关注这种错误,从而真正理解算理。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0
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积相加。
一、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2、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T: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1、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办法计算?怎样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2、T: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
【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会有序思考。】
三、分类评价。
1、T: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的算法,我们能否把算法分类?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摆学具求得数。
画图求出得数。
连加法:12+12+12=36
数的分解组成:10×3=302×3=630+6=36
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7×3=216×3=18
4×3=12或5×3=15或18+18=36
24+12=3621+15=36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样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数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
四、介绍竖式。
1、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者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2、板书展示竖式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板书边说明。
3、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
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4、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知道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掏题有哪几种算法?1、练习一第2题。
【通过练习,揭示知识点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揭题方法有自己的理解之后,通过内化,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探索算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摆脱常规思维方法的限制,具体的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