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潜力提高的职责,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潜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透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上完历史课后,感觉十分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持续用心状态,之后,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徐世慧和马蕊琪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徐世慧和马蕊琪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搞笑,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必须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留意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取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十分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潜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齐,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透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用心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日的故事,而是在这天的尝试中变化、改善。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一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
让学生了解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和作用。本课分两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成就,第二个子目着重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两个子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义务教育既为高等教育输送大批生力军,又是“科技兴国”的奠基工程。由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难点是:“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本课导入框、活动与探究等设计较好,能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
1、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成果和本地区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突破重点
2.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分组讨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问题和展示各组所搜集的我国教育发展成就等形式来突破难点。
3、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强直观性,感悟历史。
本节课教学要借助今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重大成就,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并通过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认识实施“科教兴国”重大决策的意义。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3
上完《伟大的历史转折》这节课,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对历史的课改进行了一次实践,如何创设历史情境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本人有一点感想,总结有以下两点:
其一:充分的教学情境预设,使历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都不相同,再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情境预设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这节课我先以1977年一个故事,来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请大家帮忙看书解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多么的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意愿,对历史有了深深的认同感。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历史课堂由“死去”变得“活来”。
其二、及时感悟历史,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历史知识静静地躺在书本里和教师的脑海里如何让学生去思考?太多必需的“生成”需要我们去经营和促成。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那些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甚至厌倦。所以我一直以故事作为这一课的主线,及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顺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你能想象一下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有何感想?学生答完后我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这个故事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父辈命运的缩影,也是我们民族命运的缩影,经历了黑暗,迎来了光明。希望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始终相信那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就过去的。这样使学生会感到历史对自己很有用,在历史课上不仅是“热闹”,而且是历史背后的.人生感悟。
【改进措施】
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有两点遗憾。首先:课堂的节奏显得过快、教师语速较快,给人造成了授课教师始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其次:课堂知识的前后联系并没有指导到位,如建国后法制建设的发展等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是要坚持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进行“活史”教育。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物,但它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体现这一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确实联系紧密,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他们自然会觉得历史有趣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学好历史。比如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假如由老师当一名记者,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老师设计提纲向全班同学调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
二是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反思在实施教学过中我有以下的反思与体会:
1.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课在八年级(4)班试讲的时候效果不好,时间上还来不及。但在八年级(3)开课时教学效果却较好。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班级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设计的问题要适合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方面,以前虽有认识却研究得较少,以后在教学中应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他们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教到杜甫的一句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一学生问道“老师,你不是说是冬天吗,为什么杜甫还说酒肉会臭呢?”首先同学能够提出问题是值得老师欣慰的,我在肯定这位同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杜甫说冬天的酒肉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使同学认识到杜甫对统治者的揭露和对百姓的同情,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伟大诗人形象立刻展现在同学的眼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在备课时我有意识地去收集了有关本课内容的相关资料,所以在学生问到时才能回答。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除了需要教学智慧外,我认为教师丰富的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教师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从容地引导学生迈入知识的殿堂,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其中也包括显性和隐性的历史现象的内涵、外延、内在因果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再认史实的潜力。同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归纳、综合问题的潜力,不是单纯的重复教材中的史实,而是对教材中所涉及史实的升华、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掌握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所务必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过好识记潜力关
初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小学学了一些历史知识,在某些方面有所了解,却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关系及基本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但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或对知识点记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师用讲读方式与学生共同阅读,弄清每一课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知识点的表现、本质,初步建立起知识网络系统,做到合上书,使每个历史知识点都历历在目,真正做到基础知识过关。
二、着力培养师生感情,注重情感教学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有一种“移情体验”在发生作用,“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所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感情的倾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时起着感染和激励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能够融洽师生关系及简单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情感能使学生精力集中,教师在此时充分利用学生此时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由自发喜欢听课转向自觉的学习需要上来。当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因此,从某个好处上讲,注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用心性、进取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好处。
三、精讲,对历史现象进行立体分析
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后,教师在上课时,对每课都要进行精讲,对历史现象进行立体分析,这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对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第二,对历史现象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
第三,透过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发掘出隐性知识。
第四,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6
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决定于课堂上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何激发课堂活力打造魅力课堂,我认为教师对教材资源的挖掘、学生资源的挖掘、教学方法的选择、多媒体的利用等至关重要。教师应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因而恰当处理教材。这节课在利用教学资源有以下特色:
一、以主题立意的方法组合好图片
能呈现图片不算开发资源,乱摆放图片就象是农业的粗放经营,效率低下,所以本课以立意为线索,组合好图片。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突出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实行专制统治,恢复封建传统秩序,在选择图片时,首先以对比的形式,把孙中山的理想,临时约法的精神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作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其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用“跪”的图片作为专制的象征,以迫害妇女的“裹脚”作为愚弄百姓的象征,让学生更具体地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视频、音频的适当剪裁和适当运用
视频音频资源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选择这些资料时要注意清晰度和实用性,避免时间过长。在选好素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剪辑和补充适当的文字介绍,本课《兰花草》一曲是脍炙人口的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我并没有直接把歌词放出来,而是在播放歌曲的时候,把胡适的白话诗打出来让学生欣赏,同时把有关咏兰的古诗的文字摆在一起,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思考和歌曲相关的白话文革命的问题。
三、以表格的配图片的形式突出课本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的人物、时间不容易记住,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将图片与表格相结合,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本的重点知识。如新文化运动的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在图片的强力对比下再配以表格,学生不但掌握文字内容而且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的`记忆比单纯的机械记忆更加牢固更有效率。
四、穿插活泼的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本课穿插了两个课堂活动,一是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封建文化的卫道士和新文化的先锋,学生必然需要体会和揣摩这两个角色的特点,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就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另外一个课堂活动就是复活历史过程,参与历史过程,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进入到当时的场景中,我总共分了三个情景,有《新青年》编辑部、记者寓所等等,通过具体的场景设置,学生如身临其境,多了一份责任感也多了一份神圣感。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7
在《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同时,也使我对这种教学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所谓自主学习,虽重在强调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是放任学生,让学生随心所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学案提出预习的问题时,一定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好学生的'思路,对于本课我的问题设计思路如下:
1.首先利用数轴图示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落实基础知识,并找出本课的外交成就的主要大事,并把每个事件填在数轴的相应位置上。这样,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而且时间脉络清晰。使学生既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对内容按发生的顺序进行了一次梳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历史。
2.接着上一问题,再进一步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通过抽取历史事件的共同属性,学生对本课主要历史事件做出了三种归纳:①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②21世纪初期的外交;③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几件事。学生通过看图示学会了找共性,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与归纳,在学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问题再深入一步,共同来探究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使问题顺理成章,自然深入,学生既有兴趣去学,也不会觉得费神。
综合上述内容,本课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学起来轻松、主动、有热情、效果好。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要在课前设计一份好的学案,尤其是要设计出好的问题来。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8
以问题导学、帮学促成效学生自主学习时,基本上是依托《同步与探究》,但是大部分学生仅仅是按照同步上的填空在课本上画画,对于知识点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与整合。甚至有些学生不清楚知识点所考查的问题。于是本周我改变了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把知识点整合成问题呈献给学生,同时要求所有同学必须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并加强“将”对“兵”的监督、帮扶作用,并要求展示时首先由C类学生展示。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向着目标进军,徘徊在学生间我看到“将”对其“兵”询问着解答情况,指点着做标记,依然记得王彦伟对孙清华说“郑成功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这就是对郑成功的评价,你在课本上画下来,在一边写上评价二字。”指点的`多么到位,我甚是欣喜。这节课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了些,以至于预设的任务没完成。但是以问题导学、帮学让我深深感到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很有实效。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潜力提高的职责,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透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上完历史课后,感觉十分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持续用心状态,之后,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搞笑,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齐,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透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用心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
历史学习是一个由小见大,日积月累的过程,初二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解决历史问题的历史观察和历史思维能力,但是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大而全的问题设置。我的具体做法是化整为零,把问题的难度放缓,让学生在逐步探讨的过程中解决难题。例如关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可以细化为以下问题:
1、鸦片战争结果如何?
2、鸦片战争时中国的经济、军力、武器、士气如何?
3、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
4.当时的中国人有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综上所述,你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避免了课堂上“只见学生在活动,不见学生有体验……”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1
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十分狭小,比如我在讲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说故事。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述和比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故事之外,其实历史课堂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话剧、知识竞赛等。尽管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但历史课堂中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孩子,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讲述到“远古人类的一天生活”时,有几个班的小组尝试了表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准备出一些简单的台词和相关的动作,确实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能很认真、很投入的表演,着实让我欣慰。
历史课定期准备一些知识小竞赛,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竞赛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前三课上完之后,我准备了一次小的知识竞赛,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在第一个班进行知识竞赛时,我准备了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于抢答题不能确定谁先抢到问题,所以课堂的控制有很大难度,所以其后的几个班,我就取消了抢答的环节,虽然这样竞赛的气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不管是历史表演还是知识竞赛,再或者故事讲述,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讨厌历史、厌烦历史,也许这就是历史老师最大的心愿。
历史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本身就是历史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是历史知识的一个活用,不至于让历史真正成为历史。当然,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好好准备的,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形式不仅仅再是形式。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2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形象,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本课我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比较法: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然后我紧接着提问:“哪么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如何呢?”让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那句话,从而得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外交的特点:平等、独立、自主。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后面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意义打下了基础。
2、问题搭桥法:例如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提问: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后指名学生回答,这时学生说的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又把其分解为三个小问题:
(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3)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敌视中国?这样通过以大化小,引导学生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3、历史故事法:新教材的简要给了历史课堂一定的弹性和空间,这就为能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提供了可能。在本课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必须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用外交故事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引发思考和争辩。
4、通过伟人,感悟历史:让学生认识伟人,最好的方法是读伟人的事,学伟人的话,在伟人的言传身教中感悟
存在问题:
对于感受周恩来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这节课的设计还不够,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众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提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应该多增加一点课外的故事、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新中国外交中,周恩来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这节课未能充分有效做到。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3
本单元教学紧扣课标要求,能通过图片及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学生能主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动释疑突破本单元重难点;学生能深刻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城市改革重点在国企改革。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科教文体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自主地找出归纳科技、教育、文艺、体育方面的成就。关于外交成就,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探究合作,并深刻理解邓小平“一国两制”内容及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中国现代史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的生活,教师通过相关时事讲解、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等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课的主线。
同时,由于中国现代史涉及较多的理论和抽象概念,如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课,就涉及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概念都有点偏向高中政治学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后整理相关资料,复印或通过邮箱发给需要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学生,真正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4
对于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学习,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观察、比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三级阶梯的界线有何相似之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运用科学方法手机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自身潜能的发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完整的自然环境,由于其内部的自然要素的差异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不仅影响当地的生产而且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民俗等人文活动,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处处呈现新课程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属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实处?评价是否多维而全面呢?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真正与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相结合?
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确定新的评价目标
过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但现在看来,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与“学”的.状况才是评价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具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功能:1、对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面做一个测定;2、对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程度做一个判定;3、充分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功能定位意味着纯书面的考试本身并不等同于评价,而仅是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为评价提供一定的量化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性评价。
根据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为了尽可能做到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我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确定为评价目标。总体而言,认知领域包括对基础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原则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包括学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技能领域包括思维能力的基本和实践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