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发布者:金华大帅 时间:2022-12-30 00:19

【荐】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决定课的上法

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其实在我们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然后,让学生也顺着我的话题接着聊。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

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

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

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警惕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3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

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4

今天是跟岗以来第一次上课。早上第四节在八(10)班上,上之前已听了同行两位学员的课。上完后,我对本次的教学提出如下反思:

1、课件制作不够科学,部分页面颜色搭配不科学,造成后面学生看不清楚;

2、缺少视频、音频,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3、时间把控不到位,前松后紧;

4、师生互动不够热烈,未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5、讲授过多,学生本人活动较少,未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提高课堂效率。要寻找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去授课。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5

新学期,进行一单元议论文教学时,明确了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每篇文章的论点及其提出方式。基于假期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议论文又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为《谈骨气》、《想和做》设计了一个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大体如下: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法→生速读两文(1000字/分钟)随手划出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比较两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有何不同→根据讨论结果南、北四排分别就两文列出提纲,小组共同完成一份→提问反馈、质疑问难、我很为自己的设计暗自高兴,可学习的过程并非我想像的那样,一节课只进行了教学内容的1/2,学生对每一步的问题都反应的`很慢,课后,我苦苦思索:为什么教学内容不能像设想的那样顺利进行呢?设计一节课的内容结果却用了两节课时才完成。从设想的角度看,我觉得自己的课是失败的。犹如一部好的作品有了一个精美的开头却落了蹩脚的结尾一样,我从各个方面分析这节课不能如愿以偿的原因:

一:没备好学生。学生假期只是很肤浅地读了遍课文,对议论文的许多知识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朦胧的状态,初学速度慢是一定的,而我则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内容设计有点贪多求全,一节课根本解决不了。

三:学生阅读速度过慢,拖延了学习的时间,所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是当务之急。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我想的那样及时完成,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6

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严峻问题,也敢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重大。于是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和大家共同交流。对自己在工作中一些体会做一下小结。

一、教学方法要稳中求变

因为单一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既需要象做饭一样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例如每天预习,需要有一定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生字、词语以及有关作品背景和作者资料,初次阅读课文,是必须掌握。而有时也需要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朗读最好段落录下来,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人物性格和思想。

二、教学主体要调动激活

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火花。有时我们总是为僵化课堂气氛而很苦恼,其实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一天可以培养。新课程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执行者。尤其是现在孩子他们从小接受良好教育,聪明指数绝对超过了我们小时候,如果要是用我们来衡量他们是不行,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平台。例如:在学习《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想一下,这个没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美景病人,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纷纷去说。有说,他懊悔之极,后来自杀了;有说,他也旧病复发,痛苦而死;有说,他在一次次噩梦中死去了;还有说他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医生来这个城市,于是很巧治好了他病,而他后来就用自己所有钱,买下了对面土地,把他建成了一个美丽公园……学生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师想象。

三、教学重点要突出体现

语文课堂要突出重点,体现亮点。其实新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特点。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主要是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说,而四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运用了对比方法,但是对比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既看到知识整体特征,又看到每一课特点。既要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营造快乐语文氛围。例如《孔乙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孔乙己境遇而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已经制成光盘课本剧来感受主人公悲惨命运。《口技》则可以让班上有这方面特长同学去施展自己才能,在快乐同时了解什么是口技。《变色龙》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角色读,然后自己选出最佳搭档来展示给同学们。

四、教学情感要交流酝酿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情感教育是失败,没有情感课堂是痛苦,让学生能把自己喜怒哀乐,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形成情感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情感既是教育目标,也是教育手段。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了《父亲》歌曲,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父亲,想想父亲给自己关爱。其实老师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给学生唱,或者让有能力学生唱,这样学生更有深刻体会。我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候,给学生唱《小白杨》,尽管唱没有歌星好,可是学生还是觉得我们老师真行,于是就更加强了学生对老师崇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范围要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社会。如果就语文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习好,我们精彩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很小一部分,只是能应付考试,而学生能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语文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所以必须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思考,不在要求统一答案,所以这就是说老师一定要把思维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提高。要让学生更多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积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们有了自己思想才能真正积极去学习语文。

语文作为母语原本有它得天独厚优势,可是现在却因为教学课程而变得过分单一,使语文失去了原本应该有活力。尤其是现在语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是必考,所以老师们在复习时候有时会过多把经历放在一个一个生字记忆,要求学生一个字不差把文言文背写下来,于是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经没有了语言影响力文章,了老师教学重点,也成了学生学习难点。学生苦不堪言。当然我们不否认古人知识广博,也不否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辉煌文化遗产,但是不应真正让它成为学生学习重点,我总是觉得应该是一种人文积累,而不是文字积累。古人东西再好,还是应该去更多发展现在理念。由于有文言文很长,学生又没有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不得不为了考试而逼学生去背。尽管考试时就是那么10分左右题,可是面对一分也不能少考试来说,对于关系着学生命运考试来说,总是不能忽视,所以成了一项负担。对于优秀学生还不是问题,对于差一点学生那简直是如登高峰。

不过,教师也可以分层而论,让学生体会古人语言精炼,可以让学生去积累和欣赏自己喜欢一些诗歌和文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背诵课本上几篇,几首。

六、教学内容要开放灵活

努力建立开放语文。语文是母语原本就是学习其他科基础,是学生将来生活重要交际手段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各科都是孤立进行教学,学科本位思想太严重了。课程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忽视了学生知识联系,以及科目交流和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说语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当然我们不否认语文考试以往存在弊端,而导致应试和素质冲突。课程过度强调统一,东、南、西、北、中,亿万学生同时学习统一内容,使课程变凝固、僵化,缺少了弹性。

可喜是最近考试出现了科目交融,尽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为了这一点分数老师们会苦心去经营,会努力形成一个教育整体。

有时我们生病时会因医院科室分太细,以致有时生病了不知道要去哪个科室而苦恼。其实我们教学也应该是适当有一点沟通,不要因为自己不是英语老师而不敢说一句英语,不要因为自己不是物理老师而为自己对物理知识浅薄而做解释,其实老师应该是一个多元整体,是一个一专多能结合体。

当然不是说语文课都上不伦不类,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语文课堂要打破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快乐融融,让语文不在是学生负担。这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心愿。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7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8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擡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

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羣星闪烁,作者的亲人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德与他们团聚。

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从而更加明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长相思。

七年级是小学和初中的过度阶段,小学里的学习依靠性很强,自觉性比较差,习惯老师时时刻刻的看着。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适应。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差,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讲话、做小动作,经常要停下来整顿纪律。没有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作业完成状况很不理想,经常有五六个人不做作业,如果是双休日的话,那作业状况就更差了,有十多个学生不做作业。大多数学生字写的较差。一句话就是学习态度较差。其次,是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到处乱扔垃圾,不尊重老师等。针对这些状况,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每一天练二十分钟的字。一开学,我就要求每人准备一本钢笔字帖。学生练字,我也随堂指导。有部分同学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写的字有较大的进步。

二、狠抓作业完成。每一天加强检查的力度,从小组长到课代表,仔细检查,详细记载。一旦发现有不完成的现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忙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另外我还协同家长一齐监督检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有极少数顽固分子。

三、加强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是语文素养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学生的双基较差。一方面我透过早晚读和课堂上的时间,加强诵读训练。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理解的字词等。一课一课的过关。每次默写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们订正,把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再次强调。另一方面,我发现学生的答题很不规范。为此,我详细的讲了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有的还要求学生们熟读熟记。再透过超多的练习,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转化成解题潜力。

虽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后的考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问题在基础知识上。积累与运用,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潜力。如看拼音写汉字,四个字都是平时默写过的,强调过的,全对的仅仅十多人。课文名句默写,都是平时强调的名句,仍有不少学生扣分。这些都是平时基础掌握不扎实。专题与综合实践,题目是我们做过的,但是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听课效率差。

诗歌赏析一项是难点。这次也不例外。学生不理解诗歌的大意和要抒发的感情。同时组织语言潜力也有待于加强。

古诗文阅读。从答题状况来看,能拿满分的学生不多。集中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翻译的潜力,以及对文章资料的把握。不少同学不理解资料,所以不会翻译句子,更不能结合文章答题。因此以后在上课时就应尽量具体讲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学生在复习时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认读与理解潜力,分析与综合潜力和.鉴赏与评价潜力。学生分析概括的潜力较差,不能规范答题。仿句也是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9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构成与理解,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状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潜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潜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构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透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用心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潜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经验必须程度上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个性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发展空间。因而,我能够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潜力。透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潜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透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透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必须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资料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资料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能够充实自我,反思不足能够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0

本节内容从三个方面说长江,一我国的第一大河,二黄金水道,三开发与治理,其中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内容较多,一课时说完,使很多内容在讲解上不够全面,甚至有的问题不能拓展,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在说长江的洪涝灾害的治理时,只讲了治理措施,没说洪灾的原因,使学生在后面的思考题“为什么要对长江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理解和回答上带来困难。并且在时间安排上显得不合理,前面长江的概况用的时间过长,而本节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开发和治理安排的时间不足,使得后面的内容大多感觉在赶时间,就是一味的讲解,学生活动,学生参与的就少了些,这些反映出我对课本和课标的解读不够,在教学时,对一些问题不知取舍,总想面面俱到,结果使得时间分配不合理,也使得对重难点的讲解不到位。

另外,我上课时表情单一,严肃,使得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亲和力少,与学生互动存在困难。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反思,今后的教学中时刻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1

以前老是认为一节课顺利按教案完成的课才是成功的好课,但是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使我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闪光的金子》一课更使我认识到一节好课的评价在于课堂的生成多少,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充满活力。

苏教版第四册第16课“闪光的金子”写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每上这种课文,学生们大都会无精打采,对课文内容提不起多大兴趣。虽然徐虎就在不远的上海,新闻、各类报刊上也都有他的报道,可孩子就是孩子,总对那有趣的寓言、知识性的童话或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感兴趣。

课上了大半进入了尾声,师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虽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是能听懂的,能答上来的,但也只是浮于表面。正在我要要想个好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全文时,坐在第二排的一个男生呕吐了起来,边上的几个学生在同一时捂起了鼻子,我看到这情况说:“某某同学身体不好,请大家谅解!”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这本来就不是能预设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这堂课,在讲到最关键地方。我抓住这一生成,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刷刷刷,不约而同举起了大约30几只小手,有几个嘴里还叫着:“我来,我来,我去拿些沙子来。”“我来拖地。”我感动极了,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大家这样积极。我随意点了3个男生,我把他们称为“小徐虎”,班上小朋友马上笑开了,笑得他们怪不好意思的。他们利索地开工了,只一会儿工夫就把地面搞干净了,可见他们平时也是乐于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好孩子,不然没那么麻利。在3个“小徐虎”工作时,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的总结了课文,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也许会缺乏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如果这堂课按我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会感到苦草乏味,不感兴趣,而且对知识点难以掌握。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的时空,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活泼,虽然最后的局面有那么一点“乱”(热闹),但这一“节外的小枝”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也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倡导学生多读书勤练笔作为教学的重点。现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反思: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

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要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读者》等,文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让学生自主摘抄,扩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大量记诵,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学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本学期在文言文、诗歌的教学上,着重注意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两个方面。文言文的翻译必须放到课堂完成,课下进行巩固。

诵读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课堂上经常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3

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是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就是告诉我们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性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将它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样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用于习题课,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们传统课堂习题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这个的主体,习题上课学生做,教师讲,纯粹的是以教师对答案为主。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只是一味的听,判断自己做的对与错,上课只是死的知识灌输,无休止的 填鸭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是的是 死 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培养出没有主动学习精神的人,培养出不会学习的人。那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我认为,在习题课上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我校的 1236 的教学模式运用于习题课,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题课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坚持六个 凡是 :凡是学生都知道的不讲解,凡是学生能说回答的就不解释,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只是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在九年级教学中,原来辅导学生训练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的时候,我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模式,学生先做,然后我就逐题逐题的分析讲解。但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变成了死记答案的 机器 ,变成了被填的 鸭子 ,而实际收获甚微。本周我在引导班上的学生复习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知识时,就采用了学校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做了尝试,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要优化习题,能突出教学重点,并能以此拓展延伸。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习题。这是一个 独学 的过程,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期间老师可来回巡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做题动态,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在学生们做题的过程中,我穿梭于各学生中间,发现习题中基础部分掌握的很好,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及文体常识都能熟练运用,但是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就有些力不从心。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合作学习

在发现问题之后,我采用了 1236 环节中的第3环节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学生们能熟练掌握的习题便让小组内的学困生在组内交流,这样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巩固,更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学习的乐趣。而难度较大的习题则由小组长主持在组内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时我会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比一比,哪一个组交流得更认真,学得更有效率,分析得更依据。只要放手让他们组内去解决,他们对答案的理解往往会更 有理有据 ,会常常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一环节是对知识进行性的检测,突出了 弱势群体 ,也体现了 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 的特点,这就是 对学 与 群学 。当我把任务说明白后,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了,我看到了孩子们变得活跃了,表情也轻松了许多,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三、分享学习

这一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习题中的问题与困难,小组内能解决的就在全班展示提升,使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如果其他组在分享中有所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也可以在全班分享。这样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就得到呈现,这种教学不仅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教学效率高,而学生的理解、掌握、体会也变得更深更透更快。一节课下来,原定的两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就解决了。在综合复习了八年级上册的文言知识后,我对知识进行了汇总,把握知识内在联系,触类旁通。从他们的表情上我看得出来他们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

无论是哪种课型,作为教师我们更多是要给学生创造这样自主机会,更要善于去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去探究问题,支持学生的那些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要求学生的思维和精神随着自己的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没有拼时间的焦虑,没有拼习题的兼备,有的是课堂上运用智慧的愉悦。总之,在课改路上,我们只有迎着课堂改革的强势东风,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4

应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发展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头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审视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那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教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必须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提高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资料中丰富的人文,具体根据教学资料关注不一样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到达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向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仅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向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向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教学载体的审视

1、文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所以“探究”教材,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仅有教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必须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作者构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冲淡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质的特质,难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师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仅有教师适时介入,或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或对文本作适当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雪莱有一句名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吗”,其实此刻,沐浴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动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

摘要:教师必须善于从教学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炼好的教学方式,不断积累富有实效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吸取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检测与实效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训练目标;达成;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12-0107-01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就是不重视教学后的实效总结。作为一位有心的教师,每节课之后都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所讲的内容哪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哪些还能讲的更加到位,我们总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其实就是教学心得。教师要是在每天课后抽出一定时间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和失败的经验予以总结记录,然后不断地反思推敲,提出精华去除败笔必能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

1.反思教学的亮点

所谓教学亮点,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处。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课堂,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曾经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不想有学生突然提出想让老师也背诵其中一段,笔者当即声音并茂地将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学生的热烈掌声。笔者趁热打铁又将王勃的《序》也背诵一遍,看着学生目瞪口呆的样子,笔者因势劝谕学生学习古人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因为有些文章确实是千古华章,经常颂之,既能提高语感又能陶冶情操,实为一举两得。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提示,每节课都应有每节课的出彩之处,只要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画龙点睛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2.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对即对错即错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语文知识至今都存在学术争议,所以即使有教学上的瑕疵也不难发现。如果能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作将来改正之之用。同时不断地积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

3.反思教学中的教

北师大附中程翔老师习惯于每上完一节课就会一遍遍的重温教案备课,揣度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堂课即使准备的再好,也会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

一失。语文教师的好课堂就是在不断打磨中炼成的。所以说语文教师都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该发扬的发扬该摒弃的摒弃。唯有如此,才能根据自己的反思重新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制定更为优秀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反思教学中的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互动式教学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常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语文教师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此,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那么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身份,真正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而是学生的服务者,是学生的参谋。学生的学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的拨云见雾,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反思的。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真是需要,语文教师才能有目的的积累自己的课前准备素材,使自己的教学准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5.反思教学评价

评价一堂课的教学实效高低,在于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测试,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写作。这也就是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地方,对语文教师评价课堂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思维,而应该创新理念,力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走出校门,到生活中体验学以致用的真实效果,也是我们评价教学实效的一种新思维新观念新形式。当然,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还很多,需要语文教师挖掘潜力体现智慧,只有深入的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6.反思目标达成

每节具体的课堂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有的青年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一般都设计得尽乎"完美'',但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每节课后,我们都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知识目标的重点是否突破,难点是否化解;情感目标的情境设置有没有达到使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能力目标的设定是否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体现出来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目标达成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从而使目标顺利达成。除以上几点外,我们还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容量等是否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反思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记下错例,以错为戒,以错促思,以增强再教时的针对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思维、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中的教育学,反思教学评价与目标达成,就一定能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以后的

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坚持教学反思,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取得自己教学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