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5篇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语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体验学习儿歌进行游戏的快乐。
2.乐于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火车开啦》伴奏,水果图片人手一个,西瓜爷爷图片火车图片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习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
仿编儿歌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进入情境,熟悉儿歌内容
1.先听声音。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开过来了?《火车开啦》伴奏
生:火车。
师:是火车开过来了(边说边出示火车)。
2.司机西瓜爷爷出场。
师:原来是西瓜爷爷开着火车准备去旅行啦!(出示西瓜图片)
师:我们和西瓜爷爷打声招呼吧。
生:西瓜爷爷你好!
师: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边说边有节奏的拍手)
师:咦!谁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
生:去哪儿玩。
师:卡嚓卡嚓又是什么声音?
生:火车。
师:是火车开动的声音,对不对?
3.水果宝宝上火车。
(1)师:西瓜爷爷还请了其他水果宝宝一同去旅行,我们来看看他请了谁?(出示苹果)
生:苹果。
师:哦!苹果宝宝也想去旅行,我们和它问个好吧!
齐:苹果宝宝,你好啊!
师:我们一起来请苹果上火车。
齐:苹果苹果,上火车去旅行吧!
师:老师把它编成了一句好听的话来请它上火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苹果苹果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边说边拍手)
师:谁会说?谁来学一学?(请1~2名幼儿尝试下)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师幼一同说。
师:我们来看看苹果宝宝有没有上火车。
师:上火车啰!(将苹果宝宝的图片放在第一节车厢上)
(2)师:第二节车厢会是哪个水果宝宝?我们看一看。(出示香蕉图片)
师:是什么呀?
生:香蕉。
师:我们一起向香蕉宝宝问个好吧!
齐:香蕉宝宝,你好!
师:谁会用刚刚老师说的好听的话来请香蕉宝宝上火车的?(请2~3名幼儿)
齐:香蕉香蕉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
(3)师:接下来看看会是哪个水果宝宝上火车?谁来猜猜看。(幼儿猜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是谁呀?
生:原来是葡萄。
师:我们向它问个好吧!
生:葡萄宝宝,你好呀!
师:这回老师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话来请葡萄上火车。谁会?(一幼儿尝试)
师:还有谁会?(请1~2名幼儿尝试)
师:我们一起来,好不好?
齐:葡萄葡萄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
二、完整地欣赏儿歌。
1.师:西瓜爷爷请了这么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兴了!它一高兴就给我们念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水果宝宝去旅行》。一起来听听: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苹果苹果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卡嚓卡嚓卡嚓嚓,水果宝宝去旅行。
2.师:好听吗?想学吗?
师:现在我们来看着西瓜爷爷开的火车,一起来学学这首儿歌吧!好吗?
师:准备好了吗?(师幼一起来)
3.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呀!我看到许多小朋友已经会念了,让我们再来念一遍好不好?这回老师的声音小一点,你们的声音大一点好吗?齐念。
四、仿编儿歌
1.师:可是呀,还有一节车厢空着呢?谁想请别的水果宝宝上火车?(举手回答)
师:那你会用好听的话来请水果宝宝上火车吗?
幼儿尝试。(可以请菠萝、梨子、樱桃等)
2.师:西瓜爷爷真高兴,小朋友们真聪明,它说了给你们每人一个水果,就藏在老师这儿。下面老师将它们送给小朋友。你们看看说说你的是什么水果宝宝?什么形状的?长得像什么?
(1)幼:香蕉--黄黄的,弯弯的,像月亮。
师:还有谁拿到的和它是一样的,站起来或举举手给大家看看。
(2)师:谁还拿到其他水果宝宝的?
幼:葡萄--黑的、紫的、圆圆的像小球。
师:还有谁拿到的是和他一样的?
(3)师:谁拿的是不一样的?
幼:草莓--红红的,像小爱心。
(4)师:还有谁拿到的是不一样的水果宝宝?给大家看看。快些,还有谁是不一样的?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像太阳。
五、以游戏结束。
1.师:现在我来做西瓜爷爷,好不好?请你们这些可爱的水果宝宝去旅行。我请到什么水果宝宝什么水果宝宝上来去旅行,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
2.师围场地一周--叫上苹果宝宝,围场地一周--齐叫上香蕉宝宝,围场地一周--齐叫上葡萄宝宝,围场地一周--齐叫上草莓宝宝。
师:都上车了吗?我们去旅行吧!和老师们说再见吧!(边说儿歌边围场地一周)附儿歌:《水果宝宝去旅行》
西瓜爷爷开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苹果苹果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
香蕉香蕉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车,卡嚓卡嚓去旅行,卡嚓卡嚓卡嚓嚓,水果宝宝去旅行。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选择了室内,如果选择室外会比室内更好。
2、本课层次及结构太过简单,没有层次感和逻辑感。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2
幼儿及教材分析:
小班幼儿对于重叠的象声词“汪汪汪”“喵喵喵”“嘎嘎嘎”“叽叽叽”比较熟悉,幼儿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应说出小动物和它们的叫声。儿歌《小朋友爱清洁》句式重叠、儿歌内容易懂,以小动物的话来提醒幼儿要做好一些日常生活的清洁卫生工作,语言充满了童趣,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比较简短,因此儿歌中“××叫,×××,叫我×××”的句式对幼儿也是一个挑战。
成功之处:
1、再次优化教案
在上此次教学活动之前,我先听取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他们课堂的教学情况,我对教案的一些环节进行了修改,如:
①为了先让小朋友巩固较简单的句式“××叫,×××,”我在分段欣赏儿歌内容环节增加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小鸭叫,嘎嘎嘎”;“小鸡叫,叽叽叽”让幼儿先掌握前半段句式,这样学习后半段句式就会稍容易些。
②在引出主题前,先让小朋友们一起把小动物们说的话来说一遍,巩固句式“××叫,×××,叫我×××”,同时引出主题,小朋友要爱清洁,讲卫生,大家才都会喜欢他。
③在第二环节学念儿歌中,原先教案为“分男女朗诵儿歌”,我在听了2个班级的朗诵后发现小班幼儿现在还不能分清性别,在教学时这个环节会出现一些小混乱;而且班中女生少,男生多,在朗读时女生的声音音量比较处于弱势。因此我在上课时把这一环节改为“师幼分句朗诵儿歌”,老师说“××叫,×××,”幼儿说“叫我×××”。这样既可以解决以上所说的问题,又可以巩固句式“××叫,×××,叫我×××”。
2、逐步培养幼儿的文明语言习惯
幼儿经过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形成了常规意识,课堂纪律有了一定的好转。在课堂上幼儿能做好小听众,认真的听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不插话打断别人;对老师的提问能主动积极的举手发言,而不是七嘴八舌。幼儿的文明语言习惯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序。
不足之处及整改:
1、没有对教具进行修改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自制的儿歌图谱中有些图片会让幼儿有误解,如“洗脸”的图片,很多幼儿看到后都以为是打鼓;“擦鼻涕”的图片,幼儿都看不出鼻子下面是块小毛巾。但是我在上课前并没有对这些教具进行适当的修改,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图片的认识也出现了混淆。我应该在上课前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对及时对教具进行修改,让幼儿能借助图片更容易的理解儿歌内容。
2、语气、语调太平,不能很好的调动孩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气、语调没有什么变化,始终平稳的语气无法调动孩子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变换,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3、难易层次没有把握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前半段让幼儿自己去说,后半段反而是和幼儿一起去说,难易层次没有分好。我应该把句式架构铺设好,把握由“易—难”的层次,多让孩子去说,让孩子有挑战的喜悦。
4、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回应
在“小鸡是怎么叫的?”提问中,有幼儿回答:“喔喔喔”。我没有及时的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回应,而是为了要理想的答案“叽叽叽”直接叫其他幼儿发表意见,导致后面的幼儿以为“喔喔喔”是对的都这么说,导致我最后并没有从幼儿那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我应该一开始对幼儿“喔喔喔”的回答给予回应,“喔喔喔是大公鸡的叫声,我们现在来的是小鸡,小鸡是怎么叫的呢?”并配以手势动作让幼儿加以理解,我想经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比较容易理解并回答。
5、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减少了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儿歌中,“换衣裳”的图片出示后,很多幼儿都是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回答的是“穿衣服”,而我强调了儿歌原本内容“换衣裳”,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其实我可以随幼儿的回答来说儿歌,不要过分强调完全按照儿歌本身内容来说。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3
《逗蚂蚁》这首诗歌节奏明显、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产生兴趣,通过猜一猜:“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客人一起来做游戏,猜猜它是谁?”。用猜想形式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再通过喊一喊,逗一逗,设计了游戏情境“逗蚂蚁”,引导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理解儿歌内容,并熟悉儿歌句式“ 蚂蚁来呀来”。第二环节我改变了以往单一模式的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儿歌中的“哼哟哼哟搬得欢”,启发幼儿分别对“哼哟哼哟”与“搬得欢 ”进行联想,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儿对蚂蚁体型小、力气小的印象:二是发挥了移情作用,让幼儿明白有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是快乐的事。在试上时,情况并不乐观,出现幼儿对儿歌感兴趣,但是一到游戏环节出现混乱的景象。
主要原因是幼儿不知道哪些是问哪些是答。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带着“哪些是问的”这一问题听儿歌。并在分配角色时,教师用“请”的手势作为提醒,帮助幼儿理解。小小的一个手势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学习中并进行表演,小班幼儿年龄小,较容易进入游戏情境,但主动性往往不够,因此我设计了让沈老师带领参与,教师的参与起着一种示范,又能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第三环节替换儿歌中的饭菜名。由于创编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此作为延伸活动,让幼儿在课后跟好朋友、家长进行互动。
由于是精选的活动,因此我觉得在课的设计上都很好。但是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还有待优化(如:我引用了“蚂蚁老师”逗得台下一片欢笑声。课后,师傅说原话可以改为“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我们请他们来当蚂蚁”更恰当)。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大胆猜想并表达,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2、在听听、讲讲、找找中掌握每种动物的叫声及喜爱的食物,借助儿歌进行大胆表达。
3、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小老虎请客》PPT。
2、儿歌《小老虎请客》教学图谱。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卡和各种食物图片。
4、认识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听声音猜动物
1、观看PPT课件——《小老虎请客》
问:瞧!谁来了?(小老虎)小老虎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来问问它吧!
2、创设小老虎请客情境幼(师):"小老虎,你好,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开心?
小老虎:"大家好,我是小老虎,今天我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听!它们来啦!"(此环节设计原因:幼儿能主动将自己的疑问,大胆提出来,并尝试用一些礼貌用语,久而久之成为习惯)。
小结:哦,原来小老虎要过生日请客呢!
3、听声音,猜动物提问:第一位客人会是谁?(小黄狗)(小黄狗,汪汪汪)(以此类推,引出小花猫、小山羊和小小鸡)(分析:此环节是让幼儿分辨生活中小动物的叫声,然后激发幼儿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兴趣,学说"什么动物,怎么叫?"的句式。)
二、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分句学习儿歌师:瞧!小老虎请来了这么多小客人,它还给小客人准备了好吃的食物。
问:有什么呢?(有……有……有……还有……)(有……有……有……还有……幼儿学会说完整的一句话)。
师:帮小老虎请小动物吃它们最喜欢的食物。
提问: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我们把它连起来说一说。
(分析:平时生活中,特别是小班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完整、清楚地表达,就像这首儿歌,教师刚开始的提问,幼儿回答的都只会是"两个、三个字",通过图示,让幼儿学说完整地一句话)。
(以此类推,提问小花猫、小山羊和小小鸡)(分析:由于小班幼儿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大部分幼儿在这一环节还无法完整地回答,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句式,并完整地把儿歌说出来。)
2、完整学习儿歌
(1)看图谱,学习儿歌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仅让小动物吃到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而且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读一读自己编的儿歌。
(2)边说儿歌,边表演(分析:因为前面部分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让幼儿完整说出儿歌应该比较容易,此环节也是为了进一步让幼儿学会看图说儿歌,从而发现儿歌的特点,也好为后面分组操作、幼儿创编做好铺垫。)
3、创编儿歌师:小花猫还没吃饱,它还喜欢吃什么?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三、分组操作师:又有客人来了,我们帮小老虎去招待它们吧!
(请小朋友找找与动物或食物相对应的朋友)(分析:最后一环节是让幼儿自选小动物,给小动物找到它爱吃的食物,完成操作卡后,根据操作卡上的提示创编儿歌;幼儿将自编的新儿歌,讲给同伴或客人老师听一听。)
四、结束活动师:小动物都吃饱了,我们带小动物出去散散步吧!
附儿歌:小老虎请客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一点也更好地在我们班孩子身上体现的较为突出。所以我利用孩子这一天性设计了这个语言活动《小老虎请客》。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小老虎请客整个活动以PPT的形式呈现,当孩子们听到小动物的叫声、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兴致一下提高了,因此整个活动孩子们很投入。在活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也加入了我的一些思考。
环节一:听声音猜动物根据幼儿经验,播放日常生活中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声音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我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是想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自然地让幼儿说出儿歌里的话。帮助后面学习儿歌作铺垫。
环节二: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大胆讲述1、分句学习儿歌看到PPT里出现小老虎给客人准备的食物,孩子们马上就能说出来,为了让幼儿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我给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这样的句式,学会完整表达。
在第一个小动物提问它喜欢吃什么,我用了儿歌里的话来提问幼儿。第二、第三个小动物出现都用不同的方式,教师提问越来越简单,幼儿说的更多。当第四个小动物出现,直接让幼儿来问,幼儿来回答了。
2、完整学习儿歌有了上面的铺垫,幼儿根据图谱提示说出儿歌中的话,知道儿歌的句式,学会仿编。出示儿歌的四句图谱,幼儿已经能够根据图谱自己说出儿歌了。幼儿掌握情况较好。
3、创编儿歌这个活动教学目的不只是学习儿歌,而是通过学习儿歌,掌握一些学习儿歌、创编儿歌的方法。能根据图谱将许多小动物都能按这样的句式说出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环节三:分组操作通过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的方法来完成,活动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善于思考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最后一部分,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大胆说一说,如:跟客人老师说一说,跟同伴说一说,同伴和同伴之间交换图谱再说一说。通过多种形式,充分给幼儿说的空间。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我发现有的时候小朋友看见老师摆放在柜子上的小动物教具,如:头饰、手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来玩玩,有的还在抱抱、亲亲小动物。从生活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可爱的小动物会情不自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意。渐渐地我又发现幼儿对小动物的特征产生兴趣,为了满足幼儿兴趣,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老虎请客》这个活动,通过此活动让幼儿能运用语言描述动物的叫声和知道其喜欢吃的食物,并借助儿歌形式大胆表达,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学说散文,初步尝试仿编。
2、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与感受。
3、喜欢学说散文中的优美语句。
活动准备
《小雨点》挂图(见教具盒)、小雨点指偶、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
空白记录卡片、记录笔。
活动过程
——谈话
1、引导幼儿谈论关于下雨的话题。
教师: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小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
2、出示《小雨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雨点落的位置。
教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
小雨点跳到这里会怎么样?
——欣赏
1、结合挂图完整朗诵散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老师把小雨点玩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我们来听一听。
2、结合挂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说散文的优美语句。
教师:小雨点怎样从天上跳下来的?它都跳到哪里了?
——朗诵
1、教师一边指图一边引导幼儿完整跟诵散文诗。
2、出示小雨点指偶和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引导幼儿手戴指偶在情境中练习朗诵散文。
——仿编
1引导幼儿尝试用替换方式进行仿编,教师将编的内容记录在空白卡片上。
教师:想一想,小雨点还会跳到哪里当滑梯,哧溜一声滑下去?
2引导幼儿看记录图卡,朗诵改编的散文诗。
教师:我们一起朗诵自己编的《小雨点》诗歌吧。
活动建议
《小雨点》是一首写景叙事性的散文。本文作品篇幅短小、句式简单,内容浅显流畅、富有童趣,动作性比较强;运用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淘气的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时,将落在的地方当滑梯滑下来的有趣场景。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具有一定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
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阅读图画、聆听、诵读的方式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本活动散文内容动作性比较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将散文内容制作成Flash动画,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借助肢体语言能更好的让幼儿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大胆的表达。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利用动作表示下滑的动作,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小雨点滑落的动态表现。幼儿学说散文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佩戴自制的"小雨点"指偶,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能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
附散文诗:
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落下来。
小雨点落到屋顶上,哎呀呀,把屋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把我的雨伞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春雨”是幼儿已经观察过的想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首先以听录音引出“小雨”,落下来的声音,再通过让幼儿说小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再出示图片欣赏,理解内容。美丽的画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讲述表达的机会,并且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借助动作、表情等等把幼儿的思维引入诗歌丰富的内涵中去,帮助幼儿把描述的口头语逐步转化为生动的书面语言,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诗歌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诗歌的这一环节,让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记忆。
不足,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是安排幼儿在学会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仿编,但是有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仿编还是比较有困难的,因此,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到第二课时。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6
小班语言活动《水果宝宝去旅行》是我来到转龙镇幼儿园第一次公开教学活动,虽然以前也参加过此类型的教研活动,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小紧张,在紧张的情绪中准备了此次活动。我设计这节课是希望通过儿歌欣赏,图片展示,游戏活动等活动来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体验儿歌和游戏带来的快乐。为了这一节课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设计流程,编写教案,下载音效,选配乐,制作课件等,本以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课心情并未感到轻松,在反复回忆活动过程及听取同事们的听课意见后,我对我的这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不够充分。
教授者对课堂状况应该有个预设,对幼儿的认知面应该有个预测。如我在问到"什么是旅行?"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答不上来,最后在问几个孩子未果的情况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这样明显地削弱了课堂的气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既没有预设也没有预测,只是重点备了教材而忽视了还要"备孩子"!"备孩子"就是对你教授对象年龄层次,认知层次应该有个很准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你抛下一个"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继而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而平时我们在和孩子交流关于旅行的话题时总是说"去哪儿玩的呀?"等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接触一些书面语,导致了认知面的狭窄。这是我要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加强的。
还有我的课件中西瓜爷爷没有在火车头上,以至于活动中幼儿发现后一直在强调谁来开火车,还差一个,这些都是以后我在设计时应该想到的,应该准备更充分些、考虑更周全些。
二、环节需要多推敲,语言需要多锤炼。
有人说教无定式,的确,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教学就是一种驾驭的艺术,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那么他的课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气场!但这种驾驭是基于一个很科学的环节设定而说的。比如说我这堂课的游戏活动就没有设计好,事前我想过用头饰带幼儿游戏,可是我考虑到我班幼儿平时我们就会以角色扮演来游戏,所以在活动中我也没用头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还是应该准备一些头饰,那么孩子会更感兴趣,效果就更不一样了。
一个拥有超强驾驭能力的人他的语言能力也是超强的,每句话都不累赘,每个问题都击中要害。而活动中我发现我的语言有些啰嗦,太多的"嗯,呀"等象声词。有些地方过度不自然,比如在导入西瓜爷爷的卡片时就很含糊地带过了,如果换成这样:出示了火车图片后就问"火车是空着的,要想让他动起来必须有人来开呀,那他是谁呢?",然后亮出西瓜的图片,贴近火车的驾驶室,再问"西瓜爷爷开火车去干什么呢?",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导入第一句儿歌"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这样一来干净利落,毫无赘述,环环相扣,紧密流畅。
教育就是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备课,注重环节的科学紧凑性,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语言方面的锤炼,争取做个有超强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师。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大意。
2、运用幽默的语气和象声词表现猴子与爷爷之间的对话。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难点:
能砍图讲述故事大意
能学习运用各种语气进行对话表演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对小猴子的本领有所了解
材料准备:图片,老爷、猴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小猴的本领
1、你都知道小猴子有什么本领?
2、想想它和人类有什么区别?说说谁更聪明?
二,看图讲故事
1,出示图片
1、
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
请个别幼儿完整复述图片上的内容
小结:在公园里,许多小猴子正在树上玩耍,这时一位老爷爷正挑着两框帽子从远处走了过来。小猴子们都好奇地看着他。
2,出示2、3图片
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老爷爷怎样?小猴又怎样?
我们仔细看看主两张图上,小猴子和老爷爷的动作都是怎样的?
讨论为什么小猴子的动作会和老爷爷一样?老爷爷这时心里会怎样?又会怎样说?
请个别幼儿上来学说对话,老师也表演对话,集体学说对话。
3,图片4
讲述前讨论:老爷爷想了个什么办法取回了帽子?
4,完整复述故事,并学习用不同语气表演对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学习句型“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并尝试仿编。
3、体验妈妈和娃娃之间的亲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难点:
学习句型“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
对“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
2、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唤起已有经验,我们都有妈妈,妈妈喜欢你吗?你爱妈妈吗?你会给妈妈做什么事?
小结:妈妈爱我们,我们也会用各种方式爱妈妈。
二、理解学习诗歌。
1、(出示ppt图片1)大树妈妈也喜欢娃娃,她有哪些娃娃呢?(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大树妈妈》。2、(出示课件ppt图片2)教师配乐朗诵《大树妈妈》。
3、提问:谁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分别出示ppt图片3)
小鸟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小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松鼠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松鼠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星星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星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4、完整朗诵。
三、仿编诗歌。
还有谁来当娃娃?他会对大树妈妈说什么?
四、活动结束
大树妈妈有这么多的好娃娃可真高兴!看,还有许多娃娃都抢着来做大树妈妈的娃娃。幼儿讨论:教师给出的更多的娃娃。
小朋友也要做妈妈的好娃娃啊!跟着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模仿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抱一抱等。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及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学实践反思:
优点:在整个课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恰当的辅助学习工具——课件;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回答;大部分的时间给了幼儿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给每位幼儿发言的机会,幼儿的想象思维得到发展、对妈妈依恋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泄、语言完整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也能感受到孩子们能较长时间地倾听诗歌内容及同伴讲话,对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1、在活动中有一位幼儿,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要干什么?”我及于关注我提出的问题:“猜猜大树妈妈有哪些娃娃?”只是抱了抱、摸了摸这孩子的头,孩子看我不太理睬她便坐回座位上了。我在处理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不能做到灵活处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2、由于这次活动是限时讲课。(小班15分钟)我担心超时在活动结束环节收的太急,没有ppt中飞机、太阳等娃娃较好延伸。
3、活动结束环节中教师给出的娃娃拓展的空间可以延伸到水、水里的动物、楼房、汽车等更多领域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看懂图意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小猪xx,没关系,没关系。”
2、通过游戏自己的实践,感受帮助他人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故事大书《小猪的妈妈不在家》、小猪布艺一个,15个布娃娃,手机一个。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引发讨论:(“咦,是谁在哭?噢,原来是小猪,我们问问它为什么哭?”)小猪的妈妈不在家了,谁来照顾小猪呢?聪明的宝宝们帮小猪想想办法吧
2、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有感情的讲述一遍故事,并提问:在故事里,妈妈不在家,是谁来照顾小猪的?邻居们是怎么照顾它的?
(二)教师用故事大书讲述第二遍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小猪xx,没关系,没关系”:
(1)小猪得到邻居们的关心和帮助,开始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后来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说:“小猪xx,没关系,没关系。”
3、游戏《娃娃的妈妈不在家》——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娃娃的妈妈有急事,想请我们帮忙照顾娃娃,幼儿人手一个娃娃,一起给娃娃喂饭、洗澡、安抚娃娃睡觉,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4、结束活动——把娃娃送回家,跟娃娃再见。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0
活动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发现画面的变化和图片间的联系,并学着按序排放图片。
2、了解小树成长的过程,并能用简单的语句讲述。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小图片,一套大图片。
2、展台活动过程1、激趣引疑。
(1)教师在展台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树,并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
(2)高高的大树小时侯又是怎样的呢?2、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并按序排放。再桌上的小筐里放着小树长大的照片,让我们一起看看、排排,然后想想树儿是怎样长大的?
(3)提供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请幼儿仔细看看,并按照顺序排放图片。
(4)请个别幼儿来排放大图片,并说说这样排的理由。
3、教师边在展台上展出《小树长大的》图片,边放故事录音。提问:到底小树是怎样长大的呢? 4、教师请幼儿蹲下变成一棵小种子来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小树长大了》是一则排图讲述,它由四幅图片组成的,它简单再现了小树成长的过程,画面的变化较为显著,图片间的联系容易发现,很适合小班孩子观察讲述,但在具体过程的实施中我也深有体会,现在我边讲环节边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
第一环节:激趣引疑我利用展台在大屏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苹果树,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并引出高高的大树小时候又是怎样的呢?自然进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 幼儿自己拿出小树长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观察并按序排放。孩子们此时兴趣盎然,都能认真观察图片,部分孩子能正确按序排放,并能简单说出理由。
第三个环节:我边放故事录音,边让幼儿看大屏幕,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理解小树长大的详细过程,紧接着我让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大胆讲一讲,小树长大的故事,但此环节存在问题有:
1、台上的幼儿讲时台下的幼儿在玩自己的小图片,孩子注意力已开始分散。
2、台上幼儿不敢在集体中大胆发言,这与小班幼儿交谈能力比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现教师在台上极力启发讲故事的幼儿,而台下幼儿不注意倾听。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我在组织过程中一直让孩子手里拿着小图片,没有给孩子说的机会,形式单一,孩子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多给孩子提供 说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说,使他们的语言在实际运用中获得发展。《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应动静交替,所以在最后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我让孩子都变成一棵小种子来进行简单的表演故事,一来达到动静交替,二来巩固了故事内容,幼儿兴趣性高,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1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5以内的数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
2、愿意表演小动物将洗澡水变成汤的过程,学说"XX跑过来,向盆里扔了XX"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一盆水
师:宝宝们看,图上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师:知道这盆水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幼儿猜测
师:谁的用处很多,这是猪妈妈给宝宝洗澡用的,这是一盆洗澡水。这是一盆什么呀?
二、观察汤教师讲述:猪妈妈倒了一盆水,要给宝宝洗个澡,等猪妈妈把宝宝抱过来,往盆里一瞧,咦,洗澡水怎么了?
幼儿自由回答
师:洗澡水里多了好多菜,变成了汤。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菜呢?
幼儿自由回答,注意幼儿的量词师幼共同
小结:盆里有一片青菜叶、两条鱼……还有五粒豌豆。这些菜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猜测
三、了解"汤"由来
师:是不是正如我们小朋友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ppt)谁呀?它在干什么?
幼儿自己的语言回答
师:是的。小鸡跑过来,向盆里扔了一片青菜叶。
引导幼儿学说
师:听,还有谁也来了?
师:小猫又是怎么做的呢?谁会用刚才好听的话说一说。
幼儿学说
师:宝宝真厉害,这上面谁也能用好听的话说一说。
个别幼儿说
师:我们一起按着顺序来说一说
师:看,还有一个小动物,谁呀?
一起说好听的话
师:是的,小狗向盆里撒了一勺盐让汤变更美味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洗澡水变成汤》,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
四、完整讲述
师:我们一起来告诉猪妈妈洗澡水是怎么变成汤的,好吗?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
五、游戏
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呢?
教师讲解要求,师幼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2
让动作表演渗透到语言中,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利用本次活动,结合班级幼儿特点,在"情境表演中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方面作了初浅的尝试。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关键,尤其对于小班的幼儿,更是如此。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正是较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成功地开展了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我选择了动静交替的形式开展,开始我就采用抛洒落叶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设秋天落叶飘落的环境,让幼儿对落叶飘落有直观体验。同时活动设计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让幼儿通过看,听,做动作,玩游戏等形式全面调动幼儿感官参与学习。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乐意说,并敢于大胆说,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正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树叶落在了小船上、树叶落在了小沟里、树叶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接着我采用分段讲述提问,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每段变换不同的角色扮演,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景的扮演中学会角色的语言,从而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幼儿从头至尾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中学习,较好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连今天新来的小朋友和平时一直不愿参与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乐地参与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图书一起完整讲述故事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当然,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也发现教材中一些"水沟"、"院子"这些词语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幼儿身边已较少接触到了,在讲述时不易理解,因此,在以后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修改,以便更好地让幼儿理解、掌握。
其次,幼儿的言语能力是有差异的,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踊跃参与,主动的、有创造性的表演,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在一旁观望或勉强讲两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引导幼儿以强带弱,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动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参与进来。在这一活动中,我以小组的形式担任角色表演,他们分别担任了"大树"、"草地"、"小屋"、"小虫"的角色,这样全班孩子都参与了进来,从而促使了整体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秋叶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丰富多样的树叶又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摇曳飘落的、多姿多彩的落叶就是一方天地、一个世界。我们同幼儿一起进入落叶的世界,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自己的智慧,激发起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也是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克服着自己认知、表达的局限,突破自己原有水平,进入自觉地、积极地学习状态。
幼儿期是语言主动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参与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大胆参与、主动尝试的个性。每个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幼儿尝试做一件事,可能会失败,教师的鼓励和适当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在表演中尚不熟悉、又困难的角色,如本次活动的"大树"角色,一开始,先由教师来表演,再去带动孩子,在每次表演活动时,对积极参与、敢于尝试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胆怯的幼儿进行耐心引导,及时鼓励支持,在情感上强化,推动幼儿勇于尝试,使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通过这一次活动的探索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情境表演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言语的积极发展,为幼儿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把握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3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活动准备: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萝卜胸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萝卜头饰,引出故事主题。
教师:看,这是什么啊?(教师出示萝卜头饰)
教师:这个啊是昨天有一个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现在啊,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就是有关这个萝卜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操作手套娃娃,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教师:老公公萝卜呀拔不动,我们看看,老公公会用什么办法拔萝卜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
教师:最后萝卜拔出来了没有啊?那是怎么样拔出来的呢?有谁一起拔的啊?
教师: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讲故事,请个别小朋友用手套娃娃进行故事表演
教师:那好,那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拔拔这个萝卜好不好?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表演,请小朋友试着和老师一起讲,主要掌握“XX来拉,来拉” “‘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两个句子)
教师小结: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这个萝卜啊?那好,现在啊,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萝卜拔出来!(教师引导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全部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教师:这么大的萝卜,小朋友们有没有拔出来啊?萝卜拔出来了小朋友们开心吗?
四、活动延伸: 将手套娃娃放进语言区,幼儿可以在那里继续边用 手套娃娃自己表演并讲述故事情节。
(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拔萝卜》是一个趣味性与表演性相结合故事,它是将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以此 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小班孩子最喜欢不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所以我就设计了这节课。
课的一开始我便先出示一个教具大萝卜,它是用一块红色的扣地板做的,叶子是用绿色的及时帖做好的,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他们一看就说是个萝卜,我接着又问是这个萝卜是什么样的啊,小朋友便开始说,红红的、大大的……。接着我便带上老公公的头饰。装成老公公的样子,一边拔一边说:“这个萝卜这么大,怎么也拔不动?谁来帮帮我呀!”许多小朋友说:“我来帮助您吧!”我便开始引出故事的开头。我先出现大萝卜和老爷爷,接着便出现了老婆婆、小狗儿、小花猫、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后,我便以问题的形式开始问幼儿,“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人去帮老爷爷的啊?”幼儿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给说出来,“那谁先去的呢?接着又去了谁?还有谁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幼儿的回忆,并再次完整的欣赏故事,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听故事,以此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倾听中,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回答出来了,而且兴趣依然很高涨。
接下来,便请幼儿来表演了,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孩子们一听自己将要表演故事中的角色,高兴的不得了,都围上来要玩 。 幼儿们在表演环节使这节课达到一个高潮 ,而且通过自己玩“拔萝卜”游戏,使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4
新《指南》中指出:“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主要内容,在这一综合活动中,都有包含”。我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季节特征、幼儿周围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都比较弱。因此,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活动通过创设幼儿“购物”机会,让幼儿自己去购物,大胆地向阿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试着装扮自己,与同伴交流,引发他们说说自己,让大家分享自己快乐的愿望。
前面部分是孩子自由的表达,后面的“电话录音”除了是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具有进一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功能。活动中努力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幼儿的需要,如学说一句话,把说话完整的要求都隐藏在其中,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共同生活的乐趣,师生情,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15
活动目标
1、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名称简单的外形特征或玩法
2、懂得爱护玩具,感受一起分享玩具的乐趣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发出倡议:“秋天是一个金色的季节,在这多彩的季节里,我们开展玩具真好玩活动,旨在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消除初次离家生活分离焦虑,请家长让幼儿带一两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贴上姓名标签)来园,并让幼儿懂得说出所带玩具的名称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玩法,同时告诉幼儿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收集每一位幼儿的家庭玩玩具活动资料:以小纸条方式介绍在家玩与收拾玩具的趣事等。(用以集体活动中介绍幼儿不同特点、分享幼儿的玩具经验、教师了解并拉近与幼儿心灵的距离等。)
活动过程
1、(把幼儿带来的玩具布置成一个展会)(播放轻音乐),教师用轻松高兴神秘的语言说;,我们班里小朋友带来的玩具在一起开庆祝会,玩具们说要小朋友们爱护它们,大家愿意吗,(教师先说再让幼儿说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后放回原位),请小朋友记住并按自己说的去做哦,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玩玩;(符合语言目标: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2、(幼儿一个一个自由进入)教师让幼儿运用看摸听玩等方法去感受去认识玩具,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玩的玩具,请幼儿记住等一会将给大家听,提醒幼儿爱护别人的玩具,轻拿轻放,玩好放回原处等。(请幼儿回座位坐好);(符合社会目标: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3、告诉幼儿你玩了别人的玩具别人也玩了你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耍开心吗(让幼儿回答),刚才我们一起玩大家的玩具也叫分享。(让幼儿说并记住);(符合社会目标: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4、游戏[找玩具]根据幼儿能力不同提不同要求,如:"请你找一找红色汽车在哪里"找到后说"我找到一辆红色汽车",或请幼儿找出并介绍某一件玩具外形、特征、玩法、给人的感觉等(用幼儿自己的语言)(教师给幼儿递连接词并给予正面积极评价,)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可以模仿也可以想想怎样说比他更好,如此滚动进行);(符合社会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小结: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让幼儿回答),所以我们说————玩具真好玩。我们以后玩玩具要怎么做:让幼儿根据所学讨论并说出,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一起说:爱护玩具轻拿轻放一起玩(分享)玩好要收拾(在家也一样)等。教师念一到两则幼儿在家玩与收拾趣事,鼓励幼儿继续想办法看谁玩得好收拾得好。(符合语言目标: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延伸
1、在自由活动、区域活动、离园等待活动等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介绍自己的玩具,让幼儿人人都有表现机会;
2、更换玩具,拓展到一件东西、一个人、一件事(可以是动画片、生活事件、看书等等);
让幼儿在家也能继续学习,并把好的用递纸条形式带到幼儿园分享。不断提升玩玩具的乐趣和价值。(符合语言目标: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活动反思:
多彩金色的秋天对小班幼儿是个特别挑战的季节,从以往幼儿在园普遍现象看:小班上期幼儿自我物我中心特点突出,不愿把玩具借给别人,常为玩具发生争执,不懂与别人分享是件快乐的事;加上分离焦虑的作用,他们对别人有一种抵触、对抗、自闭、心躁、好哭等问题,严重干扰、阻碍幼儿在园集体生活学习与发展。该活动来源幼儿生活,适合小班幼儿特点;一来取材简便、一物多用、家园互动,二来可以举一反三,拓展把学习资源发挥到极致,幼儿在自由、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滚动式自主学习,在环境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大大推进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环境,消除离家分离焦虑并为幼儿园三年全面发展学习奠定基础是有效、极好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可以不同形式多次进行,而首次开展最好在室内,幼儿不易分心,便于语言交流,情绪不稳幼儿教师也能照顾到。对于在与别人交换玩具中不愿合作的幼儿,一定不要勉强,更不要批评,让他自己在以后的活动中观察别人分享活动的乐趣、收获,教师可以静观其变,很快他就会加入群体的。这是来自群体的魅力感召:安全感、趣味感、神秘感、满足感、自主感,是在群体活动过程不断抛来的橄榄枝,也是滚动活动的价值魅力所在。如果有条件可拍摄典型片断,作为讲述和评价素材,对于帮助有冲动过激行为幼儿内省有独到功效。
在我设计过程中,把过度环境准备包括语言和场景等用括号标注,有的用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这样就使活动时间流畅、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有节奏感、美感、动感、变化感、神秘感等,这些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持续兴趣和注意力等,幼儿的模仿、讲述、想象、回忆、再造等就能打开通道,实现创造讲述听说活动。这也是我的工作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