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教学反思(通用7篇)

发布者:华南佬头 时间:2025-1-9 14:04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通用7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细跳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通用7篇)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 1

《阿细跳月》彝族人庆祝节日的活动,他们晚上在篝火旁边,欢喜跳舞的情况。为了让孩子熟悉这一背景。活动前我让孩子观看彝族人的生活场景图片。孩子对彝族人的服装和舞步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我制订了三个学习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想象音乐所表现跳月时的欢乐情景。

2、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韵味。

3、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能和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

本节课我以歌曲彝家娃娃引入民乐合奏《阿细跳月》。导入新课后,初听音乐的情绪和感受,引出阿细跳月的.由来。整节课我设计了听主题旋律特点、学跳《跳月舞》基本舞步、篝火晚会三个教学环节。

在第一环节听主旋律中,我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听A段、B段旋律特点,哼唱并加动作。在创编A段动作时孩子的想象空间比较狭窄,想像不是很丰富。在动作表演活动中我进行了改进:让孩子想像自己是彝族女孩,到晚上,在月光下会欢快的舞蹈,这样点拨后,孩子的创编空间大了。也有了让他们施展的机会。B段音乐欣赏后听出乐曲中的乐器有三弦和笛子,并让孩子伴随音乐加以模仿吹和弹,孩子们的模仿力和积极性被调动了。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跳月舞的基本舞步,主要通过五步让孩子熟悉五拍子,感受后两拍的重音。从脚的动作慢慢加手的动作。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把踏点步作为重点,我先原地示范。让孩子对音乐稍熟悉后,我就用转圈,引导孩子跳的动作副度大些。然而,在让孩子围圈时,孩子动作的一致性做的不到位。因为,活动时,孩子的眼睛看着教师的动作,好多孩子的方向错了。我想如果下次活动,在围圈舞蹈时,教师明确要求:先往左走,再往右走来帮助孩子理解。跟着音乐《阿细跳月》舞蹈动作会一致的。让每个孩子有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的成功感。应该是我们所期望的啊。

第三部分是篝火晚会和欣赏民乐合奏版的视频,通过听全曲,感受阿细人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观察视频时,通过说一说的活动,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加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次《阿细跳月》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音乐的音响特点,让《阿细跳月》的音乐贯穿于整堂课中这节课教学流程清晰,各个环节也按部就班,但孩子的积极性没有很大地调动起来,有部分孩子拘谨,不敢表现自己,可能与老师的亲身示范不到位有关。我觉得我应该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设计问题,设计环节,引导孩子发自内心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而不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真正让孩子喜欢上音乐,乐在其中。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 2

这堂课采用了各种听赏方式来解决听辨的难点,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能在听、唱、编、舞等音乐活动中感知《阿细跳月》的乐曲节拍特点,体验音乐情绪,领略彝族阿细人跳月的风俗。

为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节拍规律,我设计制作了Flash课件。利用按音乐节拍出现的月亮图案启发学生视听结合来感知,再通过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引导学生从律动中加深感知,最后鼓励学生在跳月舞的创编活动中尽情表现。跳月舞的.创编活动采用先探究、后欣赏、再舞蹈的形式,学生能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体验彝族阿细人跳月时的欢快情绪、想象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课后发现此形式可以略为提前,让学生在宽裕的时间内充分体验。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 3

通过这节《阿细跳月》的欣赏课教学,基本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还学习了四五拍的节奏,掌握了“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学习了彝族舞蹈的简单舞步。

第一环节:节奏引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条节奏,第一条节奏引出四五拍的节奏特点,第二条节奏练习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型,两条节奏都跟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有趣的词来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节奏这一枯燥的环节上不感到乏味,在这一环节上基本本达解决了教学重点。

第二环节:听唱旋律,解决重点

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题旋律,学习“跳月”的'舞蹈动作,并能够跟着琴来学唱《阿细跳月》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非常活跃,与教师的互动也很和谐。把课堂推上了一个小的高潮,不知不觉中解决教学难点。

第三环节:听赏乐曲,复习巩固

本环节设计三次让学生完整的欣赏乐曲。第一次让学生完整听,感受乐曲旋律的欢快跳跃的感觉,第二次听时让学生思考问题去听,第三次让学生跟着乐曲作“跳月”的动作。三次整的欣赏学生对《阿细跳月》又有了新的了解。

第四环节:介绍乐曲,丰富知识

学生对《阿细跳月》的了解非常的少,教师简单的介绍它的知识,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更加的浓厚。教师与学生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把课堂再次推向高潮。教师在高潮中结束本课。

在这堂课中,学生愉快的学习了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 4

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所特有的节日,在欣赏音乐前首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介绍火把节的视频资料,来熟悉和了解彝族人民的节日。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时跳舞蹈时唱的歌曲就是《阿细跳月》,运用这个视频资料来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新歌。

音乐表现了一种热闹的场景,但不是从头到尾乐曲始终是热烈的。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里教师问到:乐曲热烈的地方力度、速度是什么?往往低年级学生会答:声音很大之类的答案。音乐学科需要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乐曲等特点,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速度与力度和乐曲热烈、舒缓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解,速度用快与慢来表示,力度用强与弱来表示,来纠正学生以往错误的语言描述。那么今后学生在回答教师诸如速度、力度之类的分析音乐特点的问题时,学生们就会运用今天所学到的专业术语来表达了。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乐曲的强弱与快慢的特点,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势的高低起伏等动作来表现出来。当音乐慢而弱的时候,学生的手势可以压低或用形容小动物的形象来表现;当音乐快而强烈的时候手势可以抬高,表现乐曲情绪的起伏。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来表现歌曲。

这首乐曲的`开头和结尾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音乐开始恨轻很弱,随着音乐的发展,力度逐渐增强,到结尾时达到最强、最激烈的程度突然结束了。

彝族人民热爱舞蹈,个个能歌善舞。欣赏了音乐,为了进一步感受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跳起舞来,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让学生们感受节日的氛围。在这里,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彝族舞蹈短片,并让几名学生到前边自由模仿看到和学到的舞蹈动作。虽然由于协调能力的有限,学生的动作并不标准和优美,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好学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适当而及时的鼓励决不能少。简单的肢体动作,教师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教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学习。最后,在学会舞步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几位表现不错的学生在前边围成圆圈跳舞,其他学生原地跳舞。全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增加课堂活跃的气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同时提高了。

又是一节丰富多彩的欣赏课,在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一些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参与了音乐实践活动。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 5

本节课立足“三韵”教学理念,结合本单元教材特点,经过多次磨课,较之前有了较大多改进。

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所特有的节日,在欣赏音乐前首先让学生通过熟悉舞步,感受五拍子的韵律。学生在反复聆听和学唱中,对主题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为后面主题旋律的听辨做好准备。音乐表现的是一种热闹的场景,但不是从头到尾乐曲始终是热烈的。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里教师问到:主题旋律出现溜这么多次?那每次主题旋律多出现都一样吗?很多学生会答:不一样。老师紧接着问:有哪些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速度与力度和音色的改变。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乐曲的'强弱与快慢的特点,在这一环节,老师把对比比较强烈多主题分开给学生听,学生反应比较好,多数能在第一时间说出乐曲速度力度及音色。

彝族人民热爱舞蹈,个个能歌善舞。欣赏了音乐,为了进一步感受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现场演奏的《阿细跳月》,感受民乐合奏的魅力,最后,让学生听辨五拍子音乐,学以致用。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 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音乐的音响特点,让《阿细跳月》的音乐贯穿于整堂课中。

作为律动的背景音乐出现,让孩子潜意识的受到旋律的'感染;在正式初听前,启发孩子发现,探索,认识月琴,倾听月琴的声音,自然而然引出乐曲主旋律,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又能在正式聆听时更好的体会乐曲,还为后面编唱歌词的环节作好了铺垫。

所以,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较准确的哼唱出乐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看、摸、弹、听、唱、记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月琴及乐曲旋律,达到了本课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他们牢牢记在心里的教学基本要求。

阿细跳月教学反思 7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

教学内容的选择:

《阿细跳月》作为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彝族歌舞曲,其旋律欢快、节奏鲜明,非常适合用于音乐教学。通过教授这首歌,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彝族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教学目标应明确包括欣赏音乐、了解彝族风土人情、掌握四五拍子及“跳月”基本节奏型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视频、参与舞蹈等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达成这些目标。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彝族火把节的视频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和“跳月”舞蹈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律动教学:

通过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分段聆听与整体欣赏相结合:

在初次聆听整首乐曲后,分段进行详细介绍和聆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绪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段聆听不应过于琐碎,以免影响学生对乐曲整体感受的连贯性。

三、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参与度: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能够认真聆听音乐、观看视频,并积极参与舞蹈动作的学习。

学生反馈:

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对彝族文化和“跳月”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堂课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有学生提出希望能够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互动和表演。

四、教学不足与改进建议

教学不足:

在创编舞蹈动作时,部分学生的想象空间比较狭窄,缺乏丰富的想象力。此外,在初次聆听乐曲时,部分学生未能完全理解乐曲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改进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在初次聆听乐曲时,可以更加细致地讲解乐曲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表现这些变化。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阿细跳月》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阿细跳月》的教学反思应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教学不足与改进建议等多个方面。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