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发布者:隔水望伊人 时间:2024-12-20 13:56

有关《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亡羊补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1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羊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如,这篇课文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在课文里的“羊圈”一词中念juàn,孩子们经常会受“圆圈”中的“圈”的影响,容易读错。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三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在最后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以后要多加注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2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寓”:寄托,“言”:讲道理。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某种事的文学作品。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接下来让学生理解“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故事内容。

为什么养羊人的羊丢了一次又一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用“﹏”画出丢羊后养羊人和街的表现。交流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文中的句子,并能理解到位,不过在引导学生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时,学生并不能很快的理解,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的毫不在意、满不在乎。街坊的关心、着急、诚恳。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读加以体会。

3、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来的及)。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这个语言故事应该让学生懂得后一句话“未为迟也”,学生大多能够说出前面,不重视后面,我及时给学生补充。这样能让学生明白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如,当有的学生说“亡”是逃走的意思。我则直接告诉学生“亡”是丢失的意思,没有给学生讲清这个字在古汉语中的意思,“牢”也存在这个问题,学生直接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了,这里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给学生补充一些古汉语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古汉语,并降低难度。

2、《亡羊补牢》的意思没有及时让学生写下来,这样在做题时容易出现错字或写不下来,还要让学生多写一些。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3

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由我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语文三下教材第九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之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比较短,所以安排了一课时完成。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去修补羊圈。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故事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通过教学和课后听课老师的点评,对本堂课做了如下反思: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寓言并且举例,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对课题中“亡”和“牢”这两个字让学生先解释他们的理解,他们认为“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没有多加讲解,一直到课文学习完,总结的时候我在来回顾这里,让学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亡是丢失”、“牢是羊圈”,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两字的记忆和理解,但是有听课老师指出,我应该再加一句引导的话,如“这两个意思同学们到底有没有解释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产生对错误知识的记忆。我对于这个说法也比较赞同。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指名读,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划一划,然后幻灯片出示一些词语,一起学习。然后在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词语的教学中,虽然学生练习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学能说会读了,但是还缺少正确地书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生字、词语的书写也比较重视,我恰恰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个。

2、在再读课文时,我的要求是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但是当学生出现齐读时,我没有及时阻止。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也只是请了几位同学说,而且她说的比较繁琐,我就马上去帮助她说完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补充扩写。

3、在学生划生字词的'过程中,我没有反馈。在学习词语时,也没有出现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三、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是,学习了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和第二次丢羊的原因,然后又学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丢羊后的做法,然后又回头来学习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对话?

对于这个设计,我自己也感觉不错。对于流程的设计合理,几个问题的追问设计的比较好。环环相扣学生理解的很好。在学习完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后,我提出了“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我让学生对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行为做了讨论和评价,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以及能够对寓意进行感悟。

最后我还联系实际谈想法以及总结了这个寓言的道理。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4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小结:寓言即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物的方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亡羊补牢》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很快地就明确了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学生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深入地去理解课文。我通过提问;养羊人在放羊时发现了什么?羊为什么少了呢?丢了羊后,街坊劝养羊人做什么?养羊人是怎么说呢?又是怎么做的?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从书本中找出答案。我在通过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故事的脉络。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养羊人后悔心理的时候,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当学生换成“应该”一词以后,又让学生把换好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适。这一训练,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达意思上的区别,既进行了句式对比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品悟。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有表情地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默读理解故事内容;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抓住重点词句;最后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然后,充分利用插图,将四幅图放在一起,指导学生看图复述故事。通过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含着的意思,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大家的学习兴趣十分浓,A层的学生复述故事,B层的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C层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的最后,学生明白了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后,我提出谁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整个故事。而此时当学生说出“亡羊补牢”一词时,不仅“亡”和“牢”的意思学生易于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也理解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在让学生说说身边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让学生在运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说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这个成语故事,指导学生处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5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了不少收获,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多媒体展示,学生们对养羊人丢羊的过程和原因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角色的语气,体会到养羊人最初的满不在乎和后来的后悔,这使他们在理解寓意时更加容易。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引导理解寓意这一环节可以更加深入。虽然学生能说出“出了问题要及时补救”这个基本意思,但对于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理解还不够全面。我应该多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学习上的不足、和朋友相处的问题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明白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在课堂互动方面,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学生参与度较低。我需要关注到这部分学生,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提问方式或者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优化教学方法,如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拓展活动,让学生根据寓意续写故事,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寓言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明白,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让每一个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更多智慧。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6

《亡羊补牢》这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从优点来看,在导入环节,我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如果你丢了东西会怎么做”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故事。在讲解字词时,我结合了图片和动作演示,比如对“窟窿”这个词,通过展示有窟窿的图片和用手比划窟窿的形状,让学生很快理解了词义。在分析故事时,我让学生自主思考养羊人丢羊后的态度,学生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在引导学生体会寓意时,方式有些单一。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很多学生回答得比较浅显。我应该设计更多的环节,如小组讨论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的.案例,然后进行汇报分享,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寓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要改进。在故事讲解部分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拓展环节有些仓促,没有充分展开。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突出重点环节。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虽然有分角色朗读,但还可以更细致,比如在语气的变化上可以进一步指导,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角色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和寓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7

本次《亡羊补牢》的教学让我对寓言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尝试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讲解故事时,我提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是怎么做的?第二次呢?”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也有助于他们理解故事内容。而且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了羊圈破损和修好后的画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亡羊”和“补牢”的概念。不过,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挖掘不够。学生虽然知道了“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和简单寓意,但对于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如为什么人们有时候会像养羊人一样对问题不够重视等没有深入探讨。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和有针对性。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评价大多比较笼统,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给予更有价值的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更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时,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让评价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有力工具。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8

《亡羊补牢》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看到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了养羊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养羊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把握,比如文中描写养羊人态度的词语“街坊劝他”“他不听”“后悔”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来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时存在困难。我在引导学生从故事回到现实生活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铺垫。这导致学生在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亡羊补牢”现象时,回答比较局限。

在教学组织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思维碰撞。我意识到在小组划分和讨论任务布置上需要进一步优化,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有明确的任务和角色,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将寓言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设计更合理的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9

完成《亡羊补牢》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然后通过齐读、指名读等方式巩固读音。在理解故事时,结合了动画展示,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故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文本的解读还可以更深入。例如,在分析养羊人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物,这样能让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拓展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的.情况,但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这反映出我在问题设计和引导方面不够精准。我应该更详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习惯不好导致成绩下降后该怎么做等。此外,在课堂节奏把控上,整体稍显拖沓,导致最后总结环节有些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调整教学节奏,优化问题设计和拓展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高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是我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届信息杯教学赛讲”课,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二)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三)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四)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窟窿”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