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发布者:年长者是也 时间:2024-11-29 10:50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

忙忙碌碌,匆匆忙忙的准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一次又一次的在心里默念,在紧紧张张的陪伴下,我讲完了在育文的第一堂公开课......

这堂课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从开始自己摸索着备课,到和李老师教研讨论,修改预习纸,再到向张倩老师请教,一次次的修改教案,手里捧着教案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那几天总是在想,为学生呈现一堂“美餐”,即使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结果不算太差,很多数学老师提到了我的亮点,像:在对本节课的设计中,王老师的引入部分比较新颖有趣,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分类的方法,提炼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也将长正方形进行了划归,节奏紧凑,效率也比较高。同时,王老的知识点小结非常及时,课堂环节规划比较合理,突出了画高的重要性。整堂课下来,能够看出王老师非常关注学困的学生,给予了他们更多学习和提高的指导,也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但是,细细品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少了一些

上课前既担心学生听不懂,又害怕课堂效率不行,在矛盾中纠结,以致于上课时太急,哗啦哗啦讲完了,发现我却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练习设计的太少了。

改进:练习题可以再设计的多一些,采取讲练结合的形式,每一个小步骤讲授探索完毕之后就及时跟进练习,比如概念知识后,最好有一组判断练习;

二、忽略了给予孩子亲自体验的机会

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一部分,我只让学生经历了猜想这一步骤,没有验证的过程,虽然列举了几种验证方法,但是孩子们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的经历。

改进:可以在课前孩子们自己准备的图形上进行测量等验证,还可以突出这些特征的普遍性;

三、忘了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

画高这一部分,耗时比较多,但是感觉孩子们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因为我忘记了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自己感觉很简单的东西,放在学生那里却是难点,而我,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去牵住孩子的手,引领他前行。

改进:正确演示完毕之后,出示改错练习,使学生再次明确对边、虚线、垂直、高和底等要素之后再自主画高,效果会好一点。教学步骤可以更细致些,如将三角板的直角边与底重合,推动三角板到对边某一点上,沿三角板直角边的另一边作高。还应强调一下三角形作高的三要素:虚线、直角符号、写“高”,这往往是学生在作高时容易遗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强调和提醒。此外,先确定一个点,再作高,如果点确定不当,遇到高画在图形外,对于学生来讲有难度。本节课的教学训练点可以放在“给出平行四边形各个不同位置的底作高”上,如果时间不够,为了让学生多练,可以只摆不画,只要学生会摆放三角板的位置,作高就不成问题。

不足之处还有很多,作为年轻老师,我会多多像老教师请教,多多学习,努力完善自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爱上数学课,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2

《四边形》这一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重视动手操作。

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四边形,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在练习巩固环节中,学生通过创造四边形,按要求画四边形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的环节中,我安排是四人小组讨论出一种分类标准,让他们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还有根据形状等来分的。分类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有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在四边形分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够充分,在我的预设中要求学生把信封里的每个四边形的边或角都用尺子去验证了才去分类的,但在课堂中却出现了很多学生只是直观地对图形进行分类,由于经验不足,我在课堂巡视时没有去指导学生把每个图形验证,所以到最后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平行四边形也是一个对边相等的图形,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是拿了学生分类时的图形撕下来进行验证,图形太小了,效果不是特别好,如果老师事先能准备好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来演示,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之,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3

课后反思:

通过亲授本节课,对本节课的设计及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下面,我分别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再教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环节之间过渡清晰。且注重了环节的小结与环节之间的知识衔接。

2.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完全经历]观察——独立思考——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反馈总结这一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来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3.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密节联系,如找身边的平形四边形,体会平形四边形及其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道理。

4.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深挖掘。如四边形、平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学生能够进行辨别,但不能系统的理清其关系,我通过以集合圈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及再教设计。

1.本节课的目标内容较多。在上课时,不能全部完成设计目标任务。高的教学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

2.学生在第一次探究时,对探究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浪费了较多的时间。老师要在探究之前,把可能的问题进行预设,并进行方法的适当指导,这样学生在探究时能明确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老师对知识的细节处理不够。没有较全面的预设到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前分析,深入思考可能生成的问题,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4

20xx年11月23日,我在一小三、四班执教了《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能辨别四边形。”在深入分析教材翻阅教参时,我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有了很多的困惑,这一知识点到底该在课里占有多少比例?是否利用分类来达到这一目标?权衡一番后我便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在此——“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可能是有此前因导致我上课时有些顾虑,难点本就在心中有疑虑,所以课堂上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尚有欠缺。反思过后,有以下不足之处:

1、引入时,出示主题图后,应紧扣课题,直接抓出四边形的图形,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在这个地方,有些拖泥带水。

2、整堂课节奏略松,可能与事先试讲有关,原本我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这么多的活动,能完成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课堂的步伐,导致时间过松。造成时间多下来的原因还在于自己事先设计的一些环节无法展示,被自己一带而过,不能省给省了下来。课堂容量还可以再适当加一些。

3、列举四边形时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这里我有点急,喧宾夺主,我觉得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美!

其实,课堂本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无论我想象中的设计是多么充分,自己的教学是如何有激情,问题总是会在课堂中显现,孩子们是灵动的,课堂更是丰富多彩的。上的过程和过后,我自己也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所有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不能回避,课堂生成是我们教学的最佳素材,我想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促进我们改进的阶梯。上完课后,史校长,刘校长,张主任和参加听课的三年级教研组老师们充分地评价了这堂课,他们表扬、斧正,畅所欲言,给了我指出了教法学法上的不足,我觉得:教无定法,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只有不停地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才会不断攀升。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5

《认识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折一折等数学活动把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一、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对例1进行了改编:把涂颜色这一环节改成了上台找四边形,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为整节课开了一个不错的头。

二、重视动手操作

通过画一画、分一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四边形的特征而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有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在四边形分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够充分。

改进环节:探究四边形的特征:

1、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也可用你的手来比划一下。

2、出示:你认为下列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图略)

3、请学生汇报、交流

师提示: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4、观察、比较、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6

今天讲了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四边形》,昨晚让学生做了预习导读单。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批改,我进行了巡视。发现学生在点子图上画的四边形很不好:钢笔画;不要尺子画;不能成线的也瞎连。我就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白板展示,提出表扬了马晨莹同学,一画的大,二用铅笔画,三用尺子画。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个需要在点子图中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我提前对学生进行了要求,并要求一组选一个同学上台展示。学生本次画的'就比较好。我即使给选上的学生加分。

在进行到分层训练的第二题判断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四边形一定有4个直角。”学生都说不对。我问为什么?卫勇浩指着黑板说:“那呢!”我扭头一看,可不是嘛!黑板上我画的一个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哇!反应真快。我也学了他的语气,学生们都乐了。

通过本节课,我认为让学生提前预习很有必要,但三年级的学生太小,要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和格式,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预习。在上课时,尽量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课堂,从而爱上学习。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7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掌握,对学习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整个教学过程由旧知导入新课、新课,巩固应用,课堂小结几个环节组成。

一、注重了数学专业思想方法的渗透。

我们在教学中一贯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注重数学专业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专业思想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它是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演算例题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 力。 在这节课中,一开始数格子就开始渗透割补的方法,不仅为学生接下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供了方法,还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学生马上能想到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

二、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最后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后,我设计了一些变式练习,强化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停车场有一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2.5米,高4米,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环节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了一题: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 体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和理解,既有层次性,又能让学生明白虽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不相同,但只要等底等高,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也相等。

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憾:

1、准备的学具没有让它发挥作用。(1)在方格图的利用上,我没有用边长正好是1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数方格,所以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出现了不一样的结论,也不好数。

2、课堂生成没有好好利用。在汇报环节里,学生说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也会很快地发现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但有的同学利用了方格图中的底×高=面积,但在汇报时我还是忘记了交流。

3、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还有课堂语言不够简练,对学生的探究指导太到位!

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8

本节课主要在于学生能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拉一拉等过程,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边的特点。学生刚接触了平行与垂直,已经认识了垂直线段和平行线,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就更容易理解了,但是因为是在图形当中,学生脑海中没有这个表象,所以在画高时学生会比较迷茫,找不到相对应的高和底。

本节课导入顺畅自然,但是,在整体上,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整节课内容较多,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赶进度,没有突破重难点,导致本节课质量不高,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画高的方法。其次,在画高时,教具准备不充分,没有做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再次,画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应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而不是简单的用手描一描,针对学生动手画高时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高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把自己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下去,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以后的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交流,增加与他们单独聊天的机会,以做到更好的备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9

周长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直接理解周长的“周”字的意思、理解“长”字的意思、周长的函意、判断周长、描周长、量周长、再到用周长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就发现,学生根本就不能自己从字面上去理解“周长”这两个字的意思,特别是“周”字,在些学生说成是周围、周边、一个星期等等,所以要直接教学周长的意思是行不通的。

在教学周长的意思时我参考了一位老师的教法,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一圈,是从哪里开始,还是从哪里结束的,这一圈是不多不少的,多了不是,少了也不是,离开了物体表面外面的边的也不是。一圈也叫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这样讲学生理解起来是容易很多。

在第一次试教完时,有些老师在评课时指出,按这样的上下去学生会有点固定得太死,没有充分动起来,包括动手和动脑,这就要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再想一想,其实教材只有一页纸,内容就是两个图和一句话,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第一幅图就让学生知道上面的图形是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们的周长。第二幅图是让学生动脑动手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上面图形的周长,规则的图形直接用尺来量,不规则的图形先用绳子围,再用尺来量出它的周长。针对这里我特意设计了给两个信封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是图形,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是工具,让他们想办法用这些工具量一量这图形的周长,在量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尺来量,钟和树叶这些不规则图形要先用绳子围,再用尺来量出它的周长。但在上定教课时,由于我讲不够清楚,所以所以在我巡视时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量了信封外面这张表上面的图形,而不是量信封里面图形的周长,在我指导下才改过来。因此应该在学生活动之前,要把注意的事项全部要讲清楚讲明白。

学完周长之后就应用周长来为我们服务,也就是量腰围买裤子,第一次试教时发现这把量身尺有两面,一面是用厘米作单位,一面是用寸做单位,有个别学生读错了。这里也是一个在活动之前,没有把注意的事项全部要讲清楚讲明白。这个问题已经出现过两次,看来这是我个人比较大的缺点之一,下次上课一定要好好改一下才行。

在实际应用的这一个环节我自己觉得设计得比较好,让学生运用刚学完的周长知识为自己选裤子,还有周长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利用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动画来结束这一节课,也让学生知道周长这一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创造发明的,在自然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知识和规律等着你细心的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喜欢。

在设计上要有多种预案,大担假设细心求证。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利用汉语知识的特性和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直接导入问学生周长的“周”字是什么意思?“长”字是什么意思?周长合起来是什么意思?这样导入又直接又快,当时我问“周”安是什么意思时,学生就回答了“周围”,“一个星期7天”等意思上,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来,方法虽简单但行不通不通。后来才改过先认识一圈就是一周,再说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要注重细节。例如生活当中跑步的一圈,一般人都会跑到内圈上的,但我们这节课所讲周长的一圈是在他的外圈的边上,开始时我没讲清楚以至于请同学上来黑板上运动场上一圈时,他就画到了内圈上,如果我在开始的时候多讲一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定要把它容入到课堂上来。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很精辟地说出了老师教学中的处境。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可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上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我想对自己的教学做以下几点反思,以求在知困时能自强。

一、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追求课堂的高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把握了学情、教材,才能设计高效的教学环节。否则哪怕读透了教材,不根据学情来设计,也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为了执教四上《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看了大量的资料,反复分析了教材。觉得教学重点是用格子图去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来认识边的特征,因为操作不方便,花了不少时间,学生还是弄不明白。事实上学生已经通过观察知道对边平行,只需要再延长对边看其是否相交就可以了领悟了。两次试教的不成功,反映出课前调查的重要性。

根据课前测,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生活经验,知道对边平行,也能借助格子图画平行四边形,但对高的认识与画高则认识不足,对于易变形的特点也很肤浅。因此,完全没必要把简单的教得如此复杂,只要花时间在教学难点“画高”上即可。

每次教之前,问问自己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就可以少走冤枉路了。

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趣的导入可以让学生瞬间进入学习状态中。原先我设计以长方形的特征导入,看似一脉相承,因为讲完长方形的特征又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试教下来,学生兴致却不高。分析原因,他们对于长方形太熟悉了,不能激发思考。怎么办呢?

正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时,高人指点:何不设计一个猜图形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又顺利引入平行四边形?于是,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就出现在教学设计中。甚至上完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节课好有趣啊!

我想到一位名师说过的一句话:学生最受不了的就是:“猜猜看?”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只要利用得当,好奇心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不再形式化?

小班教学,外加这节课操作活动多,小组合作自然成了这节课优先考虑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试教中小组合作也是问题频出。以第一次合作“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为例,其中有一步操作:量出平行四边形每边的长度。结果学生只量出了两个数据。分析原因,要求不够明确,应改为量出四条边的长度。一个看似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没有精心设计,只成为一种热闹的形式,让学生在忙乱中迷失了自己。

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人情味?

数学课如何上得更有数学味、更有趣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少有关注人情味。其实我的想法是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课堂串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比如展示学生的画高错例时,我提了一个要求:在你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前,先来夸夸别人作品的优点,至少说出一个来。学生心领神会,马上说出一堆优点,然后说道:我建议这位同学在画高时要注意标出它的高与底,作品的主人也笑眯眯地接受了别人的意见。数学也需要关注说话的艺术,让这门真正的艺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妨效法数学王子张齐华对于数学课堂语言极致追求。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思考并实践之后或许仍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遗憾会变得越来越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思考维护了我们的尊严,我愿继续探索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如同小孩在海滩上捡起美丽的贝壳,自得其乐!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1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也挺有意思。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认识的图形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形状,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晰。

在观察了那么多图形的基础上,我直接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示,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学生画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有比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认识。

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把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想到了很多办法:有的按边的长短分为对边相等和对边不等的;有的按一组对边是否平行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分为一类;有的按角的大小把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有直角的分为一类;还有的按图形是否对称把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等等。

在学生的眼里,这些图形各有特点,虽然有些特点还不能正确表述出来,但他们能用手势比划,让大家认同。最让学生讲不清楚的是对边“平行”的特点。怎么样的两条线是平行的?学生还没听说过这两个字,肯定不理解。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好几组线,有的平行,有的不平行,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再将其中的一组不平行的线延长。学生猛然醒悟:“原来不平行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碰到一起,而平行的两条线延长后是不会碰到一起的!”本来很担心他们不会理解“平行”是什么意思,但事实上学生的感悟要比我预料的好得多。看到学生对“平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对下节课认识“平行四边形”更有信心了。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2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了四边形的特性的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认识。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因此,我把本课时定位为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课时的内容,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围一围、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的特征。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易变形的特性。

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的表象。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反思以下几点: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提供给学生许多不同的工具,让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或者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平行四边形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的,而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等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把制作长方形的框架拉长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以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知识点都是从学生的交流中一步一步呈现出来的,参与交流的孩子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擦出了火花,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备学后的快乐。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有少数孩子参与度不高,或者比较被动,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有少数孩子不愿倾听同学的发言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寻求解决方案。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3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是一节可视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本节课我通过图形王国主题图创设情景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做准备。图形初步认识中关于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因此在感知四边形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导孩子寻找教室里四边形和观察生活中的四边形,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观认识四边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选择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学生认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先大胆猜测它们会有什么特征,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出长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过程,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自主发现、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人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堂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无论设计多么精心,但孩子们是灵动的,课堂更是流动的。上完课我自己也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例如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与把握方面比较欠缺,在认识四边形特征环节太繁琐,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画长方形与正方形没有完成。课堂氛围不活跃,太沉闷,对学生的评价语太单一,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4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 这句话道出了学生认知起点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在原来的教学设想中,我是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在对四边形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对四边形的学习是由教师的告知 “象这些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四边形” 引入的。而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四边形进行评价、修改,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充分地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可见,后一教学设计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对四边形特征认识的深刻性方面优于前一教学设计,而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础则源于课前调查,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科学预设教案的基础。从这一节课的前后不同设计中,我感受到把握学生起点应该包括把握两个起点:

一、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这些知识或技能掌握到何种程度?以前面的课前调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

1、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看似准确“四边形有四条边”,但实际上还是不清晰的,从他们在问卷所画的四边形中有画四条曲边的、也有画成四条边的不封闭图形可看出。

2、对四边形所包含的外延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如较多的学生认为“四边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四边形”中29%的错误率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学生对四边形一无所知或无所不知都是不科学的,当然这样的认识必将导致预设教学程序的不科学与教学实施的必然失败。本节课中,学生是在画一画、评一评、改一改中不断修正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开放式教学路径的设计,基于学生知识起点,改变了第一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心理指向?是处于“悱愤”状态还是满足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在前面所描述的师生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四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所以他们对这节课的反应是“那简单……”,觉得自己会了,没有学习的必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如果我还是按照原先预设的“告知”方法上这节课,学生对这节课一定毫无兴趣。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原有认知的尊重,所以才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从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中没有教师的生拉硬扯、学生的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是真实的,学习也是真实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对话,才有学生的很多精彩:一位学生的委屈投诉:“我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因为我的这个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又有四个直角。是这位同学错了吧!”后面分类教学中另一位学生的直言不讳:“菱形就是菱形,怎么能够说像平行四边形呢?”……正是有了学生的投入才使课变得如此精彩。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教学《四边形》时,课件播放同学们在校园活动时的情景,配上《校园的早晨》这首歌,创设情境,这样的 “课前导入”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倾听,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作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就自然愿意倾听了。课堂中教师始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突破重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新课教学时,不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四边形,欣赏生活中四边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学生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

如何给四边形分类是本节课的难点,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分好后再汇报。学生先上黑板摆,再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最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很关注,眼睛看向学生,包含着激励的目光。有些问题学生在齐答时,老师不仅仅听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而且对其中少数学生发出的不同回答也非常关注。

三、精心设计作业,密切与生活联系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的作业题:

在这节课上,我们和四边形成了好朋友,那么在今天回家的路上和家中,就请你用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家长和我们一起认一认,好吗?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兴趣,再次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