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通用10篇)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1
1、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顽强的错误呢?
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受‘9加几”的影响,学生深刻记得‘9l加几”要拿走一根给“9”。这和预设的正好相反,原以为学生会深刻记得“凑十法”,但结果正好相反。学生没有发现两者算法的相同之处是“凑十法”,不同之处是“凑成十拿的'根数不同。”
因此,我猜测,学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凑十法”意识,没有体验到“凑十法”的优势。学生只掌握技能“拿一个给9”,但不知道“拿一个给9的”目的是凑成十,凑成十的目的是好算。
2、从上课情况来看,学生都会模仿用凑十法计算,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用“凑十法”,仿佛都是老师的强制灌输。
那么,《7加几》该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主动要求“凑十法”?并且感受到凑十法的好处呢?
3、我又想,如果我们在前面“10-20数的组成”中,就让学生感受到10加几很简便,是不是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凑十法”意识会更强?再相,如果在起始课《9加几》中,更注重、更花时间对“凑十法”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那么后续的课,是不是就更简单?学生会主动进行正迁移呢?因为数学中,方法与经验是可以实现迁移的,而知识技能,学生掌握一点就是一点,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
明年,我要教一年级了,这次的听课,又让我收获很大。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2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一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得到结论,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如果没有小棒,计算8+7应该怎么想呢?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仔细想一想,再小组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方法优化,总结凑加法口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两个层次进行练习:
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拔高训练,要求学生能发现并达到提高的目的。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3
“算法多样化”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教学中算法的“一统化”。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一、多样化算法可以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观点,只是组织学生们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用学生那颗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其他学生,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多样化的算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不同的算法有时也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不同发展水平。毋容置疑,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来,如8+6的计算,接着数这种算法表明学生的思维处在利用数序运算的水平上,还不能把第二个加数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看待,需要把它分拆成6个一,思维的概括性还很差。如果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对进一步的学习将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说要允许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这种较低的发展水平上。相反,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使我们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这类儿童的思维发展。其他学生展示的不同算法,为这类儿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三、算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教学8+6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4
《8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通过前一阶段《9加几》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并学会运用“凑十法”。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8加几的学习是智障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8加几的思想方法也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8加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充分建立起一个进位加法的“模型”。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
1、结合情景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教学中的重点是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而难点则落实在理解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思维过程。
本课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情境,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入数学课堂并参与活动。
成功之处:
1、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如数的组成,把几分成2和几;填空,8加几等于10;9加几的计算并要求A类生说算理……这些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上知识我是利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8加几的计算方法,把具体形象的动画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边演示边说,汇报交流,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3、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草莓图、桃子图,问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不足之处:
课上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自己没有适当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鼓励的语言比较生硬,不能引导学生大声的表达。另外在整堂课中,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在教学时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学才肯学,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课的准备过程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讲课后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从反思中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这将成为我进步的台阶。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5
《8加几》这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展示一些有8个苹果和几个其他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在算法探究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摆小棒、数手指等方法得出结果,然后我引导他们总结出“凑十法”,即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等于10,再算10加剩下的数。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只是机械地记住了步骤,在实际计算中容易出错。例如,在计算8+5时,有些学生会把5分成3和2,但在计算10加3的时候会算错。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口算、填空、解决问题等。但练习的梯度设计不够合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一些较难的题目他们无法完成,导致这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信心受挫。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简单的题目又缺乏挑战性,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算法理解的深度挖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凑十法”的本质。同时,精心设计练习题目,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6
在《8加几》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如复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顾9加几是如何凑十的,然后让他们尝试用类似的.方法计算8加几。
在新授过程中,我利用直观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比如,在讲解8+3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出8,再拨3,然后引导他们观察如何通过移动珠子凑成10。这种直观教学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效果较好,他们能够较快地掌握计算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控上,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讨论算法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练习,对知识的巩固不够扎实。另外,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7
对于《8加几》这节课,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8加几的计算方法,每个小组都积极参与,学生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分享不同的计算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不仅学会了8加几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有的小组在计算8+6时,成员之间互相启发,想出了多种凑十的方法,如把6分成2和4,或者把8分成4和4等。然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存在个别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他们参与度不高,只是听其他同学发言,自己没有积极思考。
在教学语言方面,我有时的表述不够简洁明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比如在讲解算理时,一些专业术语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加强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我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8
在教授《8加几》时,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在课堂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快速计算9加几的算式,复习旧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新内容时,我又设计了“帮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将8加几的算式与对应的结果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把卡片贴到相应的小动物房子上。通过游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8加几的计算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由于过于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对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关注有所欠缺。有些学生在游戏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认真思考计算过程,导致出现一些错误。另外,在游戏结束后的总结环节,我做得不够细致,没有及时针对学生在游戏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详细讲解和纠正。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要在保持游戏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加强对学生计算准确性的监控和指导。在游戏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9
《8加几》这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教室里有8个男生和几个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在他们计算时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例如,有个学生在计算8+7时一直出错,我就用小棒再次为他演示凑十的过程,让他跟着我一步一步地操作,慢慢地他就理解了。
然而,在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8加几在其他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数学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8加几》一年级教学反思 10
在《8加几》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新授环节,我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8加几的算式,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数手指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展示和讲解,其他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课堂互动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思考和解答。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些意外的'想法或问题,我没有及时抓住并深入挖掘,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教学契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敏感度,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生动,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