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发布者:一叶扁舟 时间:2024-9-7 02:21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1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2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1.教学效果(思效)。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

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不足之处(思失)。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4.改进措施(思改)。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3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所以在授课时要让孩子多发言,从发言中去发现孩子是否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还要让学生去大声朗读,从读中去感悟讲解、分析,使孩子们对现代诗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升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4

这篇课文收录了现代诗人汪国真的成名作《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和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汪国真的诗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乐观、坚强的高尚情操多读才能更好的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平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放手让学生自学,反复、高声朗诵,在读中感悟:当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时,可联系诗人的.实际生活加深理解。

在交流课外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并能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相关联,前面提出的问题,在后面进行了回答,将这两首诗歌进行整合学习,这样前后呼应,加强了本单元主题的联系和强化。这是对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的一点探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5

大地孕育了生命,并且成为了万物生长的摇篮。大地真能说话吗?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优美的抒情诗,借助诗人运用的拟人手法,感受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时,我主要通过了以下途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读写结合

课后有一道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习题:仿照课文前四节,试着再写一写。创作之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前四节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通过多次阅读,学生能够明白前四节都以假设形式开头,接着用具体的'语言展示大地母亲的博大胸怀以及博爱精神,孩子们在仿写前,多种形式地反复朗读不可忽略,然后再依样画瓢,至于内容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读写结合,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甚至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诗歌内容。

(二)感受重复叠句、回环往复的写作手法

《大地的话》这首诗歌运用了此手法,但并非是表达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在特定的风格与形式的框架内,充分发挥想象,去创造无限丰富的内容,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题思想。

(三)转换角色,让学生与文本贴近

诗是一种意境,一种美丽,一种享受。本诗用优美的语言,借大地之口,告诉每一个人,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受到尊重与爱护。为此,学生在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把自己当作大地,以致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飞鸟、游鱼、小草”,通过融入情景,让学生感悟这些小动物在大地母亲怀抱中如何快乐、幸福成长。有意识地角色互换,更有利于学生与文本贴近,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大地那博大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读中积累,读中释疑

课文前四节,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其结构上的异同,然后通过填空的形式填出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此外,“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是含义深刻的句子,而且是教学的难点,指导学生理解时,抓住了两个“一切”和后面的省略号体会大地的博大,也抓住“宝贝”“体内”感受大地的慈爱。编辑评语 以读促学,重视词、句的理解,强化读写结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作者自评)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6

在当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缺乏足够底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单一枯燥、课外拓展较为狭隘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1、教师文学素养较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

3、教学过程单一枯燥。

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反而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4、课外拓展较为狭隘。

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没有能够对课堂进行延伸拓展,在各门学科课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的背景下,诗歌教学拓展却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诗歌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思考

1、强化文学底蕴积累,提升教师教学驾驭能力。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意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对他们的性情进行陶冶,品格进行熏陶,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引读、师生领读、学生对读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进行仿写,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4、。注重课内外结合,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

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大量的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增加文化底蕴积累。同时,还可以开展与现代诗歌教学相关的活动,来促进和巩固教学成效,如进行诗歌朗诵竞赛、诗歌创作竞赛等等,以赛促学,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诗歌专题研究活动,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问题,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措施,全面提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7

本学期高一级语文课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配套的粤版语文教材,讲授必修1、必修2两册课文。这两册课文各有一个诗歌单元,占课文篇目的四分之一,说明编者很重视在学生进入高中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作为老师应该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诗歌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形成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美好情感。在讲授两个诗歌单元时,我花了不少工夫,力求使学生能够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能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读懂难度不大的诗歌。由于必修1的单元是古诗,必修2的是现代诗,合起来谈面子铺得太广,故这里简单汇报我在教现代诗歌单元时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诵读指导,增强感受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诗歌教学尤其要从诵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教现代诗单元时,充分注重学生的诵读。一方面向他们讲清楚诵读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一方面循序渐进指导他们掌握诵读技巧。针对学生对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陌生,读起来并不习惯这个实际,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诵读与感受

同步进行,边诵读边深化感受的四步诵读标准:一要放得开,读得起来,读出气氛;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节奏,结合必修2《点击链接》中关于诵读技巧的《朗诵的要领》进行指导;三要读出感情,发挥想象,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围,酝酿并表现真正的感情;四要读出意境,结合对诗歌风格的理解,读出或雄壮(《致大海》)、或平和(《我一无所求》)、或明朗(《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或宽厚(《黑八月》)的感受来。我反复跟学生讲解诵读跟感受力能够同步进行互相促进这个道理,经过动员,学生读的热情提高了,对诗歌的感受力也提高了。

在“读”的指导上,我还把它表述为读——朗读——涵咏——美读四个层级,而以美读为指归。“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毕竟诗源于歌,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必须引导学生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加深对诗歌的体会。

闻一多的《死水》是他诗歌“三美”主张的最成功试验,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气氛、情感、景象融为一体,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戴望舒的《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虽以散文笔法为诗,却自有自然流利的节奏;即使是外国诗,也有译者把它译得节奏明晰、音韵讲究,如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引导学生对诗歌中音步(音尺)进行划分,把韵脚的韵标示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诗歌音乐性的认识。

二、准确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高中生中有极少数人颇为喜欢诗歌,他们摘诗抄诗玩味诗(不一定读诗),却难以说出所喜爱的诗歌的妙处。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双桅船”“岸”“风暴”“灯”等并不是一些普通的事物,而是诗人自身、与诗人密切相关的事业、时代风云、对光明的向往等的写照,它们共同把诗人复杂的心态和情味细腻的表达了出来。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水草”这一意象,把徐志摩对康桥深切的依恋之情自然的表达出来,具有诗人独特的个性特征。

一首诗中出现的意象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意象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这就需要学会两种能力:一抓住主要意象,二总体把握住多个意象所共同表达的内容。抓主要意象,如《死水》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中心意象,其它如“破铜烂铁”“剩菜残羹”“花纹”“青蛙”“白沫”等则是围绕这个中心意象而出现的,它们突出了死水的恶臭污浊,死水与它们之间存在着主从关系。多个意象共同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中“行云接受远天的邀请”“风筝飞出了公寓”“杜鹃烧红了山岭”“鹧鸪临走前一再叮咛”,表达的是“我”对春天的思考正在由肤浅走向成熟。它们没有主从之分,而是共同组合成一个整体。把诗歌中这些意象的关系弄清楚,能帮助学生在看似复杂的意象中较快地理出思路来,进而把握准诗人的思想感情。

由诵读到明了意象的含义从而把握感情,实际上体现了披文、缘景、入情这一诗歌分析的基本过程,循着这个过程来解诗,虽不中,必不远矣。

三、指出表现手法,评价艺术效果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为如此。艺术必定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法,才能表现所要表现的东西。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多少了解,这时候就必须给他们做些介绍,我把这个工作穿插在几首诗歌的讲解中间。先总体分析三几首诗,让学生初步知道鉴赏诗歌的基本知识,再集中介绍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景、虚实、动静、色彩、表现手法、辞格运用等,讲解时用所学过的诗作作例子,学生显得较易于接受。之后,在接下来的几首诗里就更多地要学生依据所学到的内容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他们或自我思考,或小组讨论,基本上能够把一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及其效果讲出来。

这个过程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在教学中达到教师适度点拨与培养学生自我感悟及鉴赏能力二者的统一的过程。它着眼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与鉴赏力这一层次。它使多数学生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窥诗歌鉴赏方法之门径,过渡到能稍为运用一点鉴赏方法来相对深入地阅读诗歌这个层次。

四、由理解接受,到尝试创作

上面涉及的内容是鉴赏,如果能够作得扎实,学生培养起一点读诗的兴趣和方法,则可算达到基本的学习目的。要深入点开展诗歌教学工作,则可以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课上扩展到课后,从而把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1、在完成周记时进行诗词的摘抄评论,以随感式的评点为主,说出妙处即可,给学生更自由的发挥空间。用小作文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首诗歌,并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对它的意象、语言、技巧进行评价。我在安排这个作业之初,对学生到底能有多好的感受、分析能力心中无数,收起来的作业却发现不少闪光之处。看起来学生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2、自己尝试创作一首诗歌。我把它当作一次作文来要求。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还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作品。它们或许还显得稚拙,或许不是很和谐,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诗歌单元后的体会以及创造能力。

如果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则可以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另外的文体。比如把《雨巷》《山民》改写成记叙性散文,或改编成戏剧。也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这些工作我都来不及做,希望今后能尝试尝试。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8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为此在《现代诗二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精读课文的字字分析,句句推敲,精雕细琢。只设计了“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交流资料,拓展延伸”“写人生格言,指导实践”三大版块。“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这一版块我的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然后引导学生只抓住诗人提出的四种生活态度“平坦”和“崎岖”“幸福”“不幸”进行感悟理解其深层的含义。这一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课堂上孩子们还真是只了解了词语的表面意思,深层意思在我的指点下学生能够明白,能知道“平坦”就是一帆风顺,成功等事事如意。而崎岖就是失意,挫折,失败等。但是感觉这个环节不足之处是教师点播完了应该叫学生再谈谈自己生活中的`“平坦”和“崎岖”以加深理解。

略读课文应当是阅读课文的延伸和补充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交流资料,拓展延伸”这一版块的设计就是源于此点。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的谈出自己的体会。如王丽娜在交流“微笑的桑兰”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感悟桑兰的坚强乐观。虽然孩子的语言有点直白,但是那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法。曹雅心在交流“冰心的在微笑中写作”时,也谈出自己要学习冰心奶奶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我觉得此时文章的主旨孩子能结合自己自己搜集的材料应用到自己的身上已经达到了预定目标。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叫学生一一交流,还有许多同学搜集了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物故事,如邓小平,贝多芬,司马迁等等,其实孩子在搜集资料时也是对孩子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但这一环节处理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在这个环节完成后,应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听了那么多身残志坚,微笑生活的名人事迹,此时你能不能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对全文主旨的一个升华和延伸。

在第三版块的教学中,我走下去看了看,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们都能写出自己的如何面对生活的格言,“乐观生活,永不放弃””“跌倒了,要微笑着爬起来”“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把它当作一场游戏吧”……听着孩子们虽然稚嫩的话语我已经看到了希望,因为一个个温室里的花朵可能会把自己历练成参天大树的。这个环节中没处理好的地方就是我准备的人生格言应该给孩子们读读,然后再叫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写自己的人生格言,由于时间内关系我把这个环节略去了,有蜻蜓点水之感。

这节课虽然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我给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较少,但是基本抓住了略读教学的特点删繁就简,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了“略读”教学特征。更为可喜的是让我进一步明确了略读课文教学今后的努力方向,要突出实践,强调自读自悟。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实施略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落实单元中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9

诗歌以升华的激情,凝练的语言,灵动的意境,吸引耄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尤其十六七岁花季般的少男少女,正是诗情画意的妙龄,也正是诗歌教学的契机——让现代诗歌的美好意境渗入师生的心田,让语文课堂涌动师生生命的激情,成为语文诗歌教学的情感动机。

激情三步曲

师生情感的渗透,不在一朝一夕。学生对经典的感知,也不是一蹴而就。日久生情,诗意语文,同样需要感性到理性的积累。

第一步:音画组合,亲近经典。

什么样的作品培养什么样的观众,艺术作品对最初的欣赏者是一种眼光的培养。教师选择诗歌,既要符合学生的情感,又要符合自己的特点,更要将经典形象地呈现在课堂。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诗歌、画面和音乐完美组合,建起学生与经典诗作的形象联系,展现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辉煌浪漫、戴望舒《雨巷>的缠绵惆怅、郭沫若《炉中煤》的奔放热烈、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意气奋发、舒婷《致橡树》的独立尊严、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的柔美无我、普希金《如果生活把你欺骗》的达观坚定、泰戈尔《游思集(其一)》(春天)的不安叛逆、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庄严沉痛、叶芝《茵纳斯弗利岛》的返朴和灵动….

一首首经典的诗作,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伴着一曲曲动听的旋律,缓缓流进师生的心田。语文课成了诗的海洋,漾着情的清波,激起阵阵涟漪。经典与时尚的组合令人心醉,经典与妙龄的对接开启情弦。师生在经典的陶醉中第一次获得同一心跳。

第二步:个性选择,以诵带教。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欣赏多媒体诗歌音画,只是学生与经典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而学生对经典作品还要反复诵读,才会产生理性的认识。教给学生诵读技巧,以技巧带动兴趣,以诵读促进师生交流。

每个学生在诵读中对经典会有不同的评判。对于经典诗作不可能都喜欢,但可以从中挑选比较感兴趣的一首或某些诗句。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个性选择诵读,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尊重,是开启师生情感链接的第二步。

以读带讲,读讲结合;以练带训,训练穿插。诗歌教学一改以往教师讲带动学生读的方式,而是以学生诵读为明线,以教师纠正为暗线,引出师生对经典诗作的分析评价。训导学生从诗歌内在准确把握情感、恰当运用技巧,创造性地深情演绎作品。

课堂就是训练场,教师要对学生的精彩朗诵加以赞赏,又要不失时机地指正错误,还要充满激情地即兴示范。教师既是裁判,又是教练,还是运动员;既是观众,又是导演,还要充当演员。课堂既是舞台,也是排练场。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朗诵过程中,及时调整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发现普遍问题,集中剖析讲解。这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激情是一种挑战。

第三步:激情创作,个性展示。

十六七岁是诗的妙龄,是点燃激情奇思妙想的年龄,是诗人情思开启的年龄。学生诗歌创作,是经典诗作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回声,是学生对自己情感的审视和放大,是纯情开垦的处女地。它是学生激情的迸发、思想的沉淀和表达的锤炼。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又是学生情感的外泄、言语的表露和性情的磨练。师生情在此再次升华。

情理铸激情

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学生的纯情唤醒教师的纯情。这样的诗歌训读,别开生面地将诗歌教学穿插于朗诵训读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己的诵读声中,对经典诗作产生最真切的感受。

教师训导的方式可以个人和集体相结合,训导的内容可以从情感和朗诵技巧两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技巧准备。对于有着十六七年诗歌朗诵经验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理论引领,确保教师课堂训导的有效性。其次,关注学生情感。一是学生对朗诵作品内在情感的把握,二是学生对自己情绪的把握。

教师既要对作品深入研究,又要擅长诗歌朗诵,还要对学生的朗诵能力育所了解。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用朗读课文的语气语调朗诵诗歌,以读代诵,缺乏诗歌朗诵的韵调,达不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起伏变化的程度,显得平淡无味而缺乏激情。

此时,教师要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体味诗人的情感,

心随诗句跳动。抓住诗歌意象,找准情感定位,把握诗歌节奏。揣摩韵调、调整音量、变化语速。

例如,许多学生喜欢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受我国古代别离诗的熏陶,更被诗歌首尾告别情绪所感染,大多数学生都以愁绪贯穿始终,显得单调压抑,不能彰显作品的华美瑰丽。仔细分析诗人所用意象——夕阳中的“新娘”、滋润灵动的“青荇”、彩虹般的潭水以及“寻梦”归来在斑斓夺目的“星辉”里“放歌”,毫无离愁别绪,倒是迸发出浓烈的浪漫奔放和辉煌夺目的生命气息。正如诗人回忆,“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字里行间分明是诗人对母校的留恋与感激。是康桥令诗人好梦连连,是母校给诗人带来人生的辉煌。“别”也,赞也;“别”也,恋也。因此,诗的开头“轻轻的”和结尾“悄悄的”,词义虽同但情绪不同,前者平淡中略带不舍,后者凝重中饱含深情。

情到深处自然真。技巧最终会被情感所替代。当学生掌握了技巧,入了朗诵之门,感人的不再是技巧而是深情。此时,朗诵者情绪的收放是关键。每一首诗会有情绪的高潮和低谷。教师要教给学生敏锐的眼光,在诗篇的基调中找寻情绪的不同,形成突破,实现朗诵者情绪的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那份婉约惆怅哀怨,牵动了学生的情愫。但跟随诗人期盼“逢着”,而后“走进”“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情绪线索,在第五段出现了诗人期盼“丁香姑娘”“走尽这雨巷”的意境。随之而来的是“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走尽”与“走近”截然相反,最后的“走尽”与“消散”分明是诗人浪漫理想的写照,它突破了前后诗句哀婉彳亍的基调,形成情绪突变的另一个境界而达到高潮。

“诗能为僵硬的世界留柔美,也能为苍白的心注入暖意,以诗为教,总比以实利主义思想为教要好”…,这是20xx年“全球青年领袖l、广东省作协一级作家谢有顺倡导的“诗教”论。诗歌教学,就要追求泰戈尔——“解放那僵滞的语言和无知无觉的劳动,增援我们正在涣散的战斗而征服死亡”般“春天”的境界,让正值妙龄的少男少女的感知、审美、情感和心灵,在诗的激情中健康生长。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教学反思 10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