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发布者:隔水望伊人 时间:2024-6-22 11:35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1

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例1是时间单位的换算。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0秒。通过复习1时=60分,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例2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和掌握例2的知识点,是这堂课的关键。我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想了很多方法,在试教的时候,也尝试了许多。最后我确定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运动会情景来串联,在配合钟面辅助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辅以钟面,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效果很好,问题也存在一些。比如,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是不是依赖习惯了,脑子里没有钟面,形不成表象,无疑,对他的学习是有障碍的。所以,应该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要在脑海中形成钟面。又比如,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习是有阻碍的。所以,在反馈时,还要做到反馈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错例。

最后,我还有一些始终没有很好的方法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学生脱离钟面后,能很好的计算经过时间。尤其是从上午的某一时刻到下午的某一时刻共经过多长时间,这一类型的题目学生错误率很高,因为没有学过24时记时法,学生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就不行了,利用钟面在思维上又比较复杂,对于成绩中下等学生就很困难了。我想,这是我在这堂课后还需要去研究的地方。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2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84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

1、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2、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3

因为学生每天都和时间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所以上课多以引导,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计算经过的时间。如:老师上班是7时05分出家门,7时45分到校。问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难度并不大,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所有时间转化为24时计时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跟多位数加减的退位搞错。另一类睡觉问题又另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因为这里涉及到跨天的计算,比较复杂。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时刻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5时指的就是5: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5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5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5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

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加强练习,相信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会更有经验,让时间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也让学生们能真正了解时间。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4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2、“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学生对于几时~几时(或同一小时内分的计算)的掌握问题不大,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难度就比较大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进行的:学生先自主交流自己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出方法——6时10分-4时45分=( )先用6时-4时=2时,10分不够减45分,从2时里拿出1时=60分,60分

+10分=70分,70分-45分=25分,25分加1时等于1时25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做边说,练习几次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还不错。

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渗透:相同单位才能直接计算,单位不同要先换单位;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高级单位退一,再换成这一级单位:如1时换成60分,如果是退1米换成10分米,退1元换成10角等。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5

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2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一个是时相同,容易计算的和时不同、分不够减教难算的两种,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解决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只要正确对学生的方法都给予肯定。

但在这节课上,我也感到有点困惑,如果停留在只让学生感悟经过时间的推算,不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估计作业中的错误率会很高,特别是差生,缺失了方法会无从下手,特别是碰到分段计算经过时间会更棘手,如果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后,所有的经过时间都套用这一公式去算的话又显得太呆板。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题目,如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小时借1小时再减,再用这方法比较麻烦,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改过来,列成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算式,列竖式来计算的方法,特别要强调60进制。要让每个孩子掌握这种方法,习惯用这种方法,一定能大大提高正确率。

只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教师也只能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是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讲解。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6

在教授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这一课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火车时刻表、电影开场时间等,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经过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展示了一张从 A 地到 B 地的火车时刻表,问学生:“如果火车 8 点出发,12 点到达,那么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学生们很快就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积极地思考起来。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经过整时的计算”时,我通过在时钟模型上拨动指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时针走过的格数,从而理解经过的时间。在讲解“经过非整时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先将非整时转化为整时,然后再进行计算。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决“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 25 分钟,他 7 点 30 分从家出发,什么时候能到学校?”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参与,但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没有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2.教学时间把握不够精准

在讲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时,由于我讲解得过于详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够充裕,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

3.教学评价不够及时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后,我没有及时给予他们准确、具体的评价,只是简单地说“好”“不错”,这样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关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我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顺利完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

3.及时、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要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评价,不仅要表扬他们的优点,还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7

《计算经过时间》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以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课程开始,我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动画,其中涉及到人物在不同时间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动画中显示小明早上 8 点起床,9 点开始写作业,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学生们对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纷纷举手回答。

2.多种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介绍了多种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如分段计算、利用时间轴、将时间转化为 24 小时制等。并且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他们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计算下午 3 点到晚上 8 点经过的时间,我引导学生先将下午 3 点转化为 15 点,然后用 20 点减去 15 点,得出经过了 5 个小时。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一些较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

二、教学效果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经过的整时和非整时的时间。

2.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计算经过时间时,特别是涉及到跨天的情况,容易出现错误。例如,计算从昨天晚上 9 点到今天早上 6 点经过的时间,这部分学生在时间的转换和计算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

三、不足之处

1.练习的层次不够分明

在练习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练习过于简单,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觉得有些吃力。

2.对时间概念的强调不够

在教学中,虽然介绍了多种计算方法,但对于时间概念的本质,如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等,讲解得还不够深入,使得部分学生对时间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3.课堂节奏的把控有待提高

在小组讨论环节,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总结和拓展部分有些仓促,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改进措施

1.优化练习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加强时间概念的教学

通过更多的实物演示、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时间的本质,为计算经过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时间的分配,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8

在完成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的教学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优点

1.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流逝和经过时间的计算。

比如,通过播放一个时钟指针转动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时针和分针的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经过的小时数和分钟数。

2.由易到难,逐步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简单的整时计算入手,再逐渐过渡到非整时的计算,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先让学生计算从 2 点到 4 点经过了多长时间,再计算从 2 点 30 分到 4 点 15 分经过的时间。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二、不足

1.对学生的错误估计不足

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经过时间时,容易忽略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时分差异,导致计算错误。而我在教学设计中对这类错误的预设和应对措施不够充分。

2.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

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有时会出现语言表述不够简洁清晰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3.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小组讨论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课堂总结和拓展练习时间较紧张,没有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改进方向

1.加强对学生易错点的研究和针对性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收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2.不断提升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通过多听优秀教师的课、阅读相关教学书籍等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教学内容。

3.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各项教学任务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9

教授完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这一内容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一、成功的方面

1.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实践操作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次模拟活动,如模拟时钟的转动、模拟一天的活动安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和经过时间的计算。

例如,让学生分组模拟从早上起床到上学的时间过程,然后计算这段时间的长短,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2.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引入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营业时间、公交车发车时间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让学生计算超市从早上 8 点营业到晚上 9 点,营业了多长时间,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了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时间单位的'换算强调不够

部分学生在计算经过时间时,对于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影响了计算的准确性。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3.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不足

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思维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时间单位换算的专项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计算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关系。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多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拓展性的练习,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10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经过时间》的教学结束后,我对本次教学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亮点

1.利用直观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使用了时钟模型和时间轴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流逝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比如,在讲解跨天的经过时间计算时,通过在时间轴上标记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时间的跨越和计算方法。

2.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计算经过时间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培养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基础了解不够

在教学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原有基础,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

2.课堂互动不够充分

在课堂上,虽然设计了一些提问和小组讨论环节,但与学生的互动还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3.评价方式不够全面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主要以练习的正确率为依据,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过程等方面。

三、改进措施

1.做好学情分析

在今后的教学前,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加强课堂互动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中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3.完善评价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