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判断血型、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及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教学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以及高难度之处。作为一节公开课,我觉得整节课上得很顺的,整个课堂组织有序,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的任务。但是课堂上两位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看法各态度给我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对于学生觉得无偿献血很亏及没有钱就不会献血的态度,我深感不安,心想:现在的学生的心态是这样的冷酷、自私;这些独生子女肯定是在家里长期被宠坏了,总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少为别人着想。当教师出示“献血证”时,并提到无偿献血不但可以救助急需帮助的人,甚至可以帮到自己的家人这种切身的.利益时,学生才勉强地认同无偿献血,这更使我感到他们真是“儒子不可教也”。
后来我又将这件事与同事交流,交流之后,对于学生“是否愿意无偿献”,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当初,作为教师的我,认为学生不愿献血是很不应该的,尤其上完这节课后,他们更加没有理由不认同无偿献血。现在想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生在课堂上说愿意献血呢?
尽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但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参与无偿献血,更何况学生仍处于未成年的成长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这样规定的: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可见“献血法”没有硬性规定每个符合要求的公民都要进行无偿献血,反而十分强调献血要“以自愿为原则”。因此,即使一个人一生不参与献血,也不属违法。对于学生“不愿意献血”的态度,更不宜过早地将其定论为冷酷、自私。相反,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学生却能冒着被批评指责的危险,大胆地表达“不愿献血”的观点,这是诚实的表现,教师应当尊重他们。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全班几十个学生,性格特点各异,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同一事物持同一种态度,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长大后教愿意献血”呢?学生完全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生动的课堂并不需要整齐划一,而更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课堂上出现的学生的争论和矛盾,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所需的最好的素材。
再审视自己的教学,尽管课堂上经过了提问思考以及教师的解析,但学生对于无偿献血仍无动于衷。显然,学生对献血是有顾虑的。事实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对无偿献血都保留自己的看法的,总担心失血过多会影响健康、担心疾病传染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让学生(未来的公民)理解输血的原理,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正是生物教师在本节课的重要任务。看来,要让学生认同献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单靠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例如,在该课教学中,向学生所提的四个问题:
1.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怎样的人符合献血的要求?
2.一次的献血量是多少?会不会影响健康?
3.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
4.你能不能进行无偿献血?等你长大后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对于这些问题,只要浏览一下课文,很快就得到答案。又怎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呢?“认同”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绝不能通过“提倡……”、“要求……”等说教形式将“认同”这种情感态度强加给学生,只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在感悟中产生“认同”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收集有关的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献血的经历、不能献血的具体情况等等,让学生明确献血除了自愿之外,还有很多身体条件限制,能够献血表明身体很健康,献血是一件很不容易而且很幸运的事情。这样,不需要号召、不需要呼吁,学生长大后会心甘情愿地向别人伸出援助的手。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2
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最后比较顺利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得到了许多体会与感受,具体如下:
1、解放自己,让学生成为主演者,新课文、新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教师只是辅导者、引导者、穿针引线。从而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尽可能的表现机会。处在身心发展黄金时期的青少年,大部分都好表现自己,因而,在课堂上,无论是新知识点的介绍,还是探究活动的设计,我均是由学生来完成。
比如在血量介绍方面,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和探讨使学懂得失血量的多少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应该怎样处理。
又如在传授血型的'发现时,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让学生来进行介绍,再通过课件来介绍整个血型的发现及相关的信息,课堂活跃了,信息也获得了。
2、榜样教学最容易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讲授义务献血时,我在网上搜集到许多关于义务献血的例子,从中选择了两个较好的榜样作为信息提供给同学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我又以自己参加两次义务献血的事情向同学进行介绍,并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并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义务献血证书。些时,同学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目光,从而也感化了学生,许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长大后要参加义务献血,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中我也体会到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多开展课间小活动及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后的教师,学习任何知识,学生只要对它感兴趣,一定能将知识点学好。因此,在教学中我多设计了一些师生互动以及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血型和输血关系时,我让四位同学上台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血型,A型、B型、AB型及O型,然后分别用球拍或其他道具代表受伤失血过多的病人,此时节需要献血的同学站出来为其献血,看四位同学是否表现正确,让全班同学来做评委,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活动完了以后,我又分别请同学来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自己的血型是什么血型,是万能献血都O型,还是万能受血者AB型或其他血型,学生都积极地说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采取一些知识竞赛的方式对学生巩固知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心理发育的一个特点,学生都有表现欲、好胜欲,荣誉感也是十分强的,因此,在传授一些新知识或掌握某些知识时,采取比一比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可分男生、女生进行,也可以分小组或其他形势进行。
比如在《输血和血型》这节课的教学中,在知识点的巩固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来进行竞赛,有必答题和抢答题,即是活动又是竞赛,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激发出来,最后也收到了较好的结果。
总而言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得到了许多体会,从而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一个更好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更加轻松地收获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提升学生对社会对全人类的情感态度。课堂上能够落实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有关知识。同时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我采取榜样的示范作用。先向学生展示《献血法》的要求:年龄、体重、健康等发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到的是对别人的好处,表示出不愿意的情绪:“憨子去献血呢!”我接过一句:我去献过血,我是憨子吗?学生们都倍感意外,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也会去献血?献血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献血之后会有什么不适?有下来我讲述了我自己的献血过程,同时介绍了献血对自身的好处,最后强调“献血应 到正规的无偿献血机构,避免血液病的传染”。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参加了献血,学生们很感动,在我讲述过程中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啊?啊?”声让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所起的波澜。特别是我讲完献血对自己的好处时,学生们的反应很激动,要不是献血有年龄限制,估计放学就有可能去献血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处被我遗忘。就是在教授同型输血以后,有两个血型的`作用需要拓展开来:一是血型与亲子鉴定;二是血型与性格。本来是想给学生激发兴趣的,在这个问题上,以后应大胆让学生来说出,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出血型和生活的联系。很多电视剧中都包含亲子鉴定与血型的关系,加上学生平时经常关注星座与性格,血型与性格,所以以后课上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血型除了输血以外的其他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5
根据奥苏贝尔理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本打算从民间“滴血验亲”场景入手,后来从车祸现场救治,让学生迅速对于血型方面的知识产生浓烈兴趣,渴望求知,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血型模拟实验中,让学生扮演“小医生”来鉴定血型,救死扶伤,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相当强。在宣传无偿献血环节,学生充当“小宣传员”,热情高涨的设计口号、标语,升华感情。整节课,从一个个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
1、亮点:本节课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新课改教学的标准与追求,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情境探究,通过对比、讨论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学这一原则,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同时,本节课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搬进了教室,直观的反应现象和切身的体验,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扩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抽象性和局限性,使得教学过程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对多样的多媒体资料进行讨论和总结,逐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不足:板书不够及时工整、活动时间不能很好地把握等等
3、以后怎样更好上这节课:适当扩展课堂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灵活课堂教学。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6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血型的概念、血型的分类以及输血的基本原则。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达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血型的发现、血型的分类、血型鉴定以及输血的原则等。我通过PPT展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血型的概念、血型的种类以及输血的基本规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特别是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血型在输血中的重要性,以及错误输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学生反馈与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疑问,以便更好地解答他们的疑惑。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也很活跃。
四、反思与改进
虽然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讲解血型分类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我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虽然我已经尽力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最后,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和跟踪。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在课后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和跟踪,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帮助。
总之,《输血与血型》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7
针对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反思点,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教育实践的普遍原则:
1. 知识掌握与技能培养:本节课成功地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血型知识,包括ABO血型系统及其遗传原理,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同型输血)。通过课堂讲解、图示演示和互动问答,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判断血型并理解其重要性。然而,需要反思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判断紧急情况下输血的正确做法,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记忆深度。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教学中融入了对无偿献血制度的介绍和珍爱生命观念的培养,这是一个亮点。但是,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以及如何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值得深思。未来可以考虑邀请献血志愿者或医疗工作者来校分享,以真实案例触动学生,增强情感共鸣。
3. 教学方法与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解放自己,让学生成为主演者”的理念是积极的`尝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反思之处在于,如何更有效地平衡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之间的关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需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和支持。
4. 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保证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知识点的堆砌,做到适度拓展。例如,可以在介绍ABO血型基础上,简要提及Rh血型系统及其对输血的影响,但需谨慎控制难度,以免超出学生理解范围。
5. 反思与评估: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程度、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升情况。这些反馈是后续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的教学反思 8
在教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这一章节后,我深感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教学难度。以下是我对此次教学过程的深入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输血与血型》这一章节不仅涉及生物学知识,还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血型的基本知识,以及输血时的注意事项,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有责任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二、教学方法的得失
优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血型和输血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不足:尽管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方面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对知识点的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和理解。
三、学生反馈与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的学生反馈,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示感兴趣,并认为所学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血型遗传和输血原则方面。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这些难点和重点的讲解。
四、未来教学改进方向
增强实践教学:考虑组织一次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血型的概念和鉴定方法。
加强重点难点讲解:针对学生在血型遗传和输血原则方面的困惑,我将设计更具体、更生动的案例和讲解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能力,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输血与血型》这一章节的教学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验。通过深入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我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重要课题,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