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关于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1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我上了第一课时,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
1、步骤清晰。(读准字音——记字形——结合课文——理解字义——习字写字)。
2、课堂上渗透识字方法(做动作,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3、注意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识字。(自己说记字方法、组词、说句子)。
在读准生字读音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圈画出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把你觉得读得好的生字读给同桌听,再开小火车认读。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但是在教学中出现不少问题和不足:
第一、巩固生字的形式、时间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扎实;而给生字找朋友的时间又太多,浪费了时间,导致最后的'拓展没能完成。
第二、学生的朗读不多,形式太少。
第三、在指导学生描红,习字的指导中,还不够严格,因为底年级的写字教学一定要严格把关,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工整。第四,还是可以适当放手。如引导学生理解“到处”时,我想可以让孩子自己先说说从“到处找水喝”这个词组知道些什么更好。从“一个一个地”到“渐渐”的理解,老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强烈,应更多发挥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2
乌鸦是又黑又丑的鸟,然而,课文中却给乌鸦以赞美,如,“寒鸦数点”,“暮鸦栖未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乌鸦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在谈到乌鸦反哺的故事,对乌鸦懂得孝敬“老人”这一点,深感敬佩。在本课《乌鸦喝水》中,我们又以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个侧面。
在课文的学习中,先请小朋友整体感悟整个故事,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接着出示一副图——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喝不着,怎么办?为了解决困难,先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引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学生大声地读句子。
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学生边读句子边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动中只感觉了乌鸦飞到东来,飞到西,没有把“找”这个词落实于实处,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应及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乌鸦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3
上完这节课,用时超过了预期。或许这节课老师的问题比较细碎,或许教学的难度对于班上一些基础较差的孩子来说还较大。想要抓得点有点多,有一点面面俱到,但是重点不突出的感觉。
记得数学老师上课喜欢问孩子们,你们从这些图片里,数字里,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孩子每课都有所得,每一得都是那么指向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的。而我们的'语文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那就不是语文课了。关于课文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自己多读几遍课文就明白了。如果也仅仅局限于认字教学,也没有足够的语文味了。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会的我们就不讲,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我们就少讲,学生不会的,需要掌握的才是我们语文课的精华和精髓。
我认为学习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需要训练的。我一直力图在探索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时,可以更加多的学到和感知到的——“语文问题”。所以,我们的语文学习,我希望是在读懂文意,识字识词的基础上,还可以学到和解决很多语文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孩子们需要老师提点和指导的。
在《乌鸦喝水》第二课时里,我力图在一边引导孩子读懂课文,理清记叙文的表达脉络时,随机的进行随文识字,且把识字与理解、与表达、与积累相结合,在字词句表达的相互交错中,感知语文,学习语文,解决语文问题。
如:随文识字“到处”,结合了读字音、识字形、明词意、说句子、感情朗读为一体。语文的一个点的学习因此而发展和扩散。
如:在引导孩子感知乌鸦喝水的方法和过程时,利用生动直观的演示,让孩子明白作者为什么会用“一个一个”以及“慢慢”整两个词语。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说话更加具体。孩子的表达也在一个一个句式中提高了。
语文知识和技能或许就在这一次次的发展和扩散中慢慢积累起来了。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4
在学习《乌鸦喝水》中,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在教学中,我们几位一年级语文教师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
“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课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样一个问题为讨论点,渗透这个教学目标。学生们的想象力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烂的,还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点子啊!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5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不难,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
一、在课堂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
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两个课时的教学中都非常注重识字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利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让学生开展自主识字,如:比一比,编故事,创情景等,让学生在趣味的情景中学习生字。将生字放进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再次记忆生字,通过填空的方式加深对字意的理解。在第二课时安排了一个听写的环节,目的既是让学生复习相关的词语同时加强书写的练习。
二、利用乌鸦心情变化为主线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全篇文章的分析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转换角色,将自己看成是一只小乌鸦,如果跟乌鸦一样遇到同样的事情,你的心情会怎样?如一开始设计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找到水喝,你心里会怎样?又如:当你想到办法喝着水了,你心情又怎样呢?由始至终让学生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乌鸦当时的着急、失望、开心的心情,对学生的朗读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三、在实践中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短短的两句话对于大人来说理解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一个”“渐渐升高”,学生缺乏形象思维,难以想象情境。老师就相应设计了一个实验,让一个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认真看且动脑筋的学生发现水是慢慢升高的。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形象地观察了水位的变化过程,清楚乌鸦喝着水的原因所在,解决了本文学习的重难点。
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文中乌鸦通过开动脑筋解决了喝不着水的难题,那如果旁边只有大石头或者几颗小石子,乌鸦能喝着水吗?这问题一抛出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说可以的同学认为乌鸦可以直接放大石头或小石子进去,这部分同学显然还没有真正了解瓶子的大小,乌鸦的力气,水上升的条件等等,所以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此外,我还问同学,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能不能想出不同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有的说用稻草的杆来吸水,有的说用吸管,有的说用烂了的瓷片、有的说放小树枝、稻草之类的东西。
学生的答案如何的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很可笑,不管怎样都是孩子们能开动脑筋去认真进行思考所得。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就应该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耐心聆听孩子的表述,对学生大胆的探索精神作出赞许。在此教学的意义大于寻找乌鸦喝水的好办法上。
五、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
孩子们都认可文中的小乌鸦是非常聪明,会开动脑筋的,让人喜欢的小动物。为了避免形象的失真,我创造了一个聪明乌鸦的邻居,这只乌鸦也学小乌鸦的做法将小石子放进井里,让学生讨论:这个办法还能用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一是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二是想让学生明白遇到不同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将学生的思维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6
乌鸦喝水,故事很简单,但转而变成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始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的制定,再到环节的,可以说是、蜕变的过程。
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如何从数学角度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成了活动的步,体积、空间、容积等知识点,但适合中班幼儿的最初的感知和形象的理解,操作活动贯穿,孩子或借助操作的或合作地让孩子观察、感知、理解物体体积与所占空间之间的关系。
环节的设置与安排,试教时我让幼儿直接用果冻盒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然后制作记录表,总结规律,一来误差比,果冻盒是圆性的、板栗、冬枣之类的食物的形状不规则的,加大了测量的难度,重新思路,将乌鸦喝水游戏前置,由乌鸦喝水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看一看、比一比、扔一扔的过程中,建构和整合已经验,并借助水载体,地减小了操作的误差,最后再给乌鸦送礼物游戏,将前面整合的经验迁移到中,由观察、到操作、到运用逐渐递进的过程。
科学活动语言的组织,科学活动的`特点是严谨与缜密,教师的语言非常的精炼与简洁,试教下来,孩子的操作情况与预设有的差别,我的指令发不精确,孩子的去操作,后来仔细的斟酌每个环节中的每一句话,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尽量让语言通俗、简练、,就像之后的操作活动,强调与了最快之后,孩子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
可以说教案在的修正,思路也在地在开阔,活动还有遗憾的地方,取与舍之间东西都了提升,这是孩子能体验的,更是执教者的我所收获的!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7
乌鸦喝水是一篇几经修改仍保存下来的课文,教学此文应注重朗读,从学文中体会课文的道理,教学这篇课文,我有如下几点收获,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教师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自己学习生字就不那么困难了。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字、写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象记忆“办”,我编了个顺口溜“一个大力士留下两滴汗”,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字形,与学生一起玩把房子搬走这个的游戏,学生兴趣极高,不爱发言的孩子也勇敢的举起手,机会瞬间即逝,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了识字的乐趣。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学生光凭借感官是不够的,借助教具的演示,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比枯燥无味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验证了乌鸦做法的正确性,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结束时,留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虽然一篇课文所学的内容有限,但一组课文结束,学生的收获也会变丰富的。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8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读课文、做做实验、说说实验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9
教学中,课文“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这个问题中,我还是运用了传统的教学中通常用的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这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学生智力相对较低,应先吸收的学习特点,所以这时我们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但这也是认识的阶段,也是在从被动转为主动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尝试探索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对此我设计了一个和课文相似的实验:讲台桌上放一个里面装有少量水,瓶口又小的瓶子,旁边还放一些小石子。然后请了班上一位有脑的学生上来扮演乌鸦,其他同学在讲台桌四周围着。看着这位脑瘫的同学很吃力的将小石子抓起,尽管有时可以同时抓两个,但还是要一个一个地放进去,因为瓶口很小。后来,水终于升高了,同学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结合课文内容也悟出在困难面前要积极想办法勇于克服。我觉得这样既运用了传统的教学又结合了现代的'学生自主教学的方法。
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们也有很丰富的想象力,我也越来越喜欢这群可爱的孩子了。在教学中我一直不断在创新,在寻找更适合我们的教学方法。它不一定要弃传统,也不一定要吸全新,而是看我们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可行。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10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学生通过对比,用方法记,不仅记得清楚还记得牢。
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11
《乌鸦喝水》这节课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主要引导学生们在进行表演、讨论乃至争论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知识的获取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我把思考的权利和时间大胆地交给了他们。“你能帮乌鸦想办法吗?”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促进了双向互动。
亲身经历和探究性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模仿乌鸦的办法做实验,验证了乌鸦做法的正确性,培养了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表演、观看中也体会到乌鸦口渴的难受,初见到水时的惊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个过程,并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乌鸦的.心情。
而在拓展部分,我问学生:“乌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水?”大家的思维活跃,如用吸管吸,用石子砸一个洞等方法。学生的答案使整个课堂焕然一新,也使我体会到在自由平等氛围中创新的可贵。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算不上难点。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论述,我初步确定以朗读体悟作为本节阅读课的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让孩子跟着我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虽然读的效果不错,可是课后反思,发现学生学习空间受限制,无自主选择机会;教学环节虽步步紧扣,但死板而机械,教学流程具有不变性和明显指向,串问串答,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多次教学,不断反思,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特别注意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