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绝句赏析

发布者:韭菜哥哥 时间:2022-11-17 05:29

冶春绝句赏析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冶春绝句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冶春绝句(其十)·王士禛

当年铁炮压城开,折戟沉沙长野苔。

梅花岭畔青青草,闲送游人骑马回。

赏析

中国古代素有游春的传统。仲春三月,人们结队作伴,到郊外赏花作诗,饮酒踏青,此举被看作是风流雅事,王士禛在扬州任推事时就尤好于此,这一组《冶春绝句》即是在游春时写的。

不过这一首却不同寻常,它是悼念抗清英雄史可法的。清兵大举南下时,史可法带领三千将士固守扬州,清兵久打不下,后以火炮破城,史可法英勇殉难,尸骨都没留下。为了纪念他,人们将史的衣冠葬于广储门外梅花岭畔。此事距王士禛前来游春仅二十年。诗人到此,触景生情,自然有一番感慨。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用往事与实景的对照来表达对历史的某种观照和态度。这种态度诗中没有明说,需要读者自己去体味。

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两句为一部分,写历史的追忆。“当年铁炮压城开”,“压城”,形容清兵攻势的凶猛,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势头,从“铁炮压城”到“开”简洁地表现了这场战斗的全过程,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激烈,力量对比的悬殊,以及最后的城破。“折戟沉沙”一般用来形容战场留下的残迹,杜牧《赤壁》诗中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句子,意思相似。但这里还带有军败被歼的意思。当年战争的残迹连同史可法所捍卫的南明朝廷都已成为过去,战场上的创痕也已长满了青苔。历史被现实掩埋了。短短两句,包容量很大。

后两句写眼前看到的景物。诗人选取了两个角度,一是梅花岭畔史可法的衣冠冢。冢上青草丛生,寂寞荒凉,也许就像这青草一样,史坟已成为某种供人观赏的景致了。

另一角度是踏青的游人。正值春游时节,一批批踏青者骑着马,带着余兴悠悠归来。“闲”字用得意味深长,和“当年铁炮压城开”正好形成一种对照。当年的战场今天已是游人消闲的地方,紧张、恐怖的气氛烟消云散了,生活的变化该有多大!如果今天史可法有灵,该会怎么想呢?诗人颇有深意地用了一个“送”字,这就把坟冢连同坟上的青草都写活了,仿佛它们正注视着眼前经过的一切,注视着生活在另一个时代的人们。相反,游人们却未必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忘却和存在是渔洋这首诗表现的中心。我们在《渔洋诗话》中发现,作者曾盛赞苏轼的那首《陌上花》:“陌上花开胡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受了苏轼的影响。假如这样的话,那么诗中的沉痛是自不消说的。

作者简介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