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成语故事合集15篇

发布者:邻家小师弟 时间:2023-5-20 15:46

励志成语故事合集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励志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励志成语故事合集15篇

励志成语故事1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语出]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造句]:

1、李老师常以铁杵磨针来勉励同学们应努力求学,以图日后有所成就。

2、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要有百折不饶的精神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切忌邯郸学步,否则只能一无所成。

3、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切忌邯郸学步,否则只能一无所成。

4、闻一知十的天资固然可贵,但铁杵磨针的毅力却更值得称颂。

5、你还记得我给你讲过铁杵磨针的'故事吗?

6、修仙求道不也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

6、造句网尽量原创和收集高质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时,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7、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磨针的。

8、相传,真武大帝修炼时,由于不坚,半途准备下山,半路上碰到紫气元君化做老婆婆用铁杵磨针点化他。

9、相传,真武大帝修炼时,由于意志不坚,中尉准备下山,半路上遇到紫气元君化做老婆婆用铁杵磨针点化他。

10、相传,真武大帝修炼时,由于不坚,中途准备下山,半路上遇到紫气元君化做老婆婆用铁杵磨针点化他。

11、刘晓飞知道学功夫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是日积月累,铁杵磨针的事情。

励志成语故事2

一饭之报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箕子发现商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

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箕子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此可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

[解析]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忽视不得的。在生活观念上,越是细微的追求,越是反映观念的本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慎重行事啊。不然,就会差之亳屋,失之千里。

道韫咏絮

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自幼好学,喜欢读书,聪明有才,少年就能吟诗作对。一日伯父丞相谢安问她:诗经中哪句最好她说:是吉甫作颁,穆如清风谢安认为她雅人、深致。

谢安一年冬天下雪,指着雪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郎答到:散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伯父非常高兴,后人称她咏絮才后嫁给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当时,谢道韫有个同乡叫张玄,张玄的妹妹也很有才华,嫁给顾家做媳妇。张玄认为妹妹可与谢道韫媲美。有个叫济尼的人,与这两家交往都很深。有人便问济尼她们两个评价如何,济尼回答说:王夫人神情散郎,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冰清玉映,自是闺房之绣,可谓各有千秋。后来人把形容女子超逸之态称为林下风。

文姬辨琴

蔡文姬,著名女诗人。父亲蔡邕yong,著名学者,蔡文姬与父亲不相上下。

一次,父亲正在弹琴,忽然见一只小猫正在抓一只大老鼠,不知不觉被感染情绪。这种情绪就灌输在琴声中。文姬听后,忽然说:这场战斗快结束了吧父亲大吃一惊,忙问文姬是怎么知道的'。文姬回答说:父亲刚开始弹琴的时候声音安详平和,忽然变为紧张,仿佛战争一触即发,并且声音嘈杂,仿佛战争已经开始,双方争执不下,现在琴声雄壮、喜悦,轻捷,显然战争要结束了。父亲连忙称是,并把刚才他看到的猫鼠打架的事情告诉了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弄权,被司徒王允与吕布杀死,暴尸于集市。蔡邕虽然痛恨董卓的为人,但因为自己是由于董卓提升的官员,为了表达知遇之恩,不顾危险,趴在董卓的尸体上痛苦。因此被定为怀董之罪而下狱致死,蔡文姬则展转到了南匈奴。

蔡文姬在匈奴12年,创作了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曲调忧伤哀怨,非常感人。

曹操当了丞相后,顾念蔡的著作散失,需要能人整理,于是以千金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文姬将父亲已经散失的书稿整、缮写出了四百多篇,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快乐贡献。

励志成语故事3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励志成语故事4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què],字元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励志成语故事5

敬爱的老师、评委们,大家好!

我是丛台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徐舒扬。站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成语的由来。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但始终没有一件事能做好。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像现在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听到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一个美。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绝对不能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贬低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励志成语故事6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口袋,抓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外面十分明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此后,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会在雪地里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终功成名就。

励志成语故事7

羽毛未丰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成语释义

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充足。丰:丰满。

◎故事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出处译文

秦王说:“我听说,羽毛还没长全的小鸟,是不能够展翅高飞的。”

励志成语故事8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权倾朝野,名气很大。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见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绝世,不禁心动神驰。他不顾众人的一再反对,终于娶棠姜为妻。齐庄公性喜渔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与她暗中来往。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假装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齐庄公色胆包天,借探视崔杼之机和棠姜相会,表现出一副乐不可支的丑态。崔杼见国君这样欺负他,忍无可忍,设计将他杀了,改立景公为国君,自己担任丞相之职。

齐国负责修写国史的人非常正直,要把这件事情公正地记录下来。崔杼听说后,多次暗示史官,要他为自己避讳一二。可是,耿直的史官还是写出了实情。他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在当时,弑君之罪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谁弑了君,必会被后世之人所谴责。崔杼见史官竟然跟他对着干,又羞又恼,心想你不给我留情面,我就不给你留活路。于是,凶狠的崔杼将那名史官杀死。

谁知道,继任的史官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还是秉笔直书,记录下崔杼的罪行。崔杼心想,既然能杀一个史官,为什么不能杀第二个,不信后来者不怕死。他为了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下一任史官仍坚持原则,保留崔杼弑君的内容。

崔杼见史官们都如此正直,自己这样肆意杀人,也不会带来好处,只好就此作罢,放了史官们一马。后来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都气愤地说,崔杼想掩盖自己的丑事,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励志成语故事9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读书励志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励志成语故事10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发奋读书。

之后,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最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励志成语故事11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必须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坚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但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励志成语故事12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想要晚上读,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多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励志成语故事13

吴市吹箫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杀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次子——伍子胥,并在各关口悬挂伍子胥的画像,以便将其捉拿归案。

伍子胥跑来跑去,也不知爬了多少山,涉了多少水,受了多少饥,最后跑到了楚国边境昭关,见楚军把守严密,自己无法过关,一夜间急白了头发、胡须和眉毛。

伍子胥遇到了一个名叫东皋公的老人。他很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让他在家中住下,帮他想办法混出昭关。后来,东皋公找到一个容貌与伍子胥长得很像的人,给他穿上伍子胥的衣服,让他先过关,结果假的伍子胥被守关将士抓住。关口士兵以为伍子胥已经抓住,放松了警惕。

伍子胥就趁这个时候溜了出去。他一路向东走,好不容易走到了吴国,但是身上的钱财已经用尽。伍子胥只好打扮成一个叫花子的模样,在大街上吹箫,乞讨度日。后来伍子胥被吴王重用,他花了几年的时间使吴国兴旺,后来成为吴王阖闾的相国。

◎成语释义

指人才被埋没。

◎故事出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鼓腹吹箎,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

◎出处译文

伍子胥带着行李逃出昭关,白天躲起来晚上行路……在大街上鼓起肚子吹箫,乞讨度日。后来伍子胥被吴王重用,他花了几年的时间使吴国兴旺,并帮助吴王阖闾成为霸主。

励志成语故事14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励志成语故事15

【囫囵吞枣】

有个人以前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能够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能够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明白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