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热门】

发布者:零点巡夜 时间:2022-11-28 00:19

成语的故事【热门】

成语的故事1

不蔓不枝的读音

成语的故事【热门】

bù màn bù zhī

不蔓不枝的释义

蔓:蔓延;枝:生枝节。原指莲茎不蔓延也不分枝。

不蔓不枝的语出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直外;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的近义词

珠圆玉润^|^一气呵成^|^文从字顺

不蔓不枝的反义词

拖泥带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不蔓不枝的用法

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一般作谓语、定语。

不蔓不枝的结构

联合式。

不蔓不枝的例句

他把事情经过娓娓道来;~;大家听得很明白。

不蔓不枝的成语故事

水中、陆地的花儿,可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因为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没有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妖艳,中间通透,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不蔓不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拿在手里玩弄。

成语的故事2

白云亲舍的故事: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释】: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轻时曾做过并州法曹参军。

当时他的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次,狄仁杰外出办事登上太行山,由于思乡情切,不由向河阳方向远眺,只见一片白云在天上孤零零地飘浮。

狄仁杰指着那片白云对随行的人员说:“吾亲舍其下。”意思是,他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云才离开。

公元700年9月,锹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讯,非常悲痛,流着眼泪说:“朝堂空矣!”传说,狄仁杰死后葬于邯郸磁县狄仁村,墓冢尚在。“白云亲舍”,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成语的故事3

【汉字书写】:柳暗花明

【汉语注音】:liǔ àn huā míng

【成语出处】:宋.陆游《游西山村》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柳暗花明的意思】:指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景象。也比喻经过一番挫折以后,会出现新的大好局面,要满怀希望。多指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顺境。

【柳暗花明的近义词】:山清水秀、绝处逢生、美不胜收、花红柳绿、枯木逢春、豁然开朗;

【柳暗花明的反义词】:穷途末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柳暗花明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当时他的诗满怀抗金情怀,很得孝宗的赏识。并且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是他生性耿直受到朝中投降派的百般排挤,不仅对他冷嘲热讽,还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不务正业,终日赏花吟诗。皇帝最终听信谗言,将他罢免回乡。陆游气得怒发冲冠,他回到了故乡山阴,闲居三年,一直靠读书来打发日子。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陆游独自一人外出游览西山,他顺着崎岖的山路往前走,翻过一山又一山,绕过一道又一道弯,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醉人的春色。走着走着,他看前面似乎到了尽头,没有路了,可是拐一个弯,不远处处又出现一座山,在绿叶的掩映中,还露出一个小村庄来。他走进村子,村里人非常热情地招待他,这里淳朴的民风使得陆游十分感动。他感动之余诗兴大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游山西村》。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但描绘了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的希望意境。一步一个景,三步一重天。繁花似锦的春天是充满变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当面临困难时,我们要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暂时的,只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前面就会有光明等着我们。

【柳暗花明例句】

唐.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唐.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他时欲寄相思字,何处黄云是陇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六回:“武四思早已不;但见柳暗花明,山青水碧,遍地芊眠芳草,骏马骄嘶。”

【柳暗花明造句】

交流思想要尝试举一反三,换个角度常常可以打开新的思路,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我们面对困难的时侯要学会忍辱负重,只要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的故事4

这个典故出自《晋书.乐广传》。乐广有一个曾经常来往的客人。分别很久没有见面。乐广问他为什么不来家作客,客人回答说:"前一次在您这坐席,承蒙赐酒盛情款待,刚要饮酒时,见到杯中有一只蛇在游动,心里非常厌恶杯中的蛇。我喝下了这杯酒就得了病。"在那个时候厅堂内墙壁上有一弯装饰上犀xi牛角的弓。角弓用漆涂绘成蛇的样子。乐广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他们重又在先前的地方放酒杯。对客人说:"酒杯中还有从前你所见到的东西吗?"回答说:"所见到的和从前一样。"乐广于是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一下子就想通了。积久难愈的病一下子好了。

这个典故比喻疑神疑鬼。

成语的故事5

成语释义: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的品质能力的好坏。貌:容貌。

来源追溯: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故事链接:

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一人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孔子一开始很喜欢他。但是时间长了,宰予就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 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凭借口才,当了齐国的大夫,与人密谋造反,被杀掉了。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子羽,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拜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着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学以致用:

古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同样也是不可取的。相比起外表美而言,心灵美其实显得更为重要。

成语的故事6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成语的故事7

解释:意思是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出处:清·蒲松龄 《与张历友书》:“鸿飞霜降,不知几度,云树之思,无日忘之。

字里字外:

秋雨绵绵寄伤怀

一叶落,便知天下秋,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阴霾冰冷的日子,凛冽的秋风裹挟着细细雨丝,敲打在玻璃窗上,窗外,望去便是满眼枯黄的草叶,让人深感秋韵的肃杀。在这种时候,人最容易感伤与时间的流逝。然而该消逝的终将消逝,该到来的必将到来。既然寒蝉凄切的日子已然临近,倒不如以面临世事无常的淡定,清赏眼前的鸿飞霜降……

“鸿飞霜降”,嗯,刚想要形容当下的心情,这个词语变攸然浮现在脑海,看来在今天这样一个阴郁的秋日,最适合的,便是讲点史上的轶事以做遣怀了——

今天成语的创造者蒲松龄先生是我最为推崇的中国古代文学家,没有之一。他擅长通过对物候、天气现象的描写抒发对飞逝时光的怀恋情愫,表达了对人的思念情感。在给同窗好友张笃庆(字历友,淄川人,清初文学家)的通信中,“鸿飞霜降,不知几度,云树之思,无日忘之……”的排比,更是文思隽永,真情实感流露处,力透纸背。

说到他与张的交集,要追溯顺治十五年,时年十九岁的先生应童子试,县、府、道三试均居榜首,中秀才。他的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施闰章、字上白,清初著名文学家)的赞赏。一时名声大振。为求取功名,蒲松与好友李友梅、王鹿瞻、以及这位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研究文学。

也许是太过攻于文学的艺术性吧,蒲公毕生追求功名却始终未能中举。历史记载有六次章丘之行。最后一次应试,57岁的蒲松龄与张历友结伴于重阳节游览了章丘女郎山,题了两首诗,其中之一曰:“当年曾此葬双环,骚客凭临泪色斑。连翠飘摇青郭外,小坟杂沓乱云间。秋郊罗袜迷榛梗,月夜霜风冷佩环。旧迹不知何处是,于今空说女郎山。”就用倒了前面所提的寄情于物候的修辞手法。

我在想,当日,年过半百的蒲松龄不正如这日益肃杀的秋么?行走在秋的山野,他在思索着什么?“万叶千声皆是恨”。秋岚迷蒙,空山的幽径里尽是深入骨髓的无可奈何的悲凉。这个注定被诅咒的秋,注定被诅咒的人生呵……不去提它吧,好在眼下还有一生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寻幽探胜、寄情山水。快,接过这杯满斟的苦酒。管什么功名沉浮,管什么家国天下,让我们持螯把酒,共赏秋之“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成语的故事8

舍本逐末的意思

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舍本逐末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愉悦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她一高兴,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行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

使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漂亮的: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描述过很多次,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等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游览游览邯郸,饱饱眼福。

到了邯郸,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当齐王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严正气,满脸的慈祥。

齐王使者以礼拜见之后,便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对齐王使者说: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老百姓们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心里感觉很异样。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问出来: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专程向您来问安。照说,您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

赵威后笑着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们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更是一脸迷茫,问:您有什么道理?可否详述?

赵威后慢条斯理地解释说: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老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没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齐王使者哑口无言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那舍本逐末的话语,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

《战国策·齐策四》

【舍本逐末造句】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妙语点拨】大儒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在古代社会,赵威后抱有民贵君轻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无愧于贤德的美誉。

【近义】本末倒置

【反义】追本穷源

成语的故事9

成语释义:

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跑来撞。比喻死守片面的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株:树桩。

来源追溯:

《韩非子·王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故事链接:

宋国有个种庄稼的人,一天在田里干活,忽然看到有只野兔从远处奔过来。只见它狂奔乱闯,最后撞在一个树桩上。他走近一看,那野兔已经折断头颈死去了。

农夫高兴极了,把那只死兔拣起来,带回家去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次,农夫放下农具,再也不下田干活了。他就坐在那个树桩边,等待着再发生野兔撞树桩而死的事,以便白白地拣到死兔。

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树桩的野兔,而田里的庄稼却荒芜了。人们都取笑他这种行为,并且很快传遍了宋国。

学以致用:

野兔撞在树桩上死去,这是非常偶然的事,它并不意味着,别的野兔也一定会撞在这个树桩上。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主动和努力地去争取成功和胜利,而绝不能等待胜利的果实从天上掉下来,做守株待兔一样的蠢事啊!

成语的故事10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啦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 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啦,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啦,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啦,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啦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啦。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的故事11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的故事12

卧薪尝胆

成语来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成语寓意: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相关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献爱心标语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一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诚实守信的名言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十分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必须要恢复自己的国家,因此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貌。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状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成语的故事13

公元22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因病去世。他16岁的儿子刘禅即位,称后主。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即位初由于丞相诸葛亮等人的辅佐,还能很好治理国家。后来辅佐他的人先后去世,自己又只知道玩乐,因此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糟糕,国势日趋衰弱。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下绵竹,大军直逼成都。刘禅投降,当了俘虏,蜀汉灭亡。魏帝曹奂命刘禅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并封他为安乐公,给予他很多赏赐。刘禅对此很满足,心安理得地在异国他乡重过享乐生活。

一天,晋王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问,特地为他表演蜀地歌舞。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触景生情,十分难过,有的还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观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全无亡国之恨。司马昭见到这种情况后,私下对一位大臣说:“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如此看来,即使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保住他的江山!”

还有一次,司马昭故意问刘禅说:“你思念蜀地吗?” 刘禅回答道:“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地。”过了一会,后主起身上厕所,原在蜀汉任职的郤正跟到廊下,暗地里对刘禅说:“今后大将军再问您是否还思念蜀地,您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这样,您还有希望回到蜀地去。”不久,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地,刘禅照郤正教的说了,还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不料司马昭已知道郤正教刘禅说这话的情况,听后哈哈大笑,当场点穿,刘禅只得承认下来.

成语的故事14

返老还童这个成语出自于《云发七签》。

在东晋葛洪撰写的《神仙传》一书中,有一则淮南王刘安“返老还童”的故事。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喜好学道求仙,经常用重金招聘这方面的门客。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发银须的老翁前来求见,说他们个个都有长生不老术愿意奉献给淮南王。刘安一听守门人的通报,高兴极了,想必是仙人求见,忙开门相迎。开门一看,却见是八个老头,不禁哑然失笑道:“你们自己都老态龙钟了,哪里会有什么不老之术?分明是欺骗。把他们赶走!”

八个老汉听后哈哈大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吗?那么请你再仔细看看!”话音刚落,八个老头一下子都变成了儿童。刘安一见,慌忙以礼相待,把八个儿童尊为贵宾。

返:回归、恢复。“返老还童”现在常常用来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

成语的故事15

【注音】hè hè yǒu míng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扬州刺史何武为人仁厚,喜欢举荐有才能的人,他反对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如果要任命下属时,均采用公开公证的方式选择,因此选拔的人大都没有赫赫的名声与靠山。他的上司大司农何寿要他推荐他的侄子扬州长史,他没有推荐这个平庸的人。

【出处】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诗经·小雅·节南山》

【解释】赫赫:显着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声名等

【近义词】举世闻名、大名鼎鼎、扬名天下

【反义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无声无息

【成语造句】

◎ 这两个孩子,一个是赫赫有名的蔡和森,一个就是我们的蔡大姐,蔡和森是蔡大姐的哥哥。

◎ 其间日本学界赫赫有名的东洋史学家白鸟库吉起了先驱作用,奠定了日本在中国大陆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石。

◎ 江苏扬州的何园当然赫赫有名,被公认是中国晚清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

◎ 这条小街曾因当年义和团在此围攻各国使馆并最终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而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