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

发布者:我是70后 时间:2022-11-26 00:19

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

成语的故事1

【螳臂当车的典故出处】(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

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

【螳臂当车的典故释义】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腿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螳臂当车的历史典故】

一天,庄子乘着马车到友人家办事。马车在笔直的大道上奔驰着,庄子坐在车上想着自己的心事。

突然间,他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只虫子在道路中央蠕动。庄子怕车轮碾压了虫子,叫车夫停住马车,让虫子先过去。可是,马车停住后,好长时间了也没有动。庄子问车夫怎么回事,车夫回答说:“一只螳螂挡在车轮前,尚不肯离开。”

庄子一听这话,觉得很奇怪,于是下车看个究竟。庄子来到车轮前一看,只见一只大螳螂正奋力地举起两条前腿,想要阻挡车轮的前进。一只虫子要比车轮小很多,螳螂虽然在昆虫中算是比较厉害的,但它的身体仍然很小,它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根本阻挡不了车子前行,结果只能是被车轮辗得粉身碎骨。

庄子想到这里,不由得感慨道:“可怜的螳螂,你以为你举起前腿就可以挡住前进的车轮吗?螳臂是挡不住车子前进的。”

【成长心语】

如今,“螳臂当车”已经成了匹夫之勇的代名词,成了不自量力的典型代表。但是,我们无法忽略这只螳螂的勇气,它背后一定有它坚定的信仰支撑,唯此,它才会显示出如此的勇敢。面对苦难、逆境,我们也应该有螳螂一样的勇气和魄力,只有我们身体力行,做完一件事情,结果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才会见分晓。谁说不自量力不需要勇气?我们勇敢地迈出了一步,那一步也许很小,但是却能让我们看清自己,那一步也许微不足道,但是也同样需要勇气!

成语的故事2

【成语】狗尾续貂

【读音】gǒu wěi xu diāo

【释义】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出自】《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lsquo;貂不足,狗尾续。rsquo;

【近义词】佛头着粪、鱼目混珠

【反义词】凤头豹尾、抛砖引玉

【成语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相国,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成语的故事3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成语的故事4

【成语】多歧亡羊

【发音】duō qi wang yang

【释义】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 向,误入歧途。引申为泛而不专,终无所成。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近义词】泛而不专

【译文】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童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学者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成语的故事5

阿三家养了一只很健壮的母鸡。它到处捉虫子吃,把自己喂得饱饱的。每天中午,这只母鸡都会准时下一个大个儿的蛋。

阿三家母鸡下的蛋又大又好,远近闻名许多人都争着来买他家的鸡蛋。他就用这些鸡蛋来换大米,够他全家吃,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一天,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你说这鸡要是一天能下两个蛋多好啊,我们家的大米就会多出一倍呢。”

“可不是嘛,每天能下三个蛋,不,四个,五个……能下十个蛋才好呢。”阿三说。

他的妻子说:“这母鸡每天都能下一个蛋,肚子里一定存了不少蛋吧。”阿三点点头:“那当然!”

妻子又说:“它一天只下一个蛋,也太慢了吧。不如我们一下子把鸡蛋全拿出来,就发,大财了。”

阿三想了想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还是你聪明,我现在就把鸡蛋全取出来。哈哈,咱们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他说着就捉来母鸡,很快把母鸡的肚子打开了。咦?母鸡肚子里都是一些没长成的小鸡蛋黄,有的还没芝麻大呢。

阿三和妻子都傻了眼,后悔也来不及了。再也,没有母鸡下蛋换米了,他们俩对着母鸡大哭起来。

没过几天,阿三家的米缸就见了底,他们只能回忆以前的美好日子了。

成语的故事6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成语的故事7

从前,有一个青年要到一个村庄去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

临行前,家人嘱咐他:遇到野兽也不必惊慌,爬到树上,野兽便奈何不了你了。

年轻人牢记在心,一个人上路了。

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发现有野兽出现,看来家人的担心是多余的了。他放下心来,脚步也轻松了几分。

正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一只猛虎飞驰而来,于是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命往上跳。

年轻人本想抱树干,但却因为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在猛虎背上。

他只得抱住虎身不放,而老虎也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

另外一个路人不知事情的缘由,看到这一场景,十分羡慕,赞叹不已:“这个人骑着老虎多威风啊!简直就像神仙一般快活。”

骑在虎背上的年轻人真是苦不堪言:“你看我威风快活,却不知我是骑虎难下,心里惶恐万分,怕得要死呢!”

成语的故事8

相传在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民,他整日在地里偷懒,所以即使是遇上好年景,地里的粮食也仅够他填饱肚子的。一旦要是遇上荒年啊,那他可就要挨饿喽。

这一天,他正在农田里耕地,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打猎的吆喝声。那声音啊,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不断回响,受了惊的小动物在农田周边的草丛中窜来窜去,拼命奔逃。

突然,一只小兔子慌慌张张地从草丛中跑出来,一头撞在地里的树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赶忙捡起兔子,心里甭提多高兴:“呵呵,一只送上门的兔子”

当天晚上,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把肚子吃了个溜圆。

第二天,他照旧到地里干活儿,可是却心不在焉,时不时地向草丛中瞄一眼,希望还能捡到一只送上门来的兔子。

就这样,他在地里晃悠了一天,该干的活儿全都没干完。可是,直到太阳落山,也没有兔子来撞树,他只好扛着锄头,失望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把农具往地里一扔,索性坐在那颗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树。他等啊等,等了整整一天,可还是什么也没等到。“哼,肯定等得到,我明天还等。”农夫不甘心,絮絮叨叨地向家走去。

从此,农夫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在大树旁,可是兔子撞树的事情再也没发生。地里的草越长越高,已经成了一片荒地,农夫也因此成了全国人的笑柄。

成语的故事9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仅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但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í)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表示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窟。表示藏身的地方多。

成语的故事10

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他的许多诗歌在当时就广为人们所传颂。但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人对他和他的作品怀有成见。

一天,他在魏玛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人行道上,迎面遇见一位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的、带有挖苦性批评的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地停住,那位批评家蛮横地喊道:“我从来也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则说:“而我正相反!”说着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顿时,那位批评家满脸通红,无言以对,羞得无地自容。

德对那位寻衅污辱他的批评家,不仅表现出豁达的情操和高雅的风度,而且只用一句话就对他进行了妙巧的还击。

批评家用了一个混合关系的三段论, 即大前提~~~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

小前提~~~你是蠢贷;

结论~~~所以,我不能给你让路。

他只说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隐而不说,以不让路的事实来表明他的结论。

歌德的推理是:

“而我正相反”,即凡是蠢货都给他让路; 你是蠢货; 所以,我给你让路。

歌德也只是说出了大前提,以让路的行动表明结论,省略的小前提则是~~~你是蠢货。

成语的故事11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ě

【出处】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解释】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没有大志

【押韵词】援溺振渴、忍饥受渴、漫天遍野、非通小可、横尸遍野、青鸟使者、龙战于野、是事可可、笼山络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见胸无大志的好友许汜来拜访,问他有什么时期。许汜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陈登只是简单招待他,让他睡下床。几年后,许汜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同刘备谈起此事,刘备说:“要是我就会让你睡地上。”

【成语举例】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何等肚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成语的故事12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俊俏美丽的倒影,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渐渐地,“沉鱼”成了西施动人的别名。

西汉时期,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汉元帝为安抚北方匈奴,将美艳宫女昭君升为义女,远嫁邻邦。在昭君受命成婚的路上,南飞的大雁听到她悦耳的琴声,因凝望她美丽的容颜,忘记了舞动翅膀,坠落地上。从此,“落雁”成了昭君美丽的代称。

这就是成语“沉鱼落雁”的由来。

成语的故事13

成语名称:老当益壮

成语拼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强壮。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成语造句:邹韬奋《抗战以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老当益壮的伙伴。”

老当益壮的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老字开头的成语

老来有喜 、 老龟刳肠 、老龟煮不 、 老骥伏枥 、老而不死 、 老牛舐犊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 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

包含有老字的成语

老而不死 、 老骥伏枥 、 人老心不 、少壮不努 、无面目见 、 无颜见江、 老龟煮不 、老龟刳肠 、 老来有喜 、 老生常谭

成语的故事14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

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

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

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

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成语的故事15

精诚所至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