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_红星照耀中国的主旨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是描绘中国党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探求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主旨是描绘了我党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其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
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介绍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又名《西行漫记》。该书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位于中国西北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采访。斯诺与多名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并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回到北平后,斯诺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斯诺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红星照耀中国介绍
作者斯诺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好句赏析摘抄
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
有很有造就的社会科学家名叫列宁。他曾写道:“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先的先锋队也这能表达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至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文化据为己有,以此来作为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文化,而且甚至要把大众理想化。
在“红星”向世界传播的70多年时间里,《西行漫记》作为中译本首次出版。此后至上世纪50年代前,因其特殊的背景难以公开发行。直至1958年,《红星照耀中国》更名为《西行漫记》,才作为内部刊物再度印发。
作为“红星”的主要翻译者之一,胡愈之在1978年的中译本序言中写道,斯诺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这个年轻时曾经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印刷学徒、海员的新闻记者,拥有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这是西方的一些所谓“中国通”所不能办到的。
斯诺在陕北看到一切从贫穷中挣扎出来的东西——体力劳动者、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得到的只是勉强生活的收入。可是他们都有着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心。
不管这种普遍的乐观怎样程度地由于宣传因素和个人因素而有夸大之处,大体上说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具有革命性的……
红军的西北长征同十年前红军南下闽浙赣边区的战略转移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是红军现在不是在几条帝国主义军队的追击下向前进;其次红军现在的行动是在广大农民的苏维埃政权的支援下进行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