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和光照等,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雪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雪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1、糍粑
小雪节气习俗中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2、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很适合冬季养生食用。
杀年猪开宰年猪的嚎叫声一出,客人们立刻放下自家的农活,陆陆续续赶来。男客人帮助屠夫把一头肥猪剥得白白净净,女客人帮厨,一时间农舍炊烟缭绕,喜气盈门。屠夫刚把年猪剥净“净边”往案板上一搁,好客的主人就吩咐屠夫,砍下一块足足5kg多的刀头好肉做“刨汤肉”。转眼功夫,排骨萝卜、回锅肉、肠肝肚肺、猪血旺,油亮香浓的“刨汤肉”菜肴摆满了桌面。一顿丰盛幽趣的“刨汤肉”酒席,满桌的酒席,清香四溢。
3、腊味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腊肉腊肠诀窍很简单:首先,要把腊肉腊肠用水先煮一遍。其次,一定要用冷水下锅煮。这样才能让水分缓慢地渗入肉的组织中,让本来干瘪的腊肉腊肠变得更加滋润。
4、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腌菜含义
小雪腌菜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小雪节气前后容易出现霜降天气,被霜打过的菜容易软化,加上这个时段的温度偏低,比较适合腌制咸菜,因此人们通常都会选择在这个时段进行腌制,以备在冬天新鲜蔬菜减少时享用。
选取腌制的蔬菜除了大青菜之外,不少人也会选择雪里红等品种,使用的食盐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添加。腌好后,腌菜通常会被搁置在通风处,隔一两天翻一次,等到腌菜的卤汁水淹没全部腌菜才算成功,整个过程通常需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做好的腌菜通常可以配上胡萝卜、大蒜叶等食物一起食用,口感甚好。
自行腌制食物时,注意加盐量。1公斤菜应用到2-3两盐,1公斤肉应用到半两盐左右。腌制后不要急于吃,以南京的温度,起码要放置20天以上才可以食用。腌制2-3天后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最高的,这个时候切勿食用,很容易引起中毒。
腌菜通常可以吃到来年立春,而立春过后,腌菜容易腐坏,不再适宜食用。不过腌菜虽然好吃,但腌菜中通常会含有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因此不宜常吃,而市民们在食用腌菜时也可以加点葱、姜、蒜、柠檬汁,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小雪晴天预示着什么
“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这句老话也是地域性很强的一句俗语,说的是如果在小雪节气当天,出现了晴空万里的好天气,那么之后的整个冬天,将会雨雪较多,尤其是北方地区,下雪的天气将会蔓延到年底,直至过年的时候,还会下雪不断,虽然带有很强的夸张性,但也侧面的说明了这个冬天出现的降雪天气会明显的增多。所以说小雪见晴天,预示着冬季寒冷和雨雪较多,自然是非常好的兆头。
但是有的地区认为小雪当天出现晴天,反而是不好的,认为整个冬季将会比较温暖,而且相对的干旱,暖冬加上干旱的冬天,不但对于生活会带来影响。对于农作物生长也有很大的危害,像有的地区的俗语叫做:小雪大雪不见雪,大麦小麦籽粒瘪。
小雪大雪不见雪,大麦小麦籽粒瘪:这句俗语跟上一句正好相反,认为在小雪节气到来之际,出现阴雨天气才是利好的,如果是出现了晴天没有出现降雪,那么这个冬季是相当干旱和温暖的,这样的年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缺乏水分的补给,到来年的时候,大麦小麦都会出现生长不良导致籽粒干瘪,出现了减产的现象,所以说小雪节气当天出现降雪反而是极好的。
所以说很多时候农村的农谚,尤其是天气之类的农谚,更多的都是地域性很强的,只能作为地域性参考使用,并不适用于全面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