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立夏节气的含义最新

发布者:庆中机械 时间:2022-11-16 13:42

立夏很快就要到了,立夏的阳光格外温暖,春天的气息依然犹存,可以说是最充满生命力的时节,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立夏节气的含义介绍最新,欢迎阅读!

立夏节气的含义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中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立有开始的意思,因此立夏便代表着夏天的开始,同时也表示即将告别春天。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天文学上,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总之,“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来的预告,并不是意味着“入夏”。气象学对于入夏的标准是:若一个地方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能确定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因此在立夏,南方能够感受到气温不断升高,而北方虽然气温适宜然而干燥的气候还是会令人觉得不适。

立夏的风俗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如何养心

1、慎起居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立夏以后气候变化比较显着,应晚睡早起,以顺应阴阳变化。同时,立夏后人们应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会让人感觉没有精神。午休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发生疾病。

2、清饮食

夏季阳气上升,食用过多油腻、易上火食物,会引发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建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

3、慢运动

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若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故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心肌缺血发作。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