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沾: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12.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你
1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三、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纺缴,檠弓弩、檠:名词做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四、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单于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⑥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五、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④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3)使牧羝
(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课文知识点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修辞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